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星河战队》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10-24 23: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星河战队》读后感10篇

  《星河战队》是一本由[美] 罗伯特·海因莱因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双封面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3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星河战队》读后感(一):《星河战队》—— 这和我小时候看的不一样

  我知道《星河战队》是小时候放假期间蹭付费点播别人点播的电影星河战队看的,整个暑假看了好多遍这部电影,幼小心灵因为外星虫子留下了不少阴影……

  后来我才听说这是雨果奖小说改编电影 ,小说最近重新装帧出版名字也从之前的 《星船伞兵》 改回《星河战队》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好名字。

  小时候还不是能特别理解电影里的一些情节,读完书才发现这本书中内容不包含那么多暴力和血腥,它是一个纯粹科幻故事,并且它的故事、内文、设定都很棒,怪不得被定位是海因莱因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中很多科幻创意成为了现在整个科幻界的主流,我看到了很多现代科幻作品致敬其内容的段落。《星河战队》除去科幻,其实内核才是它最了不起地方。它讨论公民权,权力义务关系,讨论了一个体制之下个人责任,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本严肃文学来看。 我写到这里才意识到原来我20年前看的那部电影这么深刻,我有种想把电影马上再看一遍的冲动。这本书和我印象中的《星河战队》电影不太一样,电影中多是血腥镜头恋爱故事,小说更多叙述了一个青年成长

  《星河战队》中的政治立场同样也是在宣扬自由精神,这也是这本书能够超越整个科幻品类的一个原因。 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星河战队》读后感(二):【推迷会荐书团】闭嘴,好好当兵!

  一九九七年,在我上高中年级的时候,在舅舅家的书柜上,第一次看到《星河战队》的介绍,当时的书中内容带给我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毕竟,在那个年代,国外科幻作品的引进还是非常的少,封闭式的高中生活之余,突然看到这种人虫大战极具画面冲击感的电影介绍,内心感触非常强烈。同样在一九九七年,家中有了VCD影碟机,应该是在一九九八年,买到了《星河战队》的碟片,看了至少40遍以上...

  今天,终于看到了《星河战队》的简体版小说!

  “闭嘴,好好当兵!”

  “军人,我突然发现自己感觉挺好的!”男主自述中,表达了这样的内心世界。自发的参加军队经历过个人迷茫期,心中无数矛盾与纠结,更是经历了众多军营事件之后,透过深入心底、搅动灵魂的重新调整普通孩子终于蜕变成真正的军人。

  无论这个世界改变了多少,都没有必要重新表述。但是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一名军人的最高使命,就是愿意用自己的凡胎肉体,挡在他所爱的国家家园前面。小说内容更多描写的不是人虫直接对抗大战,更多的是描写人类在军营中的各种成长经历,所见所闻不安烦躁进退两难,无不时刻伴随着士兵们的每一个脚印。士兵们在各种艰难磨砺中成长,当你抵达了那个精神上的山顶,这时候,你会有感觉,会有某种新的感觉,我,蜕变了!

  与电影版不同,小说中,更多的是讨论体制人性哲学万物不离其宗,只是所承载历史时期不同。所谓民主,不受种族肤色信仰出身财富性别信念限制,但必须要是在和平的世界中进行,不会尽善尽美,因为当下的社会形态会有所限制,这是无法改变的人类准则(虫族是否也一样呢?)。

  人就是人,一种狂野动物,有求生存的意志,而且有能力对抗所有的竞争。所以人类勇敢的与虫族进行残酷抗争。人虫之间的大战跨越地球界限伸展广阔银河系,讲策略、斗计谋,人与人之间处世原则,人与虫之间的势不两立作者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部宏大宇宙战争史诗

  写完这篇书评,再去看一遍电影版……

  《星河战队》读后感(三):【推迷会鉴书团】星战起源少年成长史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总在很多情节,设定,战斗场面世界观,以及意识形态上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我阅读完全文百无聊赖查询百度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发表于一九五九年的科幻小说,也是其后所有星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共同开始的地方。

