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华创业史:“三洞诗人”俞敏洪
日期:2019-09-25 15:25:33 作者:图书馆 来源:图书馆 阅读:

中华创业史:“三洞诗人”俞敏洪

  中华创业史:“三洞诗人俞敏洪

  1995年,俞敏洪成了最早的千万富翁,每个月给老师工资,他就扛一麻袋钞票公司,在办公桌上堆成一座小山

  同年,因市政建设规划要把新东方前面两根电线杆拆了。老俞一看急了,自己全靠这电杆广告发家,硬是不让拆,自掏7万腰包,把两根电线杆保住。末了,他抱着电线杆,感叹道:

  有钱真好。

  01

  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阴的一户农村家庭。他小时候身体不好母亲养鸡,每个月都要杀只鸡给他补身体,从出生到大学,吃了200多只鸡,这几年全民流行吃鸡,其实俞老师30年前就吃了。

  俞敏洪曾经历两次高考失败,到第三年,终于靠死记硬背考上北大英语系。母亲高兴疯了,掏出家底大办酒席

  江阴农村办席标配是八菜一汤,称之为“八大碗席”,俞母则要每桌24个菜,办出了方圆几十里村庄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酒席。

  1980年的夏末,俞敏洪挑着老家被子到北大报道浑身散发着一种江阴历名人徐霞客的气质,人见人称土鳖”。

  他说一口流利的江阴普通话,除了“俞敏洪”三个字,没人听得懂在说什么。第一次开班会,他磕磕绊绊地进行自我介绍班长直接听火了,打断他说:

  同学,你能不能不要说日语!

  这位班长名叫王强,是当时北大艺术团团长学校广播站长女生们都把他当偶像。就凭这点,俞敏洪对他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在他眼里,阁下王强就是那个风流人物

  王强有个著名癖好,就是买书。每月仅有的二十二元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他有六万本书,因为书太多,家中根本没有办法下脚。

  俞敏洪也有个著名的癖好,就是爱哭。一晚上能连哭两场,最负盛名的两哭,一哭班里讨论事情,自己插不了嘴。二哭大学最丑的女生收到了情书,就是他写的,但他还是被拒绝了。为攒人缘,俞敏洪把宿舍打水、扫地的活,一个人全包了,甘愿做同学们的杂役。

  80年代的人都写诗,一个大学生只要说自己是写诗的,姑娘们立马颅内高潮

  譬如60分长相的晓松老师,90年代流浪到厦大,摸进了人家女生宿舍,就说了句“我是写诗的”,姑娘们非但没将他扭送派出所,还用酒精灯煲粥给他喝,怕不够香还在粥里加桂花。这等好事,俞敏洪是想风流,可风流不想他。

  为了摆脱土气吸引姑娘,俞敏洪也学着把自己包装成诗人,前前后后写了700多首诗。他不仅写诗,还办过三期短命诗刊。当时去找北大团委文化申请负责人叫徐小平,爽快答应,两人就此相交。徐小平最大的癖好是睡觉,任何时间地点,能15秒入睡,自称“我睡,故我在。”

  在徐小平的支持下,俞敏洪把诗一直写到大三,还是没有得到任何女生的青睐,却意外得到了另外一样东西。那年他染上肺结核肺部有三个洞,由此得一绰号:“三洞诗人”。

  三洞诗人为了养病,休学一年,这期间他写信给王强,说自己想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想请他帮忙借一本。王强不仅没帮俞敏洪借书,还给他回了一封十几页的信,核心大意是:

  你现在还不配读莎士比亚,省省吧。

  500

  俞敏洪年轻

  02

  1985年,俞敏洪毕业全班50个同学,49个出国留学,剩下的那个,就是他。

  王强去了美国,攻读计算机硕士。徐小平去了加拿大,攻读音乐系硕士。俞敏洪眼巴巴地也想出国,但限于贫穷,只好在北大留校任教,一个礼拜授课八节,月薪120。

  按当时的汇率计算,美国大学四年的学费,他要工作222年才能赚够。他这时已经结婚,这点钱别说出国,连养家都不够,老婆天天没事就骂他窝囊废。失望的俞敏洪,一把火烧了自己所有的诗稿。

  俞敏洪的老婆,是当年北大西方语言文学系系花。以前俞敏洪为了追她,天天尾随她到图书馆,花了三个月才找到机会搭讪,约到她出去划船,地点在北大外圆明园的福海,那里水域辽阔人烟稀少

