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五日战争》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7-03 03: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五日战争》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五日战争》是一部由Renny Harlin执导,Mikko Nousiainen / Richard Coyle / Rupert Friend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五日战争》影评(一):俄国人给了中国人什么好处了,让中国人这么叫好?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争斗究竟戳到了中国人的哪根神经,让中国人这么亢奋?很多人都无条件支持俄罗斯,甚至是对这场俄格战争根本都不了解的人。

  所以本人十分好奇,究竟俄国人给了中国人什么好处了,赢得到中国人这么坚决的支持。当然,有很多头脑简单的人认为,只要是亲近美国的都是我们的敌人,只要是敌视美国的都是我们的朋友,如此云云。中国人对俄国人出奇宽容友好,无论他们做了什么,割给他们的土地时间太久了,说多也无益,被光头党暴打过的中国留学生,被俄国警察官员勒索过的中国商人要是也为俄国叫好那真的是很奇怪事情

  格鲁吉亚干了什么?看到自己国家领土被分离主义者控制,整天要和别的国家合并,如果你是格鲁吉亚人你会怎么想?格鲁吉亚错就错在没有看清楚弱国无“国权”这个道理,要是像某国一样,别人在自己身上割肉,默不作声也就罢了,就不至于战败。

  但怎么说也很没用,为了两个无关自己的国家争吵,中国人显得很可笑,如果俄罗斯胜利了,它能给中国好处,支持它也无妨,不过俄罗斯人的好处好像永远没有中国人的份。只是割下了格鲁吉亚的“肉”,中国人是不是闻到了似曾相识的“血腥”了呢?

  《五日战争》影评(二):看这片,就不能不说政治

  首先,我要说,为什么我忍不住跳出来写影评,因为这部片不单只侮辱了我的智商,还侮辱了我的智商,是可忍孰不可忍?!

  OK,先不谈政治,单纯说电影。这部片对节奏的控制不错紧张持续的同事又能给人喘气的时间,场景设定也可以。但是!注意了,但是:

  1、请问,为什么那个遭到袭击的老美女经过惊吓、颠簸之后,衣服发型一丝不乱,眼镜上还有浓重的长长的整齐睫毛膏?

  2、请问为什么要去炸那个村庄婚礼?有军事价值么?杀了这些人,有什么好处么?最要命的是,这些个人还是南奥赛梯的人,自己人杀自己人??????无聊透顶了?

  3、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

  4、俄罗斯入侵,结果是南奥赛梯的军队在打?如果是南奥赛梯的军队在打,关俄罗斯入侵个毛事?

  5、这个直升飞机都只是螺旋桨转转就能升天的,不需要空气的,也不影响烟雾

  6、南奥赛梯拥有强大的军队,陆空联合作战,格鲁吉亚只有一点点的军队,还没有飞机,等一下,我记得好像格鲁吉亚是个国家,南奥塞梯只是其中一个地区吧??

  7、人家的军队都是恐怖分子?杀人成性,自己的人民也杀光光???

  8、格鲁吉亚的军队落后要紧,落后到全身美国军装,全都只装备马车,还没有正规陆军,只有一些比三角洲还专业的特种小分队

  9、这个坦克打的也是火箭弹,不打炮弹的

  10、人家的军队占领村庄后除了领导人之外其他全睡觉了,所以格鲁吉亚的几个人可以随便进来,还索降,怎么不先扔个爆闪,然后撞锤攻门,盾牌先行,5人战斗小组,散淡枪开路????SWAT不是这么做的么?

  11、好神奇,藏SD卡的人不去找卡,不懂的人倒是轻松找到了

  12、为什么格鲁吉亚指挥军队的只有总统国防部长死了?军队没有领袖了?

  ................................

  太多了,每两三分钟就有一个吐槽点,如果要一个个找出来,还得重新看一遍,并且一遍记录才行

  艺术,应该独立于政治之外,话是真么说,但总政治花钱请艺术做宣传的,哪里来的这么多问题?这就要扯到政治了,你硬是要把黑的抹成白的,能没有漏洞吗?