  不可否认,在仅仅知道小说题材后,如果冒然去阅读开头的那次描写略显繁琐的空降准备总会有种索然无味的感觉,甚至去怀疑作者将以何种角度展开自己的故事。直到主角纵身一跃之后,才明白,一位优秀作家从来不按常理出牌。

  小说并不打算肤浅的停留在人类与侵略者的殊死战斗中,而沦落为后来类似《小兵传奇》一流的星战小说。而是笔锋一转,用了几乎小说四分之三的篇幅讲述主角从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由应征入伍到最后成为一名合格军官详细过程。

  作者在一个星空宇宙的大设定下选择了某个角落作为出发点目标很小,却格局很大。诚如封面所写的那样:“只有熬过你熬不过去的坎,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于是一位本该衣食无忧的少年在他的中学老师影响走向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接下来的故事,除了那些偶尔出现的高科技武器动能服,更多的让我感觉这压根是现实意义下的新兵入伍指南。而一直在牵动这一切向前推进的,或者是那位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的政治老师。在写作小说正值中西冷战,铁幕笼罩下的年代,也许是出于对当时意识形态大格局的思考,作者借用这位政治老师来表述了他的一些政治里面,这也是让时过境迁的我们多少有违和感的地方。当然,无论何时何地的军队都有别于具体社会环境,它更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地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军国主义绝对服从,甚至有种法西斯党徒的价值观,诚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所有的对错只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下一场战争中获得胜利

  任何一个关于少年进化成男人的军队故事,都伴随着勇气友谊,战斗和牺牲。这部小说也不例外,只有经历过真正流血的战场才能让一个人一夜长大。于是伴随着小说到达末尾,主角开始了他人生中成为军官后第一次的突袭。没有玄幻出彩的英雄归来,没有YY小说中的战神降临,只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和面对下一次战争的勇气,战争还在继续,而主人公已经成为了他想成为的人。结局,当他和自己的父亲并肩作战时候,我们才会明白,这其实是一个和成长有关的故事。

  小说就在这样一场不痛不痒的战斗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也许作者已经发现写完了自己想要表述的一切,不妨就此收笔。至于乔尼的后来,可能他会在下一次战斗中牺牲被追为烈士,又可能会从一场胜利走向下一场胜利然后不断晋升,再或者他会因伤退伍在圣地了此余生。

  不管如何,在那个下午的课堂上,有这样一位少年,曾经憧憬星辰大海

  《星河战队》读后感(四):【推迷会鉴书团】凯撒的归凯撒

  《星河战队》(或者是大家更熟悉译名《星河伞兵》)完成与1959年,这一点往往令读者疑惑。毕竟本作的写作安排,故事都太具有当代性,在时间上具有高度迷惑性,某些细节让人觉得是站在当下的角度回看历史。这也恰恰是本作成功之处——好的作品是跨越时间的。不会有人因为2001年没有实现太空漫游月球存活而苛责《2001:太空漫游》,同样不应有人因为成书于1959年而放弃《星河战队》,虽然我们看起来在讨论最具有时间性的作品:科幻。

  本作被改编为好莱坞科幻电影《星河战队》,本人曾在著名毒舌节目《第十放映室》看到片段,对电影最深的记忆就是:打太空虫子真是太刺激了。电影本身当然不是简单的科幻特效堆砌,但确实与本作联系甚微。电影站在宏观角度回答了少数人的选择如何影响星球命运;本作则站在个人也就是书中“我”的角度给出了个人的答案,我的选择可以为全人类的命运做什么。

