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朋友中喜欢吃甜食的人不少,但喜欢吃生日蛋糕的人真的不多。每次在朋友们的生日聚会上,生日蛋糕好像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和程式化的东西存在,大家更喜欢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最后再吹灭蜡烛,每人只分到一小块蛋糕,很多人都没有吃完。
他们都说——
“太腻了!”
“太甜了!”
“太撑了!”
我也会跟着说,可是却一口不剩地吃个精光,甚至还会再多要一块。除开我本身就喜欢吃甜食之外,更多的可能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记忆的延伸。
小时候每年过生日,我妈都会给我买一个两层的生日蛋糕,红色的包装,很喜庆也很诱人。劣质的奶油像泡沫一样涂得又厚又不均匀,我喜欢刨开奶油吃里面的蛋糕本身,很扎实,很满足。我一个人可以一口气吃掉半个。
蜡烛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许的什么愿倒是都不记得了,可见愿望是一种多么虚无缥缈的东西。
后来上学之后,生日喜欢和同学一起过。蛋糕变小了,但是越发精致。朋友们围着一起唱歌,有人说愿望要许三个,前两个可以说出来,最后一个埋在心底就好了。
当然是些美好的祝福,说出来大家一起开心,热热闹闹地庆祝自己又长大一岁。
再到后来工作,生日聚会就变成了吃饭、喝酒、唱K,一群人精力充沛,可以玩一整天,甚至还要在KTV嘶吼到天亮。
生日蛋糕环节变得简单而匆忙,大家想吃的不是蛋糕,而是打开蛋糕礼盒的那一刻。似乎只有那一刻,才真正让人觉得,今天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
重要到像是揭开了崭新的生活。
然后到了一个年纪,你会厌倦人多的聚会,哪怕是一年一次的生日,你也只想和最亲近的人一起安静地度过。不再向往热闹,不再迷恋喧嚣,像是每个普通的日常,并不会因此就拥有了什么特权。
二十八岁的生日是和好朋友河马一起过的,他到店里来等我下班,两个人赶着商店打烊买了一个柚子味的蛋糕,因为别无选择,所以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后来吃到嘴里,是真的苦,但苦过后又有微微回甘。
它改变了我记忆中甜腻厚重的生日蛋糕口感,仿佛打开了人生中的另一扇大门。两个人默默地分食,随后聊天,一直到深夜。
后面的几年生日,他人虽身处外地,却会为我订生日蛋糕,如一个约定。大概是有这样一个默契,或者说是一个期许,我在吃生日蛋糕的时候,总是想起跟他一起度过的日子。
我们有时候好久都不会在微信上说一句话,有时候他只是给我分享电影和图书,有时候又互相吐槽对方。反正日子过得不紧不慢,生日如约而来,蛋糕越做越好,难得的是情谊没有变,也希望它日后都不变。
刚刚又过了生日,厚着脸皮说:“今天我十六岁啦!”朋友们应声附和:“十六岁生日快乐!”送蛋糕的河马写了小卡片:祝福你,年年更少年。
见字如面。
在这样一个下着冷雨的天气里,送朋友去车站,回来的路上莫名怅惘。说不上来是又老了一点,还是更成熟了一点。把剩下的蛋糕放进冰箱,如今我早就不是那个刮掉奶油大口吃蛋糕的小孩了。我知道,凡事不会尽善尽美,朋友也不会常在身边,生活就像那柚子蛋糕,嚼起来苦一点,便会更珍惜那一丝丝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