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梼杌亚仁走向五方》是一部由임승준 / 박동민执导,金容沃 / 刘亚仁主演的一部历史 / 脱口秀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梼杌亚仁走向五方》观后感(一):人类刘亚仁
刘亚仁,一个主流的忠武路演员,但又是一个非主流的艺术家。他演过的角色和创作的作品,好像也都有点“疯”。
但我很肯定,我不是被“疯”吸引看下去这个节目的,除了五方神辣了下我的思维,其他内容都无比的正常。
我列举一下:
3、公民刘亚仁是企划人之一
4、是一档讲国家过去100年历史的脱口秀
4、演员刘亚仁在脱口秀上演刘亚仁
6、节目想传达尊重
刘亚仁又紧张和尴尬了,竟然给了我一点欣慰感,原来有成就的人也可以不用坦然面对舞台的。
节目一共12期,但我看第二期就有了一种「看一集少一集的失落感」。
《梼杌亚仁走向五方》观后感(二):这一次,哲学和你我的亲密接触。
年度强推!
作为一个哲学方向的学生既是冲着金容沃的哲学家名头去的也是冲着刘亚仁的迷妹心态去看的。
这种扩宽沟通范围的交流在这对忘年之交的一问一答中被表达得有效而酣畅。
梼杌先生的睿智豁达搭上刘亚仁精进实朴(实朴似乎不太适合描述常规认知下的刘亚仁,但节目中的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在面对学者时一开始的紧张和不知所措,到后渐渐游刃有余,展现出谦逊而又聪慧的魅力)仿佛看见了孔子和颜回育人求学的实景再现,无疑是肆意的长者,也是肆意的青年了。
每一期的话题都尖锐、入时,深刻,切入点被拉得很高,却又在最终狠狠切中每一个社会生活中的“小我”。
两人回溯着“过去”,让“现在”得以鲜明立意,也才能知道“明天”应该何去何从。
这个演播厅就好像是梼杌先生和亚仁的“乌托邦”,年长者携着满腹底蕴娓娓道来,而少年则肩负着循古贯今的新鲜使命,年代和思维激烈地碰撞交织,美好至极,恍然明白好的哲学确实应该是它所处的时代精神的以思想形式存在的必然产物,两人仿佛变革出了一种关于哲学与人生的新型的演绎方式,他们述说着内心,拷问着人生,勾画着梦想。
.S:刘亚仁的戏好,大概从这个节目里他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就能得到答案了,他很尖锐很有野性也很睿智。有的演员是照本宣科,而有的早已看到了文字背后真正的内在。
最近很少看韩国综艺了,对韩综的记忆还停留在《情书》、《强心脏》一类(暴露年龄),确实是因为刘亚仁才关注到这个节目,看后觉得十分惊喜。
节目中所展现的思辨的魅力不在于解释某种形而上的东西,而在于持有不断向真向善的力量。亚仁在节目中所代表的年青一代,对社会的探究和对自我的找寻 是非常相通的,尽管韩国不是中国,但是那些问题很具有普适性,听到他的不断发问,会有一种共鸣和感动,仿佛看到了自己和身边的同龄人,没有被世俗打倒的找寻力。
2. 非主流的、甚至非常私人的,不够“崇高”的想法,完全考虑利弊的想法,都有不分高低的表达权利。节目中常常提出一些问题,看似世俗和实用主义,但任何思考都会得到郑重的回应,而不带有任何嘲讽的目光。当然,因为是节目,所以会这样。但这样的节目本身就传达出了这样的价值观。
3.金容沃所代表的是具有成熟价值体系与世界观的学者、长者,而亚仁代表尚未能够找到某种确定性的年轻人,这样的对话本身就很有意思,是两个世界的沟通。常常金容沃的观点带有价值取向输出的意味,但是不会怀有强求的意味,就像长者告诉你经验,但是你却不用有必须听取的压力。
4.节目议题广泛,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敏感的、不敏感的。能够在一个节目上就这些问题做诚恳的讨论,这件事情本身就棒极了。一个能让人“正直的”说话的节目真的非常帅气。
《梼杌亚仁走向五方》观后感(四):很久没有被一个节目感动
看完第一期,算是解决了一直以来的对韩国历史的一点点困惑,对于削减偏见有了更深一步的作用,梼杌金容沃虽然和我之前的想象并不完全一样,但我确实喜欢说人话的哲学家。最让我感叹的还是#刘亚仁# ,一个对国家、社会、历史、现实有所体悟的人,同时又是演技如此精湛的演员,我甚至无法确定这二者是谁成就了谁,但我可以完全确定的是,不论谈不谈演技,国内同年龄段的男演员也无人可以与之相比,演技只能说是他做人的一个方面,比起一个优秀的演员,他首先是一个懂得思考的人。
梼杌在第一期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乌托邦的形成不在于制度,更在于人心,即精神方面的塑造。人是缔造一切已知的历史、文明、文化的最基本单位,因此一切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问题,都可归结为关于“人”的问题。
