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凯萨里》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9-10-08 23: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凯萨里》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凯萨里》是一部由Anurag Singh执导,阿克谢·库玛尔 / Parineeti Chopra / Suvinder Vicky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凯萨里》影评(一):橙色头巾怎么样才能看到

  在那里看

  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看得到!很好看!印度电影有他自己特色,其实真的不错环境背景都很真实!真想多看几部!印度文化中国一样,印度的社会背景比较复杂,没有中国这样单调,印度是经历了英国统治殖民地,也是个多联邦国家,宝莱乌,一个我初接触的新电影文化我深深地被吸引了!电影出品非常不错!

  《凯萨里》影评(二):什么精神

  太假太假,第一轮就稳稳攻下。找五十人压制射击,二十人敢死队带土雷炸开木门。二十分钟屠城结束。。。。。。太假太假,第一轮就稳稳攻下。找五十人压制射击,二十人敢死队带土雷炸开木门。二十分钟屠城结束。。。。。。太假太假,第一轮就稳稳攻下。找五十人压制射击,二十人敢死队带土雷炸开木门。二十分钟屠城结束。。。。。。

  《凯萨里》影评(三):就当是去看风景

  开头救阿富汗少女那段差点让我放弃这部电影。我厌恶神剧而且还是载歌载舞的印度神剧!所幸电影幽美的画面浓浓的异域风情留住了我的视线是的这部电影把浑浊河流尘砂飞扬的土路拍出了景色宜人感觉!印度电影确实比我们的强,无论是配乐还是画面。个人感觉这比电影仅次于阿米尔汗的未知死亡。最后我想说去他吗的爱国主义,他会让你有理偏差

  《凯萨里》影评(四):关于剧中武器

  后半段看着还挺热血的,锡克军人以一敌千,以自由人身份力战而亡,也赢得了对手尊敬。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按道理来说阿富汗军队这边和锡克军团相比,应该武器要稍微落后一些才合理啊,但是剧中阿富汗部落联军貌似使用的居然还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这种步枪装弹量大,射速快,精准度也不错,性能肯定是吊打锡克军团的单发马提尼步枪啊,那这个仗还怎么打啊?

  《凯萨里》影评(五):印度男团,把战争演绎成了生活秀!

  印度男团,亚洲首席热映!想抄袭一点点《祖鲁战争》的经典战役剧,可惜阿三就是阿三,把经典战役的剧情生生的演成了印度时尚生活秀,硬是拉出一帮亚洲男团的感觉,战争的冷峻,生死之间的残酷不能用这样的生活气息去反衬,什么亲情啊,友情啊,民族情感啊,以为把它们描写好了就能反衬战争的残酷,实际上战争就是战争,不需要过多思考,来了就是来了,该怎么打就该怎么打,那些杂七杂八东西一丝丝就够了,不需要整部电影去表现,真是萨比的阿三,那么矫情干嘛,想引全世界同情吗?骂你们是阿三,是奴隶,还不敢正面反抗,所以一看就是奴才相,整部电影再怎么表现也是奴才相!

  《凯萨里》影评(六):又一部无法直视的阿三无底线YY片

  三星,不能更多了。拍电影可以yy,但不能像阿三这么yy,作为战争片,太儿戏了,为了表达他们英勇悲壮,就把他们拍成超人?而且还是弱智超人。当然阿富汗那边更弱智,10000人打21人打成这幅狗样子,就算有史实为证,我也不信当时是这么打的。 第一波攻击不带任何攻城装备人肉冲锋,死了一大波,好不容易冲到城下了,可怜士兵城墙都没来得及摸一下,突然收兵了?这是什么神操作???我的人比你多,胜之不武,先送你几百人头算见面礼? 第二波攻击依旧不带攻城装备,连梯子都没有,阿富汗你是处于原始社会吗?冲到了城下死磕一扇木门死活磕不开,你们是来攻城的还是来过家家的?好歹每人带一把斧子也能把木门劈开吧???或者用枪打门栓处,也能把门打开吧,智商严重下限,最后还是阿三自己打开门冲出去,并开挂每人一个打10个。其他攻城的阿富汗人则掏出了神器——绳子木棍扔上去卡住,好歹能爬了,守城的阿三其实只要把横的木头转成直的,敌人就自动掉下去了,根本不需要费体力去搬。主角神奇的把望远镜绑在枪上秒变狙击枪,原来狙击枪是你发明了,我服。就这样低智商的阿三把更低智商的阿富汗人再次打败。

