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你快乐”
文 / 李晓琪
总想做出点什么,又不知道做什么。
于是我去找了那些已经毕业的朋友聊,本想得到的是建议,不料他们借机倾吐了不少遗憾。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也快要毕业了,以下是他们的“千金难买早知道”,分享给你们。
做点重要的事
@阿末
这是我读书时最想做的事。
可做着做着却发现,我越来越讨厌“只夸大一部分真相,去引导舆论”。
一不小心就和实习生同工资,想要去远一点的地方面试,请假一天工资要扣480块。
都试一遍之后,会让你分辨那些喜欢和适合,别最后入了行,才发现自己有多讨厌现在的生活。
而欣赏,要经历过才算。
勿深陷自我骗局
@老万
毕业的时候,我从宿舍搬出来很多书。
我相信它们一定可以在我走出社会之后,带我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可以让我在尔虞我诈的社会里找到一方宁静。
结果来到校园外才发现,想要在出租屋放下一张供我安静阅读的书桌,比想象得贵多了。
我早该知道,阅读这件事,靠的是习惯,而非一鼓作气,且这个习惯,最好在未毕业时养成。
@JOE
毕业之后,我一年换了四份工作。
直到上次面试,HR问我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方向,我答不上来,因为我的毕业论文是找人代写的。
我突然意识到,频繁换工作,不是因为环境问题,只是因为我惯性逃避。
就像大学的时候,经常逃课、逃宿舍,8000字的毕业论文写了个开头我就放弃了。
也要做一点不重要的事
@ZZz
结束时,我反复跟她说:“你很好,都是我的问题。”
她当然不信。
可就是我的问题啊,因为毕业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不合适,可是那时候我太懦弱,怕自己后悔,也怕她难过。
懦弱的人容易半推半就,我半推半就让她陪我来广州,她半推半就放弃了小城教书。
现在我才明白,恋爱关系需要在毕业时给对方一个确切的答案,尽管是令人难过的答案。
才不会像这一年,我变得对她愈加苛责,她也变得小心翼翼。
更难过的是,她开始不相信自己真的很好。
@皮皮
所以离开时,我很决绝利落,没有参加毕业合影,也没跟任何人打招呼。
前几天同事在聊国庆的游玩地点,提到那个城市有着随处可见的泉水,风景如画。
想起来,我讨厌那座城,不过是因为某个人。
以致于到最后,我都没有温柔地离开。
反观那个读了四年书的城市,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为了留存记忆,但对我而言,是为了醒悟:
谁都不值得,花那么多力气去恨。
别和你爱玩游戏的朋友失散
@彬
之前我在紧张投简历的时候,我一个关系要好的朋友每天都在打游戏。
后来挺后悔的,工作被老板骂到我一个男的要哭的时候,想找他说两句,结果发现自己忸忸怩怩像个女生一样,开不了口。
结果想不到的是,他找我再聚时,说他当时也在故意疏远我。
不过不是因为他觉得我们不一样,只是因为我更早开始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变,那只是学生身份与工作身份之间的排异反应。
或许,在毕业这个关头,我们也应该去尊重和理解其他人疏解压力的方式。
这就像华强方特焕新的品牌Slogan“与人同乐”传达的理念一样,“乐”的前提应该是理解与尊重,是认可这个世界的复杂与多元。
即使是好友,也难免成长为不同的人,因为我们毕业之后会踏入不同行业,在新环境中也会加入不同的群体。
但我们应该在乎的不是朋友的各种身份,而是他们自身。
方特主题乐园一直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欢乐制造商,在方特主题乐园打造的沉浸式体验环境中,伙伴们能够轻松跳出身份的枷锁,一起玩耍,一起嬉闹,在彼此互相激发的快乐中,收获最大化的欢乐。
比如,下面这段视频记录了北京语言大学合唱团成员毕业后在方特主题乐园里的一次相聚,他们的快乐还似从前,未曾改变。
最后。
其实我知道,无论是“有用”的论文考证,还是“无用”的恋爱分手,对我们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只是有时候,它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立起来。
比如读书时的下课十分钟,如果用来预习复习,那就没办法和朋友或者喜欢的人聊天。
虽然在旁人看来,抓住一切时间来提升自己,无疑是更有性价比的选择。
但“朋友”和“喜欢的人”的陪伴到底有多重要,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可以去做那些公认为重要的事;
也可以努力地把那些不那么重要的事,变得重要。
没有哪一种选择比另一种选择更好,只是别忘了,
离开大学最该带走的东西,除了能力和知识 ,还有陪伴与被陪伴的感觉。
作者/ 李晓琪
编辑/ 刘白、谭敏
歌曲/ friend
设计/ 昭睿
问两个问题:
点在看了吗?
星标我们了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