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银河边缘004:多面AI》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09-27 23: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银河边缘004:多面AI》读后感10篇

  《银河边缘004:多面AI》是一本由杨枫 / [美]迈克·雷斯尼克 主编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元,页数:27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银河边缘004:多面AI》读后感(一):【钛艺书评中国赛区的好故事

  首先说宝哥哥的《天象祭司》。

  第三期读完了天象祭司(上),感觉惊为天人,但究竟要如何评价还是得等下看完再说。终于等到了第四期的到来,看完后感觉十分完美意犹未尽

  宝哥哥是一个成熟作家了,所以他的文章都是自己完成自己的(并不,拖走)。

  咳咳,那么,既然不是文章自己写完自己的,那么他所查阅资料的体量就很明显地摆在那里了——一篇关于玛雅文明作品,有如此大量的细节充斥在字里行间,而且这些细节自洽可信,资料查找的工作量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些细节经过熟练处理,和人物们之间的互动完美融合,所以也不会大大咧咧地横插在我们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体验构成障碍。这样的细节处理构成了一个很好的底子

  《天象祭司》的人物塑造也很好。战争失败造成的家仇国恨和对鹰瞳的敬佩爱慕撕裂了男主的心,使他在成长初期不能下定决心投入哪一方的怀抱。这样的矛盾随着剧情的推进不断加深,也最终让他爱慕的鹰瞳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这个磨难推动他成长的最终动力,但也来的太迟了,两人都为此付出沉痛代价。而鹰瞳所遭遇的苦难过惨烈,所以我还是想在自己的书评中说一句:“鹰瞳妹妹你好惨啊嘤嘤嘤嘤嘤嘤…”文中其他人物的刻画也很棒,不管是执意复仇的鹿角,还是因为贪婪而相继死去的王们,不管是为了争一口气而游历于大洲之间的龟壳,还是为了争一口气而弄瞎鹰瞳眼睛的天鳄,读者或会愤恨,或会无奈,但没有一个人动机行为会让读者出戏,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而整篇文章本身也是我们现代文明与命运的一种隐喻。就像试图通过解释天象来主导国家征伐大事的天象祭司们,象征求知欲科学和象征权力政府们相互交织,这其中既创造人类登月的壮举,也酝酿着将世界推到核大战边缘的深重危机。但这注定是人间事情,科学所探索宇宙规律丝毫不受影响

  天地不仁,以万物刍狗

  玛雅文明下的国家不断更迭,文明孕育繁荣文化,而同时也孕育着战争,而战争却将这些文明通通摧毁。文化的传承被其中断,狂热人们在天象祭司和掌权者的指挥下摧毁了一切美好东西,只为世界留下了骸骨,和文明的遗迹

  鹰瞳和鹿尾合力发现的宇宙奥秘,被天灾人祸埋没在遗迹的一角,令人唏嘘

  另外评一下海漄兄的《血灾》。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逻辑闭环的科幻作品,但由于受到篇幅所限,故事的推动过于依赖巧合,两口子加一个好友就把重大案件解决了,而且每个人负责部分和另外两人完美契合。这样削弱了剧情的可信性,也就弱化了读者的代入感。如果本文篇幅能再长一些,警官介入案件后和医生历史学家慢慢相遇并配合可能会好一些。文章主要感受到的问题是这一点,整体来说这依旧是一篇合格的科幻小说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看法。以及十分期待海漄兄将在第六期发表的作品。

  《银河边缘004:多面AI》读后感(二):“恰到好处”的原创科幻

  不知是不是从《三体》开始国人对科幻的审美开始离不开硬核设定宏大叙事。在市场经济驱使下,一干写作者迅速转变创作风格,设定动辄宇宙重启灾难必须人类灭亡,时间绵延千万亿年,空间拓至宇宙边缘。然而中国科幻注定是命途多舛的,前有《流浪地球改变了中国科幻电影,半年后就被《上海堡垒》改了回来;小说那嘎达更是惨兮兮,《死神永生》问世不久,有识之士就在高声疾呼“三体红利能吃多久”,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成百上千部作品诞生又被人遗忘,只有《三体》依旧笑傲江湖,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何故?形似,神不似。