  再然后,阿富汗人把西城墙炸了(早干嘛去了),大伙蜂拥而入,当你认为这下主角团队彻底没戏了,其实才刚刚轮到主角闪亮登场,开挂正式开始,阿富汗这边几千人没人想到用枪干掉主角,那样太low,也不一拥而上,太欺负人,必须得一个个送人头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还得每杀一个都用慢动作抒一下情。上千人让主角慢动作一地个个杀的我都快看睡着了,心想主角你到底啥时候死啊,终于等到身中数刀倒地了,突然又毫无征兆的站起来手持砖头砸翻n人,又被砍死第二次,然后又死前毫无征兆的把反派头目反杀。就连最后死的阿三小兵也能在着火的楼里,满身失火还帅的一比的大摇大摆的走出楼,还能莫名其妙的反杀第二反派头目。

  总之这片字只能当无脑动作片看,不能当军事片看,它实在太不严谨,简直就是为了光环而光环,甚至主角能用一把十九世纪的枪,几公里外射死一个敌人,就算主角说是顺风,风不会把弹道吹歪?还有强弩之末这个成语懂不?另外主角飞跃跳起甩枪也能把远处的敌人打死之类的比比皆是,看到后来,我只想着主角什么时候死你快点死好不,还不死,太扯dan了。

  《凯萨里》影评(七):吉隆坡电影院半日游

  在吉隆坡突发奇想去电影院看场电影。

  买电影票耽搁了很多时间先人工窗口排队,排到我了工作人员现金的话去机器上买。跑到旁边的机器,四台里面只有两台能用。再排队,买好,连找零都吐出来了——票呢??!机器就这么突然坏了,这下4台机器挂了3台。OK,fine~买票的全部流程都OK,可票没出来。再找工作人员帮忙打票。进场已经迟到了。但神奇的是,3点20的电影,我3点35进场,竟然灯都亮着还在放商业广告,电影压根没开始。直到3点40才正式关灯开始。不知道这是偶然现象,还是大马电影院的通俗做法

  据说大马电影都有中文字幕。“都有”这个词有问题!我估计就是复联那些全民向的美国大片是有,但这种典型面向当地印度群众的,绝对没有!只有马来语和英语两种字幕

  印度电影特色的Intermission,电影里本身是自带的,但在印度之外的地方没有幕间休息,至少大马和中国都没有。

  本身是典型的印度英雄战争片,基于真实史实。音乐是一定有的,笑料也是必须有的,人设也必须是清晰明确的,没有爱情戏就让主角的妻子以脑补回忆的方式出现。总之印度人心目中好电影必须有的元素,没有创造条件也得安排上。后半段很血腥,评级好像是R13。

  另外印度人民看电影的习惯真的非常随和啊。其他地方的人买电影票,当然是选中间黄金位置吧?至少也是对着银幕当中吧?我买的前一天网上看过这场,就已经看到最后一排最角落的七八个位置卖掉了。还以为是影院主动特别偏的边角位锁了。结果进场看到:还真的是七八个印度人主动买的!最后排最边角的位置。竟然觉得有几分可爱(*╹▽╹*)……

  《凯萨里》影评(八):橙黄色的头巾

  Kesari(中文译名橙黄色的头巾)本片由发生于1897年9月12日的真实历史事件——Saragarhi战役改编,这是一场英属印度军队第36锡克族的21名士兵与6000 - 10000名阿非利迪族和奥拉克赛族帕什通部落成员之间爆发的战争。英方不愿冒险支援,锡克族士兵不愿投降,就这样21名士兵对上万阿富汗巴基斯坦入侵者,一部悲壮历史战争片。

  这部电影于2019年3月21日在印度胡里节期间上映,获得影评人好评。它在票房上有一个良好开端,但开幕日早上受到了胡里节庆祝活动影响。电影全球票房在首映周末赚得10亿卢比。在它上映的第四周全范围赚得20亿卢比并在2019宝莱坞电影票房前十占有一席之地

  上次去印度没去成斋普尔,这次专门去了斋普尔的全球十大影院Raj mandir看,2个半钟头,中途有休息,前半段轻松后半段惨烈,期间锡克族士兵频频得利的时候影院里欢呼声口哨声一片,这21名士兵都是印度人心目中的英雄。