  年轻时的俞敏洪特别渴望爱情,做梦都想有个女朋友,为了爱情,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那天俞敏洪把系花哄上船,拼命把船划到湖中心,然后突然说:你得做我女朋友,要不答应,就把你推下去淹死。

  这一段,在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黄晓明和杜鹃情景再现过。不同的是,电影里,杜鹃宁死不屈,直接跳水了。现实里,系花后来变成了俞敏洪的女朋友,大学一毕业以后就变成了他的老婆,到今天为止一直都是他的老婆。

  1989年,公共英语教育发展迅猛,俞敏洪在老婆的鞭策下,开始出外私授英语课。赚得些外快,就给家里买鱼。之前他家里只能吃两块钱一斤的死鱼,挣钱后,终于吃上了七块钱一斤的活鱼。俞敏洪看着老婆喝着活鱼做的汤,都想把鱼骨头也吃了。

  第二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外头下着大雨,北大的广播里播报一则消息:俞敏洪老师因私自在外授课,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现决定开除。

  那时俞敏洪的家住在北大宿舍楼16号楼三层一间9平米的房子,大喇叭离他家特近,播音员声音特响,像是贴着他的耳朵喊。

  这个广播在学校了连播了三天,处分公告栏里锁了一个多月。俞敏洪被喊炸毛了,要知道,北大曾经规定过,对教师的处分不准公开的。在北大过去20多年,从来没有过这种把老师的处分播大喇叭的情况

  翌年,28岁的俞敏洪离开北大,索性下海。夫妻二人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教室,外面支一套桌椅成立了夫妻店“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俞敏洪每天上午骑自行车出去,拎着浆糊桶,在海淀区大街小巷的电线杆上挨个贴小广告。

  培训班刚开始没学生报名,俞敏洪就开免费讲座。贴完电线杆小广告,就在中关村的违章建筑里等着,因为是免费,来了三百个学生。

  人太多,怕后面的学生听不清,俞敏洪就站在一个汽油桶上讲。他伫立在北京的寒风里,讲得慷慨激昂,刚给人炖完鸡汤,又给人打上鸡血,还没感动学生,自己就先哭一步,单调乏味

  后来有一个星期六,突然来了三个学生,十分爽快扔下学费,1000多块钱。一天的功夫,就是俞敏洪在北大四个月的工资。夫妻二人晚上回家,闭门数钱,一大堆毛毛块块,一口气连数三遍。

  那是个还没有互联网时代,对俞敏洪来说,电线杆、汽油桶就是他的因特耐特。80年代末,那些野蛮生长的草台班子,是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在那个贫瘠的年代里,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中国民企业

  500

  电影《中国合伙人》还原俞老师追系花往事

  03

  1992年春,俞敏洪的广告员又出去贴广告,刚拎出浆糊,另外一个竞争对手的广告员过来,二话不说,上来就给三刀。俞敏洪想着出来混,不认识局里的人真不行,就找到处理这事的警察,硬拉着请人吃饭。饭局当天,一共五人,要了4瓶高度五粮液。

  俞敏洪演讲还可以,但跟北京警察对不上牙口,为了掩饰尴尬,不停劝酒喝酒。他又内心紧张,喝酒不吃菜,喝着喝着,直接失去知觉,钻到桌子底下去了。结果拉到医院抢救了两个半小时才活过来。医生说:

  换一般人,喝成这样,回不来了。

  俞敏洪的酒量,归功于他的酒鬼父亲。父亲从小带着他摸鱼,摸回来的鱼虾泥鳅,淘洗干净,一煎一炸,打两斤七八毛钱的劣质白干,父子对饮。就是俞敏洪刚下海挣钱这年,父亲去世,一辈子没喝过儿子买的好酒。俞敏洪后来每次上坟,都要带瓶酒浇在父亲坟头上。

  那天,抢救活过来的俞敏洪,醒来第一句就是,我不干了,然后又哭了。哭够了,喊累了,晚上7点还有课,夹着上课件上课去了,嗯,真香。

  1993年,俞敏洪正式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新东方刚起步的时候,第一天进账100块钱,俞敏洪特地把两个老师叫到家里发工资,指着老师说:你40,你40,剩下都是我的,以后这么分。两个老师高兴坏了,心想这个老板这么傻,以后日子指望了。