韩国的亲日派,我国的xxx,有一个很好的清算他们的方法:“再过段时间他们就都死了”,梼杌这样说。他说的没错,世上一切的善与恶无非都源自于人,终究都逃不开死亡的宿命,但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比死亡的审判更有力的是意识和思想的跃进。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代青年力量的崛起都被赋予神圣的使命和被抱以无限的期待,所谓在历史的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局外人,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当局者,所以认清历史、认清现实有多重要?没有参与过的历史才是可以改变的历史,所谓历史的机遇大抵如此。
然后我不由得在想,我们身边同龄的年轻人们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有人在抱怨,有人在奋斗,有人为国家自豪,有人对社会失望……不管是哪种,至少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让我们产生种种想法和情绪的理由是什么,即审视自己、生活、社会、国家、世界、宇宙……而一切的自省源自于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正确认识历史必少不了思想的放开与言论的自由——由此再次感受到道阻且长。
基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又让我想起些曾经感受极深的心得:政治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能敬而远之则不愿主动触碰的东西,虽然我们当然有了解政治的必要性。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一直都有一个永恒的命题,即探索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与意义并探寻更多可能性,而政治,我一直认为它是横在其中的制约文明向前更进一步的搅屎棍。玩弄政治的人固然有他们不得不选择的立场,站定之后的行事逻辑以及思维模式都将以此为前提,而我始终认为,一切的“操纵”和“掌控”都不是与世界更进一步的最好方式。在这个层面上说,普通人似乎拥有更多的深入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但“世界”又是被谁塑造的?想来其实是个挺讽刺的事情。
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被政治左右却是极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掌控”与“被掌控”关系既定的前提下。
所以我有很多被这个节目感动的原因:或许是由于曾经相似的历史困境,或许是因为错综微妙的历史关系……虽然我是中国人,虽然这是个基于韩国历史和社会的节目,但这种感动是有共通性的——很多事实证明,在不夹杂国际政治立场和政治偏见的前提下,人类是能够做到相互理解、包容甚至感动的。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是由这个国家的当代人所决定的,在这个层面上说,任何蔑视他国历史和对本国历史过度膨胀的心态都是极其可笑的,这更有悖于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之后我也在思考,真正的文化觉醒、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来源于什么?我们是否有能力区分金玉其外和败絮其中?那些表面繁荣带来的错觉和膨胀,是否要等到大厦完全倾倒才能令人惊觉?或许是危言耸听,或许现实没有这么残酷,或许吧,但只要这个世界还有太多让人感到失望甚至绝望的东西存在,它就永远还有被完善的必要。
而我最想说的是,历史从来都不该是被拿来炫耀的资本,立足于当下而创造出来的新的“历史”,才是属于当代人的真正的自豪和骄傲。
《梼杌亚仁走向五方》观后感(五):为什么是刘亚仁,主持一档历史文化节目?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刘亚仁所吸引过来的,又都只看了一会便弃了的。毕竟是一档讲述临国历史的文化综艺节目,而且刘亚仁也仅为配角,真正的主角是什么呢,那就是韩国100年的独立史。
