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之路》是一本由[以]哈诺赫·古特弗罗因德(Hanoch Gutfreund) 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对论之路》读后感(一):相对论是个好东西
爱因斯坦相对论,改变了经典物理学。把物理学推向一个新的天地。他天才的大脑,思考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
把牛顿的思考更加推向一个崭新的天地。科学就是思考人眼看不见的东西,用数学公式把复杂的物理世界呈现给大家。从而区分了科学和技术。
科学和技术从来都是分开的,只是许多人把科学技术混为一谈了。以为掌握了技术就是掌握了科学。而牛顿和爱因斯坦告诉大家,科学和技术不是一回事。
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工艺,当然工艺也需要科学的知道。但是技术代替不了科学。
因为对技术和科学的模糊,所以在培养人才方面许多人把技术放在首位。
《相对论之路》读后感(二):一条通向相对论的路
这本书的英文版是2015年出版的,为庆祝广义相对论发现100周年。而这本中文版的书,则恰逢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挺有一种适逢其时的味道。 这本书定位在科普书,但我感觉更像是专业科普书,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公式推导,需要熟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前半部分像是讲故事一样,为我们娓娓道来爱因斯坦是如何将广义相对论从萌芽发展为成熟的理论的。而故事的背景则是爱因斯坦的手稿,这本书中有着爱因斯坦45页手稿的复制品以及对其的注释,我们可以一睹其容。通过手稿,可以注意到爱因斯坦的改正,可以为一个理论的诞生而激动。然而,这些照片并不是那么清晰,爱因斯坦的笔迹有点难以辨认。 一本翻译来的书,很重要的地方就在于翻译质量是否过关。以我目前的水平来看,这本书质量还可以,专业术语基本上正确。 这本书我觉着可以充当学习广义相对论时的补充读物,有助于我们理解物理学家在创造一种新理论时的思想转变,这是一条帮我们抵达相对论的“路”。 以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来结尾:时空并不声称自己存在,而仅仅是作为场的一种结构特性。
《相对论之路》读后感(三):让每个人都读懂爱因斯坦以及相对论
怎么样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理论给人们讲明白?是每一个科普相对论作者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追求。许多看上去晦涩深奥的物理学理论,因为今人的最新成就,一下子拉近了和我们的距离。从相对论的提出,到引力波被探测到,整整用了100年的时间。在科技迅速发展的这些年中,是什么原因使相对论提出到现在,许多人仍然对相对论之知道这个概念而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作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讲述了爱因斯坦自己他的相对论发现的过程,叙述中充满了趣味和故事性,图文结合,让人们读起来更容易理解。 “至关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帮人们开脑洞、拓眼界,尽量用浅显的方式引起兴趣,让他们乐于自行学习和探索。”他是带着这样的初衷去写作这本书的。其实,人们不一定要明白书中所有的内容,理解所有的理论,但通过阅读,倘若他们能从中得到一些物理学或天文学的视野,抑或哪怕书中的一处或几处能够引起爱好者们的好奇与兴趣,就已经达到了科学传播的目的。 并非所有人长大都会从事科学研究,或者说,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人长大之后会从事专业的物理或天文学工作。但在学校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之外,我们有义务为爱好者提供一种更加宽广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态度。有时,很多对科学感兴趣的爱好者往往因为在学校的理科学习中成绩并不理想,就轻易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然而,课本知识之外,其实还有更多更有趣的知识值得爱好者们去学习去探索。 让爱好者们对科学永葆热情是很难的,也是很值得去努力做的事情。作为爱好者,我们要多么小心翼翼才能保护住爱好者那颗天生就充满好奇的心!我一直都对致力于大众科普的研究者敬佩有加,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所学,用更加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更多人有机会在专业书籍之外,找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作者所做的努力无疑值得称赞。
《相对论之路》读后感(四):《相对论之路》窥斑
《相对论之路》 [以色列]哈诺赫·古特弗洛因德 著 [德]于尔根·雷恩 著 湖南科技出版社 根据已经获得的知识,这个令人快乐的成就看起来几乎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任何聪明的学生都能不费力气地掌握它。但是那些充满强烈渴望的人,多年来,在黑暗中焦灼的探索,时而信心满满,时而精疲力竭,最终沐浴在光明之中——只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 ——阿尔伯特·恩斯坦,1934年 《关于广义相对论起源的注记》 本书讲述的故事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慕名者众而知其者寡。作者将爱因斯坦的最大智力成就——广义相对论的历史和意义,用呈现手稿并解答45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在非专业读者面前。这些问题包括:“为什么爱因斯坦要超越狭义相对论?”“经典时空概念错在哪里?”“为什么爱因斯坦看到了其他人没看到的困难?”“爱因斯坦最得意的想法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爱因斯坦引力理论需要非欧几何?”等。 广义相对论的革命性:产生了背景无关理论的概念:没有演员,就什么都没有。(没有绝对真空。)时空结构本身的动力学实体。 书中有大量爱因斯坦的手稿影像。在人在历史中,重要文献的手稿以及名人信件和著作的印刷品比比皆是,唾手可得,尽管如此,手写的原件能保持着它的魅力,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且还有着美学的感染力。