  科幻小说首先必须是小说,其次才能是科幻小说。科幻作品的设定、最终也必须转换为故事情节转化普世情感,才能够被读者所接收到。追求科学的深邃准确性只是手段体现宇宙的广袤、规律的精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绝对理性,才是目的。我们之所以选择科幻,就是因为它能够借助自然科学庞大体系做背书,假以故事和人物的载体,将科学的魅力生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设定并非约硬核越好,叙事并非越宏大越好,人物并非越复杂越好,实现三者的完美搭配与精准平衡,才是科幻的醍醐味。设定过大,故事却跟不上,只能令人物的情感在设定面前显得蝼蚁一般不值一提,给读者带来的只有无意义感。君不见科幻小说中,小两口打架,一直打到了时间尽头,惊动了身为造物主的高维生物,才回来合好?此所谓二向箔擀饺子皮,偏二甲胼点烟,实乃搭配不恰当典范

  看过第三期的《天象祭司》后,我是担心的。鹿尾和鹰瞳的故事固然凄美,但如下半部突然冒出个外星文明、人工智能,前期的铺垫岂不是打了水漂?宝树在第四期中的表现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面对知识的局限与时代洪流,鹿尾和鹰瞳是无力的,他们的研究现代人眼中,也不过是对“日心说”的一次诠释而已;然而就如同《火鸟》中那些感人至深生命们一般,正是因为无力,所以才会抗争,才会发出呐喊;那声音才能传入读者的心中,才会化作力量。就如同我王做了即身佛的师傅一般,鹰瞳在井中极度无力的状态下,才能参透真理;无论那真理是什么,那一刻,祂们就是宇宙的中心

  相较《天象祭司》的成熟稳重,海漄的《血灾》更给人一种野心勃勃的躁动感。故事采用了《天意》的路数,通过科幻设定,对雍正年间历史进行了一种if路线解读。在我看来,这篇小说的叙事能力仍有很大进步空间,故事前期的悬疑感、惊悚感塑造不够,以至于最后的大梗揭晓时,有一种被强行灌输设定、“走近科学”的感觉。即便如此,此文也依然是一部语言风格凝练、想象力丰富的好作品,可以给到7分吧。

  我关注《银河边缘》,在第一期发表文章,都是因为这个平台对原创科幻多样性的探索与包容。令人欣喜的是,四期过后,银边依然秉持着这份“初心”,并通过宝树的《天象祭司》,达到了新的高度。无论圈内圈外,经常能听到人抱怨环境不好市场太差,而我只想对认真做事的人竖起大拇指,并说上一句:干得漂亮

  《银河边缘004:多面AI》读后感(三):【雨枫试读】国风科幻 未来可期

  读完这本《银河边缘004》,出乎意料外国科幻有些干瘪无味相比之下,中国的科幻作品倒显得有些意思了。中国风一直以来都热度不减,但与科幻的有机结合缺乏成功案例。其实,只要有合理的故事情节与想象延伸,也不会匮乏国风科幻的作品。

  4辑中海漄的《血灾》就是一篇不错的国风科幻故事,“血滴子到底为何物?雍正为何死时无头?”,钻了历史故事的空子,能编出个圆头圆尾的新话本,也是不错的的选择。一如《穿越时空爱恋》,一如《阿甘正传》,一如《妖猫传》……看过故事,他真的出现不为人知的历史现场吗?如果是真的,历史的结局又会如何?这样的结局,又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思考,这才是作者花费心血地方,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血灾》开端,读者穿越历史长河,来到康熙王朝。云南巡抚郭瑮新官上任,边境就出现了伤人的异兽,猎户阿仲父子临危受命,动身前往深林捕捉食人虎,一番惊心动魄,终于擒得猛兽,仲父却被这老虎一口咬掉了头颅,丧生虎口,。

