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堤春晓》是一部由朱利安·迪维维埃 / 约瑟夫·冯·斯登堡 / 维克多·弗莱明执导,Fernand Gravey / 路易丝·赖纳 / 米莉莎·科耶斯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 / 音乐 / 歌舞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翠堤春晓》观后感(一):唯美的美国好莱坞音乐剧
这是好莱坞早期的的音乐剧,以小约翰·斯特劳斯为主要人物,但改编了他的经历,使之符合美国当时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以及影片时长的需要。
画面真唯美,特别是在那段维也纳森林中的那段,光线、声音、画面简直是太完美了。
《翠堤春晓》观后感(二):伟大的华尔兹
我们没赶上这拨。
现在听电影里的几段华尔兹,虽然是从小听熟了的,还是觉得旋律很美,身体还是有旋转的欲望。
一生能在华尔兹音乐中旋转一次就够了。
《翠堤春晓》观后感(三):一些杂想
1.故事仅为戏说,看看就好。 2.红玫瑰与蚊子血,白玫瑰与饭腻子,一墙之隔罢了。 3.奔放洒脱的卡拉,隐忍善良的波尼,剧中的这两个女人都令人佩服。 4.作为女人,我更爱那位唱出“我不属于任何人”的卡拉。爱时轰轰烈烈,退出时干脆果断,她确实拥有那个时代(甚至包括我们这个时代)少见的魅力,这样的女人不缺爱人,她值得爱情常驻身边。
这是一部很能引起思考的电影。
看过以后觉得它不愧是奥斯卡奖得主。
即使电影的背景时代已经离我们比较久远,但是它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拿到今天仍然是争论的热点。
伟大的作曲家施特劳斯的爱情故事。两个女人:一个是才华横溢心灵相通,心的吸引。一个聪明贤淑,善良温情,爱的感动。如何选择,何处何从,施特劳斯先生给了我比较满意的答案。
虽不是大气磅礴,震撼人心,但是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平淡的电影,展现了鲜明个性的人物,引人深思。
《翠堤春晓》观后感(五):快乐的Waltz
虽然对金色大厅的新年音乐会有些腻了,但是一进入冬季,接触到冰冷清爽的空气,细细的小雪花,还有推着我向前向后的风,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就会回响起施特劳斯圆舞曲的旋律。
每次看这个片子我都会忘掉烦恼,变得单纯、快乐。施特劳斯,给世界带来欢乐的人。
男主角初看起来不打眼,但看了几遍后,觉得施特劳斯就是这样子的。
女主角也充分展示了她的魅力——漂亮的花腔女高音啊,我都为她着迷,难怪施特劳斯爱上她呢。
《翠堤春晓》观后感(六):女高音的眼睛会放光
剧中最让人迷醉的是女高音的眼神,那种从心里放出光来,魅力四射的眼神,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抵御被这样的眼神所照耀。爱的光,温暖、持久、热情,迷醉。
感觉现在没有人有这样不遮掩的眼神了,也没有人有这样有魅力的眼神了。
不愧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翠堤春晓》观后感(七):翠提春晓 教材汇编
导演创作234页 创造了声画蒙太奇的声音/空间的新的电影形式 声画形式不是声音对空间简单说明补充而是构建一种声画空间对列对立冲突的艺术形态 导演创作284页 施特劳斯妻子站在剧场门口 觉察到丈夫与歌唱家深情地凝望目光激情澎湃正因恋情合作才美妙连续镜头跳跃直视身面部情绪跳回大全离去 导演创作370页 声音的过渡技巧 维也纳森林乐曲那一段落由木管短笛的引子带动弦乐回声 渐次代替画面自然音响的鸟鸣马蹄声牧童笛声继而是这首名曲的美妙旋律及交响乐声中的吟唱 自然音响巧妙和谐地过渡到迷人的音乐 不仅形象表达创作构思过程还带来一种无比欢快美感
《翠堤春晓》观后感(八):有华尔兹,就是一个明亮的故事
在轻松欢快的推进中,一部又一部名曲串联而起,最喜欢卡拉唐娜与施特劳斯在森林中碰撞的灵感,也喜欢分别时那首随风飘散的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从男性视角看,这两位一个是灵感的缪斯,虽牵魂摄魄,却终是难以留住,只能藏在心中回忆;一个是坚实的后盾,善良隐忍默默支持,虽不刺激,却能在质朴中陪伴施特劳斯走到最后。
或许故事并不是完美无暇,但欢乐积极的气氛始终洋溢在片中。或许这就是维也纳人吧,永远这样快乐淳朴,似乎永远记不起忧愁,永远爱伴随着圆舞曲和鸟鸣,歌颂整个春天。
《翠堤春晓》观后感(九):扣弦之旋
提琴上的滑弦
钢琴的黑白键
花腔的震撼
卡拉唐娜的笑靥
华尔兹的舞点
旋转
深情一吻
便卒千年
于是码头前
下船
我爱你 再见
那日看了《翠堤春晓》.老片子。黑白胶片。约翰诗特劳斯的故事。有关音乐。为音乐的癫狂。为癫狂的爱情。为爱情的牺牲.