  全世界人不是傻子,网络上大把大把的图片新闻报道,并且很多是国外媒体的报道,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到底谁打谁,谁造成了更多的平民伤亡,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一个不正义失败者想把黑的说成白的无异于痴人妄想,是不可能的,史册,不是你叫嚷叫嚷就能掩盖的,只怕这部片连美国人自己都不相信吧?

  《五日战争》影评(三):小国啊,小国

  格鲁吉亚人,就这样,输掉了战争。

  它的邻居是一个庞然大物怪兽看上了它身上的一根羽毛,于是拔了下来,它反抗过,被掀翻在地,不屈的肩膀上,头颅渗出血来,一个被遗忘基督教国家,四战之地,无谓的挣扎,那个本应伸出援手兄弟,拿起了屠刀,但是,高加索是俄罗斯柔软腹部,经格罗兹尼,喀山,新月旗会插上克林姆林城头,看完电影,哀其不幸,想要怒其不争,又想起小时候自己被人欺负脑袋被死死摁在树坑里的恐惧,不挣扎,少些痛苦,却会失了尊严,但是,那强权却将自己的不幸播撒到了明天,历史将给予惩罚

  片子差强人意真实历史让人唏嘘不已。五分送给格鲁吉亚人,虎皮武士民族

  《五日战争》影评(四):刷卡时为零是格鲁吉亚历史上最大的傻逼

  执政9年,除了搞点面子工程,其他的啥也没干,民生不能进步,贪污腐败猖獗,包小三小四奶,这些有哪一点值得拍出一部接近两小时的大烂片?

  更别说他脑残到攻击奥赛梯人,那简直是以卵击石。

  奥赛梯人自从蒙古人把他们赶到大山里,挣扎奋斗了接近800年,理应争取民族的自由荣誉

  但是格鲁吉亚的美国主子高兴了,所以在这部片子里把奥赛梯人和他们的俄罗斯大哥黑出了翔。

  片子倒是拍得嗨,战场上不照旧被人家踢屁股

  格鲁吉亚人真是一群蠢货,被一个傻逼忽悠了9年。

  而这部为“吃领带哥”歌功颂德主旋律大片”也会随着它的主人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

  不喜勿喷,我不是来写影评的。

  《五日战争》影评(五):可惜了一个好题材

  这部片子的糟糕之处在于,开场就是一副探寻真相和伪纪录片形式,试图告诉观众本片呈现的就是一种真实情况。然而影片的剧情却倾向性十足。俄罗斯被描述成十恶不赦的侵略者,格鲁吉亚被描述成为克制隐忍最后不得不奋起反抗的需要同情弱者。更大的败笔是完全忽略了作为冲突源头的南奥塞梯一方。

  另一方面,片子开头表明这是向战地记者们致敬。因此本片最大的着重点在于男主人公形象塑造。但是很可惜的是,被塑造成了一个不死小强并且运气十足的“美式英雄”。太模式化,使得这个形象显得有些假大空。

  影片手法很好莱坞,也很煽情。基于开篇所述的原因,这又是本片的一大尴尬之处。开篇严肃态度随着这种烂俗的手法和剧情变得非常可疑。让人如何相信这不是在编造另一种“真相”。

