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地球副本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09-10 23:4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地球副本读后感10篇

  《地球副本》是一本由[美]威尔·麦金托什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4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地球副本》读后感(一):一开始悬念吸引

  开篇就是丧失记忆主人公弗勒,留给他的线索有三样:一张包装纸,上有一串椭圆形图案沿着页面延伸下来,底部的椭圆形上印着一个字母“X”,图上第二个图案是一个三角形,其中有两个数字1、3;还有一张男女合照;一个带降落伞玩具士兵。当他带着自制降落伞从他所在世界边缘坠落,耳边狂风呼啸,也许坠落了两三天,他就在空荡荡的宇宙中心,在一片虚无中,直到他看到坠落下方的另一个世界并找到了照片中的女人,然后从第二个世界边缘再次坠落,掉入第三个世界,发现自己女主克隆人……纸上的图案,谜底快要揭开:“某个人或某件事把世界撕成了碎片,导致了所有的灾难饥荒人口清洗。我想知道这个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这就是X的意义指引我们去寻找答案。”

  其实弗勒就是书中另一条线上科学家彼得的克隆体,甚至被乌戈克隆出了一个彼得军队,而连成串的、悬浮的世界是这么解释的:“大块的地壳不能悬浮在天空中,地壳上的人也不可能活下去。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奇点完全重塑了他们的世界,赋予它新的特性。从理论上来讲,奇点可以创造宇宙,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对于阅读比较困难的人,这本作为初入门的科幻小说还是OK的。

  《地球副本》读后感(二):副本的世界,生存不易

  如果一觉醒来发现身边的人是谁都不认识,他们说的话也听不懂,该怎么办呢?很多年前读过一本小说,都市恐怖病——语言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情形主角怀疑自己到怀疑人生最后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为了在秩序不再的世界生存,抛弃了以往的语言。 而拿到手里的这本《地球副本》则不是这样。 大家都说这是一本被中文译名严重剧透的“悬疑小说“,因为英文名<faller>至少还有点小悬疑,而地球副本则直指答案本身。 抛开这本书情节简单通俗易懂这些优缺点,合上书,感触最深的还是相同副本之间的故事。 首先,全是奥基德副本的那个世界。顿时就想起了<RICK AND MORTY>中非常惊艳的一集,在一个全是RICK和MORTY的世界里,同样的面孔却有不同智商职业。一直以来MORTY都是被RICK压榨的菜鸟,而在那一集里面彻底反转。而在这个全是奥基德的世界里面,人与人之间用徽章作为区分,而且有着不同的职责区分,所以有的饿死有的叛乱还有的享受权利。即便在一群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当中,最终仍然会有少数人手握重权。在《乌合之众》里, 勒庞指出,只要有一些人聚集在一起,就一定会产生领袖人们本能让自己处在头领的统治之下,从而成为群体的一部分。我们只要一脱离孤独状态,便会不由自主地处于某个领袖的影响之下,会不自觉地被领导。而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集体未来,其实并没有清晰想法。这种情况人群中有体现,但是在全是同样面孔的世界中则尤为突出。奥基德世界的未来在哪里?其实和之前弗勒经历的几个世界并无不同——消灭不同意见的人,生存。 而后弗勒了解真相,也知道了幕后黑手乌戈的存在,为了接近乌戈,他假扮彼得131号并称杀死了弗勒。然后呢?弗勒脱下身上的衬衫,穿上了一号衬衫。其它人互相交换衬衫,先前穿一号衬衫的人穿上二号衬衫,以此类推。看到了吗?还是一样的,即使是一模一样的面孔,还是要分出三六九等。彼得一号在换上衬衣后马上得到大家的拥护并且要做行动策略调整,不管他会不会,也不管他到底是谁,他是一号就行了。 如果自己突然出现了N多副本,那个时候愿意做一号,还是131号呢?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但是,在满是副本的世界,生存也是不易啊。