提琴上的滑指像是滑入了我的心。音乐,可以如此深刻。难忘.维也纳森林。马车。轻声的哼唱。惊世骇俗的作品诞生。
古今中外的伟人常不可避免的问题。糟糠之妻还是红颜知己.这次。我没有鄙夷。没有厌恶.唯剩理解。那份共鸣的力量之强大,只有体味过的人才懂。
青梅竹马的长相守在艺术瞬间的鸣响前必须沉默。没有公不公平,只有愿不愿意。
年老忘事,唯不忘相思。当年已古稀的施特劳斯驻足皇宫接受举国的膜拜时,音乐声中,他忆起的,依旧是卡拉唐娜,花腔女高音,关乎音乐,以及关乎音乐的爱情。
音响中正在流入耳畔的,是《维也纳森林故事》。于是,忆,约翰与卡拉在嗒嗒马蹄中,脱口而出的最原始的旋律。
那样一个夜晚,那样一个清晨。那样一个知己。纵然短暂,但倘若经历那么一次,便永生无憾。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a wonderful morning in May
you told me you loved me
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这曲子的渊源,我懂。也视为珍宝与挚爱。然而我们也各自守着各自的隐秘。施特劳斯亦然。
you told me you loved me
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翠堤春晓》观后感(十):相见不如怀念
tiramisu 发表于 2013-5-16 17:30:02
昨晚,我图电影院放了《翠堤春晓》,一部歌舞剧,黑白老片
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看歌舞剧,但我喜欢这部片,虽然坐在物业那半边
一方面,因为里面歌舞的感染力,另一方面,因为那虽然并不新鲜却依然让人回味的爱情
这部其实是约翰斯特劳斯的传记片,所以以圆舞曲为主
比如Ms唐纳听到那些退让的话,说斯特劳斯妻子波蒂不是太仁慈就是太聪明,最后其实证明她还是聪明的,以退让让斯特劳斯感到了深深的爱,唤起了他内心积淀的感情
还有Ms唐纳与斯特劳斯分别时说的话,Ms唐纳始终掌握着主动,指出只带两个箱子,说这也许是更好的结局,让他永远记得她。其实Ms唐纳的心思也颇为细腻,为人又爽朗干脆,在舞台上该盛放的时候尽情盛放,对自己的爱并不掩饰勇往直前,我欣赏这样的女人,并且知道这样的个性其实世上绝大多数男子是无法承受的,她们一定要找到能在心灵上平等的人。看船远去,唐纳在船头歌唱,忽然想到了泰坦尼克号,想到了卡萨布兰卡,忽然就有了怅然的味道
一个是灵魂伴侣,激情四射,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一个是贤内助,温柔体贴,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在斯特劳斯妻子波蒂说出不要对她吼那段话时,卑微的崇拜里现出了尊严,让她有了简爱的色彩,她最终没有用那把枪,选择了成全,爱的极限是包容,她抵达了,这个角色也活了起来,成了可以匹敌红玫瑰的白玫瑰
最后的结尾,蓝色多瑙河迸发而出,印证了斯特劳斯的成就,也印证了相见不如怀念
片里许多曲目都很经典,《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的诞生很奇妙,《当我们年轻时》反复响起,伴随着那段灵魂伴侣的感情,让人长久回味
音乐,真的是很好的东西
在忙碌中,给自己一些时间,去体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