  如电影开始所引用的:“战争中首先牺牲的是真相”——美国参议员 海勒姆.约翰逊 1918年

  因为这是战争。

  【附:关于这场局部战争的维基资料

  ※8月1日至8月7日:前哨战※

  8月1日,格鲁吉亚方面首先突然向南奥塞梯发动战争。激烈战斗在格鲁吉亚部队和南奥塞梯准军事武装之间展开。战斗造成6人死亡,21人受伤。交战双方指责对方先开火。

  8月3日,俄罗斯政府准许南奥塞梯人开始疏散到俄罗斯境内。交火第一天,共有20辆巴士载着难民撤离交火区。

  8月4日,5个营的俄罗斯部队部署到连接南奥塞梯与北奥塞梯的罗基隧道(Roki tunnel)。零星的战斗持续数天。

  8月6日,格鲁吉亚称,他们损失了一辆装甲运兵车并且有3名士兵受伤,另有10名格鲁吉亚士兵在零星的战斗中阵亡。

  ※8月7日至8月8日:格鲁吉亚攻击※

  格鲁吉亚维和部队宣称南奥塞梯军违反停火条件袭击格鲁吉亚村落,因此攻击南奥塞梯自治州武装部队。

  而俄罗斯宣称,8月8日凌晨04时45分,格鲁吉亚部队使用多管火箭炮和重型火炮对城市炮击,进而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在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掩护下占领首府茨欣瓦利。导致千多名当地居民和13名俄罗斯维和士兵死亡,150名士兵受伤。

  茨欣瓦利市严重损毁,俄方随即调遣驻北高加索部队进入该区。茨欣瓦利平民不得不躲藏在地下室里。有非政府组织质疑当日的死伤人数

  人权观察声称,他们曾在12日与13日到茨欣瓦利视察,发现44人死亡,而且几乎没有死亡名单,该组织因此认为,死亡人数被严重夸大。

  该组织还声称,他们曾采访一些村落,记录当中一些事发在南奥塞梯有关抢掠及其他人道灾害的描述,与及记录相信是格鲁吉亚军在市中心使用榴弹火箭炮的证据,在该数日死亡人数暂时仍在争拗,未能下定论

  俄方则在8月8日声称,俄方维和部队和南奥居民的伤者或尸体已被格鲁吉亚军方“处理”。

  ※8月8日:俄罗斯进攻

  俄罗斯军因为在南奥塞梯有众多公民,便以保护国民为由,进攻南奥塞梯并且和格鲁吉亚军开战。

  同时俄罗斯军队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榴弹炮正在赶往冲突区。

  格鲁吉亚政府称有60名平民死于俄军的空袭。

  俄罗斯伞兵部队开始被部署在南奥塞梯地区。俄罗斯国防部的报告说,格鲁吉亚军已造成至少10人的俄罗斯士兵死亡。

  ※8月9日:战事升级

  俄罗斯占领了被格鲁吉亚军占领的茨欣瓦利。并开始轰炸格鲁吉亚控制地区。

  时在北京参加奥运开幕式的普京总理谴责格鲁吉亚的“侵略行动”,并且前往北奥塞梯看望伤员并且指挥军队。但普京的发言人表示说,这次视察没有任何军事成分

  对此格鲁吉亚总理发布戒严令,宣布格鲁吉亚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及在下午向俄罗斯要求停战谈判,但被拒绝。因为俄罗斯声称格鲁吉亚部队并没有撤退,而仅仅是在重组力量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军队展开夜间激烈炮战。第比利斯附近的一个飞机场早些时候被轰炸。格鲁吉亚政府声称,他们已击落10架俄罗斯战机及俘虏3名飞行员。更多的俄罗斯伞兵和装甲部队被部署在南奥塞梯地区。

  ※8月10日:格鲁吉亚从南奥塞梯撤出※

  俄罗斯轰炸了驻扎在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中的格鲁吉亚军(该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一样,虽然名为格鲁吉亚领土,却实质上处于独立状态),战事扩大到阿布哈兹,阿布哈兹已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布动员预备人员

  另外俄罗斯黑海舰队也在格鲁吉亚黑海沿岸布署3艘驱逐舰,计划封港。乌克兰政府表示不排除会禁止俄舰返回位于乌克兰的基地,以防卷入纷争

  受俄罗斯猛烈攻击的压力下,格鲁吉亚军已开始自南奥塞梯撤退,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的交战仍在继续。俄方维和部队控制了茨欣瓦利大部分地区,并与格鲁吉亚军在市郊展开激战。

