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民国女子》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9-09-06 23: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民国女子》的读后感10篇

  《民国女子》是一本由桑妮/著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民国女子》读后感(一):读读她们的故事,让你不再在自己的生活里沦陷

  读《民国女子》不仅仅是读她们的个人生活,而是通过她们的生活体验她们所在时代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

  书中从梨园世家孟小冬、风华名媛陆小曼写到时代明星 阮玲、胡蝶、周旋再到一带才女林徽因张爱玲、苏青等等,展现同一时代不同人生背景女性真实生活。

  民国时期是新思想涌入的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慢慢得以提高。很多名门贵族出身的女子可以去学校读书、去海外留学,进入社会也能找到工作。所以在这个时候,也出现很多让人追捧的才女名媛。她们不仅有文化,并且在各方面都有涉猎,而且长得还美,风姿绰约让人着迷。有何香凝这样的新女性,冲出闺闱,呼吁自由,投身革命要求天赋人权主张自由平等;有阮玲玉 胡蝶 周旋这样的民国时期女明星,看似颇有名气实则生活艰辛如履薄冰职业,洋场交际舞池腰肢银幕芳泽,她们都在扮演着属于自己角色,却也逃不过“红颜劫”;有林徽因、张爱玲、苏青有才情抱负的女性,能引起一个支离破碎的时代的轩然大波,敢爱敢恨。有陆小曼自恃美貌,又凭借几分才情和在交际场中如鱼得水本领不甘寂寞,在繁华世界迷失自己,也有执意追求爱情,不得善终却魅力不减。

  很多人读人物传记类的文字是想从中找到共鸣,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在迷茫的时候能够得到生活启示。尤其是女性,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女性也没能完全享受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在生理上,女性承担生育下一代责任,在求职招聘时会被视为条件,有的企业倾向聘用男性,对未婚未育女性很抗拒。再就是部分女性性格和男性相比更多愁善感容易因为生活、工作上的种种闹情绪。读与自己不同年代女性的故事,不仅仅是业余生活的一种调剂,还能让人反思自己所在时代的生活。

  有多少人是读张爱玲小说寻找情感上的慰藉,在她小说的女主角里找到自己的影子然后伤感欣喜。又有多少人羡慕林徽因有美貌有才华被那么多人爱着在事业上又有所成就,读她的生平真的算是喝了一碗好鸡汤。有时候,读读她们的故事,让你不再在自己的生活里沦陷。

  《民国女子》读后感(二):自带光芒的她们

  这几天我们这里被高温炙烤,每天出门上班的时候都需要做好各种防晒装备,有熟稔同事和我开玩笑开始“臭美”了。

  讲心里话哪个女子不爱美,只是苦于不知该如何展现自己的优点。如若有机会,我想大多数的女子都希望自己是个自带光芒的人,优雅从容美丽无限,让人想想都会自觉嘴角上扬,这种抑制不住的美会从身体里散发出来,让人有种亲近冲动。就如《民国女子:她们谋生亦谋爱》中的她们。

  今天我们就单纯地来看看她们的故事,毕竟在她们所处的那个世界里,会有更多的不易和艰辛,每个人都必须自带闪光点,才会有机会流传至今。

  先来看看出身梨园世家的孟小冬,曾经的“天下第一老生”。打小就聪慧秀丽的她举止优雅,气质高贵楚楚动人,亦练就了一副无人可比的金嗓子才能跻身于当时京城最大的“角”。

  对于爱情她依然是拿得起放得下,爱则全身心投入,不爱则决然离开,试问她的这种洒脱天下又有几位可以做到?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了福芝芳,这个女子具有中国古代女性所有的美好贤良淑德、蕙质兰心、秀外慧中这些词语用在她身上最合适不过,对于丈夫的旧爱敬重有加,如同姐妹,可是这样的她在看到爱人另有新欢时也无法隐忍,誓死捍卫保全自己的小家庭,她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爱人的光彩人生!爱到没有自己的她让人为之心疼

