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店员问第二支雪糕半价,买两支吗?我说好呀。然后看着第二支雪糕慢慢融化,却来不及腾手去拿纸巾。”
也有人说:“满怀期待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半个钟过去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但没有人陪伴,没有人“捧场”就是真的孤独吗?
在最新一期《脱口秀大会》里,孟川说:“感觉身边孤独的人看似越来越多了,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伪孤独。”
“他们就像一壶正在烧着的开水,嘴里喊着咕嘟咕嘟,内心却翻滚着浪。”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伪孤独”群体?
No.1
那些“伪孤独”的现代人
根据民政部统计,如今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包括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
这个数据听上去惊人,其实早在多年前,相似的新闻也在日本报道过。
从2010年起,日本的“一口之家”就超越了“三口之家”,占全国总户数的约三分之一。
“独居”似乎总是跟孤独扯上关系,独居的成年人真的感到孤独吗?
贾平凹曾说过:“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
享受着独处的随心所欲,年轻人不仅懒得社交,连恋爱都懒得谈了。
“一个人很爽,自己挣钱自己花,下班就去运动,想干嘛干嘛。”
“谈恋爱就会各种纠结,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对方,异地恋自己给自己压力,分开后就各种伤心难过。一个人就舒服多了。”
就像王建国说的,那些自称孤独的现代人,实际上只不过是喜欢独处而已。
No.2
喜欢一个人独处,有错吗?
单机游戏大家都玩过:一个人升级打怪,一个人买装备,一个人通关。
“单机式社交”是相似的模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
在《心动的信号2》中,凯雯和赵琦君约会吃饭时提到的,以前的自己经常一个人吃饭。
网上曾经出了一个“孤独等级表”:一个人逛超市是是一级孤独,一个人去快餐厅是二级孤独,一个人去咖啡厅是三级孤独,一个人去看电影是四级孤独……
可是有人不同意:“这哪里是孤独?分明是‘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用杨凯雯的话来说,是因为她能给自己安全感,不需要太多别人的陪伴。
很多人会因为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了不显得“孤独”而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跟对方相处,感觉像加班一样累。”
“跟一群人没话找话,还不如自己待着。”
独处并不孤独,无效社交才孤独。
如今,像凯雯这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了。
就像电影《孤独的美食家》中,主角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游走,一个人沉醉于美食。
“不受时间和社会的限制,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在那短暂的时间,他随性而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扰,毫无顾忌。”
No.3
所有成长,都必须忍受孤独
《脱口秀大会》里王建国说:“我非常喜欢孤独,只有孤独才能让我感到平静、安全。”
“在我的心里,我一直是那个守墓的人。这个世界是我看的坟。”
孤独,往往是一个人最好的成人礼。
最近热播剧《全职高手》中,主角叶修的追梦之路就是从孤独开始的。
他是一名天才职业电竞选手,也是被嫌弃失去商用价值的“老将”,他所坚持的电竞信念得不到公司高层的认可。
被来势汹汹的新人逼到“退役”之后,无路可去的他只能找一份网管的工作。
曾经站在万众瞩目的“战神”巅峰,一下子跌倒一个无人问晓的谷底。
“荣耀,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当你在孤独中变得越来越强大,自然就会遇到与你势均力敌的战友。
最终,他从零开始修炼自己的新角色,组建了一支新人战队,站在了最初的起点上。
从最初的不被看好、孤独无援,到一步步过关斩将,重回荣耀巅峰。
你就能经得起多大的孤独,就能承受得起多大的加冕。
纪录片《行走山河之北纬三十度》中,王昱珩问了自己女儿一个问题:
“你怕不怕孤独?”
只有10岁的女儿说:“不怕。”
王昱珩问为什么,她回答说:
“一个人在哪都不可能是孤独的,他身边可能没有人,但至少有生命吧。”
李诞在《脱口秀大会》里总结:“孤独的时候,不要害怕。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我们之所以感到孤独,往往来自对外界的需求,希望得到认可来获得慰藉。
可是现在越来越多人懂得“自给自足”了。
村上春树说,自己每天有一个小时不跟任何人交谈,独自跑步或者写文章,从不觉得无聊。
“和与人一起做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全神贯注地听音乐。”
--------------------
插图:文章配图来自网络,不做商业用途;封面图来自电影《她》剧照。
不要忘了将我设为“星标”
获奖名单公布在文章中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