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乎定理: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明星真的比科学家赚得多吗?
这个问题要看怎么分析。
范冰冰比屠呦呦赚得多吗?是的。
从行业角度来看,文娱行业的收入,上限确实高不见顶,但下限也底不见底,0收入,甚至负债逐梦演艺圈的故事在各大舞台都不鲜见。
而很多人觉得科学家都穷,其实也不是的。
美国华裔首富黄馨祥是生物医学界“奇人”,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治癌药。2016年他在富豪榜上的排名比孙正义还高。
还有大名鼎鼎的爱迪生,既是科学家也是商人。著名数学家西蒙斯,靠聪明智慧搞对冲基金。这二位大伙可以百度一下他们有多有钱。
我们普通人找工作的时候,尚且要关注五险一金、合同编制等保障性问题,分析这个问题也一样。
明星单笔收入高,但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长红,一次爆红后销声匿迹的小明星数不胜数,而能够红过一次的已经是行业中的幸运儿。
明星和科学家之间之所以有这种区别,不是明星也不是科学家造成的,而是市场造成的。
尽管也有明星能从年轻红到老,但毕竟是少数中的少数,文艺工作是一碗青春饭,越老越“不值钱”,其实很多行业都是如此,到达一定年龄后收入便会开始走下坡,甚至有被淘汰的风险。
科研行业是少有能吃“老年饭”的职业,学识和经验越老越值钱,年轻时的耕耘能带来老年时的收获。
那么,大众之所以对明星不满,未必是爱科学,更多是恨明星。恨他们赚钱容易,自己赚钱太难,感叹命运不公,这是原因之一。
可所有明星赚钱都很容易吗?
表面看,明星唱一首歌,演几天戏,就能赚到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但在背后,能出头的都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
假设一个明星是科班出身,前期艺考就经历了一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北电中戏的淘汰率不比重点大学低。
就算是上了艺术院校,毕业后多数人也不会有机会进入演艺圈,筛选比例不亚于大多数院校,艺考从来就不是高考的捷径。
就算能出道,一个明星是否拥有人气也是市场说了算,甚至是“玄学”,演艺圈竞争之残酷,不亚于其他行业。
我们看到的明星来来回回就那几个,背后有无数的“追梦人”一生蹉跎。
有没有毫不费力一夜成名一红到底盆满钵满的明星?肯定有。
但这就跟中彩票一样,都轮不着普通人和科学家,别的明星看TA都眼红。
再者说,我们看明星的收入,是从各大榜单得来的。
且不说榜单灌水有多严重,就算属实,那笔钱也不属于明星本人,而属于明星团队,甚至一公司的人力、运营都要靠这笔钱。
恨明星原因之二:明星并不创造实际价值,科学家却在为人类进步奋斗。
其实,明星是可以创造商品价值的,只不过他的商品是歌曲、剧集,甚至他本人。
他们可以看做某种内容工作者,贩卖的是幻想和欲望。人有欲望,自然就会为欲望消费,这很公平。
至于科学家创造价值,这是肯定的。这里就不用多说。
因此,不管是明星还是科学家,本质上都是一份职业而已,跟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岗位没有什么不同。
最后的这番话,我们也必须要认真理解:我们恨的,绝不应该是明星比科学家赚得多。
我们应该痛恨的,是那些只会耍流量的所谓明星,比兢兢业业的科学家赚得多;
我们同时也痛恨的是,是那些不学无术的所谓科学家,比德艺双馨的明星赚得多。
-END-
网易新闻 • 曲一刀
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飙车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