  然那爱自己胜过任何的女子又被人议论纷纷。说她如肆意飘忽的蝶,让众多男子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可终究没有人能让她安慰定格。她那么的随意,又是那么的风情万种,为了爱情她可以离经叛道;为了奢华,她可以无视一切;为了生计,她可以放下身段,曾经的风花雪月,最后却趋于平静,这一正一反的两个极端着实世人无法读懂。

  讲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陆小曼好友的继女——张爱玲,那个时代的传奇,24岁以《传奇》蜚声寂寞文坛,若不是有一番异同常人经历又怎能写出如此惊艳绝美的文字?就是如此清新脱俗的女子也逃脱不了爱情的漩涡,爱到卑微的她最后忍痛割爱,独自去过着优雅孤独的生活,直至最后遇到意中人,却又无法逃脱宿命安排

  文中的奇女子一个接着一个,套用时下最流行说法,她们才是真正的女神距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或许会有人说我们只是俗人,和她们是两个世界,无需太多关注,可是我想说如果可以,应该会有不少女希冀有她们的人生片段

  《民国女子》读后感(三):传奇女子之《民国女子》

  小玲子编辑

  在之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海内外,女性的地位一直都不是很高。对于国内的妇女而言,知道近代清末时期女性的地位才开始逐渐受到大众的正视。到了今天,女性的地位已经足以顶的上半边天作用。对于现代女性而言所享受到的男女平等待遇貌似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于清末民国初期的女性而言,想要争取这些看似寻常女权却是相当艰难的,例如其中的裹脚陋习就是其中最为典型案例

  我们今天回顾过去,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历史时,由于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特点,我们关注的重点往往放在了当时的那些男性身上,例如袁世凯,孙中山,蔡锷,梅兰芳,蒋介石,毛泽东人身上。诚然,这些人身上所发生的事基本上对当时的历史有着很大的影响。各种历史事件基本上斗图这些男性有关。但是我们换个视角来看当时的女性的话,我们也会发现民国时期也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奇女子。虽然这些女子对于历史的影响不是特别显著,但是她们所经历的直到现在也是一个个的传奇!

  由贵州出版集团旗下的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女性传记文学领域方面颇有建树的桑妮在其编著的《民国女子》一书中就将研究的视角对准了在民国时期大展光芒的那些奇女子的身上。

  在本书中作者一共为我们展现了23个民国奇女子的事迹。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性格各异的民国女子是如何在时代的潮流之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书中讲述的这些女子的名字我们可能或多或少都有所印象,如林徽因,赵四小姐,陆小曼,张爱玲等。但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讲述她们的生平事迹,相信大部分人还是难以描述的。

  就如书中的小凤仙,她与当时的蔡锷的那一段“高山流水知音”的交往可以说让当时无数人心敬佩。当时的蔡锷被袁世凯软禁,为了打消袁世凯的猜忌,蔡锷开始故意沉迷声色之中,而这一沉迷就遇到了小凤仙。在小凤仙的身上演绎出了“总统祝寿探虚实”“救妻救子上公堂”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不仅在当时即使在现在也是少有人能够做出的壮举

  当然对于小凤仙等这些民国奇女子的事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例如在2017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张玮编著的《历史的温度》书中就对蔡锷与小凤仙的这段经典桥段提出了不同看法。但是这并不影响小凤仙等人在我们大众心中的高大形象

  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眼前的你对于民国时期那些涌现出的奇女子会有更进一步认识

  《民国女子》读后感(四):且为倾城付一生——读桑妮《民国女子》

  有句古话说:人生小戏场,天地舞台是的,人生浮沉,不过百年过客浮华散尽,弹指烟尘,也不知历史的大幕,遮蔽了多少,又留下了多少。

  翻开桑妮的《民国女子》,不免让人心生惊异。如今的回首民国,似乎多少有些理想美化,仿佛战乱飘泊,南渡北归,都成了后人眼中的诗意与远方。而烟遮云埋的历史大幕里,便纷纷然上演着伟丈夫、奇女子的不朽传奇。

  回首五四以来的百年,最值得感念的是人的自立与觉醒。虽不免于传统文化的因袭重担家国兴亡的潮流裹挟,但人们是真的醒转了。这之间,最让人心生惊异的,就是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胡适在谈到判断一个国家社会的文明程度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桑妮的《民国女子》,收录了二十余位民国女性,她们性格各异,形象鲜明,谋生亦谋爱,走过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

