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A89:路径依赖下的困局!
日期:2019-09-19 06:00:08 作者:觉悟者 守夜人总司令 来源:守夜人总司令 阅读:

A89:路径依赖下的困局!

  人会本能的认为自己处于聚光灯下,一举一动都受万众瞩目。随着岁月增长才猛然发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毫不起眼的一个普通人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镜头、高光和聚光灯,甚至无人关注,无人在意,无人理睬!人绝大多数痛苦都源于追逐一些两难的悖论——既心又不甘无能为力,既拿不起又放不下。生活中许多人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任凭情绪怂恿,一边自我感动,一边又自我折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要学会与自己和解,这种和解不是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而是能够逐渐用理性看清边界所在放下那些两难的执念咬咬牙就能够得着的东西绝不犹豫,无论如何咬牙都无法突破的边界也绝不心存侥幸,心平气和的立足长远,见大行远,能分辨出这二者的不同

  生活中的人之所以追逐带着悖论的目标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天然的缺乏成本意识,所以对人和事在价值判断容易产生偏差。对绝大多数的个体而言,渴望破格获取几乎是一种本能。破格获取的核心是缺乏成本意识——所谓成本意识就是任何事都有成本,成本只会转移而不会消失。生命体有利于自身存续的资源具有无限的需求,然而,对于一个既无法转移成本又支付不起成本的个体而言,把成本从脑中剔除,假装它不存在往往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虚弱首先是一种心态,然后才会慢慢变成一种状态。除了极少数情况之外,特别理解自己感受的人往往都是和自己处于同一状态,同一层次,陷入同一困境中的人。所以说,只有能量相当的人才能相互识别。关于这一点,觉悟社中的《C25:精神结构形成机制》中有更加详细阐述

  有一次在超市里看到一只螃蟹艰难的从标价238的竹篮中爬进标价888的竹篮中,我站在那里静静的看了好几分钟,直到它成功完成艰难的跨越之后我才离开——这真是一个无比励志景象,虽然它浑然不觉人生在世,许多行为驱动力都是为了一个“值”,值与不值往往取决于各自的价值判断。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类的根本原因是:人工智能即便再智能,其价值判断的设定是唯一的,区别只是权重配比的不同,生命体的价值判断源于自己的精神结构。我们在《结构学》的《F2:精神结构》中阐述过:精神结构源自于内部感知对自我的判断以及外部感知对主观世界抽象因此,即便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生命体的价值判断也各不相同——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在一个由傻子骗子构建而成的体系中,你不能去叫醒傻子或揭穿骗子,否则,这二者会联合起来指责你——傻子会恨你破坏了他的美梦,而骗子会恨你耽误了他发财。傻子对美梦的需要就如同骗子对傻子的需要一样强烈,人不会真的傻,人之所以选择成为傻子,是因为这样才能满足内心的某种需求!一个节俭男人喜欢女人非常阔绰,在外人看来是傻子的行为。然而,主动选择做傻子肯定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另外一种需求。这种行为会在那个价值判断体系中获得奖励,在那个价值判断体系中会觉得值!

  解脱诉求

  当人追寻的东西在原点上存在悖论的时候,其结果必然是求而不得,那种无力感会让人滋生出一种渴望,它能恰到好处能满足自己相互矛盾的诉求——人一旦无法在现实追求可以企及的东西,就会躲进一个自我营造的虚无中去寻求解脱。所以马克思说:宗教人民鸦片!要追求现实中的幸福而不是躲起来,我们在《F3:结构力量》中阐述过,能够形成结构力量的三种基本元素包括:科技金融和情绪,科技能够把转化能量的链条拉长,从而把不能利用的资源利用起来解决当下的问题;金融能够把未来的资源利用起来解决当下的问题;情绪能够把不存在的资源当作存在的资源用来缓解眼下的困境。人绝大多数时候被情绪所支配,处于理性的时刻非常短暂

