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恢复了规律健身,每天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举铁跑步。忙中偷闲才发现,时间虽是奢侈品,毅力其实更是。
不自夸地说,我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即便是健身,即便是玩,也都一板一眼地守规则,不偷懒。每一个招式,都按要求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佳。
这是我对自己的认知,外表上看起来,也是给别人留下的印象。看我举铁,韩先生和教练常常评论说,动作都很标准,不让动的地方绝不随便动,做不精准的宁可多做,早晚做对也从不凑合。所以我每次锻炼,单位时间内,应有的效果差不多都能达到。
我还跟他们讲,我从小就觉得自己在身体协调方面不那么擅长,所以无论是跳舞还是做操或运动,都会格外上心去看示范,不落下一点细节。久了,便能很快地抓住要领,手怎么放,脚怎么挪,身体的动程是怎样的,细节到眼神和表情。
大话都说了这么一筐,我是一个多么刻苦,努力,又自我节制的人哪,我都被自己感动了!!然而——
那天因为临时被叫去孩子学校,所以健身课迟了10分钟开始。教练说我后面的学员可能也会晚点,这样正好不耽误。
但下课前10分钟,人家还是按时来了,所以我就跟教练说,你去正常上课吧,我自己跑会儿就行。
教练很负责地说,最后咱们做壶铃深蹲啊,你平时都做得很标准了,不重也不危险,没难度。所以呢,一组15个,4组,你自己来吧。做完我帮你拉伸一下,今儿就算成了。
明明还没下课,也还有余力,但听完这话,我突然觉得整个人都不受自己控制地松懈了下来。我嘴上应承着,身体却已调整到了葛优瘫的肌肉状态。
教练去旁边的另一个block上课了。我独自站在偌大的落地镜子前,望着里面90斤身材的脸和120斤身材的肚子,对自己说,坚持做完,你能行的。
深吸一口气提起壶铃,1,2,3。。。平日里紧绷着的身体,简直东歪西扭地不听使唤。脑袋里里有个声音,用大喇叭的音量疯狂地对我说,教练都走了,别练了,躺地下又凉快又舒服,来嘛来嘛?。
但仅存的一点理智,还在坚持着。平时很标准地做三四组都很清爽,可此刻第一组不过做到第8个,我就累得吼吼直喘。原来不标准的动作,做起来更累人啊。。。
就在我觉得自己实在坚持不下去地做到第12个,准备偷偷提前结束时,我突然发现,自己正站在摄像头最核心的位置上。
我赶紧把放下的壶铃提起来,万一不做完,教练回头查看监控发现了,多丢人啊,信誉就没有了。
这样斗争着做完第一组,几乎是用尽了我的全部力量。是的,被心理支配的力量。
运动中间从来不动手机的我,这会儿溜达去喝水,拿耳机,看手机选歌,还刷了几下朋友圈,10分钟过去了,第二组都没开始。
心底还是有一丝坚持的,我终于提起了壶铃。第二组做到第3个时,我一下子想到,太笨了你,教练忙死了,谁有空去翻监控,就为了数数你有没有按时按数做啊?好傻好天真。。。
想到这里,我彻底没劲儿了。正巧教练过来问我做完没,我就坡下驴地说,还有俩,马上完工。这话说得面不红心不跳,那么心安理得。
教练立在一旁,看着我以无比标准的姿势做完2个,然后帮我拉伸,下课。好神奇,我怎么突然又有劲儿了呢?
我问自己,你是为别人的目光而活么? 当然并不是。那么你有自我要求和自制力么?似乎并没有。
想起自己的表现,我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虽然自始至终我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就是没办法管住自己。陪孩子上过那么多课,要勤奋,不偷奸耍滑的话,不知念叨了多少,可不知不觉间,我竟然成了比孩子还会偷懒的妈妈!
这个结论,让我有点沮丧,平日里藏在我身体里的,好像是一个假的自己。继而我突然意识到,儿子各种偷懒的小心思和举止,甚至偶尔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小谎话,简直就是我的翻版啊。
滑冰课上,哪怕是教练转身的瞬间,也能少跳一次歇歇。写作业时,如果确认周边没人,就能喝水吃水果去洗手间起来散步地自我休息三十又三年?。。。
我终于明白儿子常对我和韩先生说那句话背后的意思了:我上课时候,你们能不能人在这儿,但别看我?
难道我们“这种人”,生来需要旁边戳着一个人,哪怕他不做什么,就戳在那里,我们才能正常运转吗??
如若真有这样一个人,儿子身边那个,是我。而我身边的,是韩先生。
我想安慰自己说,人生而如此,得偷懒处且偷懒,又或者,归咎这件事之于我的拖延症。但转念一想,似乎又不是这样。
远处的不说,近在身边的韩先生,就永远是“自找苦吃”那种人。同是健身,有教练,他也这样练,没教练,他照旧。甚至一个人时他练得更刻苦,仿佛总要加练几组才安心似的。每回我都坐在一旁喝着可乐摇头,这个自虐狂。
那是做事的动机不同吗?似乎也不是,健身是我自己特别想做的,滑冰也是儿子非要坚持的,并没有被谁逼迫。
而平日工作和生活中,我又确实是个很靠谱的人,工作交给我,绝对不用担心,里外的事情,也都能打理得妥帖。
所以我想,大约是人人做事都有自己的方式,需要自己的空间,也要给自己懈怠继而奋起的机会,哪怕孩子也不例外。
偷懒、畏难,不自觉地说点无伤大雅的小谎话,只要出发点是善意,并不会影响我们在该面对的事情上,成为那个有担当,能够被信任的人。
我坐在健身房的地板上,一边自我检讨一边想,换做是我儿子做了这样的事情,会不会被我责备一番?一定会的——
这么简单的动作,又不累,你竟然偷懒?
这都坚持不了,还能做点什么?
明明没做完,却要说谎。谁还会相信你?
想要赢得别人的信任,靠嘴没用,得靠行动。。。
一套一套的话,肯定是紧锣密鼓,一浪推着一浪的。我甚至都能设想出孩子沮丧的样子。
可我自己呢,纵使不断自我谴责,可内心依然为偷了这点懒雀跃了好几下。同时早就原谅了自己,甚至想着,下次再有类似情况,怕是还要重蹈覆辙,一点改过的决心都没有。
可以想见,成年人凭借心理多幕剧尚不能自控,更何况是孩子。如此想来,反而踏实下来,事情也豁然开朗。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常常会追求所谓的“政治正确”,如果不这样,就会怎样。若没有循规蹈矩,做家长的再开明,也多半难逃焦虑。
但有几个人能一直在所谓的“正确”路上马不停蹄,又有谁能确保此刻认定的正确,未来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时,依然是正确无疑呢?
当然,我依然会对孩子严格要求,放手的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增多,而不会自降生那一刻起,便悉数交付。
但是,我也会给他们无人站在身旁时,那份可以即时原谅自己的偷懒时刻;不伤害别人,只为掩盖自己小缺陷的说谎时刻,还有允许自己,同样错误一犯再犯的“不长记性”时刻。。。
我们没有因此而变坏,他们,也不会的。
更多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