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你好,AI》的影评10篇
日期:2019-10-31 23: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你好,AI》的影评10篇

  《你好,AI》是一部由陈怡 / 刘艺乐执导,季冠霖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AI》影评(一):AI融入世界

  《你好AI》是一个大胆成熟纪录片“试验品”,用电影式的叙述方式国际化的故事视角,让它和人工智能一道把人类想象力带到“穷极之处”。让大家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更近距离接触纪录片。

  呈现AI融入世界的多个应用场景真实案例

  这个题材的纪录片很新,从画面、配音、文案音乐、特效、包装,都是极致的呈现。值得一看

  这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更是充满爱和温暖旅程

  《你好,AI》影评(二):支持

  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你好,AI》影评(三):国产先支持

  首先国产先支持

  科技强国不错

  横向对比我们还不够先端,但这些也说明仍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多一些支持和理解,让我们的科技走得更远。

  片子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深入挖掘,只是拿世界性的东西铺开来讲还不够,更多的细节上的内容还可以展开

  不过拍摄团队这么多很不容易

  去敦煌取材就看出来了,设备也重。感慨拍一部纪录片也是很辛苦的。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精致的科技纪录片

  《你好,AI》影评(四):在这个流量时代小心走太快把审美落下

  说实话,看名字这片不是我这科技白痴的菜,最近被朋友安利了一集,发现这跟我印象中那些教科书般令人犯困的科技纪录片不一样,少了很多纯技术的科普,多了几分温情

  应该说,这些年中国纪录片满屏满屏的满汉全席香油脂,看的都开始反胃,这个题材的纪录片倒是第一次见,而且从画面、配音、文案、音乐、特效、包装,都是极致的呈现。

  文案朴实,与近几年纪录片日益浮夸的文案现象通俗说就是不会说人话,吃个串涮个锅都能吃出人生高潮形成鲜明对比;画面摒弃了国内各大神动不动就上的黑科技视角、超级大特写和各种升格慢动,反而用了大量的全景画面(这摄影师够大胆的),讲究的构图和细节把控严谨环境交代人物未开口便有很强的代入感,人物也因为在真实的环境中有了“人味儿”;至于配音季冠霖老师娓娓道来节奏感,在全网一片舌尖音的洪流中可称是纪录片的一股清流剪辑节奏张弛有度,快剪镜头逻辑清晰,剪辑点干净利落,没有了各种转场特效加持,竟然毫不突兀。

  最近几年由于工作原因看了很多纪录片,越看越觉得没劲,现在一想,其实就是在这个什么都要“快”的流量时代,我们没有“时间”,没时间调研,没时间勘景,没时间等光来,没时间讲逻辑,没时间做特效,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没时间”也“没美感”的影像

  原来是我们走的太快,将“审美”不小心落下了[发抖]

  《你好,AI》影评(五):Hello AI E01&E02

  2019年9月15日

  第一集:中国天眼搜寻外星文明

  德国火星探测器,夏尔巴(Sherpa TT)同学自动的线路导航;看上去德国人实验室是非常严谨的工业风,表示非常的羡慕和佩服;

  贵州FAST寻找脉冲星信号:这个前段时间刷屏了不少的天文故事,了解也不少了,这个望远镜控制倒是利用了很多的控制技术,另外数据分析相信大数据处理的用武之地

  2019年9月16日 22:19:36

  第二集:我用AI修文物,人工智能复活千年历史

  讲了3D长城的修复,这个是深度神经网络,根据现有的长城的形态训练,然后推理出缺失部分的形态吧,intel的东西非常抢眼无人机不是他们搞得吧,但是数据中心虽然是sugon的logo但是其实是intel提供的算力无疑;

  敦煌莫高窟的图片的拼接技术,这里面是艺卓的显示器么,没看准;现在这个二维图像的采集就这么费劲科幻电影里面一个小球机器人,就能实时采集当前房间的3D的状态,得要集成多少传感器,多大的内存和存储,多块的运算能力和实时的数据传输能力呀;

  满族语言语料库的采集问题,这个采集之后没有下文了,语料库是不是可以再分解,是不是以后翻译机的基础呀。星际迷航里面翻译机,学习几句外星人的话,就可以逐渐做到实时翻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你好,AI》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