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众所周知,这个社会上,总存在着这么一条学历鄙视连,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
清北复交浙>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大专>高职,
甚至有高学历者曾偏激地道,国内的学校,除了985,其他的都可以统称为三本。
一位HR曾表示,他们会把简历分为两类,只保留高学历的部分,其他的简历会直接剔除。
她也提到,其他的名企也是这么做的。
“哪个学校毕业的”、“在哪个企业就职”渐渐地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身份标签。
学历鄙视,已经是一种社会根深蒂固的心理暗示,它不仅仅是外界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看法。
并且它已经内化为我们对自身的价值认知,主导着我们内心的优越感和自卑情绪的滋长。
比方说,在校招的时候,无领导小组一直是让许多人脑壳疼的问题,有许多人能够在结构化面试中侃侃而谈,而在面对竞争对手时就成了怂包。
很多时候其实并非自己能力上不足,而是一遇到鄙视链顶端的竞争对手,就会下意识地觉得低人一等。
我们一边在抨击学历歧视,一边也在歧视自己和别人。
02
今天突然刷到这么一则话题:“二本学校毕业是不是人生的耻辱?”
且不看具体的回答内容,这个话题,一句话就可以体现二本在这条学历鄙视链中的尴尬处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心比天高又怀才不遇。
就像这个题主,他的经历或许能让许多人感同身受:高中是天之骄子,高考失利惨败,最终只能忿忿不平地去到一个自己看不起的二本学校。
基本上所有同我抱怨过二本身份的人,都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轨迹。
不可否认,通过高考一战去划分人才确实会存在一些“倒霉蛋”,原本并不差的你偏偏在最关键的时刻跌了个狗吃屎,从而被“驱赶”到了另一个层级。
毕竟,人与人之间能力上的差距有时并非有那么大,尤其在一本二本这条分界线。
但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总得有这么一些社会规则去指导资源的分配,而你运气不佳,成为了牺牲者。
牺牲者难免会抱怨,这是非常正常的情绪释放,但如果因抱怨无用,转为自卑,那就是真正的可悲了。
所有不慎跌落下来的倒霉蛋不在少数,而并非所有的倒霉蛋都有信心和毅力,重新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03
学历和能力是不能对等的,这仿佛就是一句废话,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的能是与所处的学历水平是相当的。
这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问题,而是环境问题。
这个环境又包含了你周围的人脉、你的眼界、你的价值观的形成,学校所带来的差距确实存在,尤其是一些潜移默化的东西。
这就意味着,越在队伍的后端,越想要往前赶的动力会越少,想要到达领先行列会更艰难。
有时你想要去一趟图书馆,被基友嘲讽一番后,讪讪地加入到开黑的行列。
有时你只纠结于面试不停地被刷,纠结于HR的学历歧视,却没想过自己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东西。
前几天朋友跟我提到自己毕业后没有去找工作的妹妹,她说,“专科毕业的,出来也没人要,不如早点去嫁人。”
我从未想过这种思想现今还存在,当你觉得学历是耻辱的时候,那它就是真真正正的一种耻辱了。
所以我们与其愤世嫉俗地去抨击社会的学历歧视,不如就去花上比别人多十倍的精力,去证明自己是金字塔中的少数。
证明你是鹤立鸡群的是那只鹤,虎落平阳的那只虎。
要学会接受命运本来就不公平的现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底层挣扎着。
文:季乙
编辑:刘又又
今天我们来聊聊
【你有没有因为学历被拒绝的经历?】
留言点赞第1名
上期中奖者:顺势而为六年级小学生暗恋作文:最理性的暗恋是什么样的?不考公务员,你毕业后想干啥?
实习委员关注一下我又不会死别再因为学历
不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