  相较于男性的追求富贵功名,女性的人生,若不看破红尘,总是与感情系在一起的。陆小曼与徐志摩、王映霞与郁达夫、张爱玲与胡兰成、林徽因与梁思成、小凤仙与蔡锷……这些男人,或是多情种,或是负心人,这些女子,或是红颜薄命,或是傲骨铮铮,在乱世中沉醉、浮沉,梦里春痕,花自飘零

  有情到浓时情转薄的张爱玲,我们读着她的小说,回味着她的人生。那些沉香屑般的往事,既美好又残酷,让人倾尽一生,又未经绚烂燃烧而萎谢凋零。亦有蜚声十里洋场的沪上名媛唐瑛,用英文演绎京剧《王宝钏》,主演洪深编导话剧《少奶奶扇子》,霓裳羽衣惊鸿照影,正如穆时英在《上海的弧步舞》中写到的上海夜生活的醉生梦死,既有舞场逍遥,也有工人死于非命,骄奢与贫困,仿佛天与地,黑夜白昼在轮翻上演。像孟小冬、阮玲玉、胡蝶、周璇,则在梨园、电影歌唱艺术生涯中,将情感与人生融合在一起,倾尽了泪与笑,让花样年华随风逝去。而赵四小姐与少帅张学良近一个世纪陪伴坚守白首鸳盟,则留下了那个时代的永恒传奇。

  陈寅恪说过,对古人要抱有同情理解,理解之同情的态度。桑妮的文字缠绵凄婉,冲淡清空,对于书中记录的那么多民国女子,下笔疏淡有致,淡定从容,确有着一种对于历史的温情敬意悲悯与同情。桑妮在记述每位民国女子的情感轶事与人生行迹之前都冠以了诗词,让人不免联想到《红楼梦》里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

  人生小戏场,天地大舞台。霁月难逢,彩云易散。想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终是一种人生的痴梦。回首民国以来的那些历史人物,经过岁月沉淀与时间淘洗,曾经的喧嚣亦渐渐归于沉寂,拨开历史的烟尘往事,仿佛让人看到闪耀在历史大幕上的灿灿群星。而那些心比天高,傲骨芳颜的女子,亦是点缀其间的或明或暗的点点星辰

  《民国女子》读后感(五):民国女子的芳华往事

  01 都说女人如花,有的气质如兰,有的傲然如梅,有的艳丽牡丹……世界因为女人而多了一份柔美、一份温存、一份美艳。 最近读了《民国女子》,陆小曼、林徽因、张爱玲………对这些女子的事迹又更加清晰了。 民国新旧时代的交替,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她们身上了了一份傲骨,但由于时代的原因身世上又多了一份悲凉。她们在命运之中谋生亦谋爱。 02与徐志摩有关的三位女子 对于徐志摩,我们是爱其才华的。他的一首《再别康桥》为国人传颂。“轻轻地 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说起这位才子的感情之路不得不谈三位女子。她们的命运与之息息相关。 03发妻张幼仪 说起张幼仪,我对她的感情是又怜又敬。张系出身名门,在家里的安排下嫁给徐志摩。然而,他不是生命中她的良人,她亦不是他心目中的佳人。在这段婚姻中,她忍受了孤独、歧视抛弃、隐忍。最终,她经历了离婚、丧子。生命中如此昏暗,她亦不说自己可怜。离婚后的日子,她更是找到了自己。她1926年归国,任上海东吴大学德文教授。创立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任职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银行家。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化身为上海女性心目中凤凰涅槃的传奇女子。她曾感慨道:“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这样一个坚韧、隐忍、自强的女子给人以强大力量,令人敬佩。 03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我们都不陌生一代才女。那年她16岁,遇到了徐志摩。徐志摩被她的才华、美貌、智慧所倾倒。两人互为倾慕。但是徐志摩已有家庭,林徽因虽然爱他,但还是做出了明智选择,毅然和父亲回国,离开了他。 林徽因是理智的,她不愿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后来,她与梁思成结婚,两人性情、趣味是个相投。 选择梁思成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可谓是智慧聪明的选择,正是这个智慧的选择成就了林徽因人生的完美。 04交际名媛陆小曼 在与张幼仪离婚后,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婚后的陆小曼在拥有了爱情之后,却依然不能忘却奢华的生活。徐志摩来回奔波于北京、上海之间,创作、教书维持生计。 他和她的爱情,他和她的纠缠在徐志摩飞机失事那一刻结束了,幸福便如湿了翅的鸽子,扑簌簌地掉下来。 后来陆小曼,洗尽铅华,归于平淡。只把俗世的繁华都变成一纸寂寞,在人们的非议和指责中,收集整理并编辑出版徐志摩的文集。 民国女子,韵味不同,但各有才华,自有风骨,往事如烟,翻看《民国女子》我们再次领绿她们的芳华。