  《地球副本》读后感(三):玄幻开端的科幻小说

  用这个标题形容本科幻小说,对很多没看过的读者来说应该不能理解。就目前以来,科幻小说虽然说在描述未来世界的时候有时候会引入一些神秘学,乃至于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外星人科技,让人以为进入了神话时代一样,但是,还是比较少有像这本小说给我的感觉那么像玄幻小说的入门级读物感觉。 小说最大的优点当然也就是这点,毕竟,科幻概念不是很强的小说,对很多读者来说是非亲和的,没有任何的阅读障碍。整本书其实也就只有几个概念比较具备科幻特性。所以读起来非常顺畅,当然,期间设置的一些小里程碑也能够满足读者的部分爽感。 标题是“地球副本”,但是通篇看下来,给人感觉只是说有一个充斥了许多人的副本的地球,而且是碎裂的,由新的物理定理连结的“地球”,所以在我看来,“副本地球”这个标题或许更加合适。 当然,这里就出现了本书第一个难以解释清楚的“科幻”概念,经过虫洞为何能够得到任何物质复制品?小说没有解释,也解释不清,就仿佛是上帝人类开个玩笑,把自己的玩具扔给你,看看你能搞出什么名堂。 而这位“上帝”在看到人们对着“虫洞”好长时间都没有划时代的进展,仅仅是用来复制“人”,就通过虫洞,给人类提供了他的另一个玩具——“奇点”。而“奇点”凭空出现,不知其所以来,也不知其何所去,更神奇的是“虫洞”这个“聚宝盆”一样的法宝,连“奇点”这样的高级玩具也能够复制。 而从小说的发展来看,“奇点”这个法宝玩具里面蕴含的能力极大,而且有诸多妙用,比如能够重建宇宙规则! 重建宇宙规则这点可是亮瞎了我这位自己有尝试写玄幻小说的写手。 宇宙既然不止一种规则,地球碎片上可以吸附空气大气层,无数的碎片还能够在有效的长距离中保持一定的联络飞机可以在期间飞行,仿佛玄幻和奇幻小说中一个个的神仙居所飘渺不知所踪,不是完整星球生态,但又能够独立存在。 至于暂时性遗忘病毒,不就是“忘情水”等让人遗忘过去的仙家手段吗? 所有的不能解释的点,都仿佛在给读者展开一个以科幻为开端,结果成就了玄幻世界的故事。 当然,抛去这些对玄幻小说读者来说屡见不鲜的概念,作者在小说的叙述方式上的安排还是相当不错的,过去和现在两条线齐头并进,通过现在的种种现状结合过去所透露的一点点线索,随着全书的进展,让读者获知了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至于最后的完美结局大概也是作者良心发现吧。 所以,作为一本快餐读物还是很有爽感的,如果是追求硬科幻或者宏大完备科学幻想的读者,看这本书可能就不会有太深的感受

  《地球副本》读后感(四):向科幻入门者极力推荐的一本书

  首先说明一下,我对科幻书籍的阅读并不多,也算是科幻小白一枚,作为一位科幻入门者,我极力推荐《地球副本》这本书。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阅读最重要的都是兴趣,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形成习惯,越看越爱看,越读越爱读。而《地球副本》就是这样一本书。

  《地球副本》是一本科幻悬疑小说,作者分成两条故事线进行讲述

  重生日之后:汽车废弃高楼坍塌、荒废,人群落魄尸体散落……醒来的男人发现整个世界都已失忆。主人公弗勒(坠落者)根据身上的三件物品食品包装纸、玩具士兵、一张照片)开始了寻求真相的脚步……一切从坠落开始,最开始是边缘坠落的无辜者(把孩子扔到世界的边缘,构思不错),也因为这个弗勒更注意了他的伞兵,之后是生存坠落(救下黛西,为了食物),再到追求真相的坠落,再到救赎的坠落……