  故事至此,貌似与科幻搭不上半毛钱的关系时光流逝,百年之后的一幕,安然是一位医生,男友周宁是位警察,与胡炎是从小的玩伴。胡炎读博准备留校,但因为总是发表一些耸人听闻野史论文而被校方开除。一日,安然诊室来了一个奇怪病人,名叫陈伟的男人妻子李娟的陪伴下前来就诊,不知道为何,陈伟近年来突然性情大变,最初的诊断是南部长肿瘤病理检查结果却出乎意料,这个“肿瘤”,是从未见到过的某种类似于黏菌的真核微生物细胞。在安然与专家讨论手术方案时候,陈伟却打伤人逃离病房,不知所踪。

  第二天,警方医院围墙后的小巷发现了一具尸首分离的尸体,经过调查确定了犯案人就是陈伟。同时,周宁在目击者口中的得到一份奇怪的证词“他的头发好像清朝人的辫子……”。经过一番查访,周宁才得知陈伟曾参与过盗墓行为。奇怪的是,墓主人头颅干枯,头部的赘生物被封存,经过检验,确定该物质具有传染性。

  正巧,胡炎约周宁相见喝酒,周宁这才得知了雍正的的一段野史,“血滴子到底为何物?雍正为何死时无头?”原来,血滴子是一种全新的黏菌复合体生物,极有可能拥有比人类更高级智慧与生存能力,也有可能是一种外星生物。雍正把该物质炼成“血滴子”,也难逃被传染,被霸占思维的结局……至于为何死而无头,原因可想而知

  陈伟死了,胡炎从黏菌的手中夺回一命。这样的斗争,让人不禁思考,在这个人类自以为全权掌握的世界里,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未知的,神秘的生物,潜藏的他们,会不会触动人心底的一丝不安

  在《神秘博士》出现的寂静(The Silence)同样也带给我们这样的思考,他们诞生于宇宙之初,即使你看到了他们,转眼也会忘记。面对着这样的生物,你会持有怎样的态度,是敬畏,还是除之而后快?“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诺贝尔和平获得者史怀哲如是说。

  国风,古风与科幻本是百搭体质,处理得当必然能擦出绚丽火花。这篇《血灾》的脑洞倒也是值得夸赞一番的,国风科幻,未来可期,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图源网络

  《银河边缘004:多面AI》读后感(四):【雨枫试读】想象之外

  【系统提示】本文产自科幻渣新,言不足信,请自带避雷针。

  这本书有多个地方超出我的想象。当初瞟到条目的时候以为整本书都在讲AI,拆封后才发现是专题而非专辑,这是其一。看到简介第一句“除了统治人类,AI还想干什么”想了很多,结果没有一个命中,这是其二。事前没看目录,翻开看到一篇“(下)”,大惊,赶紧去补了第三辑的“(上)”,这是其三。

  但要说最出乎意料的,果然还是内容

  《未解谜的电波》以偶然发现的磁带为引,通过形似推理小说中的暗号解谜,揭开了尘封二十年的外星电波的真相。无论人口总数达到多少亿,人类总是感到孤独,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这种孤独不同于看完一本好书分享找不到对象,和人类的群居性无关,在我看来更多是出于一种害死猫的本能。也许还有几分恐惧,人类尚且没有自负到认为群星中唯独自己这一物种开启了灵智。从怀疑到调查再到确信,而后是深深疑惑,为什么前前任天文台台长狄金森明明捕捉到了小绿人信号却不公开?在为破译信号而奔走的过程中,主人公哈里从前前前任台长钱尼的口中听到了其对友人的两句介绍,“他是个很棒的人”,“有一天他失去了信仰”。我没有在意这看上去随意带过的一笔,料想主人公也没有,因为他正为密码想破了头。亦如侦探需要脑门灵光一闪或是闲谈间灵光一闪,哈里两者兼具,只是他没想到,这个谜并非未解,正是因为知晓了信号背后的含义,狄金森才失去了他的信仰。

  同样的关乎信仰,星云奖受赏作《梵蒂冈喜讯》却给我一种始止于终的疑惑,未来时代,机器人竞选教皇,一队人马六个朋友两种立场推崇抵触,谁也改变不了谁。翌日结果公示,六人虔诚下跪。“他”也许非凡无比,有让人一秒拜倒的魔力,只是我无缘感知。“当机器人的发展足以掌控宗教领域,人类的信仰和精神归属何去何从?”