  《民国女子》读后感(六):《民国女子》:天妒红颜,爱恨余生

  民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那个时期的国家动荡不安,文化也动荡不安。但着实出现了不少才子佳人。把国家的动荡映射到才子佳人的故事里,是一种很丰满的体验。至少,你可以从他们的人生轨迹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战火、动荡和人情冷暖。

  《民国女子》带来一群各色情怀的女子。她们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一群卓然不群的才女,是一群有名有身份有容貌又有话题的女人。民国时期的一些风华绝代的女子,证明了女性在文学和历史中的地位。无论作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还是作为有据可考的研究,她们无一不充满传奇 !

  好吧,不装,我直说,《民国女子》就是一本关于民国时期名女人们的八卦话题书。

  她们可供八卦的话题很多,而作者重点选择了“情感红灯区”,将那些与之纠缠的男人以及她们所经历的一段又一段的情感线都挖出来,鲜红示人,也不管是否绝对真实,反正敏感又找不到特别直接的论证的时候就可以模糊处理。

  《民国女子》写尽了民国23位女性的传奇人生。她们的经历各不相同,都是社会名流,身上都贴有各种标签,并且流传于上流社会。但是作为优秀女性,因为本身的特质足够鲜明,并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所以人生经历也因此受到影响,也会经历重重困境。但当困境来临时她们都勇敢地站出来承担与面对;在爱情降临时,也毫不犹豫不问结局地去争取。那个时代的女权还不够强烈,所以女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安全感,多数还要依护于男性。

  于是在爱情世界里,民国女人是不够完全独立的。有时候想,她们已经足够成功,并且丝毫不缺钱,却仍然因为种种困难,被男人们约束和伤害。

  这是一个网友的评论,我分享过来。觉得这网友说得特别好。

长穗木 2019-06-05:民国女子的一生 “奇”,你悟不到则写不出“风骨”,如果因一种“理想”化的欣赏驱动而执笔想要写下她们的前世今生,很难逃出魔咒:都想写,却总写不透。桑妮的《民国女子》的也进了这个“魔咒”。从封面而入,雅而不俗,与“民国女子”的气质很契合,翻开目录,每个民国女子的标题都是七个字的句子,很雅。然后深入阅读时,很全。如果以一个初读民国女子的读者角度,这倒是一个全面了解不错的书籍。但是,当你了解民国女子的历史背景,再读总觉得欠点什么?当全部看完后,才意识到作者的笔调过于“温和”,意图用逻辑将资料整合表达一个女子的一生,因为太想表达全面反而“糊”了自己的视角,笔下的民国女子们也模糊起来看不透彻,而且总本书的节奏都一样。最后读完,发现女子们糊成了一个人,最后都消失了。

  但是《民国女子》也是有一些小缺点的,文字比较百度化,情感也比较意识流和主观。对行红颜名女人们的人生剖析是不能满足够的,请作者加油。其实今天有更多有写头的女明星,活色生香的范冰冰的世界挖一挖,估计更抓人眼球了。

  《民国女子》读后感(七):民国女子的一生 “奇”,你悟不到则写不出“骨”

  当“民国女子”四个放在那,你都能感受那种光源,闪闪发亮的光源。大多数女性,尤其是文学女青年,恐怕十个里就有十个对民国、民国女子充满了好奇与想象,比如民国时期的一边繁华一边战乱到底是什么样子,男子是不是总是铁汉柔情或文才八斗,女子总是端庄儒雅或傲媚如斯……到底民国是什么光景?民国女子为什么那么容易成为一种传奇?