  不要被腰封迷惑,也不要被上一段话迷惑,本作并不是简单的成长小说(或者过分一些,有的就是打怪升级爽文)。虽然是一本科幻巨作(1960年星云奖),但是这绝不是狭义的科幻,深刻的社会问题探讨十分出彩。而这些正是本作的精彩之处,我将其归结为凯撒的归凯撒——现代意义的权利从何而来。例如第8章借杜波依斯先生的课堂阐明的对待少年犯的观点:每一个少年犯背后总是有一个或者多个成年犯;那么犯人的权利缘何被剥夺?本作中关于战争(有克制的暴力)、生育、公民等的讨论都十分精彩,都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权利从何而来。尤其是军官学校历史与道德哲学课堂上的问答堪称作者对现代国家的完整思考,也是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答案。

  同理,也不要被我上一段文字迷惑,本作也绝不是严肃的、沉重论文文章。全作以“我”作为第一视角展开。既有我的高中时期,也有我的军旅生涯,这期间贯穿着人类和平年代的结束,虫子战争的开始。令人称奇的是,虫子战争是本作的主要推动力,但是通读全作你并不知道虫子什么样*虽然这一版的封面似乎把它想象成了螃蟹式的外表),然而这丝毫不影响阅读体验。这种信息障碍反倒帮读者沉浸其中,毕竟作为主人公的“我”对于虫子、虫子战争也知道不多,“我”仅仅是在穿越自己人生的迷雾,用行动作出选择。本作至此借用科幻的背景与科幻的舞台,辅之以科幻的道具动力服可太酷了),将成长与社会问题讨论结合起来,构思出了不朽的科幻巨作。

  一般而言,科幻作品对未来预期可能是悲观的,可能是乐观的。但是如海因莱因这般,将科幻以正剧形式呈现的,方称经典。全作没有鸟瞰式的场面,没有构造强大的地球帝国,甚至没有过多惨烈的战争描写。但是仅仅是对话场景交换足够构造波澜壮阔的宇宙故事了。在科幻里,我们不仅可以关心人类是否永生、机器人战争是否爆发时光穿梭是否成为可能;我们更关心每一个个体是否可以获得更好的成长。诚如作者所言,生命中美好东西是免费的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正因为牺牲、流血和志愿服务才获得美好。

  最后,一点小的剧透,排副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S P329第3段,“布莱克斯通上尉”曾经告诉我,我会得到‘舰队最佳士官’的称号,我从未怀疑他的看法是否正确。”这里结合上下文看,应该是排副会得到这一称号,而不是“我”。不知道是否我的理解有误,欢迎讨论。

  《星河战队》读后感(五):【推迷会鉴书团】“平凡”人生背后的不平凡

  当你翻到书的最后一页,看到主人公约翰尼在父亲的祝福中再次坐进空降囊准备进行新一次的任务之时,希望你不仅没有因为这个一点都不酷炫的结局而感到失望,反而会因为父亲的鼓励欣慰地一笑,毕竟《星河战队》所讲述的绝非是一个人“用不了多久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狗血故事,而是一个青年在星际战争背景下艰辛的成长史——普通、枯燥且充满危险,并在最终获得了他应得荣誉,不多也不少。

  然而对于约翰尼而言,虽然他最终没有成为超级厉害存在;但无论如何,他都是幸运的。相比那些在他生命中匆匆出现又匆匆消失的机动步兵战友,他既没有“买地”(即丢掉性命),也没有缺胳膊少腿,不仅在生活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指点和帮助,并得到了他本应得到的荣耀地位,最后甚至还收获了父亲的理解与尊重,这无疑是令人欣慰和羡慕的。

  事实上,小说中与约翰尼有交集人物并不少,毕竟整个故事囊括了新兵训练的柯里营、罗杰•杨号小型舰、富吉谷号大型舰、军官学校和图尔斯号大型舰等多个场景,我原本打算边读边做一个人物表,后来发现完全没有必要——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战死沙场了。最开始对于他们的离去我并没有太多的感受,毕竟“路人甲”或是“路人乙”被作者写死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却会为他们的离去感到惋惜不甘,哪怕这个人物出场仅仅不过短短一章便去领便当了——而这便是《星河战队》这本小说的魅力之一。

