佛经上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学会放下。 不忘记,我们可以缅怀过去,或者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但是放不下,就会变成心理负担,成为未来之路的障碍。一懂得放下苦难 有一位高僧喜欢收集茶壶,在所有的珍藏中他最喜欢一只龙头壶。一位旧友前来拜访时他拿出这只龙头壶招待朋友,不想被朋友摔碎了。 高僧将碎片收拾干净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与朋友有说有笑,就像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事后,小僧问他:“您最钟爱的茶壶打破了,您不难过惋惜吗?” 高僧回答:“事情已经发生,难过惋惜又有何用?不如重新寻找,或许能找到更好的呢!” 生活中,有很多人和物我们无法忘记,也无需忘记,心中留一块地方给他们,继续前行,未来还有希望。二懂得放下仇恨 三国时期,关羽被曹操和孙权两方夹击,丢失荆州而败走麦城,最终被吴军小将生擒。因拒不受降,而身首异处。 刘备得知消息后,心痛不已。不听诸葛亮及诸大臣的劝谏,执意起兵伐吴,誓要为关羽报仇雪恨。 哪知,一则,孙权因担心曹魏乘机发兵,便对曹丕修书称臣,致使吴巍联盟。二则,陆逊乃将帅之才,深懂兵法。 起初陆逊拒不出战,蜀军士气锐减,加之天气炎热,刘备让蜀军在林中安营扎寨避暑。 陆逊乘此机会,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导致刘备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最后落得个白帝托孤的凄惨下场。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又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如果刘备肯听从属下所言,先灭魏,孙权自会降服。 可惜,刘备却放不下关羽之仇,犯下兵家大忌,自己也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很多时候,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无非就是想不开、咽不下一口气,此时做出的决定必然会偏离轨道。 放下,不等于放弃,是蛰伏,是静待时机的智慧。当我们放下仇恨,励精图治,壮大自己时,必能击败敌人于未来。三懂得放下感情 一位苦者找和尚解惑,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说:“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苦者说:“有些事和有些人我偏偏就是放不下。” 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往里面倒热水,一直等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赶紧送开了手。 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痛了,自然就会放下。” 有一对夫妻,妻子任劳任怨照顾一家老小,丈夫在家就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爷。可即便如此,丈夫还是有了外遇。 妻子想不通,自己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外面的女子哪里能比得上她,为什么丈夫还要跟她离婚。 哭也哭了,闹也闹了,可丈夫就是不回头。 直到有一次她跟踪丈夫时,发现丈夫不仅买了菜,敲开门后丈夫系着围裙、正熟练的将饭菜摆上餐桌,她突然明白,丈夫不是不顾家,只是心里没有她。 这番痛彻心扉的领悟让她豁然开朗,随后便离了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常言道,往者已矣,来者可追。 放下一段不属于自己的感情,此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自己轻松自在,也还给别人自由,何乐而不为。四懂得放下所得 有时候放下所得,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暂时的放下是为了更好的选择。 拿得起,放得下,方是使自己活得轻松自在的人生态度。 懂得放下,是一种清零,让人轻装上阵,重新扬帆起航。 懂得放下,是一种智慧,使人眼明心亮,无惑通透坦荡。 懂得放下,是一种豁达,令人心胸广阔,能容世间万物。 懂得放下,是一种境界,叫人进退自如,行事从容不迫。 就像宫崎骏所说:“过去的事情不一定要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免费关注孔子学堂 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