  《机器的脉搏》与《独孤的我》有三处不谋而合,一是均出现了未知的存在,二是对永生的描绘殊途同归,三是都阐述了宇宙机器的本质。宇宙是一个巨型孵化器,星球是一台机器,有人形大脑是一部精密仪器(虽然偶尔也会短路出错),宇宙孕育群星,星体诞生生命,种族历百万年进化,这样的人类会发明AI,没什么好奇怪,而AI会拥有自我意识,也没什么好奇怪。

  艾奥星自成生命,以波顿之身为媒介与玛莎沟通毁灭物理维护神经,通过死亡获得永生。赫尔墨斯号漂流宇宙,过度的自由形同虚无,得不到印证的自我濒临溃散,在拥抱死亡前得到接引。赫尔墨斯号说,他不是血肉之躯,不会感到痛苦。其实血肉之躯感到的只是痛而已,苦的是心。他是深空探测器,他是机械体,他没有痛觉神经,可是他的心感到孤独。心脏器官,而心是意识,如果AI有意识,谁能说他没有生命。神话故事中的赫尔墨斯在奥林匹斯山担任诸神的传令使者,而深空探测器赫尔墨斯号在完成创造者交付的使命之后,经过长久的流浪,终于回到诸神身边,他说:我找到了一位朋友,再会。

  三年前看过一个讨论推理小说是推理重要还是小说重要的帖子(没看下去),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因为两者同样重要,本身没有主次之分,全看作者笔力如何。科幻小说亦然。我会折服于惊天的想象力,也会沉浸在动人的故事里。国内作者的两篇便是比起点子,明显更侧重于故事。

  《血灾》是一个将古代秘史与现代奇案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当然,你也可以说它故事会。《天象祭司》“解开”玛雅文明消失之谜,而《血灾》“揭露”了野史中雍正之死的真相,也许不够科幻,更像志怪幻想文学,但它也是第四辑中最能让人放松阅读的一篇。

  《天象祭司》像一则古老的传说,因为太古老,所有的谜刚读出水面,读者已对底了然于心,然而再古老,遮不住人类千百年来对星空的向往和追寻,销不灭人类因自身愚蠢无力而发出的悲鸣。无论再过多久,人类的坏都不会变好。但是无论再过多久,人类的好也不会变坏。群星路过地球的瞬间,也许匆匆一瞥,见过人类的身影,听过人类的声音,群星不会记忆,更不会在意,但是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存在过,在彼此眼里,在朝生夕死的时光碎片中。

  《银河边缘004:多面AI》读后感(五):《雨枫试读》多面老雷,在线吐槽

  迈克尔雷斯尼克算是中国科幻迷的老朋友了,他编辑的作品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挖掘国内外的优秀青年写手,发扬科幻文化。最近听闻老雷因为身患重病需要筹款而上了热搜,作为一名书迷,我为以这种方式再次听到他的消息而感到难过。希望他能赶紧好起来,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帮助他渡过难关。相信他一定会战胜疾病,在未来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也发掘出更多优秀的作者。

  言归正传,我们来谈谈这本银河边缘:多面ai。在进入本期特别企划之前,首先是老雷的吐槽环节。科幻电影一直以来都是电影院的中流砥柱,以《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等为代表的大制作科幻电影系列在全球有无数的粉丝,时至今日,漫威为代表的超级英雄电影接过了光环,继续为全球观众带来非凡的视听体验。但这些商业科幻片或者说爆米花性质的卖座大片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合常理,愚弄观众智商的情节。老雷作为一名科幻作家,同时也是一名科幻电影的死忠粉,他也和普通观众一样对于明显不合理的情节无法接受。在本期开头,老雷列举了影史上许多经典的科幻电影,什么《银翼杀手》啊,《全面回忆》啊,《阿凡达》啊,甚至包括库布里克的三部曲,对于商业科幻片老雷可谓是毫不留情的批判,对于某片甚至列出了十宗罪。想必和老雷一起看电影,听他边看边骂一定是有趣的体验。作为一个反感俗套和不合理情节的人,老雷平常看电影总是会预计接下来的剧情(这。。。)。他痛心的感慨:科幻大片的质量已经远远落后于奇幻电影了!

