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微博热搜底下的评论,网友对这部剧最大的感受,就是“太真实了!”
第一集有这么一个场景,儿子方一凡突然被老师要求留级蹲班,和母亲童文洁在车上发生如下对话:
“方一凡,你说你对得起我吗?
每当童文洁骂方一凡时,很多人都表示“简直和我妈一模一样!”即使隔着屏幕,却感觉那个被怼的儿子,就好像是自己。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中国式家长在教育问题上,总是会陷入许多误区:“唯分数论英雄”“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比自家好”“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在如何教育子女这件事上,《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给每位家长都上了一课。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南部小镇,一个名叫阿蒂克斯的白人律师,带着自己的儿子杰姆和女儿斯科特住在这里,家里还有一个黑人保姆。
孤儿男孩迪儿来到梅康镇找他的姨姨过暑假,杰姆和斯库特与他成为了朋友。
律师家的邻居拉德利,在大家口中是一个怪人。他隐居十五年,从未出门,镇上还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人们说他在夜里月亮落下去时出来,偷看人家的窗户。如果人们种的杜鹃花在寒流中冻僵了,那肯定是他向花上吹了气。任何暗中发生在梅科姆的小罪行都是他的功劳。三个孩子对怪人拉德利十分好奇。他们甚至在游戏中扮演拉德利,想方设法想见见这个怪人。
他们尝试用鱼竿往拉德利家送信,但是被父亲阿蒂克斯发现而及时喝止了;他们在半夜偷偷潜往拉德利的后院,却被倒映在墙上的人影吓得拔腿就跑,杰姆为了逃脱还放弃了裤子......
“拉德利先生做什么是他自己的事。如果他想出来,他自己会的。如果他想待在自家房子里,他也有权待在里面避开好奇孩子的视线。”
“假如你们晚上待在自己房间里,我不敲门就进来干涉,你们会喜欢吗?实际上,你们对拉德利先生做的就是同样的事。”
尊重别人,不仅是尊重他人的隐私,还应尊重和我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事方法和人生态度。
某些家庭最让人窒息的一点,就是父母不明白自己与孩子间的界限,而这恰恰是对孩子缺乏尊重的体现。
如果连父母都不能做到尊重孩子,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尊重别人呢?
在小镇梅科姆,发生了一起强奸案。白人鲍勃·尤厄尔状告黑人汤姆·鲁滨逊强奸了自己的女儿马耶拉·尤厄尔。
阿迪克斯接下了这个案件,为汤姆·鲁滨逊辩护,全镇的人都在议论纷纷。
虽然距离林肯发布《解放奴隶宣言》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名义上黑人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但是黑人们仍被歧视,受到非常不公平的待遇。
事实上,汤姆并没有强奸马耶拉。阿迪克斯凭借精准的直觉,判定汤姆是无辜的。
尽管有一些邻居嘲讽他,还有可能受到种族歧视者的威胁,他都没有改变立场,坚持为汤姆辩护。
他也告诉孩子们,有一种东西不能遵循从众原则,那就是人的良心。
在法庭上,阿迪克斯用尽全力为汤姆辩护,他的一番陈词近乎说服了陪审团的人将汤姆无罪释放。
遗憾的是,在如此明显的真相面前,无辜的汤姆还是被判有罪。仅仅因为他是黑人。
孩子们都为汤姆鸣不平,阿迪克斯告诉孩子,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什么东西让人丧失理智。
即使他们努力做到公平,结果还是事与愿违。就比如,一个白人和黑人同在法庭上,白人总是胜诉。
可是,只要我们坚守正义,相信总有一天,黑人也会享受到同等的权利。
在他的身上,孩子们会学到一种坚毅勇敢的品质,那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拗。
这种执拗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只是作为一个律师的天职和对正义与良知毫无偏见的坚持。
面对不公平的现象,你要教给孩子坚持正义的勇气。正义或许会缺席,但永远不会迟到。
我们或许不能马上改变世界,但庞大的宇宙也是由许多微茫的星辰组成,当每一颗渺小的星辰聚集在一起,就会推动巨大的变革。
教育孩子,不止有一种方法
阿迪克斯的女儿斯科特,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骨子里有一股男孩子的率真和刚毅,是个典型的“女汉子”。
而这与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淑女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她的这些不同,也成为了好事之人议论的话柄。
斯科特的性格特点和她的原生家庭关系密切,单亲父亲阿迪克斯,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十分开放自由,从不理会世俗的规范和成见。
在小说中,斯科特直呼她父亲的大名“阿迪克斯”。这不禁让我有些吃惊。
虽然中西方文化和教育观念不同,但是三十年代的美国也未必有这样的开放程度。
和斯科特同住小镇上的杜博丝太太,在某次偶然听到斯科特的哥哥杰姆直呼父亲为“阿迪克斯”之后气得几乎要中风。
除了骂他们无礼、是经过她家的最没教养的笨蛋之外,还抨击阿迪克斯居然让他的孩子野生野长,真叫人心碎。
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因为他人的议论而去改变初衷,更没有对孩子设置出条条框框,强迫他们去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当时的美国,对女性的歧视还是很深。斯科特的姑妈便活在当时社会为女性设定的框架里,还带着改造斯科特的使命,闯入他们的生活。
这位自命不凡的姑姑来到斯科特家后,展开了一系列她自认为高端而又势在必行的改革。
姑姑强迫阿迪克斯向两个孩子宣扬自己的家族血统学说,告诉他们芬奇家族并不是出自平民小户,是有着几代高贵血统的家族……
面对妹妹的行为,阿迪克斯只能敷衍配合,但这一切并非阿蒂克斯的本意。
当斯科特问父亲,“你真的想让我们那样做吗?我可记不住芬奇家人应该遵守的所有规矩……”
阿迪克斯对孩子们说:“我也不想让你们记住。忘了它吧。”
当姑姑又一次触及阿迪克斯的底线时,他没有再忍耐退让,以平和又据理力争的态度,霸气地驳回了孩子们那个多事的姑姑的无理要求。
从亚历山德拉姑姑到那些好事的邻居,他们都固执地认为自己对斯科特的种种说教与限制,是为了她好,但从没有认真和她交流,了解她的所思所想。
与斯科特的遭遇相同,即便是到了今天,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身边的人进行道德绑架的“好人”。
诸如此类的逻辑,已经成了他们对孩子的生活指手画脚、横加干涉的最强借口。
好的教育,不是照本宣科或是贯彻专家口中的理念就能实现,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
没有完美的教育,只有合适的教育。而只有正确的方向,才值得孩子100%的努力。
欢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