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关系严重失衡,这一点我经常提到。母亲性情暴躁,父亲脾气温和,近乎怯懦。所以在我记忆里,父亲向来扮演家庭牺牲者的角色,面对母亲的呵斥,从不反击,唯独自消化。但意外的,我发现父亲竟也会表达愤怒。不同的是,他的攻击方式,很微妙,外人不易察觉。对此,我讲两个细节你就能明白了。有一次,家里来客人,他负责洗碗,但比较磨蹭。母亲性子急,就在那催。磨蹭半天之后,他终于洗完了。可就在拎起那一刻,“啪”得一声,碗碎一地。要知道,父亲干家务多年,这可是他第一次失手。另一次,就在不久前。上个月,母亲买了辆新电瓶车,是大红色,她的最爱。一天早晨,她斥责父亲睡懒觉,骂得极难听,吵得我看书都没法静心,但父亲依旧没吭声。当日下午,父亲骑电瓶车上街,办事向来稳重的他,这一次,莫名其妙把车蹭掉了一大块红漆。父亲也纳闷:“见鬼了!怎么稀里糊涂就撞上去了!”母亲也觉得他不是故意的,毕竟他向来节俭,怎舍得故意撞坏新车呢?父亲躲过一劫。但事后,我还是偷偷告诉他:“爸,你这是对妈的不满,想报复她。”父亲秒答:“瞎说。”但在瞬间之后,我看到了他似是尴尬,又似是某种愧疚的复杂神情。如实说,父亲内心有多少怨火,他就会实施多少“报复”。心理学把这称之为“隐形攻击”。我不止一次的说,表达攻击性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但不敢表达怎么办?除了攻击自我,还有个办法:用一些被动的方式,来实现反击。这种攻击方式,并不只存在于亲密关系,而是存在于所有人际关系——只要这段关系失衡严重。举个例子。你有讨好型人格,你无法对闺蜜说“不”,更别提发脾气。那么,你会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惹闺蜜不开心。比如,她明明很赶时间,但你却临时把衣服弄脏了,只好说:“不好意思,你再等我一会儿。”比如,你答应帮她做PPT,但却一直拖拖拖,直到闺蜜催,你才说:“啊,不好意思,不知道你这么着急。”猜也猜得到,闺蜜肯定恼火——而这恰是你想要的。再举个例子。如果公司内部非常专制,领导作威作福,员工一肚怨火。那么,很大概率上,员工的效率都会打折扣。道理很简单,“你”和闺蜜,受气员工和专制领导,这都是失调的关系。弱势的一方,有怨气,久而久之,自然会以“故意犯错”的方式,来表达不满。不过,若让当事人来发言,他很可能说:“不对呀,因为我真不是故意的!!!”但其实就是故意的。因为攻击性压抑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不受意识控制。所以,哪怕你意识上“不要”,但潜意识的声音却是:哼!我会让你不舒服的!有位心理咨询师讲过一个事,将这逻辑解释的恰如其分。某底层农村,有四个亲兄弟,因为长期生活在父亲的暴力之下,成年后,也变得非常嗜暴。最倒霉的当然是他们的妻子。这四个男人打起老婆来,那叫一个丧心病狂。他们次次都下狠手,不但如此,还要求妻子不能哭。一旦哭,就拼命往死里打,直到妻子连叫都不敢叫一声。在这种虐待下,这个家族出现了一个怪象:这四个妻子干活都超级慢!要知道,在底层农村,男人是主要劳动力,种田下地都非常消耗体能,一到家,头等大事就是吃饭。但妻子慢啊,做菜慢,上菜慢,连给老公盛饭也是慢。对男人来说,这饿肚子的滋味可真不好受。但他们不会因这个而家暴妻子。因为这四兄弟已经认命了。于他们而言,母亲干活慢(因为母亲也常被家暴),妻子干活慢,连三个兄弟的妻子干活也慢,你说,这不就是命吗?这当然不是命,这不过是关系的一种调节:男人家暴妻子,妻子用“慢”来反击丈夫。由此可见,隐形攻击向来是弱者的武器。他以强者所无法察觉的方式,来实现报复。而这时,强者除了愤怒,似乎又找不到怪罪弱者的理由,只能任凭对方反击。解释完“隐形攻击”这个概念后,我还得再讲讲这两点。一、当你为强者时,就尽量让关系趋于平衡。如果你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妈妈,相信我,你孩子必然会以一些被动的方式,来反击你。比如自闭。
比如不爱学习。
比如沉溺网络。
如果你是蛮横专制的领导,那么你的下属,很可能总是犯些莫名其妙的错误。而你,除了不爽,似乎也别无他法。显然,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所以,不管与谁相处,都尽量创造一个民主的氛围。丈夫尽量尊重妻子的选择。
这样一来,关系就不易陷入敌对状态。你可以少些无用的愤怒,他也能从“隐形攻击”这个套中走出。二、要直接攻击,不要隐形攻击。隐形攻击虽然是制衡关系的一种方式,但坦白说,这非常不可取。因为这无疑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啊。比如,你对丈夫很有意见,但不敢说。于是,你炒菜时,莫名其妙就吵得很难吃。潜意识里,你觉得你报复对方了。可同时呢,你也委屈了自己,毕竟自己也得吃。总的来说,攻击性的流向有三种。直接攻击。
隐形攻击。
攻击自我。
不必说,尽量都选择第一种方式吧。有愤怒,直接表达。有建议,该提还得提。如果对方特别强势,不好表达愤怒,那起码的,也千万别憋在心里。积极沟通,用平和的语气,把委屈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你说那句话,我感受很不舒服”、“你那番话伤害到我了”、“我不能接受这方式”······我相信,不管是你的顶头上司,还是你的霸道男友,如此温和的攻击,对方应该都能承受的住。而很多时候,感受一旦被看见,被确认,攻击性便消失于无形。这时,你潜意识里愤怒的波涛,就可以平息下来了。你不会再犯些莫名其妙的错误。
因为你知道,不好就说“不”,有情绪直接表达。
也许你还想看:为什么生于底层的人,大都走不出底层?“你为什么不分手?”张爱玲的苍凉里,藏着多少骄傲与孤独?不懂这一点,吵架就是加速婚姻灭亡这是我的私人微信这一生所愿无多最想我能陪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