  或许有人会因星际战争的背景和大量军队、战争相关的描写而对这本书望而却步,但是显然以海因莱因的叙事功底,你根本没有必要担心这种事情。以约翰尼在柯里营的生活为例,虽然他在那里所经历的每一天无一不是魔鬼训练的生活,但是作者却通过一系列苦中作乐的小事,让人感受到了那些隐藏在乏味艰辛生活背后的人生乐趣;以及在图尔斯号大型舰实习时,布莱克斯通上尉教会了被一堆事忙得焦头烂额的约翰尼,如何去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而做出取舍。而这些无疑正是作者想要向读者传递的生活方法态度

  另一方面,海因莱因也给予了这些看似冰冷的战士以内在的情感,使他们更为有血有肉。无论是假装已然买地的中尉还健在的“啫喱”,还是因为学员受到惩戒痛心疾首懊悔不已的齐姆中士、弗兰克尔上尉,都让人看到了他们内心柔软一面,无不令人动容。

  倘若是十年前读这本书,或许我也会为新兵亨德里克的“不公正”待遇忿忿不平,毕竟他的要求是那样的“合理”,相比之下齐姆中士的做法颇为过分,甚至有些小题大做。然而如今,我却会觉得齐姆中士所做的才是正确的,并且他并没有有意将事情搞大,只不过亨德里克多少有些不识抬举。倘若一定要说中士有哪里做的欠妥,我只是觉得可能他与新兵的沟通稍有不足——亨德里克或许并不知道他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动不动,哪怕那只是模拟演习;他也许觉得打了中士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却不晓得这对于齐姆和营队的威信有着怎样的影响。

  年少轻狂时的我们常常会像亨德里克一样愤世嫉俗,总觉得长辈对我们的约束限制太多,丝毫不通人情;事实上,那只是因为我们的认识尚浅,无法了解事情的全貌以及长辈们的良苦用心罢了。

  当然,海因莱因借由本书也对青少年教育、西方民主社会公民权、责任与权力的关系,以及机动步兵团体的核心精神进行了解读。

  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海因莱因的观点无疑符合教育的规律。由于环境的因素青少年并没有形成应有的道德感,同时他们的非道德行为是出于生存的需要,那么仅仅是单纯的说教而缺少涉及“生存危机”的动真格,显然是达不到任何效果的。即使是现代学校教育,也并非完全否定惩罚的作用,事实上很多教育学者和名校长,都提出对学生适当的惩罚时很有必要的——但不是体罚或者是冷暴力——因为你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代价”,从而学会趋利避害,尽可能地减少会受到惩罚的行为。缺乏有效惩罚的教育,正如最近网上盛行的说法一样,只会让孩子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的同时,彻底毁了这个人。

  关于权力与责任的问题,放到现在来看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正所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虽是一句烂熟的谚语,然而拥有权力的人,很容易忘记后半句。一个过于强大的社会组织的不法行为可能对民众权利带来深重伤害,一些处在绝对强势地位的社会性组织可能因行为不规范或失去操守而影响社会其他方面。人类曾经创造了很多规则来约束个体或者组织的行为:道德、法律、行业准则、游戏规则……然而正是因为很多人忽视了权力背后的责任,才使得某些人们不愿意见到的局面总是在不断的重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机动步兵因为其“自由人”的身份——即随时可以离开走人,并且不会受到过多的惩罚——因而完全是靠着内在的自尊和受兄弟敬重的需要,团结在了一起。他们忽视了小我的利益,而成就了整个团队的荣耀。对于机动步兵的每个人而言,他们在人生的需求方面完全达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等级“自我实现的需要”,或许这与他们特殊的训练方式和特别的人生经历有关,但无论如何都是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事情。

  而约翰尼从最初的懵懂、冲动好面子的少年一路走来,最终成为实现了自我价值的男人;在这看似平凡的人生背后,道出的却是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久久回味。

  最后,还是要感谢推理月报以及读客图书给予的这次阅读机会,同时也期待着海因莱因更多的作品借由读客这个平台集结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星河战队》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