成就民国女子的是什么?

  大家对民国的热情,早就化于各种如侦探般的敏锐,在历史堆里找出各种蛛丝马迹,甚至连民国书本都不放过。于是,写民国女子各种版本篇幅都有,到最后大家挖出的大多都是同样的资料,那为什么大家还是热衷去买去看?一是心理是对民国女子趋于理想化,总想找点什么让她们更完美;一种心理是多想想找找八卦,将她们从神化的殿堂拉下来,让后人逞口舌之乐。不过到最后,你心里仍然不得不诚然,民国女子的“奇”就在那,遗世独立,你补不上去,更拉不下来。

  因为那个年代是个神奇的年代。封建遗风还未褪去,先进思想又上枝头,女子可以读私塾,上骏马,尽情展现自己的风采。不同于如今女性,被各种利益为先的网红、明星充斥,那个时候仍可以称为“江湖”,封建和先进两种交锋,坦诚也单纯,男人还有一种“英雄主义”在那豪气云天,而女人们幻化为旗袍的缩影,妖艳里露出诗书礼仪。如今再回首,黑白底片里能看到的不过是碎角残片里拼凑出来的一生。大家看到的也只是一个大概:她们大都拥有好的家世,或早或晚接受过西方先进思想,或拥有傲视众人的才华,或拥有绝色的容貌……总之总有一二是足够她们立世傲然,然而她们同样情路坎坷——才华如她,张爱玲,两次感情之后终孤独一人异国他乡;聪慧如她,林徽因,一生中三个男子为她魂牵梦萦,终默默守护唯一的爱直至终老;任性如她,陆小曼,为爱而活,却在大上海的霓虹灯下迷失自我……

《民国女子》成与败

  民国女子的一生 “奇”,你悟不到则写不出“风骨”,如果因一种“理想”化的欣赏驱动而执笔想要写下她们的前世今生,很难逃出魔咒:都想写,却总写不透。桑妮的《民国女子》的也进了这个“魔咒”。

  从封面而入,雅而不俗,与“民国女子”的气质很契合,翻开目录,每个民国女子的标题都是七个字的句子,很雅。然后深入阅读时,很全。如果以一个初读民国女子的读者角度,这倒是一个全面了解不错的书籍。

  但是,当你了解民国女子的历史背景,再读总觉得欠点什么?当全部看完后,才意识到作者的笔调过于“温和”,意图用逻辑将资料整合表达一个女子的一生,因为太想表达全面反而“糊”了自己的视角,笔下的民国女子们也模糊起来看不透彻,而且总本书的节奏都一样。最后读完,发现女子们糊成了一个人最后都消失了。

  拿张爱玲来说,笔者给的张爱玲的关键词是“苍凉”,于是整篇读下来,文字的中心就靠着苍凉在转,文中不断重复,而文字细腻绵软得几乎让人忘记了张爱玲的才华,只记得苍凉,然而苍凉是真的符合张爱玲的吗?未必!如此有才华感情直接热烈的张爱玲,且是一个“苍凉”能够描述的。

  我在想,如果是我写,我又怎样来写这些“民国女子”呢?也许,是因为我们对民国女子的爱,所有我们对写她们的作者要求更高!

  《民国女子》读后感(八):民国女子的爱恨情愁

  曾经有那样一群女子,她们如烟花般绚烂,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如玉般温润,但她们的爱恨足以倾城。她们或生自盛世豪门,或拥有绝代风华,或身负才情千万,或经历曲折离奇……

  提起民国在我的脑海永远浮现的都是一丝繁华加上一派战火纷飞,那时候的男人总是铁汉柔情,而那时候的女人却是“蒲草韧如丝”,小的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只要是个民国的人他的故事就那样的出名呢,后来有知道了一句“乱世出英雄”之后,答案迎刃而解。

