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八达(SBD008)—同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智慧分享,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思八达”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作者:雪国的冬天
记得若干年前,《青春期》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深刻无比,极度令人深思:“高考,是你们人生的一个台阶,考上了,开大奔、住洋房、娶美女,全家光宗耀祖;考不上,骑单车、住平房、娶恐龙,全家人跟着丢脸”。这还是在若干年前的预言,而今,更为惨烈的是,或许连恐龙都娶不上,一旦不成材,社会没有地方容纳、家庭没有余力继续收留、自己也看不起自己,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拼了命督促孩子读书、希望他考个好学校的原因。
孩子当然不懂、不理解,他们只想做他们喜欢的事,比如打游戏、追剧、狂热崇拜哪个明星... ...
说到底,孩子的今天,就是父母的昨天,尽管时代变了,观念也变了,但从孩子的身上,不正是孩子的影子吗?
《小欢喜》中塑造的是三对截然不同的父母,方圆、童文洁属于中产阶级,父母除了工作之余,几乎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他们把工作之外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就是因为受够了这个社会的人情冷暖,不希望自己的经历重新在孩子身上重演;宋倩则是因为自己在感情方面受过强烈的打击,处于情感的自我保护、敏感时期,生怕外界的介入,会让女儿的心灵受到影响,进而不能专心读书,以致于影响将来的人生路,所以时刻保持紧绷的神经,像一个刺猬一样,将女儿和自己都严严实实的保护起来;刘铮基本就是“留守儿童”的典型代表,在舅舅和舅父的照顾下生活了这么多年,父母季胜利和刘静的出现,打乱了原本平静、规律的生活,也让一列正在缓缓行驶的列车,错乱了方向... ...
01
综合起来,方圆和童文洁其实不外乎就是强烈的“望子成龙”,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孩子不要再经历自己的人生心酸,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安排来“安全成长”,不走弯路,不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这应该是目前大多数父母的共同心愿,也是父母们都在努力实现的计划。
可惜这种想法越强烈、越明显,孩子就会越反感,甚至抵触,变着法儿的不愿配合。就像童文洁和方一凡之间的矛盾,父母为了孩子操碎心,吃了多少苦、受尽委屈,甚至丢了工作,为了养家到了忍辱负重的程度,但孩子一点不让人省心,除了学习不好、不用心学习,还一大堆问题、一身毛病,让父母都怀疑这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怎么完全没有一点自己的DNA呢?
02
对于单亲父母,自己的情感挫折,不希望对孩子造成哪怕一丁点的影响,他们拒绝与外界沟通,也不愿和自己和解,总以为孩子还小,得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受一点点的伤,尤其是心灵创伤,留下成长阴影。但父母可能并未察觉,孩子其实早已经懂得父母不在一起了,大人的事,孩子看不懂,但不代表他们对这些事一无所知。
一个平静、有关爱的单亲家庭,胜过一个名存实亡、整天吵架、矛盾丛生、水火不容的“完整”家庭。在孩子的心底,离不离婚是大人的事,但只要有人关爱,其实结果是一样的。
03
留守儿童在现在的家庭已非常普遍,但刘铮这个“留守儿童”有点不一样,因为父母都是身份不一般的人,都是“日理万机”的人,可对刘铮来说,这和他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从小就习惯了舅舅、舅妈的照顾,对于突然出现的父母,感觉和陌生人无异,要让他接受这“从天而降”的惊喜,似乎是不大可能的事。这也是一种“惯性思维”,这种思维对于孩子、大人其实都一样,当你习惯了一种方式、一个环境、一种生活,突然要改变,自然会抵触和排斥,甚至反感。
改变这种“惯性思维”需要很长时间,花很多精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适应的。
孩子的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头疼的事,家长要么就是“热心过度”,让孩子处于一个完全没有自主、没有自由的“保护式”生长中;要么就是因为家庭不和谐,孩子产生逆反、背叛、孤僻、内向这样的问题;而长时间父母忙碌,寄养和隔代教育,则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隔阂、陌生,也让孩子从小觉得自己缺少关爱,不大合群,不喜欢集体活动,缺少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
多一些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固然是没出错的,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好的方式还是充当引导者和监督者,通过发掘孩子的兴趣去引导,针对性发展,强制性教育和包办式、放养式,都不足取,有松有紧、有张有驰,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是谁都身家亿万,有专职的保姆、家庭教师、辅导教育,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没什么经验,从过去中总结,在现状中寻找原因和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也许,父母不用那么累,孩子也不用那么辛苦,这才是教育的初衷。
*作者:雪国的冬天,一位来自风花雪月故乡—大理的女子。想把世上温暖好玩的事都说给你听,每晚 9:00,风里雨里,都等着你。公众号:思八达()。如需要转载,请注明此段,谢谢!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