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想了,肯定是你妈。
谁会是世界上最嘴硬的人?
不用想了,也是你妈。
就拿道歉来说,她们是不会直接道歉的。
我妈的道歉方式就是说一句:“过来吃饭”。
可转念一想,小孩的道歉方式也很委婉呀。
我们也不会低头认错。
只会说一句:“妈我饿了”。
社会上一出现涉及家庭教育的新闻,就会有一部分人跳出来指责爸妈的严苛,另一部分人则指责孩子的任性。
而我发现,最好的家庭相处模板可能是14年前播出的《家有儿女》。
01
《家有儿女》能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它真实还原了中国的家庭生活。
父母看它,会在夏雪、夏雨、刘星身上找到自己小孩的影子。
孩子调皮捣蛋,她也会炸。
“嘿”的下一句就要开始批评人了。
某一集里,刘梅站在刘星的房门口,问他可以进来么,刘星拒绝了。
“你怎么不让妈妈进来?”。
刘星回答说:
“不让她进来,她待会还是会进来”。
结果,刘梅真的自己打开了门。
“梅梅,来消消气”。
刘星做错了事,会立刻跑去找夏东海。
大喊“老爸救救我”。
“爸妈口中别人家的小孩”就是夏雪本人了。
爸妈对孩子的注意力总集中在学习上。
但别忘了我们最初的模样都是小雨那般天真无邪。
但也最不受待见。
“我叫夏雪”
“我叫夏雨”
然后轮到刘星,你猜他说什么?
他说:“我叫下冰雹”。
常常令妈妈感到头大。
“你等着我揍你”
上有成绩好的小雪,下有乖巧的小雨。
刘星难免会成为被忽视的中间儿。
《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也是这样。
一个角色就代表了一类人:
《家有儿女》把这些人物都聚集在一个家庭里,造成了极大的冲突。
02
其中最普遍的抱怨是:
为什么爸妈总是不讲道理?
上学时没考到好成绩,爸妈会说“同样坐在教室里,为什么XXX可以考第一?”。
如果忍不住争辩几句,爸妈会说“我们是父母,我们怎么会错呢?”。
《家有儿女》里的妈妈刘梅也是这样不讲道理。
刘梅却指责刘星:
没想到,刘梅的第一反应是:
“你是不是在夏令营又犯什么错误了?”。
结果,刘梅只叫醒了刘星,对他质问4连:
“怎么做着功课又睡着了啊?”
“昨天晚上干嘛来着?”
“你不是挺早就回屋了吗?”
“又玩游戏机来着吧?”
而面对同样装睡的小雪,刘梅却说小雪学习压力大需要休息,叫刘星小点声。
“小雪睡觉你再给吵着。”
换谁都会不好受!
最后还是旁观者小雪点醒了妈妈。
“妈,你老误解刘星,其实他一直很努力。”
“可就因为你老误解他,他已经失望了。”
事实上,爸妈终归是善良的。
他们不会故意伤害小孩。
只是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小孩造成伤害。
就拿刘梅来说,她总觉得刘星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刘星虽然不开心,但也没有直接对妈妈讲。
如果小孩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实会发现,爸妈也是可以沟通的人。
《家有儿女》里,有一集刘星对妈妈说:
这次刘梅说:
03
但引发家庭冲突不只是父母,孩子也会犯错。
《家有儿女》有一集里刘梅要过生日了。
刘星准备了洋娃娃。
小雨买了一个音乐盒。
只是没想到,当孩子把礼物交到刘梅手上,却是为了让她转交给其他人。
刘星的礼物是送给要转学的同桌。
小雨的礼物是送给以前在美国的朋友。
全世界的孩子都是这样吧。
偶尔会忘记爸妈的生日。
但爸妈却不会缺席我们的每一个生日。
后来,孩子们从姥姥口中知道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而此刻刘梅已经原谅了他们:
“你们三个都是懂事的孩子,这就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了”。
孩子可能会觉得忘记父母生日只是一个小错误。
可是换位思考。
假如某一年父母忘记了你的生日。
孩子往往很容易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却对父母的错误很严苛。
恰恰相反,父母只会为自己的错误感到自责。
这样看来,父母才是更宽容的一方。
作为孩子,我们也该为自己每一次的任性、每一次的叛逆、每一次的不耐烦,对父母认真道歉。
写在最后:
14年过去了,《家有儿女》还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下饭剧。
在这部剧里,没有故意的找梗,甩包袱。
你会发现,不存在完美的父母和孩子。
只有持续的沟通和磨合。
家庭的意义也不是相互指责,而是相互扶持。
这或许就是家庭相处的真相:
我们有时会犯错。
我们偶尔相互嫌弃。
但我们永远爱着彼此。
最后,如果你也认同《家有儿女》的家人相处方式,点一下「在看」。
或许有人会因为你的「在看」,重新审视对家人的态度。
晚 安 少 年
听 说 看 了 这 个 号 可 以 脱 单
你可能还想看
这样的男人,最惹人疼
中国最惨男团队长,这次真的要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