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这位国庆圈粉无数的演员,原来是个被演技耽误的作家
日期:2019-10-11 21:31:35 作者:V姐 来源:场库 阅读:

这位国庆圈粉无数的演员,原来是个被演技耽误的作家

  这 是 场 库 的 第 2246 部 每 日 一 片《张译角色踩点混剪-多面影帝淬火而生》

  今年国庆档期“三巨头”,张译演了两部。

《我和我的祖国中的高远,仅靠眼神便将核工作者演绎入木三分,令人心疼。《攀登者》里的曲松林,曾为没保护摄影机遗憾而变得自私。却在得知因自己判断死了人,内心悔恨在瞬间爆发,让一众主角都失了颜色

  他承包了两部电影感人部分

  有人说他是“眼技派”。

  有人被他惹的在电影院哭成泪人。

  毫无疑问的是,

  红人不红的张译,这次终于红了。

看到张译圈粉无数,V姐也抑制不住欣喜之情。作为张译多年的粉丝,我终于不用每次和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男演员时,都得说起那部十几年前的电视剧了。“你喜欢哪个演员?”“张译。”“哦,《士兵突击》里的史班长嘛。”是的,在广大观众眼中,上一次张译出彩,还是演史班长的时候。毕竟,在这个靠脸吃饭的行当里,张译不能称得上帅,也不能说是不好看,只是长了一张普普通通的脸。就连他自己也说——“你会发现我的五官不是特别强,不是有明确标签长相的演员。很多年前,我找剧组推销自己的时候,很多副导演不愿意留我的照片,说我的长相没有特点。我那时候特别难过,特别自卑,觉得演员应该长得有特点才好。”演员这一行当,靠脸吃饭,长得好,这叫老天爷赏饭吃。张译这样的演员,长得就不太被赏饭吃,怎么办,那就得靠本事《我的团长我的团》,让人又爱又烦的“孟烦了”。亲爱的》,人前是冷静暴发户,人后是想起未曾找到自己孩子而失声痛哭的父亲《红海行动》,带领蛟龙队在索马里执行任务安排战略战术队长杨锐。鸡毛飞上天》,人生起落,都让他演得刻进骨子里。他从来不给自己设限。来什么演什么,演什么是什么。这十几年来,他早已用精湛演技征服了华语圈内的各大名导。如陈凯歌、许鞍华、陈可辛、贾樟柯、管虎、曹保平、林超贤......甚至凭借三部作品出席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连电影节主席都很诧异。看到他来来去去眼睛睁得格外大,指着他手上比划着“三”的手势。连冯小刚导演都调侃说,合着这个多伦多电影节是给张译办的。

  但除了演技,张译还有一个本事——

  文笔好。

  还记得当初,刚入行的张译在剧组一跑就是5年。

  跟他在一个话剧团的很多都当上了主演,他却还被人笑话不适合演戏。

  有些导演看到他的照片,连电话都不想留。

  后来接到《乔家大院》,导演胡玫叹着气对27岁的张译说:

  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出不来,就洗洗睡吧。

  听完这句话,张译心里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那时正逢《士兵突击》在选角,张译曾在团里排演过话剧版《士兵突击》。他知道这是个好本子,也是个绝佳的机会,有时候做梦都想演“许三多”。

  可自己这样子,怎么才能让导演看上他?

  那就毛遂自荐吧。

  于是张译写了足足3000字的自荐信给康洪雷导演,标题几个大字《我的请愿书》,声泪俱下的告诉康洪雷自己有多想演。

  张译的「请愿书」

尽管最终没能演上“许三多”,却也为自己赢得了史今班长这个角色。靠3000字的自荐信拿到角色。全中国估计也就张译一个人。虽然事后康洪雷说,早在看到张译自荐信之前就决定让他演史今班长。但无论他是否因这封信才拿到角色。敢写,就足以证明他对自己的文采自信也是在《士兵突击》开播的同一年,张译开始混迹博客那个时候还没有微博大家都喜欢用博客记录生活点点滴滴。张译博客文章目录他管自己叫小太爷,说自己是“不像演员的演员”。在博客里写他在剧组的调皮捣蛋;写在文工团的纠结无奈彷徨;写对人生的感悟;以及自己的爱猫日常。他的博客停更在2014年4月13号。那天是《士兵突击贴吧》八周年的纪念日当年《士兵突击》拍完,因为理念超前,从没见过有一点儿爱情戏没有的现代剧,各大卫视都不愿意购买版权,只有两个地方小台因为实在便宜才买。收视率眼看要惨不忍睹,张译自告奋勇在百度创建《士兵突击》贴吧,当了吧主和网友每天在线讨论剧情