一档关于讲述韩国独立运动的节目,主讲人是韩国哲学家、思想家梼杌,如果只有他一人,那相信这档节目难有多大的影响力,甚至我们都不会知道。之所以这档节目能被人了解,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刘亚仁。凭借《思悼》成为韩国最年轻的青龙影帝,2018年主演的《燃烧》获得戛纳电影手册最高分,同时也是同宋康昊、河正宇、黄郑民这些韩国影帝并列最具票房号召力的男演员。
跟韩国绝大多数男演员不同的是,刘亚仁给人一种对世界、社会有独特看法的感觉,他对很多人避之不及的社会事件,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会引发巨大争议。刘亚仁不怎么上综艺节目,因此人们了解他的途径很少,也只能通过作品、SNS,于是出现了一档由他输出观点的节目,自然会得到许多关注。
这档节目的主题是独立史,但可惜的是刘亚仁的作品里还未出现展现100年独立史的电影,如果要是切题的话,选择像出演过《词典》的黄郑民,《暗杀》的河正宇似乎更好。但是,不要忘记,刘亚仁身后的90代甚至00后的粉丝,他具备着其他影帝不具有的破圈能力,同时在节目里也能看出,他对气氛、节奏的掌控能力也是一流。
今年是3.1运动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从被日侵占到解放(日本投降)韩国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抗争历史,这段历史是屈辱的,毕竟他们一直受到日本的统治,以及奴化教育,以及最终他们的解放也不同于我们,是因为日本二战投降,而得以解放。而且现在的韩国也依旧受到二战的影响,唯美国马首是瞻,因此去让国民,尤其是青年人,去了解这段历史,更重要的是去思考民族的未来。
每期梼杌老师都会讲述一位在独立运动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这些人物也经常出现在韩国电影中,如安重根、金九,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这档节目就跟上历史课没有区别了。
了解历史不只是为了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根据以往的经历,更好的解决现在的问题,探求民族的未来和出路。说实话,跟我们的近现代史比起来,韩国的近现代史更加屈辱,更加的不堪,而且也更加的单薄,因此真正的追溯的东西跟我们比起来也少得多。不仅仅是近现代史,就算是韩国的古代史,三国时期、新罗、朝鲜时期,跟我们5000年文明比起来也不值一提。
但是你能在韩国人身上看到自己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这个不仅仅体现在韩国的博物馆、民俗村,笔者也去过韩国国立博物馆,里面的每一个时期的文物和历史都被很好的保存珍藏,尤其是民俗传统上,更是保存好,虽然很多民俗都是从中国传过去,但它们自身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例如前段世界申遗的端午节,虽然名字是一样的,但是东西已经不是一个东西了。
除了上文说到的博物馆、民俗村这些实体的,韩国最厉害的还是要属电影、综艺这些文化软实力层面的。如何让年轻人也能主动去了解历史,是每个国家的教育者都头疼的事,近年来,讲述韩国独立史的电影几乎都叫好又卖座,比如《暗杀》《军舰岛》《词典》等等,如要数我国近年来拍的好且票房好的抗战史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几乎屈指可数,笔者一时间能想到的有《亮剑》《集结号》以及偏向纪录片形式的《建国大业》《建党大业》。
再说综艺,2018年算是文化类综艺爆发的一年,像是《国家宝藏》《诗词大会》这类的优秀文化综艺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文化类访谈也好综艺也好,虽然也对历史进行了复盘刨析,但却还是少了一些对当下和将来的思索,关注点还聚焦在历史上,而并非现在生活着的亿万民众同胞,以及民族的将来。
节目中还刘亚仁还时常采访一些现场的观众,时不时能够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男女不平等、学历偏见等等,这时候梼杌老师就会用历史来指导现场的观众,让人感觉到历史也是有用的东西。
因此,我们是否也应该换一种角度来看待我们的历史呢?