  还没高兴完,第二天赚了1000块钱,俞敏洪又把两个老师叫到家里发工资,老师兴高采烈地来了,俞敏洪指着他们说:你40,你40,剩下都是我的,以后这么分。

  1995年,新东方发展到一万个学生,俞敏洪成了最早的千万富翁。他的钞票都是用麻袋装,每个月发工资那天,就扛着一麻袋钞票到公司,在办公桌上堆成一座小山。

  有一次市政建设,规划要把新东方前面两根电线杆拆了。老俞一看急了,自己全靠这电线杆广告发家,硬是不让拆,自掏7万腰包,把两根电线杆保住。末了,他抱着电线杆,感叹道:有钱真好。

  一般来说暴发户都有补偿心理,以前穷日子过久了,翻身后就忍不住可劲炫富。成龙出身贫寒,后来熬出头,一夜赚入千万港币,当即提着50万,一口气买七块钻石名表,全往胳膊上套。这俞敏洪炫富,比成龙大哥只高不低,他钱不存银行,也不买基金老大摇大摆地用麻袋往家扛。

  后来有天晚上回家,楼道里突然闪出两个壮小伙,一前一后把他夹住,往他胳膊就是一针。

  俞敏洪醒来时,自己被捆成个粽子,他先跳到客厅,用下巴磕110报警,一直磕不准。恰好朋友来电,他赶紧呼救,然后就昏死过去了。

  送到急救中心,诊断书上写着“随时有死亡危险”,俞敏洪命大,第二天就revive了,医生说:那一针给你推的是大象麻醉剂,一般人必死无疑,你居然没死,肯定抗麻醉体质吧。

  俞敏洪很开心,用手比划:我能喝一斤半白酒

  冥冥之中,父亲从小给他锻炼出来的好酒量,又救了他一次命。那次俞敏洪家里被劫了200万现金和一部摄像机,作案的是熟人,前后共绑架过7人,其余6人全部被杀,只有俞敏洪1人生还。俞敏洪后来感叹:

  强盗不懂我。我不心疼那被劫的钱,就心疼那部摄像机,里头有女儿一到三岁的成长记录,我愿意花两百万,再把那盘磁带赎回来。

  500

  俞老师酒量惊人

  04

  90年代下半叶,俞敏洪为把新东方做大做强,想到大学时的两个偶像,王强和徐小平。当时徐小平在加拿大,读完音乐硕士就失业,各处打零工,洗盘子外卖,求生存,没发展。他自己形容:除了生了两个孩子一事无成

  俞敏洪带了一万美金,邀请徐小平一起回国干。徐小平听说新东方已收入千万,心动不已,立即行动,卷铺盖回国。

  俞敏洪找完了徐小平,又去美国找王强。出发前,特意穿了一件重金买的皮夹克,两个大方口袋,上面是翻毛。他就是想炫耀一下,但是王强一看,就笑了:太土了,土得让我都感觉无地自容

  王强带着俞敏洪到校园散步,一会儿就有美国学生过来问,这不是北京的俞老师嘛?王强才知道,俞敏洪是真成了。

  当时王强已经读完了计算机硕士,找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工作,拿着7万美金的年薪,过得不瘟不火。俞敏洪告诉王强,我在北京办了新东方学校。王强说:我做噩梦都没想到你还能办学校,你怎么看都像培训学校办的对象

  1996年,王强也回国了。俞敏洪和徐小平买了束花,去首都机场接他,三人在机场兴奋拥抱。一到车里,俞敏洪刚一拧火,王强突然扔出一句:

  老俞,今天我和小平一无所有。如果有一天我们做的比你好,你能接受吗?

  车里的氛围,顿时无比尴尬。俞敏洪沉默了片刻,说:当然,让你们回来就是让你们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大学就好像买一个火车月台票,只是给你有机会进月台,但是上哪班车,去哪个方向,到哪一站下车,那完全就要靠你自己。俞敏洪、王强、徐小平三人,刚开始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但兜兜转转,又都同坐上了新东方这班列车

  2000年,新东方发展成“三驾马车”的合伙制。俞敏洪负责托福考试,徐小平负责签证咨询,王强负责英语口语

  那时正好处在中国人出国的高潮时期,新东方的市场半径延伸全国20多座城市,新东方像龙卷风一样赚钱年收入增加到3亿元。连后来人熟悉的罗永浩老师,都给俞敏洪写了万字求职信,一心想挤上新东方这条快车,只不过他后来中途下车,走儒雅随和幽默风趣路线了。