  林微因的这一生其实也算是幸福的吧,至少有一个爱她至死不变的男人,金岳霖。金岳霖是林微因丈夫梁思成的好朋友,即使是林微因嫁人后他仍然可以在林微因家走动。金岳霖爱林微因,但一点也不自私,从不去破坏别人的幸福,只是选择了在身边默默的陪伴与守候,终身未娶。再说张爱玲吧,这一生爱胡兰成到骨子里里,胡兰成虽说也对张爱玲用情至深,但终究不是一个专情的男人。就算是和张爱玲结为夫妻还是在外染指别的女人,甚至是去打胎都让张爱玲拿钱出来。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张爱玲才对胡兰成死心,并离开他。这一代才女与胡兰成的爱情也真正的枯萎了。

  女子的才貌是吸引男人的利器。纵使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若逃不出爱情的陷阱,也必将凄苦余生。她们各人有不同的性格、境遇、遇到不同的男人,于是有各自不同的结局。如何能逃脱命运的陷阱,在我看来,首先,女人切不可将爱情和男人作为身心最大的依赖,否则注定要受到伤害,倘若沉溺其中,必遭遇悲惨的结局;再者,在欲要建立一段关系前,如何识人是需要学习的第一步学问。美满的爱情是两个人一起创造出来的,所以和你合作的那一个人决定了这场事业成功与否的50%。遇到可靠的好爱人,需要拨开迷雾,排除误会,坚定守护。遇到自私不厚道无担当的男人,必定要坚定地转身而去;最后,不管境遇如何,女人还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所以,女人,坚定地依靠自己吧!

  看民国女子,我时常想,倘若我们在那时,也许也会像那些女人男人一样,轰轰烈烈。谋生也谋爱,换做我,只怕是只谋爱不谋生了吧。骨子里的不安分,让我还是遇见你、爱上你,是天意,可若是让我为了你放弃世俗、离经叛道,却也没有那份勇气,不知是因为爱还是因为不够爱,已经想不透彻了。24位传奇女性的心路历程或许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一个印记。如果说人改变了世界,那么也可以说爱情改变了历史。

  她们活在那个远去的民国,爱恨已经作了尘埃。这一个个留在纸上的名字,都曾是一个个活色生香的传奇故事。她们曾在大荧幕上闪耀过。她们来过,她们爱过。遇见她们,才知这世间的优雅竟是如此。

  《民国女子》读后感(九):十里洋场 一代名媛

  最近也不知怎么了,突然对人物传记感兴趣了,听完了《林徽因传》,又陆续听了《张幼仪传》《赵四小姐》等,正好看到《民国女子》这本书,一下子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一簇簇淡蓝淡蓝的山茶花相映在淡雅的灰色底纹上,给人一种高雅古典的美,当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眼,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个身材婀娜多姿,体态优雅身着旗袍的民国女子的形象,于是有了阅读这本书的冲动。

这本《民国女子》是《杨绛传》的作者桑妮的成名作,作者本名张广慧,女性传记文学领域知名作者。因热爱民国迄今那些芳颜傲骨的女子,一提笔便忍不住向她们的来处追寻。有着水瓶座女子的敏感,热爱文字,热爱摄影,热爱电影。文笔清丽缠绵,立意悲悯有爱,“愿以比雨还轻的文字,写尽比花还美的女子”。

  书中描写了这样一群女子,生在民国时期,她们长得虽如烟花般绚烂,但大多身世却比烟花寂寞三分。她们在这种男尊女卑的时代,用自身的独立自强成就了自己,完成了她们一生的使命。虽然时隔近千,但她们的执着,勇气,着实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敬佩不已,同时这本书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十里洋场里,那些名媛的爱与恨。

自古红颜多薄命

  书中所描写的民国女子,皆是美貌绝伦,才华出众,但由于身处乱世,身在一个女子身份卑微的年代,为了寻求真爱,为了自由,她们一次次的去尝试,企图以此改变自已的命运,然而,大多遇人不淑,不是另寻新欢,就是骗色骗财,本期望得到家的温暖,爱的体贴,但爱人的背叛,世人的唾骂,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把她们伤得体无完肤,她们再无力追求新的生活,普通人家的日子对于她们是一种奢望,她们中有的人最终受不了世俗的眼光,选择轻身或归于佛门,也许这才是她们最好的归属。

