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正在谈恋爱,这几天有点小生气,因为找男朋友聊天时,男朋友却因为玩游戏而常常忽略自己,她心里难过。有一个念头在她心里闪过,她直接对男朋友说了出来:
“我觉得你现在不爱我了。”
男朋友听了,立即否认,接下来各种哄。小李虽然暂时放下了不快,但是心里的担心却在潜滋暗长,因为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多次了。
王老师也有烦恼,带着十一岁的孩子出门,遇到了自己和孩子都熟悉的同事,她和同事打了招呼,但孩子好像根本没有看见对方一样,一声没吭,径直走了过去。
“我认为你十分不懂事,都这么大了,还这么不懂事,真是气死人了!”
王老师甚至气到有些无奈,因为类似的事儿发生了不止三次五次了,可孩子一直没有改正过,尽管每次说完,都说以后注意。
像小李和王老师这样说话的人很多,沟通的结果也常常和她们相同。为什么呢?就是她们只对对方说了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说出让自己产生这样想法的事实,和自己因为事实而产生的感受;对方常常并没有意识到哪些具体行为让她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所以,类似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她们心里的不良感受也就会越来越深了。
她们跟我说起类似的经历,我都建议她们,再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对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产生这种感受的事实,而不要只是说自己想法。
首先,说一下“想法”和“感受”这两个概念。想法通常是表达自己的判断,语句中一般都会有“我觉得”、“我认为”这字眼,而感受是此时的情绪状态,比如说“伤心”、“难过”、“开心”、“气愤”,语句中一般都有“感到”这个字眼。
小李的男朋友玩游戏忽略她了,她很生气,她现在要和男朋友说这件事情,按照这一思路,就应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产生这种感受的事实:
“我找你聊天,你在玩游戏没理我,我感到伤心。”
这样一针见血指出问题,她的男朋友就知道或者明确自己什么地方错了,就是想打马虎眼也不能了。
王老师的孩子见到熟人不打招呼,她也很生气,按照这一思路,应该这样说:
“我对你有些失望,刚才遇到熟人,你连招呼都没打,显得特别没有礼貌。”
这样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孩子就会知道妈妈因为什么生气,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沟通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产生这种感受的事实非常重要,千万别只说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带着负向情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