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烨 图/张进、子烨、云卷云舒
杭州的天湛蓝,回到第一期举办线下营的城市,平添了几分亲切和煦。报到前一天,各工作人员已就位。7日一早,“渡过”第七期杭州营打响预告,陆陆续续所有家庭怀着紧张和期待的心情试探着,熟悉营地。
一丝蝉鸣声声入耳,在史无前例的“金碧辉煌”剧场,张进老师的发言标志着杭州营正式开启。孩子和家长的辅导员们一一和大家见面,张老师和马龙老师授旗。
孩子们的破冰环节充斥着热烈的掌声和欢声笑语。各个小组熟悉成员,起了队名,画了海报。气氛出乎意料地好,瓶子姐熟练地带着我们玩游戏;大乔老师嘻嘻哈哈地和孩子们开着玩笑。在小组展示风采环节,被惩罚的辅导员们纷纷做起了俯卧撑:单手式、握拳式、背着一个小伙伴式。花样百出,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不适应和警惕慢慢放下,孩子们开始三三两两聊天。
最有趣的是“你画我猜”游戏,每个小组派出人猜,还有人比划。负责猜的同学特别敏捷,好几次以为猜不出来了,但都有神反转——老师们也情不自禁参与进来,笑声不断;每当正确的词语蹦出,都有一波又一波的惊喜。
家长们的课程也从破冰开始。郭小美老师带领家长玩“抢凳子”的游戏,松动了原本硬邦邦的气氛和情绪。相互了解认识身边的人后,就坐在一起诉说自己的心路历程。
下午是张进老师的课,是很好的知识普及。众人埋头记笔记,感同身受印证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青春版编辑部采访一位家长的内容:
Q1:张老师讲课普及的形式是什么呢?是答疑还是有大量的理论知识?
A1:张老师自己有举了很多例子,有自己的也有别人的。他结合例子讲了比如说:人为什么会抑郁,抑郁是怎么回事,还有药物,心理治疗是积极的,然后临床治愈达到什么条件等等。家长在过程中如果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
Q2:听了一次或者不止一次的这堂课,您觉得有没有实用呢?
A2:有用的,至少我觉得是非常有用。我以前也一直看张老师的书,就是《渡过》系列,今天讲的基本就是他的第一本里的内容,但是自己看的时候没有那么透彻。
Q3:您觉得家长们听了张老师课会不会不再焦虑?
A3:我觉得学了过后,首先他说能好,就一下子不那么焦虑了(笑)。
孩子下午的心理剧也有几番滋味。很多孩子分享了自己这几年在学校受到了暴力、霸凌。
林同学说现在是翻身做主的自己,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来到这里发现原来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样。”刘同学也是经历了校园暴力。她说:“即便是他们做过的错事 也不要拿他们的错事惩罚自己。欺负别人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强者。我们会变得更强大。”
还有更多的声音:
“最重要是活下去。”
后来,更有小伙伴敞开心扉,讨论家庭的亲密关系。其中一个例子,是觉得无论和父母说什么,我有什么问题,最终结果只有一个:父母会吵起来,互相责怪。到头来本来想解决自己的痛苦,但却引发了家庭矛盾。孩子们包容了太多来自父母的负能量,自己想发泄,却没有很好的渠道。
最后,大家一起手牵着手,呐喊三声结束今天的心理剧活动。我看到还有小伙伴结伴讨论着议题;有一双手轻轻拍着小伙伴颤抖的后背,递上一包纸。
接下来几天的早晨,都有瓶子老师带领的“诗歌之晨”。孩子们凭栏远眺,读到日本诗人古川俊太郎的诗《活着》一诗,一时兴起,大家每人一句,即兴创作了一首诗。
9号上午是有趣的沙盘课程,每个小组拼凑成一个看似凌乱但创意十足的故事。每一件被寄托了美好喜欢的小人、小物件,都是独特而深情的。在自己脑海里的神秘星球里,是擦亮宇宙的光。
下午的台风来势汹汹,也抵挡不住大家前往烧烤的热情。虽然历尽波折,有人戏称摘花生仿佛玩了“激流勇进”;回程时也有一点突发意外,也留下了一路欢声笑语。
之后的几天,我们坐在风景甚好的临江茶室,和小姐姐们聊聊情感的那些事儿。步伐由紧促到缓慢轻松的家长们穿梭在不同会场里,有魏强老师慢慢的干货课程,也有关于“孩子生病了,家长怎么办”的讨论课。在“VivaLa Vida”绘画之夜,大家沉浸在对生命的追溯中,分享环节掌声不断。
过半的营地生活像是罗曼蒂克的电影,一秒一帧定格地惟妙惟肖;又暗暗快进,时间飞逝。
孩子们不再只是冰山一角,身上金子一般的特质在慢慢显现。杭州营顺利进行中。
“她向光走去,又像是走向了谁的梦。”
关于“渡过”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