  俄罗斯方面宣布在黑海阿布哈兹海域击沉了格鲁吉亚海军的一艘导弹快艇。同一天有两架俄罗斯空军Su-25攻击机被击落。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宣布单方面停火,并签署停火令,愿意开展对话。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政府已准备101亿元俄罗斯卢布援助南奥塞梯。

  ※8月11日:俄罗斯继续进攻※

  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处于俄军的控制之下,但南奥塞梯战火亦然持续。

  格鲁吉亚内政部表示,俄罗斯战机凌晨空袭了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郊区的一个特种部队营地和一个空中控制中心。另外阿布哈兹战事有扩大现象,阿布哈兹总统谢尔盖·巴达普宣布部分地区进入军事状态。格鲁吉亚有2500名的警察部队部署在靠近阿布哈兹的地区。

  俄罗斯驻当地维和部队司令在11日已向驻守阿布哈兹的格鲁吉亚守军发出最后通碟,要求格鲁吉亚军缴械,在当地时间晚10点前全面施行“去军事化”。同时俄军向阿布哈兹增派了9000名伞兵以及350辆装甲车。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誓言绝不会投降。俄军坦克派遣一队坦克深入格鲁吉亚境内,攻打战略城市哥里。

  另一方面,俄罗斯装甲车队已占据位于格鲁吉亚西部塞纳基(Senaki)的军事基地。随着俄罗斯部队的挺进,傍晚数千名格鲁吉亚官兵、坦克和其他军用车辆从南奥塞梯以南的哥里撤离到第比利斯。

  由于俄罗斯军队的逼近,战火开始威胁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而俄罗斯派遣紧急情况部车队已经抵达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准备提供人道援助。

  ※8月12日:俄国空袭格鲁吉亚:全面战争※

  南奥塞梯方面称,格鲁吉亚军队炮击用于撤离难民的道路,并且继续攻击南奥塞梯,虽然已经有人声称格鲁吉亚实行停火。

  俄军方发言人宣称,俄空军损失的一架Tu-22M逆火战略轰炸机很可能是被格鲁吉亚的S-200地对空导弹所击落。

  另外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声称及根据香港有线电视同日报道,哥里一度失守落入俄军手上,城市房屋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但外国传媒和美国则称俄军并未进入哥里市。

  格鲁吉亚指责俄罗斯出兵哥里,但俄罗斯声称他们只是在执行侦察任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早些时候向国防部下令暂停针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人权观察指出俄军于12日在哥里民居投下集束炸弹,造成平民死伤。

  但据俄罗斯维和部队发言人称,俄方停火后,在南奥塞梯的格鲁吉亚军队仍然不时地在不同位置向俄军射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表示格鲁吉亚决定退出独联体,俄罗斯对此表示遗憾。

  ※8月13日与14日:俄军不愿交还哥里※

  有媒体报道在双方宣称执行停火令后,俄军坦克仍然可见于哥里与第比利斯之间。直到8月14日,哥里仍然是处于被俄国军队"占领"的状态,有记者声称在城市周围听到了一连串的爆炸声。

  另外亦有格鲁吉亚媒体声称俄军11日至13日期间在哥里对格鲁吉亚人实行种族灭绝。俄军在当地杀人放火抢劫并且强暴当地妇女。但在8月12日,一名美国军员接受法新社访问时指并没有任何证据和情报显示有俄军出现在哥里市内,他也不清楚为何格鲁吉亚那边会这样说。

  ※8月15日与16日:停火协议签署※

  经过美国对条约的解释,格鲁吉亚方面已于8月15日签订停火协议。但是直到16日,俄军仍旧是处于轰炸格鲁吉亚的状态。俄国军队没有退出格鲁吉亚的显示。有美国电视台记者在与俄军一起移动时仍遭格鲁吉亚民兵枪击。

