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运用CBT(认知行为疗法)技术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焦虑,你也可以做到!
我写过很多关于自己天生容易焦虑的文章。正因如此,我发现一些建议很好用,我也经常会用到。有时人们发现很难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而现实情况又是纷繁复杂的,怎么将这些原理运用于现实生活更是问题。因此,我想结合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而你将会发现其实你也可以做到。
这些只是我过去一周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认知行为治疗策略。尤其是后两个例子,更为重要,值得重视哦。
一
认知—行为原则:
处理新事物往往会引发焦虑。如果你把任务尽可能彻底分解,从你不觉得压力过大的事情开始,你就可以更轻松地做那些你觉得吃力的事情。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多年来,我一直想尝试制作人工腰果奶酪。我要使用的配方包含好几个步骤,而每个步骤都需要几天时间。为了使这个配方不至于看上去那么难而让自己产生畏惧,我把任务中的所有步骤都分解了。其中,少数步骤让我觉得不那么有压力,所以,我从以下步骤开始:
3.从商店买了一些粗棉布。
你可以这样使用此策略:
试着为你想做的每一个项目制定一个单独的待办事项列表,而不是只用一个每日待办事项列表。把任务中涉及到的所有步骤都纳入列表中,即使是很小的步骤。然后,从简单的步骤开始,不必非从很明显为第一步的步骤开始。你完成的步骤越多,信心就越大。一旦你成功完成了几个步骤,其他步骤也会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望而生畏。这是一个我经常使用的策略。
二
认知—行为原则:
当你清楚了自己典型的焦虑模式时,你可以针对焦虑想法展开自我对话,帮助自己根据需要做出快速反应。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我出了一点健康状况导致身体疼痛,最近突然发作。我知道,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某些潜在因素引起的,或由一些未知原因导致。我无意中听到爱人同我俩的朋友说我身体不好,这倒没啥,可关键问题是,她竟然说我的情况不太可能有什么严重的潜在病因,是医生搞错了。她这么说引起了我的焦虑,而且使我感到恼火。
我的应对方式:
提醒自己“我不必让别人说的话对自己产生影响”。我对医生给我的意见很有信心,我知道我的爱人容易有健康焦虑,这有时会影响到我。我提醒自己:在医学诊断方面遗漏某些东西虽然也不是没有可能,但这个几率非常小。而可能性最大的情况是我得到的诊断是准确的。我在这个案例中使用的具体的自我对话是:“一切都没变。现实中的每件事都和几分钟前我完全平静的时候一样”。我选择原谅我的爱人说了一些我并不认可的话,毕竟当下这样做才是最有益的。
你可以这样使用此策略:
找到能帮助你平静下来的自我对话也是一门科学和艺术。进行尝试,发现适合自己的。例如,当一个家庭成员触发你的情绪时,你如何应对?在我的例子中,我至少使用了四种不同的认知行为技术——评估现实、应对不确定性、接纳和原谅。对于严重焦虑引发的情况,你通常需要结合各种心理技术。
三
认知—行为原则:
有时你知道一个潜在的问题肯定会出现,你可能会为此感到压力山大。那么,你也可以等着看问题最终是否会发生。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我最近在一次抵押拍卖中买了一处投资性房产,在开始装修之前,我们要等待当前的住户腾出房子。事实上,我们只有拿到建筑许可证才能开始装修,所以无论如何,需要一些时间。没有理由对原居住者何时离开感到紧张,除非他们该走的时候赖着不走。在这还没有发生前,我可能会浪费情绪能量去担心它,或者促使担心的情况发生,然后不得不做出应对。在这一点上,自我干预很有必要。
你可以这样使用此策略:
当你预见到一个潜在的问题时,问问你自己,是否有什么你需要做的,以便提前避免问题的发生。如果你认为逻辑上最好的做法是等待,那就等着。你要相信自己,如果一个现实问题真地发生了,你要有能力应对。这也是一个你需要提醒自己的点,在“一切都很顺利”和“彻底玩完”之间有很多可能性。提醒自己,你可以应对任何情景。
总
结
希望这些例子能让你大致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认知行为疗法专家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认知行为技术的。这需要练习和不断了解自己,但一旦你掌握这些技能,就可以一直使用它们,并从中获益匪浅。焦虑症患者经常试图避免涉及不确定性的情况。鉴于生活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回避的做法注定是一场失败的战斗。但有了认知行为技术傍身,你就不再需要努力去避免不确定性,并且可以把自己的认知推向更高的高度。何乐而不为呢?
健心家园App:循证科学,疗愈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