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英歌魂》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9-09-30 23: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英歌魂》的观后感10篇

  《英歌魂》是一部由黄羿执导,田一德 / 陈妍臻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历史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英歌魂》观后感(一):多点关心多点爱。

  

近年来国内的街蹈类题材电影大多扑街,虽说国内现在街舞的大环境有所改观(现在全国各地,总的来算,基本每个月有近20个左右的大小比赛。好舞者容易见到,稍微花点车费,每个月您都可以现场看到《这就是街舞》里面的人气选手裁判或者参赛),但还是一种温温柔柔的感觉,毕竟还是属于小众文化。基本没有导演或者编剧有过此类的创作经验,该片的两个主演就是这就是街舞第一季里面的人气选手,演技嘛……还不晓得

  《英歌魂》观后感(二):徒有其表没有魂

  显然是《爸,我一定行的!》的跟风产物

  旁白又来了。国产烂片特征之一:凡用旁白叙事的国产片99%以上是烂片。

  船、鼓、训练情节想到了港产片《逆流大叔》。

  父子传承、冲突都是母题了,能不能别这么脸谱表演

  潮汕重男轻女思想是非严重的,如果导演有种,就好好地拍一部反映这个的片子,引人反思批评社会偏见探讨女性独立精神。都是励志主题人家摔跤吧!爸爸》就深入了“女权”这一内核

  说教味道太严重,英歌舞的魂这样赤裸裸地说出来真是太失败

  以前动画公司同事说过英歌舞(他普宁人),说是要将它和功夫茶等融合在一部动画电影里,还制作片花去扎钱,但后来不了了之,据说是公司破产了,还一度上水滴之类给自己父母筹钱看病。

  男主是《这!就是街舞》的亚军女主陈妍臻也参加过这个综艺。倒是很“专业”了。但跟潮汕英歌舞有什么关系呢?

  《英歌魂》观后感(三):普宁人看英歌魂

  普宁人看《英歌魂》,来说点我的拙见。

  这部电影,除了剧情拖沓重点突出以外,最大的问题根本没有体现出应该体现的精神或者说灵魂

  英歌是练江文化孕育出来的,练江流域彪悍英勇热情在电影里都没有得到体现。

  首先,电影里所有的乡亲父老都是软绵绵的(可能是因为口音问题,见下段),居然容得下外地人单枪匹马几次三番上门惹事,这在普宁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普宁的乡里是很团结的,不可能有这种一个人去乡里作妖兴风作浪的事情发生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县,电影里的乡亲群演是不是太少了一点?)。女主角父亲因为女儿听话,就算在盛怒之下,也只敢用手指一直指着儿子和女儿骂,不敢动,也不敢打,没有感染力

  其次口音是一个问题,这部影片既然讲的是普宁英歌,里面除了主角的爸爸(也是配音的),整个普宁所有乡亲都说揭阳和汕头话,感觉真的很别扭,外地人可能不在乎,但是口音和当地的集体性格有关系的,全剧软软的口音,而且说话很书面语一点都不口语化,完全体现不了练江流域的民风。还有潮汕人不是台湾人,“和”字不念“汉”,主角一口一个“我汉你”很难让人相信他演的是潮汕人。

  还有英歌兴盛地方集中在市区流沙周边的乡里,和榕江流域的洪阳其实没啥关系,而且离流沙二三十公里,为了展现中山街就安排主角他们每天去那里跑步真的不是很必要

  再有,整部电影很少出现真正的英歌,观众很难形成一个“英歌是什么”的概念传统的英歌没有展现,观众都还不知道英歌是什么,然后电影就告诉观众说英歌其实是街舞,有点反效果宣传的感觉。不是说传统不能创新,而是说主角他们准备的是一场有英歌元素的街舞,而不是融入创新的英歌,就这样的东西,台下的英歌前辈们居然没有在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看到了还点头微笑示好,也不是很合理

  最后个人感觉,所有人演得都很不自然,整个过程好像在看《夜倾情》这种业余演员演的电视剧一样,让人有点不耐烦

  其实看到有这部电影是很开心的,至少说明普宁自己的文化也开始对外宣传了,证明政府也有在在意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发扬光大,导演的用意也是非常好的。之所以说这么多不好评价,更多的是希望自己的家乡的文化艺术能够更好更多地让外界了解,这是普宁人的骄傲

  《英歌魂》观后感(四):英歌·魂:是舞蹈,也是潮汕人的精气神

  看了上映的《英歌魂》之后,笔者觉得影片可以从四个角度讲:

  一、 文化:当传统文化碰上现代潮流

  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问题,很多人、很多影片都曾思考过。将现代街舞与传统的英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是很有意思的“做国潮”的想法

  不仅要继承、还要让它显得很潮,不自绝于传统文化、不让传统的英歌舞蹈文化流失,又让英歌潮一点、现代一点、为更多人所知,这是男主在一步步探索下做出的选择

  这部影片不会像很多商业片纯粹的娱乐,在“文化”的加持表达出来的东西却是平易近人的,更不是“街舞”这种小众文化的狂欢。

  二、潮汕人的精神,区域个性共性

  导演应该是想表达潮汕血性勇猛、不屈、奋勇团结、甚至好胜的、由一杯杯茶送下去、一代代人培养、传承的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这种出发点很有文化担当,影片基于此的着力表达会让像笔者这样的外地人对潮汕除鲎粿、肠粉美食之外的文化层的东西感兴趣

  比如说潮汕人的方言,又比如会让笔者越发好奇潮汕人身上共有的精气神,其它地方是不是也有共有的区域个性?说到影片能体现潮汕人的精神这点,除了体现区域个性,影片当中男主的朋友锤丸子的小胖身上能体现出对于生活的隐忍,这种性格则能放眼全国找到共性,能够放眼全国、全世界找到和小胖相似的在事业和生活夹缝中奔走的人们,所以影片对于人的性格的塑造还是很有亮点的。

  三、亲情:与父权的和解

  父亲的强势与妥协,以及父与子之间的暴力沟通是可以多多观察的。男主的父亲有很多家长影子:会误解孩子、会揍孩子、会有自己的犟脾气、又会为孩子好、会默默为归乡的孩子做一顿饭、会来看孩子的一场演出、会背地里帮孩子、会在孩子需要时候替他扛起一面大旗。这种形象总带着一种熟悉感,于是关于自己与父亲沟通时的记忆会划过脑子。没有谁总是对的,但绝大数人会被自己的父亲感动过。影片有这样的关于“父亲”的演绎,确实有种眼光成熟的味道。

  四、爱情:爱要勇敢一点、敢说“这一次我不走了”

  这部电影当中并没有卖力去演绎男女主的感情,但是还是能让人看出爱是需要表达、需要勇敢的。中国人一般都比较追求含蓄,但含蓄归含蓄,错过可是会遗憾终身

  从女主弟弟的助攻以及女主帮男主量衣服暧昧感能看出男女主之间其实是“有戏”的,他们是有感情的。其实,从电影当中完全可以get一个表白语:“这一次我不走了”……

  这简直是《英歌魂》版的“月光很美”“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拥抱勇敢去爱、不要畏手畏脚,表白的话影片都替你策划好了,想到谁就在聊天时见缝插针的用吧~~没准对方也看过《英歌魂》呢!

  他们的围绕英歌而展开故事残酷、但热血。为“文化”而来的知识分子会不会觉得与自己所预期的故事讲述方式不同,我并不能猜出。

  这部电影或许不会成为让人十几二十年后想起的经典,但能让人看到有一部分影视工作者越来越努力的思考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取舍。

  笔者觉得有时候应该离电影近一点,又远一点,给“艺术”以空间。不要老去嘘人,也得发挥艺术批评的必要性,但是不要只站立在电影的企图或者只站立在电影的成就这其中的某一端去看问题。有时候真喜欢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干将著名导演特吕弗对于电影评论态度,喜欢他说自己当导演后就不怎么喜欢评价别人的作品的那些好玩感受

  对电影的评价笔者还喜欢日本动画导演汤浅政明的话,他说:

  我评价电影,只要有一个有趣场景就合格。但别人却会说“故事不怎么样啊”、“角色分配有问题”。自己做《Mind Game》时,自以为作品很有趣,却收到很多“没剧情”、“非常无聊”的糟糕评价,于是开始对他人视角产生兴趣。网上观察后,我发现大家看法并不一样。只是在装作“用同一种方式看东西”。喜欢电影的人心建立了一套“电影格式”,然后检查电影有没有偏离路线,与“电影就是打发时间”的我截然不同

  总体而言这部影片让笔者看到了家和事业、生活重压下的文化于人的精神启迪,其实还挺不错的。

  《英歌魂》观后感(五):英歌·魂

  看了上映的《英歌魂》之后,笔者觉得影片可以从四个角度讲:

  一、 文化:当传统文化碰上现代潮流

  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问题,很多人、很多影片都曾思考过。将现代街舞与传统的英歌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是很有意思的“做国潮”的想法。

  不仅要继承、还要让它显得很潮,不自绝于传统文化、不让传统的英歌舞蹈文化流失,又让英歌潮一点、现代一点、为更多人所知,这是男主在一步步探索下做出的选择。

  这部影片不会像很多商业片是纯粹的娱乐,在“文化”的加持下表达出来的东西却是平易近人的,更不是“街舞”这种小众文化的狂欢。

  二、潮汕人的精神,区域个性与共性

  导演应该是想表达潮汕血性、勇猛、不屈、奋勇团结、甚至好胜的、由一杯杯茶送下去、一代代人培养、传承的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这种出发点很有文化担当,影片基于此的着力表达会让像笔者这样的外地人对潮汕除鲎粿、肠粉等美食之外的文化层的东西感兴趣。

  比如说潮汕人的方言,又比如会让笔者越发好奇潮汕人身上共有的精气神,其它地方是不是也有共有的区域个性?说到影片能体现潮汕人的精神这点,除了体现区域个性,影片当中男主的朋友锤丸子的小胖身上能体现出对于生活的隐忍,这种性格则能放眼全国找到共性,能够放眼全国、全世界找到和小胖相似的在事业和生活夹缝中奔走的人们,所以影片对于人的性格的塑造还是很有亮点的。

  三、亲情:与父权的和解

  父亲的强势与妥协,以及父与子之间的暴力沟通是可以多多观察的。男主的父亲有很多家长的影子:会误解孩子、会揍孩子、会有自己的犟脾气、又会为孩子好、会默默为归乡的孩子做一顿饭、会来看孩子的一场演出、会背地里帮孩子、会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替他扛起一面大旗。这种形象总带着一种熟悉感,于是关于自己与父亲沟通时的记忆会划过脑子。没有谁总是对的,但绝大数人会被自己的父亲感动过。影片有这样的关于“父亲”的演绎,确实有种眼光挺成熟的味道。

  四、爱情:爱要勇敢一点、敢说“这一次我不走了”

  这部电影当中并没有卖力去演绎男女主的感情,但是还是能让人看出爱是需要表达、需要勇敢的。中国人一般都比较追求含蓄,但含蓄归含蓄,错过可是会遗憾终身

  从女主弟弟的助攻以及女主帮男主量衣服的暧昧感能看出男女主之间其实是“有戏”的,他们是有感情的。其实,从电影当中完全可以get一个表白语:“这一次我不走了”……

  这简直是《英歌魂》版的“月光很美”“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拥抱勇敢去爱、不要畏手畏脚,表白的话影片都替你策划好了,想到谁就在聊天时见缝插针的用吧~~没准对方也看过《英歌魂》呢!

  他们的围绕英歌而展开的故事不残酷、但热血。为“文化”而来的知识分子会不会觉得与自己所预期的故事讲述方式不同,我并不能猜出。

  这部电影或许不会成为让人十几二十年后想起的经典,但能让人看到有一部分影视工作者越来越努力的思考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取舍。

  笔者觉得有时候应该离电影近一点,又远一点,给“艺术”以空间。不要老去嘘人,也得发挥艺术批评的必要性,但是不要只站立在电影的企图或者只站立在电影的成就这其中的某一端去看问题。有时候真喜欢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干将著名导演特吕弗对于电影评论的态度,喜欢他说自己当导演后就不怎么喜欢评价别人的作品的那些好玩的感受。

  对电影的评价笔者还喜欢日本动画导演汤浅政明的话,他说:

  我评价电影,只要有一个有趣场景就合格。但别人却会说“故事不怎么样啊”、“角色分配有问题”。自己做《Mind Game》时,自以为作品很有趣,却收到很多“没剧情”、“非常无聊”的糟糕评价,于是开始对他人视角产生兴趣。网上观察后,我发现大家看法并不一样。只是在装作“用同一种方式看东西”。喜欢电影的人心中建立了一套“电影格式”,然后检查电影有没有偏离路线,与“电影就是打发时间”的我截然不同。

  总体而言这部影片让笔者看到了家和事业、生活重压下的文化于人的精神启迪,其实还挺不错的。

  码字好累啊!闪了闪了~~盯了一天电脑眼睛快花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英歌魂》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