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衣食无忧,所以要吃七分饱
文摄:罗西
菜市场,买百香果,10元4个。
挑好了8个,把袋子递给老板核对,他不看:“我要看,也是担心你少拿了!”他特别信任我,恨不得选我当总统。
我低头掏钱时,趁我不注意她又多拿一粒放进袋里,仿佛她在给我夹菜,特别温暖。
我也喜欢在菜市场里走走,人间烟火,不过就是这些热闹或争吵、计算或算了。
如果你觉得生活无望,消沉,除了可以去医院看看,便是这可爱的菜市场了。
每次出差,我都喜欢去逛逛当地的菜市场,或买点什么。
家人每次出差或旅游回来,我会第一时间打开其行李,看看、嗅嗅有没有买好吃的,那一刻我是最纯真的少年。
我无肉不欢,也喜欢素食。
吃喝,大俗大雅。
小时候,看母亲在准备斋菜(敬天地、神仙用的)时是那么认真、神圣;锅要洗好几遍,再加热,再倒水洗。
那时,我想,神仙那么仙,母亲表达对其崇敬,也是用一碟炒花生、一碟豆腐、一碟紫菜、一碟金针菜、一碟香菇……
母亲还告诫我们,千万不要用筷子打孩子,如同不可以打人的脸一样。
动物进化过程里,最初是没有“脑子”的,只有胃,胃就是生命的最高指挥所,后来才有了脑子……所以,有人说,胃是人的第二个头脑,情绪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肠胃健康。
记得每天要吃早餐啊!
这就是尘世,偶尔脸上也有不食人间烟火的笑。
在社区地下车库通往地面的楼梯拐弯处,一直搭着一个“帐篷”,后来,才知道是物业给一位孤苦老太太“特供”的,每天,她推着三轮车卖一些水果,应该快80岁了,一脸愁苦……从此,我原谅了物业,之前我一直不满意我们社区的物业。
后来在社区门口卖蔬菜的店里,看见那老人,她专门挑一些便宜的菜,买肉的时候,也是犹豫很久,然后叫老板下刀时注意点,别切多了。老板娘似乎也了解这位孤苦老人身世,总是半卖半送,我发现她买菜的时候,脸上是有笑意的……
后来,在社区小水池边,我看见那老太太把切好的菜一片一片地扔进水池喂鱼。
我不敢打扰她。我觉得那一刻,她是快乐的。
了解人性,就是了解人间疾苦,看清了,还热爱生活……这一切无非就是越来越慈悲。
有一次,母亲知道我把一碗吃不完的稀饭倒进马桶,母亲非常生气,同时很不安,在她心目中,食物是非常神圣的东西,哪怕是馊坏掉的,也不能倒掉,应该千方百计赠给其他动物,比如送给养猪户、比如撒在阳台上期待的麻雀飞来、比如在大院门口招呼流浪的狗,再不行,给老鼠吃,虽是下策,但毕竟没有浪费食物……
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常常为下一顿没米下锅而发愁。那时母亲凄苦的形象,成为我一生最痛的记忆,那么无奈、焦急、惭愧和不知所措。
曾看《懂你》MTV,总会为那位苦难而坚强的由宋春丽扮演的“母亲”而泪目,不能自制。其中有个镜头是“母亲”趁小孩们不注意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舔吃孩子们用过的碗;另一个镜头是几个孩子一起抱着“母亲”的头,硬是喂她一块馒头……
这些细节,仿佛是在演绎我们家过去的日子,每次看这首MTV时,我都彻底放任自己的泪水,非常解郁。
上世纪80年代,我的大学时代,穷,好肉,爱耍小聪明,每次去食堂买菜都活学活用自己的专业课——心理学,比如找个长得难看的女师傅打菜,一般其心慈手软;比如拿个特大的海碗去接菜,每每打菜的女师傅打一勺红烧肉狠狠倒扣到我碗里,她总会迟疑了一下,然后觉得内疚,对不住我,因为碗太大,一勺肉下去,反差大,感觉给少了,实在看不下去,又赶紧补了半勺……
我们常常把浪费当浪漫,点很多菜,吃不完,潇洒地推开,仿佛所有的食物与己有仇,仿佛每个人胆固醇升高都是食物的错。
曾在某餐厅里看到这么一句良心的建议:吃七分饱就好,别点太多。
看了会心一笑。越是衣食无忧,越要懂得节制,比如“吃七分饱”。这也是一种优雅。
据说,马来西亚人在吃完饭后,都要象征性地打个饱嗝,以示对食物最高的敬意。
阳光、空气、好人、岁月……还有亲爱的食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激。
越来越明白自己的人性弱点,比如贪吃,越来越热爱生活,也越来越懂得珍惜与感恩……
这一切,即悲悯即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