爱因斯坦最早的科学手稿,存放在以色列博物馆。大多数参观者不了解手稿的内容、语言,甚至不能辨认自己,但他们仍然津津有味,流连忘返,着迷于展览。 书的最后面列有与爱因斯坦思想有关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洛伦兹、麦克斯韦、高斯、黎曼等。还附有爱因斯坦的两篇论文,《广义相对论基础》和《哈密顿原理和广义相对论》,供高端人士(显然不包括我)学习参考。 窥斑 爱伦弗斯特杨缪。爱因斯坦在191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认为转动实验室中圆盘的周长与直径之比不再是π,这表明广义相对论隐含着对欧基里德几何的偏离。 爱因斯坦作了一个与经典物理不相容的大胆假设,即光速的不变性在所有惯性系中都成立,而以太不存在,因此将相对性原理扩展到所有物理现象。如果光速不是常数,在不同惯性系中电磁定律将会不同。爱因斯坦将经典的相对性原理扩展到包含电磁现象,对基于麦克斯韦、赫兹和洛伦兹所发展的电磁学给予了重新解释。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结合起来,蕴含了对时空概念的根本修正。 物理定律必定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他们适用于以任意形式运动的参考系。 一束相对于一个惯性参考系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加速参考系中将会发生偏折。由等效原理,爱因斯坦推断在引力场中光线必定弯曲。 如果假设了等效原理,那么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的相等将自动成立,这是爱因斯坦自认为的最得意的想法。 原则上,凡是可想象的坐标系,都可以用来描述自然定律,因此,代表这些定律的方程,必须对任何坐标变换都保持不变。它们必须是广义协变的。 1907年,闵可夫斯基发展了一套数学形式,用以表述空间和时间中的物理事件,以及由狭义相对论所表明的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这套数学形式由一个四维时空组成,代表了物理参考系的坐标系,通过4个数来刻画每一个物理事件:三个空间坐标和一个时间坐标。时间坐标总是与光速常数相乘,因而它也有空间坐标的量纲,因此,闵可夫斯基的四维世界变成十分类似经典物理的三维欧基里得世界。 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最后阶段是一个孤军奋战的阶段。除了与数学家希尔伯特交流过他们各自工作的进展外,他很少就这个话题进行通信。同时,谢尔伯特接近完成他的电磁场与相对论的整合理论,成为爱因斯坦在形成引力场的场方程上的主要竞争者。
《相对论之路》读后感(五):爱因斯坦手稿的魅力
1950年,爱因斯坦深切地表达了他对希伯来大学的终身承诺:他将他自己的真正财富—他的个人论文和文学遗产—捐赠给希伯来大学,这里是他的智力遗产的永恒家园。
今天,由它们组成的爱因斯坦档案馆,构成了人类至为重要的文化资产。它的馆藏是独一无二的—由大量的手稿、丰富的函件和有关爱因斯坦的各类附加材料组成。档案中的这些材料,清楚地显示了爱因斯坦的科学工作、他的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文件能使学者们追踪引领爱因斯坦通向广义相对论的思想发展。
《相对论之路》这本书的主题正是这样的智力之旅。
《相对论之路》中文版现存爱因斯坦最早的科学手稿,是一篇长达70页的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综述文章。这是由《放射学手册》(Handbuch der Radiologie)编辑约稿的文章,这本刊物是发表不同科学领域进展综述文章的年刊。由于出版延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篇文章一直没有正式发表,手稿一直保管在出版商那里。
多年以后的1995年,手稿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进行拍卖。银行家萨福拉(Edmond Safra)买下了手稿, 作为支持杰出市长“泰迪”先生(Teodor“Teddy” Kollek)的一种姿态,他将手稿捐赠给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
以色列博物馆的爱因斯坦手稿这些手稿也被收录在《相对论之路》的书里,包括了爱因斯坦1916年广义相对论典范论文的手稿摹本,每一页爱因斯坦手稿都伴有短文,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历史背景。解释性文本适用于特定页面上的主题和相关历史背景。
《相对论之路》书中手稿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本书作者之一汉诺赫· 古特弗罗恩(Hanoch Gutfreund)教授,他说:“《相对论之路》这本书,是我和我的一名同事雷恩教授共同写的,他是在柏林的马克思普朗克学院的院长,这家学院在科学与哲学研究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和我的这位同事一起决定写四本书,每一本书的主题都是爱因斯坦的一篇最重要的科学论文。爱因斯坦在其一生中,写了四篇非常重要的科学论文,我们希望每一篇都能对应出版的一本书。这本《相对论之路》的主题,就是爱因斯坦所写的关于广义相对论的一篇论文,而广义相对论是人类历史上单个科学家所创造出来的最完善、最棒的科学理论。”
汉诺赫• 古特弗罗恩(Hanoch Gutfreund)教授“爱因斯坦所写的关于广义相对论的这篇论文手稿一共有46页,这是希伯来大学爱因斯坦档案馆当中最珍贵的藏品,而我们的这本书就是介绍这份手稿的内容。手稿的每一页都在书中复制了出来,旁边配有我们所写的解释手稿内容的文字,通俗易懂,能够将这个每页当中最重要的内容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本书当中,我们有比较长的一段介绍,说明爱因斯坦是怎么从狭义相对论推导出广义相对论的,这当中十年的时间爱因斯坦所走过的道路,同时还介绍了在这十年当中,爱因斯坦与一些科学家、哲学家等的信件往来。”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介绍了爱因斯坦的这份广义相对论手稿,最终是怎么进入到希伯来大学的档案馆当中的。这一次特别指出的是,手稿中的几页我们特地带到了中国,在这一次的展览当中展出。这份手稿是爱因斯坦亲笔写下的文字,不仅解释了广义相对论的内涵,同时还刷新了人类对于时间空间以及引力的理解,成为了人类对宇宙理解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宇宙是怎么起源的,怎么发展的,以及具有什么样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