  《凯萨里》影评(九):21死士的故事

  影评第392话《Kesari》——21死士的故事

  影片《Kesari》于3月21日在美首映。

  Kesari在印度语中是指藏红花或番红花。

  本片的中文译名为《橙黄色的头巾》。

  本片由宝莱坞著名影星阿克谢·库玛尔主演。

  阿克谢·库玛尔是出演本片男一号的最佳人选,

  库玛尔出生在旁遮普邦,

  即本片中历史战役的发生地。

  阿克谢·库玛尔虽然不是锡克教徒

  但库玛尔出演的烈士男一号誓死也不愿让敌人解除他的头巾帽(turban)。

  士可杀,不可辱。

  本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拍摄

  aragarhi战役发生于1897年9月12日。

  21名锡克教士对阵一万多名阿富汗入侵者。

  1897年的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佬获知阿富汗方面入侵军多达一万多人,

  自然不愿冒险去增援。

  21名镇守堡垒的锡克教士兵并不愿意投降,

  他们选择与堡垒共存亡,直至战死。

  影片的上半段轻松欢快,后半段悲壮。

  本次战役的21名烈士在印度人心中就像中国人对董存瑞、黄继光烈士一样耳熟能详

  导演相对较为真实地还原了战役和烈士阵亡的过程

  21位一同出生入死兄弟虽没能同年同日生,但都在1897年9月12日同一天英勇就义。

  一部悲壮的宝莱坞历史影片。

  向喜欢历史片的观众推荐一下本片。

  《凯萨里》影评(十):悲壮的萨拉加希之战

  其实说起影片,就不能不提一下萨拉加希之战,可能国内的朋友基本上都没听过,甚至你在某搜索引擎上直接搜索都不会出来相关的内容,所以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去外站略窥一二,这里简单说一下背景,1897年9月,21名英属印度锡克军团士兵,在驻地遭到上万名阿富汗抗英部落战士的攻击。他们拒绝投降,最终21名锡克士兵全部战死,阿富汗战士则有多达几百人伤亡,萨拉加里之战也成了历史上印度军人最引以为荣的一场战斗。接下来抛开剧情,讨论一下其他方面的东西。

  作为印度电影的固有成分,载歌载舞以及爱情故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即使是看名字就知道是一部结局注定相当悲凉的战争片,所以看到这种唱歌舞蹈场景千万不要大惊失色,这就是印度特色。当然这种影片当中确实比较难出现女性角色,基本上这种驻扎地都是一些边境地带,条件不允许怎么办?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所以影片中便出现了主人公一直幻想出来的妻子,总是萦绕在身边。其实不用等到最后,前期能看出来的地方挺多的——只是路过一下去另外一个地方上任,随便遇到一个女子就被妻子发现?以及到任以后命令手下摔跤,结果正和妻子你侬我侬呢突然听到唱歌了,然后妻子突然消失了……

  首先想说的就是关于武器装备,因为是1897年,所以距离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了,换算到中国历史的时间,应该是慈禧在位的时间段,而影片最开头的战斗居然出现了机枪,可能很多人很疑惑,其实不然,马克沁机枪在1883年研制出来,最早用于战争是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而后这个枪在英,德,俄等国都有仿制款,甚至中国的金陵机器制造局也有制造,装在车上,装在飞机上,甚至装在军舰上,当然这都是后话,所以这个时期,这个枪确实存在的。

马克沁机枪

  不过还有疑惑就是明明是城塞,本身就是打防御战的,为什么不配置上机枪?当然这个问题我也没搞懂,就战损情况来看,这个地方确实是没有机枪的,不然对方伤亡人数可能上前了吧,个人推测是可能是这个地方相对来说不是那种很容易被人打到的地方或者是战略意义不大的地方吧,相对安全所以武器装备以及弹药储备都比较少,不然很可能是二十多人打上万人,最后打死上千然后因为弹药没有了被人攻下来了的结局。

1903年英军入侵西藏旧照

  似乎有点跑题,但是还是要说一点,1890年和1893年,清政府与英国先后签订了《藏印条约》与《藏印续约》,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开放亚东为商埠,英国在亚东享有治外法权以及进口货物五年不纳税等特权。从此,英国侵略势力伸进了西藏。1895年开始亲政的十三世达赖十分痛恨英国侵藏。在沙俄的拉拢下,十三世达赖逐渐产生了联俄抗英的想法。英国十分顾虑沙俄势力插足,为了压服西藏,英国准备发动第二次侵略战争。几年之后,也就是在1903年英军入侵西藏的时候,开路的依然是马克沁,入侵初期,屠杀如此的残酷,以至于马克沁机枪分队的Arthur Hadow中卫后来忏悔道:“屠杀是如此的惨烈,以致于我放下了枪口。我希望我永远不用再朝着转过身去的人们开枪。”我之所以特意说这段出来,还有一个和萨拉加希战役差不多壮烈的故事,就是江孜保卫战。