向死而生,华丽逆袭

  在这个女子一生要依附男子,嫁一而终似乎是女人的宿命,但书中的张幼仪、董竹君依然在失去爱情后,勇敢的选择了离婚,而不是选择一哭二闹三上吊。被徐志摩称为乡下土包子的张幼仪,身怀六甲被徐志摩抛弃在异国他乡时,她依然没有被打垮,顽强的一步步站起来,开始了自已的求学和创业之路,不能不说是完成了生命中的华丽转身;董竹君从一个青楼卖唱女,到四川省都督夫人,再到为了摆脱家庭的封闭与落后,带着儿女离开家,来到上海。其间历经无数的艰苦,闯过无数难关,她依靠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勇气,创立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锦江饭店,成为商界大亨。

  作者在《民国女子》这本书中写了二十多位民国女神,诸如名伶孟小冬、大明星阮玲玉,影后胡蝶,金嗓子周璇,才女张爱玲,林徵因等,这些十里洋场中的一代名媛,各有各的韵味,各有各的魅力,但她们都在用心的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若想领略她们的芳华,感受她们与命运抗争的经历,那就只有亲自读一读这本书,真正的去体会一下乱世中这些奇女子的传奇故事。

  《民国女子》读后感(十):乱世红颜

  民国时期,欧美开放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强力碰撞,这个时期的男子表现出绅士的风度,骨子里却被传统思想深深地禁锢,男人三妻四妾仍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喜新厌旧的本性终究无法轻易改变。乱世出枭雄,在这个强者为王,失去秩序的社会上,军权、钱财掌握了话语权,女人不过是强者消遣的对象,弱者向上爬的垫脚石,有才气、有名声的女人就像是古代帝王的猎物一样,征服女子就像狩猎成功,他们享受的只是收获猎物的喜悦,而不是真的喜欢猎物,他们通过这种形式彰显他们的手段和势力,达到内心的满足,等到猎物到手,他们就会寻觅另一个猎物,在这种环境中求生求爱的女子,注定一生波折。

  《民国女子》是作家桑妮所著,由贵州出版集团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图书,简述了二十三位在民国乱世活出自己风采的魅力女子,她们不问出身,仅以一身才气或者凌然大义就足以成为后世景仰的巾帼传奇。

二十三位民国女子

  生在民国,即使接受过先进教育的学子仍摆脱不了三纲五常的思想限制,这个时代的女子,仍需在男子的羽翼下谋求生存,乱世中,男子求的是出人头地,权势倾天,女子求的是偏安一隅,有所依靠,终究时光负了佳人,只得辗转谋求新的羽翼,惹人怜惜,正应了书中“谋生亦谋爱”这句话。

  书中有小凤仙落入风尘遇知音的境遇,有唐瑛出身名门孤芳自赏的情怀,有陆小曼蹉跎多年终知悔的辛酸,亦有董竹君涅槃重生实业立身的魄力,这里的每一个女子都有一段奋斗史,也许她们的爱情不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她们的才华和魄力是许多现代人都望尘莫及的。

随书附赠的书签绘图

  书中我最心疼的就是周璇,一生凄苦,只求个安生立命的居所和真心疼爱自己的伴侣,希望找回逝去的亲情,却被人以此为由利用一生,最后竟没有一件事情真真的遂了她的愿,才貌双全、年少成名这些符号困住了她,追求情感安慰的她最终在精神病院的床上含恨而终,是时代的无情,亦是人心的悲哀,好在她有一个心疼母亲的小儿子,在她死后为她寻找亲生父母,帮助她弥补她一生的遗憾,不管找到与否,找到的是否是她的父母,她知道至少有一个亲人真的在乎她,心疼她,那她的一生也就没有那么凄苦了。

  英雄不问出处,这些民国女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都是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可怜人,当付出一切换不来一颗真心,有的选择以死祭情,有的选择寄情于事业,有的选择继续寻找,我们作为观者感叹于岁月无情,人心不在,也感叹于这几位传奇女子的惊世才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民国女子》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