  整个故事简单易读,不费脑子,有一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畅快感。而且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另外,作者的这个选题也很赞,会引起我们的很多思考。假如我们面对一个个新生的世界,又会做怎样的选择呢?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再次为选题点赞

  平行宇宙的概念非常吸引人,以此为基础创作的故事想象空间巨大,因此该题材也是诸多科幻电影宠儿。故事内容虽然简单却不浅薄,但作为科幻悬疑资深读者还是把他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更为合适。如果能再深入一些,悬疑一些,感觉会更好玩儿。

  另一个时空里,重生日之前:彼得·桑多瓦尔接到了一通来自瑞典的电话:”基于您在量子克隆方面做出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您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成功复制了人体,也成功点燃了好友搭档乌戈的妒火…… 彼得与乌戈的故事就此开始……相对于这个故事,还是觉得虫洞复制机挺有意思。 经过虫洞能够得到任何物质的复制品,这是一个比较扯的假设,但却很有意思,很想拥有这个虫洞复制机。想一想,如果你有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虫洞复制机得到,那该多好啊!这样我们的物欲情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当然,我的格局有点小,作者的虫洞连宇宙都可以重塑,这也是说它有点扯的原因

  两条故事线齐头并进,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开放性的结局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与其说这是一本科幻悬疑小说,倒不如把它当成普通小说来读更为合适。故事本身是很有趣的,这也是我极力推荐给科幻小白的原因。

  最后,如果这个故事拍成电影,或者做成游戏,感觉都很不错!

  《地球副本》读后感(五):坠落者

  总体水准在3.5的感觉,不是十分出彩的作品,属于典型的美式轻小说,阅读门槛很低,读起来也不费脑子。作品的流畅度不错,所以读起来也很快,应该算是比较好的消遣作品。

  作品的缺点也挺明显。悬疑向作品,先是译者编辑标题剧透,作者的伏笔也不是埋得很好,100来页就已经猜到了故事的核心疑点;科幻作品里,居然还有永动机的梗,哪怕是个奇点,这个瑕疵也太大了些。

  故事比较简单,按“重生日”为界限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男主弗勒在“重生日”之后,根据手中的地图、伞兵、降落伞和照片,去寻求真相;另一条则是“重生日”之前,彼特与乌戈之间的爱恨情仇。最后两条线在“重生日”汇集,揭开所有谜团。而弗勒最后以乌戈的病毒翻盘,最后得到一个开放的结局。

  相对而言,我比较喜欢弗勒那条线一些。尤其是开篇,把孩子们悬崖边扔下去的那段,我觉得写得最好。在生存的压力之下,道德观念虽然残存于失忆之人的心中,但却显得不堪一击。整本书里,这段是弗勒的高光时刻,他救下黛西其实更多地是拯救自己可惜往后走的弗勒从未突破这个阶段

  而且,弗勒线专注于解开谜团,除了跳伞略硬伤,没有其他很明显的问题,相对来说完成度的阅读体验就好很多;而彼特线关于“重生日”的解释就显得无力,有时候都觉得是瞎扯谈。

  首先是虫洞复制机,我觉得也是作品最大的硬伤。如果是不读科幻的人,可能并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但科幻里的BUG在我看来仍然需要逻辑自洽来解释。彼特一出场就是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量子克隆理论的提出还得到了实验机器,这个高度估计能比肩的人不多,但是基于该理论由虫洞将过去的副本带来,产生时空悖论先不谈,还要能带来奇点就站不住脚了些。而这个奇点还能成为永动机,那彼特如此轻易就推翻质能守恒定律,就没有一点解释了?