  6月13日,麦克唐纳和荣赫鹏率领援军向江孜增援,并于6月25日抵达康马宗的乃宁寺。乃宁寺位于江孜以南20公里处,是英军运输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为截断英军后方补给线,藏军在乃宁寺周围筑起了防御工事。英军分别自少岗和江洛两地出动,从南、北两面进攻乃宁寺。攻占乃宁寺后,将寺内的文物洗劫一空,并纵火焚烧了寺院。英军接着攻占了江孜西北方向的紫金寺,切断了江孜与日喀则的联系。攻占紫金寺后,英军从东、南、西北三面包围了江孜。此时,十三世达赖派人到江孜与荣赫鹏会谈。荣赫鹏提出限藏军在7月5日撤出江孜,遭断然拒绝,英军遂于当天正午向江孜发起总攻。7月5日至7月6日,英步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7次攻击,都被藏军击溃。经过3天抵抗,守卫藏军弹尽粮绝。7月7日,江孜宗山最终失陷。抗击到最后的数百人全部跳崖牺牲。江孜宗山被英军攻陷后,白居寺又被攻占。英军旋即占领整个江孜。江孜保卫战从1904年4月开始到7月结束,持续了大约100天,是西藏近代史上抗击外国侵略者规模最大、最为惨烈悲壮的战斗。

  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江孜保卫战也会被拍成像本片一样的电影吧……我们接着说一下其他方面,作为当时的英属印度,影片中似乎也能看到一些英国高阶军官对于印度军队的态度。下面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事件,使得K.M.卡里亚帕成为印度第一任陆军总司令:独立后,印度组织了一次会议来选举印度军队的第一任总司令。当时的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我认为我们应该任命一名英国军官担任首席,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指导我们。”虽然其他人都同意这个建议,但其中一名官员说:“恕我直言,先生,鉴于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领导一个国家,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任命一名英国人作为印度的首任总理?”会场突然静了下来。然后,尼赫鲁问道:“你准备好成为第一任总司令了吗?”这位军官本可以轻易地抓住这个机会,但他说:“长官,我们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陆军军官,我的上司卡里亚帕中将,他是我们当中最值得尊敬的人。”那个提高嗓门反对总理的军官是中尉,纳图·辛格·拉索尔将军。这个故事表达了很多层意思,我所要引用的意思只是其中一层——哪怕到印度独立建国了,上到总理,甚至大多数人的思想,以及对于军队这一块,还是离不开英国(当然我的观点相对中立,如果影评下有印度朋友想对我使用语言武器我还是没办法)。

  影片其实整体上效果还是不错,我相信在印度电影院肯定会被会被爱国氛围渲染,以及被英雄主义所感动,就跟年初的另一部印度版《战狼》——《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一样,据影院的网友反映,电影结束后所有印度观众都站起来兴奋的鼓掌。IMDb上目前达到了8.9的高分,可以说是一致好评。但也很明显是印度观众刷的10分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我特意找了一下真实事件,结果是——2016年9月18日凌晨4点30分,印度军队12旅营区的起床号还没有吹响,印军士兵都还沉浸在美梦之中4名巴恐分子便偷偷潜进了苏兰考特地区的印军第12旅驻地,战斗打响后,印军很快就调来了机枪、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和装甲车。而巴恐分子依靠仅有的AK-47突击步枪和手榴弹作为武器与之交战,经过三个小时的交火,12000名印军才解决了4名巴恐分子,但是印军阵亡17人,负伤30多人。四个人对阵上万人,被各种火力压制打死打伤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坚持了数小时之久才被击毙,这,是不是和这部《凯萨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家福

  为了写影评还是特意翻找了许多资料(部分资料去外站核查的),难免有小错误还望包涵。最后给影片打一下分数吧,IMDb上目前评分7.7分,不过有大约50%的10分,感觉明显是被印度网友的高分给拉上去的所以不太具有参考价值,个人评分6.6分,一般推荐吧,当然最后三十分钟还是比较血腥一点的。

说神是至高真理的人,必永远蒙福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也是一段悲壮的历史,我不会问你们三遍情绪怎么样,你们也不用回答我情绪高涨,长官。也许一句“必永远蒙福”就能把整片推向高潮。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凯萨里》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