  人会本能的以自身为标准去丈量外界的一切,如果与自己熟悉的相同就感到安全亲切,反之,则会不安不管是表现鄙夷嘲讽、质疑,还是自卑恐惧嫉妒,总之,与自己不同会带来不确定性,并造成不安——不管什么姿态的行为都是为了化解这种不安——要么试图驯化别人,要么试图驯化自己去消弭这种不安。一个小孩如果时常被否定,一个成年人如果做任何事都一直以不如意收场。久而久之,对自己和外部世界就会形成一种扭曲的视角,继而得出扭曲的结论——人其实并不关心真相,唯一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获得安全感

  人在面对不确定无所适从的时候,会求助于某种神秘力量,这种无所不能的神秘力量似乎能给人带来终极的确定感,并能迎刃而解内心所有求而不得的一切悖论。神是人最高诉求的抽象表达,如果神不能契合人的诉求,它就不会有载体,也不会被人所感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就不存在。如果神能够契合人群的某种诉求,那么神的轨迹和边界就是人的轨迹和边界——即便这种轨迹和边界被放大好多倍,它依然遵循人的诉求所确立的轨迹和边界。这不仅仅意味着神的行为是可被预期的,而且意味人群的诉求决定神灵的行为特征。更详细的案例可以阅读《C2:宗教是统治工具吗?》

  命运的轨迹

  人为什么很难相互理解?因为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经过反复筛选过的。你要理解的不仅仅是对方当下所处的生存结构,还有那些筛选的前置条件。一个人喜好什么,害怕什么,决定了自己会亲近什么,规避什么。久而久之,围绕自己的人和事都会依据这种偏好筛选出来的。它不仅仅雕塑着自己的精神结构,还反复在现实中给予证实。这是一种浑然不觉的自我遮蔽。无论是对生活选择的认知,还是对发展趋势的判断,人的思维和行为都延续自己成长过程中被雕塑的轨迹。如果站在起点去看终点,没有人能预知自己会走哪条路,似乎一切皆有可能。然而,当你站在终点上去回望起点的时候,你会清晰的看到那条唯一的路径

  在《结构学》的《C5:文化本质》中阐述过这样的事实一旦积累能够穿透个体生命周期活动范围时空限制从而进行向上累积接力者就能以之前所有的积累为基础开始新的探索匮乏者真正的匮乏是永远原地打转!这种状况就如同毛驴磨盘一样,除了自我消耗,还是自我消耗,直到消耗殆尽,油尽灯枯…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毁灭给人看,悲剧的震撼源于美好事物被毁灭的烈度,这种烈度取决于被感知的程度。所以,如果你不能理解别人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结构中,不理解对方真正在乎的东西,就不会感觉到悲剧,也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残忍

  这时间最强的约束存在于人心之中,它比任何枷锁都更能禁锢一个人的求存行为。当我们去指责别人不能突破的时候,我们往往没有看到当事人本身就对它存在依赖——监狱高墙一开始是限制自由障碍,久而久之,反而成为了身处其中的人获得安全感的来源

  这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把人从地下室拽出来近距离见过地面城市繁华之后,再让人家不得不重新走进潮湿凌乱、晦暗的地下室——如果不曾见过太阳,本可以忍受黑暗;一旦见过了太阳,黑暗会让人更加无法忍受!

  《结构学》觉悟社训练营专用

  研习《结构学》发消息:觉悟社

  点击下列链接,阅读更多:

  F3:结构力量

  A86:女神错觉

  C32:相处之道!

  C33:信仰坍塌

  A81:美国的本色

  C4:道德与宗教!

  C31:教育的本质!

  C30:如何追女神!

  C27:职场中的真相!

  A47:边缘人无法逆袭

  他用常识拯救了我们!

  几次成功的结构学预判

  A46:淤积的小市民

  A61:与所有人为敌!

  A63:匮乏感是一种恶疾!

  A64:人和人真的不同!

  公告:《结构学》宣言

  依依东望,望的是时间!

  A62:为什么需要外汇储备

  A56:刘邦为什么要换太子

  A53:一触即发何去何从

  B4:你不必为华为担心

  C12:务必要振兴建设兵团

  C20: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向正在坍塌的地方踹上一脚!

  A28:40年前的今天改变了世界!

  书读得比你少,为何混的比你好

  A34:烂父亲危害到底有多大!

  警报:《结构学》的目录和纲要!

  公众号防失联,进入守夜人基地

  https://t.zsxq.com/R3fAiiU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A89:路径依赖下的困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