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七非先生
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居士学佛的不靠谱,解决掉不靠谱,我们就变得靠谱了,靠谱的学佛还是很有意义的。
之前我们讲过一堂课叫作《所有智慧的两大核心法门》,我在里面特别认真地跟大家谈论了这两大核心法门,一个是忏悔,一个是祈祷。
任何修学都离不开忏悔与祈祷,所以平时我们去拜佛,试图借助外力、他力来成就自己,这都没有错。想要详细了解这部分内容的同学可以去听那期的直播课程。
那么回到现实应用中,我们为什么要倡导自信?自信其实不是我的倡导,而是佛陀的言教。
他告诉你,万法不离自心自性,告诉你心外无别佛,告诉你要返闻自性,这是佛说的,也是历代祖师大德倡导的。
我们绝不会反对大家对一个木制的、铜制的、金制的或者玉制的佛像顶礼膜拜,因为那样总比你去顶礼膜拜一颗草、一颗树、或者拜一位黑社会大哥要强得多。
但是你不要忘了,当你在拜这尊木像、铜像、金像、玉像,或者去观想一个形象的时候,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提醒自己,念念不忘自己内在本自具足的觉性,这是核心逻辑。
这个一旦偏离了,就叫作心外求法,皆同外道。
再回到那首知名的禅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它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朵朵。”
我们大部分学佛人都有一串念珠,不论这念珠是沉香的、檀木的还是其它材质,或者现在变成了计数器的样子,也不论嘴里念的是哪尊佛的名号或者哪几句经咒。
你都不要忘了你佩戴这个念珠的目的是什么?
是提醒你念念不要忘记你有这一颗自性宝珠,它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朵朵。
山河大地如同白云,了无自性,虚空粉碎,尘尽光生的是你的这颗自性宝珠,这就是《心经》反复跟我们强调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也是为什么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弘忍那里听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这一句的时候能够豁然见性,然后就说了一个偈子: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不生不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五句话的排序是有逻辑的,大家自己可以找来看一下。这就是佛法的美妙,其中任何的讲述都有完整的逻辑。
记得我刚学佛的时候,背这些佛教里的名词,比如六度:布施、精进、持戒、安忍、禅定、般若,还有十二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之类内容,感觉全是乱的。
相对深入理解一些以后就发现不会乱了。现在再去讲述的时候根本乱不起来。
六度: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般若。
那么十二缘起呢?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一个都跑不掉,就是这样的逻辑,这就是佛法的严谨与周密。
关键在于能够真正回到自性的逻辑里去感知、去体会、去践行,在践行中再去体会,那么就能够对于它的发生原理和脉络生出属于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这就是佛宝。
是把外在的佛宝变成了你自己的家珍,此时你就走进了掌握你生命自由的大门,那个受用是真正不可思议的,也是真正有价值的。
而不是只通过一些外在的泡沫功德去彰显自己的光环、彰显自己的美好、彰显自己发了多少心、做了多少事、少睡多少觉、干了多少活,那个完全没什么意义的,真的没有。
如果真要比较外在的福德,没有人能比得过梁武帝,人家善用国王的身份、国王的权利干了多少实实在在的事,但是最后达摩祖师却说,你所做的只能称为福德,不是功德。
为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些只是福德,而不是功德呢?
说到这个问题,晚点我想找个时间给大家讲解一下《大学》,讲《大学》的时候会涉及到这个概念,还有《周易》的开篇就提到“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什么是德?
所以不论是《大学》还是《周易》,其中都存有很深的义理和道行。
那我们回过头来说什么是功德?六祖惠能大师的解读是:“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但是我们很多学佛人是念念黏着,整天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是世间因果,没有错,但那个跟功德确确实实没有关系。
刚才有一个朋友提问,说学佛是不是要从迷信契入?其实这都在谈概念、谈定义,没什么意思的。
学佛可以从吃饭契入、可以从上厕所契入、可以从为了家人的平安祷告契入,也可以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样,听闻《金刚经》的当下内心豁然光明契入。
契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为什么非要去定义哪个是迷信、哪个是正信?
那些都只是入道因缘,轻易地去给一个简单的入道因缘扣上迷信或者正信的帽子,那只说明自己心里已经迷得一塌糊涂。
落在这些分别概念里毫无意义,不肯简单地回到平等、平和的基本逻辑,非要去制造分别,这不是学佛,而是在玩佛,也是在玩自己。
然后回到第二条,“依赖太多,自信太少”。
我们放眼望去,从释迦牟尼佛到历代的祖师大德,最后真正能够成为人天表率的人,有哪位不是一个自信、自立、自强、有勇气、敢于相信自己、能够超越自己的人?
因此如果你内在没有自信,你不能相信自己本自具足的话,你怎么可能会成就佛果?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是个苹果种子,就算你真的是个苹果种子,最终你都会把自已弄死,对吧?这是基本物理,所以学佛必须要有自信啊。
且不说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祖师大德,咱们就看这社会上,那些能够成就自己企业的创业者、领袖、精英,有哪一位不是首先对自己充满自信呢?
如果没有自信,当时那么弱小的红军如何能够通过长征到达陕北,进而取得全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呢?孙中山先生又怎么可能以一个人的心力逐渐推动二千多年封建王朝的解构呢?没有自信怎么行!
现在大多数学佛人都是依赖太多,其实依赖太多并不是一个错误,切记我们指出的是现象,不是错误。
我们通过这个现象看到什么呢?看到的是自己内在力量不足,对自己的认识不足,目前还很软弱。
但是你要相信,纵然软弱,你依然是一颗菩提种子,这个非常重要。
按照佛经的逻辑,如果你没有菩提种子,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善根、福德、资粮,你这辈子怎么可能听闻到佛法呢?
人身难得、佛法难求。
这是一个佛教很常见和常用的逻辑,但是你却常常陷于生活事相的困惑和障碍,为什么?因为你甘于弱小,你不够自信。你迷失在了对自信的遗忘里,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值得被优化。
--七非之人 赵一澄
居士不靠谱03:你一直在捍卫的,从来不是真理…
居士不靠谱02:学佛这么久,到底什么是佛教、佛学和佛法…
2019年3月七非先生在佛陀初转法轮的鹿野苑,对一起去印度朝圣的澄见群友们做的一段即兴分享,没想到竟是如此振聋发聩的触动心灵。言至动情,七非先生流泪,群友们也都纷纷落泪...而在此次印度游学进入尾声之际的结营联欢上,他又说了一番震撼人心的话,又做了这样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动作…
告别鹿野苑,再至曾经无比辉煌的那烂陀,七非先生与印度游学的群友一行席地而坐,感受的不只是那烂陀的历史与文明,更是提升格局,震动心灵的开阔…
戳此图,细品文章,收获佛法的根本重要!
1.去你的“佛系”无知鬼扯,让你领教下什么是真正的佛系!
3.吴先生,恭喜你,你离成佛真的不远了...
4.法王的性事?关我个×事!
5.@所有人:你绝不想错过这样的群聊…
7.切记!恐惧的因不会开出菩提的花…
9.一语道破心灵鸡汤和佛法活法的根本分水岭,你会选择在水哪方?
10.触动人心的问答摘录,直指我们早已习惯的自我欺骗,很多人看后陷入沉思...
12.为什么好人要历经八十一难,而坏人放下屠刀就可立地成佛…
但可以保证
澄见群 ·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