  到2002年,新东方的学生达到35万人次,相当于九个满员集团军一时间,教师队伍里的百万富翁批量诞生。在外界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只有中国才能产生神话

  500

  新东方“三驾马车”

  05

  新东方的合伙制,类似《水浒》的水泊梁山,一群人占个山头天下,大口吃肉,大秤分银,全凭性情做事,没有规章制度。当规模越大,内部冲突就越大。

  第一次董事会时,俞敏洪刚宣布开会,徐小平就怒了,说你不懂怎么开会。说着两人吵起来,俞敏洪摔门而去。20分钟后,临时学习了董事会的议事章程,重新返回会议室。但没说几句,两人连带董事会都吵起来,董事会开成了俞敏洪批判大会。

  他们批判的方式,就是动不动拍桌子,冲俞敏洪吼:农民、土鳖!

  有一次在外地,徐小平因为和俞敏洪吵架,有场万人的学生讲座,直接赌气说不来了。俞敏洪也气疯了,在董事会上说:要么我走,要么他走,你们投票决定!

  对于王强来说,他主张一切以规则为准,最无法容忍俞敏洪的家族式管理。当时新东方的管理层员工,基本都是俞敏洪的老婆、老妈、姐夫,七大姑八大姨等。

  这些家族成员,以俞母为首,无视公司结构,连保洁员都要指挥董事会。伟大战略艺术家李云龙先生形容当时的新东方:全乱套了,全乱套了,整个晋西北都打成一锅粥了。

  俞敏洪的亲戚平日各种胡搅蛮缠,俞敏洪只要一管,立马就拉来俞母撑腰,冲俞敏洪吼道:俞敏洪,你好大的胆,亲戚来新东方帮你做事,你竟敢如此无礼!

  1997年夏天,一天午饭,俞敏洪和王强、徐小平在包间吃饭,又听见外面俞母又哭又闹,很多人劝不住。王强看不下去了,冲俞敏洪说:你能不能对你妈发一次火?镇住她,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俞敏洪似有所悟,抻了抻西服,正了正领带,昂首挺胸走出去,大伙用期待的眼神等待着。

  俞敏洪见母亲坐那一面骂,一面哭,走到跟前,喊了声“妈——”,然后当着一大堆人的面,膝盖一软,噗通跪下了。

  王强看得心脏都要爆掉,偏不吃这一套,对原则绝不让步,规定教学区不准抽烟,第一个罚的就是俞敏洪的母亲。

  在新东方发展到全国各地都有分校后,各种业绩划分成了问题,俞敏洪开始打算进行股份制改革。徐小平非常反对,直接带领内部教师进行抗议。俞敏洪气得抓狂,直接让人把徐小平的办公室占了。

  2002年到2004年,在王强、徐小平和小股东们的要求下,俞敏洪不再参加董事会和总裁会,每天夹着课件去给学生们上课,而王强他们开始轮流当董事长。一年多,股东们轮流体会完当老大的滋味,没人愿意干了,俞敏洪又被请了回来。

  俞、王、徐三人,没有一个懂资本市场,不知道什么是IPO,什么是市盈率,整天只懂批判,不懂建设。三人关起门来在屋里吵,坐上飞机去外地吵,搬出黑格尔、亚里士多德吵得天翻地覆。吵得实在没办法,就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来当仲裁。咨询公司旁听两三个月,连话都插不上,回去报告说:

  这里的人很奇怪,一说话就特别爱哭,一哭就互相指责。

  俞敏洪爱哭,经常一哭就是半个钟头,他像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

  我把好朋友都叫回来一起创业,最后弄到这个地步,大家互相恶语相向,打架打到最后几乎是什么都没有了,友情全特么都没了。

  500

  2004年,徐小平、俞敏洪、王强(从左到右)参加北大校庆

  06

  2006年,新东方迎来历史性时刻,在纽约敲钟上市。俞、王、徐三人吵归吵,但一致赞同上市。一旦上市,股东们迅速能身价过亿。按照当时的股票收盘价,俞敏洪的身价相当于27亿人民币。如果把这些钱装订成《朗文词典》那么厚的书,够开一家书店。

  上市之后,徐小平每天开完会就没事干,特无聊,隐隐约约他觉得一个时代结束了。不久后,王强、徐小平退出董事会,离开新东方,“三驾马车”就此解体。三人之前积累的那么多的矛盾,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华创业史:“三洞诗人”俞敏洪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