  然后是乌戈的病毒。原来暂时性失忆病毒这个梗挺不错的,而且前期铺垫做得也非常好,我觉得这个理论算是补偿了奇点的坑。但是好好的病毒梗给用烂了,地球撕裂居然是贴到病毒的原因。那如果病毒能做到这点要奇点干嘛呢?就为了结局能修复这个世界?还有一个问题是,依靠空气传播的病毒,乌戈等人在地下躲一段时间就可以了,病毒能感染全球可能性真值得商榷。

  人物塑造方面,也显得单薄,是由剧情推着人走,而不是人物带动剧情。

  看介绍,作者是科幻写作出身,我想,他跟传统的科幻作者相比,有更明显的模板思维。而作品的优点也在这种模板式思维上,剧情相对紧凑。可惜没有值得深入的地方,故事流于表面,离经典作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这种轻小说很适合休闲阅读,对阅读者门槛要求很低,我觉得更适合非科幻爱好者来读(科幻爱好者会更注重去找BUG了)。

  :地球副本这个名字原著FALLER一点都不搭架,还剧透,我可以吐槽好多遍……

  《地球副本》读后感(六):好读不是浅薄的代名词

  《地球副本》很好读。语言飞流直下,双线条叙事交织精巧,延宕恰到好处,情节点设置工整爆米花式大团圆结局。作者对好莱坞电影剧作法熟练掌握,甚至让人怀疑这是一部剧情片脚本

  可是好读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本浅薄的小说。

  诚然,要找出这本小说的缺点很容易。就科幻分类来说,它并没有很高深的科学理论,甚至世界设定都没有做到严谨自洽;就小说本质来说,它语言的文学性弱,人物塑造脸谱化,情感处理甚至有些幼稚

  但就是在这幼稚里面,我看到了一些锋芒,并为此而触动。

  故事分两条线索进行。“重生日”前的世界,日常的世界,我们熟悉的世界,那里有爱和眷恋,有嫉妒和仇恨;“重生日”后的世界,副本的世界,英雄的世界,那里有蒙昧和发现,有历险和抉择。

  副本世界发生的一切都遵循着好莱坞传统的英雄之旅,旧世界破碎,英雄被选中出发,沿途有队友加入,历经牺牲和抉择,最后战胜BOSS,拯救世界,踏上归程。可就在这么一个规矩工整的故事当中,我看着看着,竟然产生了看《镜花缘》的感觉。

  英雄的每一次纵身一跃,都会将读者带到一个全然不同的空间。这些空间的设置就好像一个残酷的实验,设置好不同的场景和障碍,然后将英雄像小白鼠一样放入,静观其变,整暇以待。又好像《镜花缘》之类的古典游历小说,君子国、无肠国……各种精彩的想象固然让人眼花缭乱,但想象的最终目的,却都是对身处其间的人性的考验。就这样,整本书从一个类型故事,转向了对人性的探索。

  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在有着无数个奥基姆那个世界,所有人都是奥基姆的副本,长得一模一样,单靠不同的徽章来命名和辨认彼此。在这里发生了什么情节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作者在这里发现,“即使在一群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当中,最终仍然会有少数人手握重权。”

  想想吧,在外貌和思维都完全复制自一个个体的副本群体里,在这个相对来说已经达到绝对平等的世界里,权力,依然在生发。这里的况味,已经足够读者琢磨了。

  类似的地方还有男主角爱上了妻子的副本,是的,同样的外貌,可就只有斯托姆能让他“觉得站在平地上时有种往下坠落的感觉”。妻子的其他副本(双胞胎)与本人(真身)都在不同的世界出现在他面前,甚至与斯托姆同时出现,可他为什么就那么笃定自己爱的就是斯托姆?这些一模一样的个体之间有什么区别?爱情究竟是什么?我们凭借什么来确定爱一个人?这里又可以申发出无数思考。

  凡此种种,英雄在副本世界的历险,不时碰触着读者思考的那根神经。虽然这些触动都基于同一个设置,那就是恐惧——对世界上有无数个“我”的恐惧;虽然作者并没有深入地展开讨论这些触动,但是你知道,只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被稍微引向一个方向,作者也许只是轻轻一指的方向,接下来思考的活儿,就该读者自己干了。

  而这不正是阅读的意义吗?