《梼杌亚仁走向五方》观后感(六):刘亚仁的优秀是怎样炼成的
对于刘亚仁,用几个标签便能轻易证明他的优秀。比如,2015年,凭借《思悼》击败宋康昊和黄政民拿下韩国青龙奖,成为韩国最年轻影帝;次年,凭借李芳远一角,击败宋仲基和赵振雄,获得第52届百想艺术大赏视帝;18年凭借《燃烧》入选《纽约时报》年度十佳表演等等。
韩国影视媒体的采访人对《思悼》印象深刻,更准确一点说是对刘亚仁印象深刻。他们直接向他表明,《思悼》以外的很多影片都很容易忘记,但唯独这部,停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片中刘亚仁与宋康昊的对抗对立,加上时代背景的设立,在宫墙中和雨幕下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刘亚仁出演《思悼》的时候29岁,并于同一年拍摄50集的《六龙飞天》,18年与李沧东合作《燃烧》,与戛纳影帝失之交臂。令人惊奇的是,刘亚仁选择作品的质量以及奖项获得的频率惊人,从《思悼》开始,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但这些都是结果,只能证明并不能解释他的优秀。
在《梼杌亚仁走向五方》这档由他主持的脱口秀节目中,他向大家分享了内心真正的想法:虽然很多人赞扬我,欢迎我,但在这个不知道真正自我的“严弘植”(他本命叫严弘植)的生活中,一直向前奔跑,不断攀向高处就可以么?我意识到不是这样的。
他16岁出道,在演艺圈已经拼搏了十几年。在过去的演艺生涯中,他几乎每天与自己做斗争:他想变强想成名但没有自信又感到自卑,他觉得没有什么成就就会成为不会被认可的存在。他本名严弘植,一直没有自信,不清楚自己是谁,到底想要什么,一直停留在自我指责中。
他说这段话的时候,整个现场弥漫着悲伤情绪。梼杌眼睛里泛着泪光,仿佛在思索如何告诉这个可怜的年轻人人生的价值。最后他从自己的母亲那里找到了依靠,这位睿智的母亲告诉刘亚仁: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才显得特别,妈妈不在乎那些,你本身就是特别的存在,是我特别的儿子。
梼杌是刘亚仁的老师,也是韩国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被誉为韩国“国师”。他评价刘亚仁“拥有丢掉本我并演绎作品里人物世界的本领”。这种评价中肯而又极其精准。仿佛上一刻他还在《思悼》里为了实现自我与宋康昊展开歇斯底里的对决,下一刻便出现在《燃烧》里,迷失在本我中。
《梼杌亚仁走向五方》是一档为了纪念3.1运动以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0周年的特别企划。虽然它旨在谈历史和现代的关系,但在一开始却是从确立个体权威开始。刘亚仁向观众分享的那个经历,便是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本我的确立过程。
在深入本我之前,还是要从大环境讲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是朝鲜半岛在日韩并合后,于1919年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流亡政府,被称为“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中韩建交以来所有韩国总统必然莅临朝圣,今天的韩国政府亦以1919年作为大韩民国的开国元年。
韩国之所以对民族独立重视是因为这个国家在独立之前遭遇了非常坎坷的民族发展史。自1896年,日本逼迫清政府承认朝鲜自主之后,为朝鲜半岛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国埋下伏笔。1910年,日韩并合,朝鲜半岛从此处于日本侵略者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下。
1945年日军投降以后,朝鲜半岛在美苏的各自支持下于1948年正式分裂为南北韩两个国家。尽管获得了独立,但这种独立并不彻底,而是由于日军的投降和国际势力的的扶持而来。对于这个国度的民族来说,他们需要一种对待民族历史的态度,乃至一套哲学体系支撑他们在世界中前进。
水云(崔济愚)创立的东学便发挥了这样一个作用,而从1860年创立迄今它对韩国民族的影响深远。在韩国近代史上,东学成为甲辰革新运动和己未(1919年)“三一运动”的主导思想。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东学思想为反帝反殖民进行了不懈努力。