  尽管这部剧里他的戏份不多,但张译的重情重义,都藏在了这些文字之中。

  后来,张译将博文删改后出了一本书,

  书名《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

  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张译没有成为演员,或许也会知名专栏作家

  看着这些文字,你很难想象一个东北大汉内心会有如此书生意气的一面

这也难怪,张译的父母都是老师。打一出生张译就在书香门第接受熏陶,虽然没能生就一副文艺青年皮囊,但骨子里浸染了文艺青年灵魂。读书时他原本想当播音员,却因为高考失利参军进了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剧团。进了话剧团,张译不喜欢演戏,也在团里演不上戏。因为没戏拍,领导就让他去写公文。他也半看玩笑的跟父母说“我在单位是写公文的”。谁料父母当真了,寄了《实用公文》和《公文写作技巧》两本书给他。于是,张译真就成为了全团公文最好的人。直到张译看了两部话剧《一人头上一方天》和《地质师》之后,震撼惊讶席卷了他:“原来好的演员是可以让观众跟着笑、跟着哭的!”他好像突然开了窍,在话剧院图书馆疯狂读完了2000多个苏联时期的绝版老剧本。读完之后开始写剧本,师从高满堂曾经一个人写到半夜,一边哭一边跪着写。“当时电视剧还是20集,我写了18集详细的剧本,准备收尾的时候,投资方撤了,我干了4个月,一分钱都没有拿到。”似乎冥冥之中终注定,写作磨练了他的心性脾气,让他相多了审视自己、细致观察时间最终造就了他“文化人”的气质,在浮躁演艺圈脱颖而出就如他在多年后重看自己写过的书,给出的评价:“有些个人感受的泛滥,让我不停地边读边犯尴尬症。凡事有度,现在才知道“浅尝辄止”的好处。……依然有其真诚有趣之处,那时候的作者看到的世界尽管不够开阔,却也正因为如此,哪怕一道光,都会令他格外新奇,生出不一样的感受和想象。”

  后来,大家都开始玩知乎。

  张译又凭借一篇关于吻戏的回答靠文字震惊大众

  本来以为这种问题会很尴尬,结果这位小太爷却用一种优雅风趣方式,把吻戏解答得,竟然有那么点……

  文学性画面感极强......“知乎000号员工,猫与观众的侍者是张译在知乎上对自己的介绍。因为答题众多且有趣,被知乎认证为知乎000号员工作为知乎红人,他回答过很多问题。专业干货,或严谨条理,或妙趣横生看他写自己损嘴、损招,一样不差。拿着水壶化妆师一身,偷偷用油漆蹭脏人家衣服成立妖精会”祸害群众……网友们看得津津乐道感叹没想到张译这么有趣,也能从中窥探他的精神世界。有人问“为什么李晨这种类型的男演员会红?”。他在肯定李晨的演技外,更对他的人品表示了真诚的赞美:“在我们行内有句话:有困难找李晨。相熟的、半生的,大事小情,尽管找他,能不能成先放一边,他真给你上心去办。数十年如一日。”2001年《刑警张玉贵2》 张译和李晨的第一次相遇写《我不是潘金莲》路演。一众主创在各个城市影院跑,时间一久,没有不讲重复话的,唯独编剧刘震云老师:“每一场,哪怕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也会用完全不同语言回答同样的答案”。刘震云老师路演中一直穿同一件T恤。张译说:“他确实不用换T恤,他在精神上的财富,能买好多羽绒服。”……谈作为演员的理想回忆小时候看电视,不知道为什么电视机里有那么多人,总想解救他们。现在自己成了“电视机里的人”,却不想被解救。因为里面很幸福也不知是因为文笔太好,还是大家对演员这行有什么误解。张译的回答下面总有人猜测他是代笔。后来他忍不住反驳:“那些路过的人们啊,这是一个人通宵未眠的写作,人生已近四十的年华,我还从未有过一篇文章是他人代笔,你们总说这是我团队的代笔,何必要带如此深深恶意?”从中能看到张译的无奈。他其实特怕别人说他“没文化一次采访中,聊到为什么要在知乎上回答那么多问题,张译说,很多人都认为演员没文化,很多人吧演员和明星这个职业做了混淆,他希望通过一个平台来告诉大家演员是怎样的学科,虽然自己学艺不精。始终将自己放的很低,也一直对这个行业爱的深沉流量为王的当下,很多明星的魅力来自于所扮演的角色或包装出来的人设。当聚光灯熄灭,褪下华装。他们就会立刻黯然失色,变成一个个头脑空空的皮囊。而张译,若有一天,当明星的光环丢掉。我想,他依然会在某一个地方散发着光亮他的蔫坏,他的深情他的幽默,他的认真;他的略微自卑和侃侃自如……他不仅仅是一个演什么是什么的实力派,一个猫奴,一个笔耕不辍的作者。在他的多重身份下,有着我们看得到的丰富而有趣的灵魂。你最喜欢张译的哪个角色?(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跳转至文章)点亮“在看”,让更多人了解这位“文化人”张译?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这位国庆圈粉无数的演员,原来是个被演技耽误的作家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