  不能说这是一部经典的作品,但不可否认,好读的《地球副本》,依然是可以引发思考的作品。

  它并不浅薄。

  《地球副本》读后感(七):我在咻咻地往下掉直到进入新世界

  如向我推荐这本书的人说的一样,比弗诺.文奇的书要容易看(不过我看书拖拖拉拉依旧看了很久)

  其实刚开始看也是有点懵,不过读书交流群里有大佬在交流也就慢慢的读下去了。很多东西我觉得挺好玩的,包括失忆之后自己给自己起名(给自己起名在我看来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当然不是在失去以前记忆的情况下),有一些情节会让我感觉有一点点像,卡夫卡的《饥饿的艺术家》,但是本质上又不太一样的,但它的形形式上有点类似,都有一些在别人看来比较异类的行为,只不过一个为了艺术,一个为了故事情节(嘻嘻嘻)。

  故事里不只一个世界(其实看到书名的时候就有预感了)不过一开始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其实还不太了解说为什么会有两个甚至可能更多的这个世界,以及会不会说之前他们其实是一个,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分裂开了。事实上作为一个科幻小白,看完之后也确实没太理解那些奇点之类的东西。

  男主在坠落的过程中蹦出了一句话,给人心头一击的感觉,大意是如果在世界变成这样之前,他们想的就是要忘记原来的一切,那么他现在去寻找答案,想要找回以前的记忆就会显得十分的可笑。

  说到之后,我就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在某一天忽然要面临某一些非常险峻的社会现状,这种情况下如果让我们选择清零自己的记忆来换得地球的重启是不是可行的,又会有多少人愿意。(当然这只是我瞎想啦)

  不过话说回来会不会有些人通过某种途径留下一些痕迹,一些比如说像刻在石头上的字(打个愚蠢的比方),也许是可以被留下来的。那这就会成为可被利用的地方,大概类似于映随,你对过往的一无所知会让你不由自主的依赖眼前看到的你觉得实实在在的一切。因为如果我们的记忆能被清零,那就说明历史是可以被篡改。也许是利用某些提示来对我们进行错误的暗示,而这些我们不知道对错,所以我们也许只能选择相信,然后再影响我们之后的判断。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进击的巨人》,片子中设定的始祖巨人就拥有改变人们记忆的能力,所以那么多居民在一种被洗脑的状态下忘记以前那种没有围墙包围的自由的生活状态,而是安稳于这个城墙之内,不去幻想墙外那个自由美好的世界。在他们的记忆里,从很久以前这堵墙便存在了,也不会消失,更是他们的庇护。可能在他们看来当下的生活就已经是非常美好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记忆是经过篡改的,他们的记忆是不完整的。

  跑题了,让我们再说回小说哈。男主有一段救下了一个即将被推落的小孩。当时我读起来感觉又紧张但是又觉得确实是很高大,男主救下小孩的过程我不知道能不能说反映出了那群坏人的一点点良知,也许是仍放不下亲情的羁绊,又或许仅仅是觉得孩子有大人带着会有大人负责(不过也可能两者都不是)。

  我也在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要把那些孩子推入悬崖,书里直接写道的是认为孩子浪费资源,实际上这些孩子现在就是在一个大家都失去记忆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基本上是没有人去抚养的,本身获取资源的能力低下,实在说不好有多浪费资源。(不过我仔细一想,我的逻辑可能有问题,不过既然当时产生了这个想法,还是记一下喽)不过确实看着观感很不好。

  好啦,对于这本书的一些想法就到这啦。其实这本书有两条故事线,我前面讲的那一条也还有很多很多没讲到哒,就大家自己去发掘吧。

  .s.一个爱读书的小菜鸡,书评内容写的比较拖拉,离看书距的比较远,所以可能有一些内容记错啦,如果愿意帮忙指正,那就太感谢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地球副本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