注:三一运动(朝鲜语:삼일운동)又称独立万岁运动,是指1919年3月1日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朝鲜半岛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此次运动由东学第三代教主孙秉熙等33位民族代表在汉城发表《独立宣言书》,高呼独立万岁并举行游行示威。在日本殖民当局的镇压政策下,三一运动迅速由和平示威转化为人民起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600多团体、200万群众参加了反日运动。最后由于日本的镇压,到1919年6月运动以失败告终。现在韩国“三一节”就是纪念三一运动的法定节假日。东学的核心思想是“人即天”,该哲学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东方文化元素,相比较中国古代宣扬的“天人合一”思想,“人即天”更加激进自由,将对人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阶段。三一运动事件表明,东学成为了韩民族的精神支柱,主导了韩国的近代民族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李甦平评价韩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源于“在坎坷不平的民族发展史中,许多优秀的前辈先哲面对绝望提出了希望的哲学,面对虚无提出了存在的哲学,面对死亡提出了生命的哲学,面对压迫提出了抵抗的哲学。”
他将东学视为“民族主体性”哲学,是提倡人的主体性的哲学。它坚挺了韩民族的脊梁,在韩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战争年代我们强调民族独立,和平年代我们则强调个体自由,这是哲学与时俱进的表现。人口只有5千万的韩国,建国后,文化上飞速崛起,在综艺、电视剧、电影等方面成为亚洲区的先进代表。不仅电影成为亚洲电影最高水准的代言人,综艺、网络游戏和电视剧也处于领先地位。
现在重新回到前面所说的“本我”中,所谓正确的本我是什么呢?它应该包括个体至上及人即天,还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即正确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李沧东在《燃烧》里面到底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里面虚无缥缈,不时渗进来的悲伤又代表了什么呢?
它也许表现的并不仅仅只是边缘人群,而是韩国整个年轻群体的游荡感。梼杌说现在的韩国所存在的不平等只有经济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不平等需要靠制度和体系去解决。但在解决这些不平等之前,韩国国民需要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克服外界不平等对他们带来的冲击。
刘亚仁在节目开始向观众提问的是朝鲜南北统一问题,这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在韩国综艺节目里是被公开讨论的话题。梼杌说了解这些问题需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刘亚仁说支持与否需要遵从每一个国民的内心,但要切忌被某些当权者利用同情之心。
事实上,有很多事情并非像我们认为的那样,更多地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理解它们。这个节目其实并不是教会人们某种答案或者结果,而是教会大家一种理解方式。刘亚仁表示,一个进步的社会一定是尊重多元的价值观,不贬低和漠视不同的价值观。
去年的俄罗斯世界杯,韩国2比0战胜德国队,令所有国民振奋。刘亚仁却表现出出奇的冷静:也许队员们从来没有将战胜德国队作为自己的目标,他们只是做好自己,尽力完成一场比赛而已。即便在讨论爱国主义的话题时,他也尽可能保持警惕,避免讨论陷入到狭隘的民粹之风中。
其实一个典型的证明便是,这样一个类型的脱口秀节目居然是由一位韩国艺人主持。在相关的评论里,有人说在中国实在想不到有谁能担当类似的主持。在梼杌讲到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时,刘亚仁喃喃道:正像我们缅怀安重根一样,伊藤博文也会被他们的国家缅怀吧。
至于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实在是一个非标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认识是,它取决于施教者,取决于施教者的素养和行为方式。相比较韩国,中国是一个拥有5千年历史文明且从未有过断层的伟大国度,这放之世界任何时代都是一个奇迹,这笔巨大且宝贵的财富等待着被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