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就在人们正在庆贺新年到来之际,河南焦作发生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
河南理工大学一名22岁的大四女生小苗,选择在元旦这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时间拨回两年前的6月21日,这是小苗一生中永远无法忘怀的一天。
当时的小苗不仅成绩优异,是班里的尖子生,每年都拿奖学金。她还是一个非常热心的姑娘,是学生会办公室主任,总是无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处理问题。甚至曾拿出自己的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多次受到表扬。
但就在那天,她与室友因为在宿舍偷偷使用热水器,没人在意的短短的几分钟,热水器自燃导致失火。火苗燃烧了书本,之后火势迅速蔓延至衣服、床垫,最后包围了整个房间。
宿舍所有东西付之一炬,无一幸免,就连天花板上的墙皮都被烧掉大半。好在没有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学校给了小苗严重处分。不仅通报批评,取消了她的入党资格,还拒绝给小苗发学位证,甚至取消考研资格。
小苗本人也后悔万分,诚恳认错,并虚心接受惩罚。她出钱把所有人的衣服干洗,把烧坏的东西进行赔偿,把所有受到影响的墙面都花钱处理好。
但校方不仅没有平息此事,反而多次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点名批评她,一次次伤害小苗的自尊心。时间久了,小苗成了校园“名人”,经常被周围人的嘲笑、排挤:
就这样还拿奖学金呢?
学生会办公室主任也能干出这种事;
这种人就该开除……
后悔、委屈、自卑、痛恨、绝望,这所有情绪压的小苗喘不过气,最后含泪自缢……
很多人或许不了解何为“语言暴力”,认为小苗遭受到的语言伤害根本不值一提。
语言暴力,是指用谩骂、诋毁、嘲笑、蔑视等侮辱性语言对他人造成精神上对损害。
语言暴力最大的可怕之处,就是它能在无形中对人对心灵产生不可估量对负面影响。轻则造成人自卑、封闭、仇恨等心理,重则如小苗一般,暴殒轻生。
语言暴力真的有这样大的能量吗?
家具大亨宜家曾通过一项实验证明。他们给一盆盆栽贴上“这株植物被褒奖”的标签,并让它不断接受人们赞美的语言;
给另一盆盆栽贴上“这株植物被霸凌”的标签。
“没人喜欢你”、“你就是废物”、“你有什么用,一无是处”……
诸如此类。
宜家让学生将事先录好不同的声音分别放在植物的旁边循环播放,并且给它们同样的光照与水分,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就这样,实验后的第30天,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那株“被褒奖”的盆栽长势旺盛,充满生机,而那株“被霸凌”的盆栽却奄奄一息,失去活力。
语言暴力对植物尚且有如此能量,更何况对人呢?
前段时间,一位常青藤名校的在读女博士,就因母亲语言暴力当场跳楼自杀。
那天母亲去美国看望她,本应是母女团聚,皆大欢喜的日子,应该有说不完的话。但没想到,这一见后,便天人永隔。
当女儿怀着高兴的心情迎接母亲,准备与母亲唠唠家常,一起好好吃顿饭。收到的却是“例行”的铺天盖地指责:
来这么久就学了这点东西?
连这个都不会你怎么学的?
不想学了趁早回家吧……
母亲却反问道: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么?
再也不想承受这种语言伤害、也再也承受不住的女儿,听后决然转身从阳台跳了下去,“归还”了自己的生命。
这已经不知道是她第多少次听到这种话了,在被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之后,母亲的最后一句话终于成为了那根压垮女儿的稻草。
其实这位母亲,在外人面前都对自己的女儿引以为傲,唯独在女儿面前,永远无法当面肯定,甚至恶语相向。
无论你做的多优秀,有多大的进步,在很多家长眼里,永远无法让父母满意,甚至还会招来父母无情的嘲讽:
可能在父母心里,这只是对孩子的鞭策。但时间久了,在孩子的心里,便留下了永远的疤痕:
我真的这么差吗?我真的很笨吗?我是不是真的不如别人……
没错,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都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但很多家长错把语言暴力当成了教育,对孩子侮辱贬低,将孩子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家长的语言暴力中,有些孩子选择伤害自己,而有些孩子则将这种暴力伤害转移发泄到无辜的人身上。
心理学家调查显示,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个人遭受过语言暴力,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轻者患有社交障碍,重者有杀人和自杀行为。
语言暴力正在毁掉中国孩子。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在调查研究青少年犯罪记录时发现,童年受到语言暴力是青少年犯罪的最普遍原因。
在一部名为《语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中,接受采访的几个少年犯讲了自己的故事:
我爸妈在我12岁就离婚了,明明跟我没关系。但我妈每天骂我,经常让我去死;
他们从来没夸过我,骂我最多的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说到这他还伸手拍了拍脑袋,好像自己脑子真的如此;
他们总是说我废物、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我强……
“废物”、“去死”、“猪脑子”……父母的语言暴力无数遍地攻击孩子地心灵,让孩子慢慢开始变得自卑,叛逆,有些孩子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在语言暴力中渐渐麻木,并且把语言暴力变成了枪、斧子、水果刀等真正的武器,去伤害那些无辜的人。
我去后厨找了把斧子,把一个人砍了;
我拿了水果刀随便捅了一个人两刀……
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们,他们看似不动声色的活着,内心却早已是千疮百孔。
那些谩骂,否定,嘲讽,都是潜藏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炸弹,而父母,也许就是亲手点燃炸弹的人......
语言暴力真的可以杀人:
7岁小女孩因奶奶的一句“你妈妈生了弟弟,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趁家人不注意把弟弟从8楼扔了下去;
16岁女孩常年受父母辱骂,因母亲一句“你死了才好呢,该死的麻烦精!”服药自杀;
四川一男生经常遭受父母无端打骂,吃饭打嗝要挨骂、夹菜姿势不对要挨骂、考试考了98分也要挨骂,高考后果断跳楼……
父亲一句话逼得孩子开枪自杀
在语言暴力中成长的孩子,非死即伤。
永远不要忽视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它本身是有能量的。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
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
语言暴力其实就是冰冷刺骨的北风,通过伤害孩子,而让孩子的心理变得消极、负面,甚至阴暗扭曲、伤害别人。
而温暖和善的语言同样就像南风,让人放下心防,催生无数的希望。
听过一位小提琴家的故事。
当她还很小的时候,每天都很认真地拉小提琴。但是,她拉得很难听,就像锯木头一样。
一天,她的家人对她说:“孩子,别练了,你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这时,来了一个老妇人说:“小女孩,我的耳朵不太好,不过,你拉得好极了。”
每次老妇人都说:“你拉得好极了。”慢慢地,家里人发现,小女孩拉得好听了。在不断鼓励之下,女孩也越来越自信,经过努力,最终也成了一个有名的小提琴音乐家。
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老妇人是一个有名的音乐家,而且耳朵根本没问题。
语言就是如此神奇,它有能力成就,也有能力毁灭,植物如此,人,亦是如此。
活着,本身就十分不易。最怕一句轻飘飘的冷言冷语,浇灭所有生存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