  本期的得奖作品第一篇其实本质就是各位最最最最熟悉的“黑暗森林”法则,但本作提出这个概念的时间还要更加久远,可以看出作者深远的洞见。外星人不一定是朋友,也可能是掠夺者和侵略者,看看最初登上美洲大陆的人对于土著都做了些什么。战争可能不仅仅是人类的天性,更是一切生物的天性。只要地位不对等,就会产生奴役他人的想法,这是自然而然的,除非文明演进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第二篇也是个熟悉的概念:人机融合以及巨型生命形态,但本作关于完全由硫元素打造的异星生态的描绘引人入胜。

  这期的特别企划是关于AI的存在形态的,本来的想法是希望能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展现未来AI丰富的可能性,而不仅仅只是老生常谈的AI统治人类或是AI没有人权之类的俗套话题。但从最后的呈现效果来看,没有达到最好。第一篇机器教皇是相对比较失败的,仅仅给出设定,到最后都没有出现任何的展开。普通人想到了车,科幻作家就该想到交通拥堵,只有深入的领悟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称之为科幻作家,仅仅提出个设定只能叫幻想家。第二篇是关于AI人格与神的存在,不知为何让我联想到了艾比斯之梦的一个名篇,可能因为主人公都是在宇宙尽头漂泊的机器。第三篇非常有意思,最近陈秋帆老师的作品也是人机一起写作的,未来这种形式的作品也可能越来越多。第四篇同样是概念性质的作品,试图借助书信来以小见大。

  本期的国产作品《血灾》,又是一篇结合了中国古代历史传说与科幻的作品,这类国产作品好像特别的多,可能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各类神奇的志怪传说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宝藏。但其实这类作品一来无法考证,二来往往稀奇古怪。其实就是借了个科幻的壳子来讲故事,天马行空的圆历史之谜,本质和普通的幻想作品没有区别,科学性相对来说比较低。之前日系科幻饱受诟病的一点就是不够“硬”,将设定换成鬼怪或者超能力也一模一样。这篇也是,这个生物的设定换成鬼怪同样毫无违和感,且整个故事有种浓浓的故事会的感觉。我个人不希望国产作家往这个方向努力,我还是希望更多看到更科学合理,或是对于未来社会形态思考的作品。

  下面就是本期我最想吹爆的《耀斑》。这是一篇有些慢热的作品,前期由于设定多而繁杂,且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异星,导致读者很容易读得一脸懵逼。但细读下去就会发现这个设定精细的世界观的魅力。对于世界观构建类科幻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合理性和想象力。如果想象力天马行空,同时又能让人感到科学合理,仿佛真的存在这样的星球,这样的世界,那作者就大成功了。我们是游客,作者就是导游,作者需要带着我们去前所未见的空间遨游,拓宽可能性的边界。这篇可以和之前的硬科幻神作《龙蛋》做一个对照,相对来说《龙蛋》更强调合理性和科学性一些,而本作想象力丰富,同时也兼顾了剧情的醍醐味。一些细节的设置能感受到世界观背后的东西,或令人会心一笑或引人深思。本作最吸引人的就是耀斑的存在导致这个星球有两套并行的生态系统,当然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也存在不同的适应性生物,但不像这颗星球一般极端。要在短短的适宜时间内完成生老病死和种族的存续真的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而想到这样生命形态,甚至构建了完整的生态系统的作者更是令人钦佩。

  总的来说本书选取的篇目还是各有特点,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科幻短篇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银河边缘004:多面AI》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