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近些年有一种说法越来越被历史爱好者所接受,就是说,中国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其实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答:对。我们以往有许多历史学家,在王朝灭亡的问题上,争吵不休,有的认为是贪官污吏导致王朝灭亡,有的说是苛捐杂税导致王朝灭亡,有的说是宦官专权导致的王朝灭亡,各派看法,争执不下,结果到了近些年,历史学家才发现,原来他们都犯了片面的错误,原来,是气象学家说对了,历史上大多数的王朝灭亡,其实都与气候变化有关。
问:作为一个历史学家,花了吃奶的力气,战胜了所有的同行,结果发现自己输给了气象学家。
答:对。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也举例说明了文科生分析问题,在理科生面前,往往会遭受碾压。这也说明了现代人越来越学会了用大数据去看问题,而不是盲人摸象式的瞎猜,这其实也是一种进步。
答:人类历史上,依据大气候的变化,大体上分为“冷期”和“暖期”。气象学家通过大数据分析之后,发现,在冷期,人类的战争率,显著高于暖期。
图a是公元850-1980年北半球20°N以上的陆地温度距平,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数据资料,黑色粗实线是资料平均。
图b是同一时期的战争数,蓝色代表总频率,浅红代表反叛战争的频率。
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是冷期,其定义是温度距平低于-0.35°C。
图b中可以看到有三个极高频战争时期,分别是元末,明末和太平天国时期,恰好都对应着三个冷期。
答:对。气象学家发现,70%至80% 的战争高峰期、大多数的朝代变迁、大多数的全国范围的动荡,都发生在气候的冷期。
问:为什么气候变冷,会导致社会动荡?
答:因为一切农作物的生长,都依靠太阳、水和土壤,其中任何一项要素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就必然下降,具体到本案中,因为气候变冷,太阳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变少,所有的粮食产量,全部都会下降,在很多时候,甚至是断崖式的下降。
答:对。农作物减产,农民自己都不够吃,你还征什么税?你收不上来。
答:是啊。你照收不误,可是,农民有主观能动性,他会算账,我吃不饱饭,还要交税,收上来的庄稼,还不够交税,怎么办呢?弃耕。
问:或者逃荒,沦为流民。
答:对的。弃耕。或者逃荒。变成流民,遇上农民起义,就参加农民起义军。
答:对。你收不上来税,还要掏钱组织军队、去打农民起义军,越打,越没钱,越没钱,就越打,恶性循环,最终就会拖垮一个王朝。
答:是的。明朝就是一个,它就是陷入了这个死循环。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循环,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气候冷热循环所导致的结果。
问:那么,地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变冷?
答:地球气候的变暖、变冷,有许多的原因,其中有因为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地球轨道变化等等,有许多自然的原因,而且基本上是人类所不能左右的。尤其是太阳活动,太阳它有时候就是没有那么热,有时候又特别热,你人类能拿太阳怎么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问:据说中国在古代历史上,曾经有过很热的时期。
答:对的。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也很鲜为人知。在古代时期,黄河流域曾经是亚热带地区。你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曹冲是公元196年出生的人,距今1800多年以前,中原一带,曾经是有大象的,你想想该有多热。
图:曹冲称象
问:河南省的简称“豫”,也能证明这个。
答:对。河南省古称“豫”,为什么?因为在古代,河南是很热的地区,有多热呢?大概象今天泰国这么热,当时河南是盛产大象的,“豫”字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这就是古代河南的气候。
问:关于中国的中原地区古代盛产大象,还有没有其他的参考资料?
答:有。古籍《吕氏春秋》里面,就记录了商王曾经骑着大象,攻打东夷部落。在南北朝时期的安徽、湖南、江苏,直至北宋时期的湖北,都曾经出现过野象闯入、被世人猎杀的记载,史料记载直到1450年明朝时期,福建的武夷山地区,仍然能找到大象(野象)。
问:可是后来大象在中国消失了,现在基本上只能在西双版纳见到一些。为什么会这样?
答:那是因为从明朝末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地球的小冰期,气候变冷,大象是怕冷的动物,于是都灭绝了。当然也有人说汉人猎取象牙的陋习,也是导致中国大象基本灭绝的原因之一,这种说法也许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我认为,相对于猎取象牙的现象而言,气候的变冷,对于大象的生存来说,应该是更为致命的。
问:明朝的灭亡,也是小冰期导致农作物断崖式减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答:是。小冰期直接导致了明朝末年中国农作物的断崖式减产,而农作物的减产,则必然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财政危机,而且也导致了西北地区农民吃不上饭,聚众起事。而要命的是,小冰期同样也导致了关外女真部落(满清)的经济减产,满清在减产的压力下,他们也只能向中原扩张,以解决经济危机,所以在明朝末年,西北农民没饭吃,造反;关外的满清鞑子,也没饭吃,他们也要进来抢劫,明朝遇到了内外交困的、十分困难的境地,所以说,明朝灭亡其实是必然的,崇祯是否勤政爱民,不重要,无论如何,他都死定了。
问:历史学家分析了半天,说崇祯皇帝犯错,说明朝的宦官误国,甚至怪罪到几十年前万历皇帝懒政的账上,说了半天,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答:是的。关键是明朝末年的中国,因为太阳活动的缘故,处于地球的小冰期,作为一个农业国家,庄稼断崖式减产,这是十分致命的,皇帝再好,皇帝再勤奋,都没用。农业减产,农民吃不饱饭,他就要造反,满清吃不饱饭,他也要过来抢劫。所以,明朝内忧外患的危局,其实是注定的。
问:说到底,是天要亡大明。
问:今天的谈话中最有趣的是,我们第一次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中原地区,原来竟然曾经很热,而且也竟然曾经盛产过大象,这真是毁三观。
答:是的。所谓沧海。所谓桑田。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永恒的变化。
冯学荣,70年代生人,现居香港,知名作家,读史人,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是“别等”效率手册的忠实践行者与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