  ※8月22日:俄军撤离※

  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宣布在8月22日全体俄军撤离到南奥塞梯,部分驻守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

  ※后续※

  2008年9月4日,俄联邦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申明,若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再次受到侵犯,俄方必定采取回击的方式。也提起不允许任何人杀害我方的公民,不允许任何人对即将跟俄国签署相关协议的国家做出侵略。

  ※影响※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连日爆发激战,大批难民争相逃出南奥塞梯(俄方向联合国报告估方向北奥塞梯逃难约 30000人,格鲁吉亚向联合国报向格鲁吉亚逃难约 15000人),越境进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境内避难。

  大批格鲁吉亚人亦因为俄军进入而被迫逃离家园,主要是哥里的难民(格鲁吉亚向联合国报估计约 73,000人)。军事冲突已逼使阿塞拜疆暂停经由格鲁吉亚两个港口输出原油和成品油。

  同时,哈萨克也停止从格鲁吉亚的巴统港出口原油。格鲁吉亚将对亚美尼亚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量减少了三分之一。第比利斯国际机场的部分航班因战事而被迫取消。由于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爆发军事冲突,英国石油公司出于安全考虑关闭了两条途经格鲁吉亚的原油和天然气管道。

  各英语传媒都有引述南奥塞梯总统爱德华·科科伊季在八月十五日接受俄语传媒的访问,纽约时报原文如此说:“他(科科伊季)的人民与在他们背后的俄军曾驱逐在南奥塞梯的格鲁吉亚居民,并将不容许他们返回南奥塞梯,但他亦会调查与惩罚针对格鲁吉亚居民的纵火与抢掠”。

  ※国际反应※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都将暴力冲突所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归咎于对方。

  大体而言,格鲁吉亚将战争定性为俄罗斯对其领土的入侵。而俄罗斯则指控格鲁吉亚屠杀奥塞梯人,同时威胁到了俄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的安全。

  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包括国家、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均呼吁双方恪守和平保持克制。其中一些国家支持格鲁吉亚捍卫本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动,另一些则为俄罗斯的军事调停背书。

  △欧盟:8月9日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与美国总统布什共同宣布,欧盟与美国将派出一个联合代表团,就停火问题同各方斡旋。而欧盟在11日宣布提供一百万欧元,协助受到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影响的两国人民。

  △北约:北约官方网站发表秘书长声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夏侯雅伯严重关切正发生于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地区的事件,联盟将密切注视后续进展。秘书长呼吁各方立即停止武装冲突并以对话解决危机”。

  △联合国:8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严重关切并呼吁冲突各方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和威胁该地区稳定的行为”。8月8日上午4时,联合国安理会应俄罗斯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相关局势。会议表达了对冲突升级的关注,但未能就停火问题达成一致。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呼吁立即停火,并尊重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

  △阿塞拜疆:外交部发言人哈扎尔易卜拉欣说,格鲁吉亚的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要求,阿塞拜疆承认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据阿塞拜疆媒体报道,居住在阿塞拜疆Qakh和Zaqatala地区的一些格鲁吉亚族人已穿过边境协助格鲁吉亚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方对南奥塞梯地区紧张局势升级,发生武装冲突表示“严重关切”。中方呼吁有关方面保持克制,立即停火。衷心希望冲突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外交部亦强调,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开战,违背了奥运精神。

  △古巴:支持俄罗斯要求格鲁吉亚从南奥塞梯无条件撤军,劳尔·卡斯特罗表示“格鲁吉亚捍卫国家主权是谎言。要求侵略者撤出军队是正当的”,并补充说,南奥塞梯在历史上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劳尔同时谴责美国袒护格鲁吉亚。

  △法国:“法国一直试图敦促双方达成停火”。

  △德国:德国政界对此反应不一。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8月8日表示,他对骤然升级的暴力冲突感到震惊,并要求有关各方立即停止战争行为。他呼吁国际社会积极应对“蔓延至整个高加索的紧张、暴力和迫在眉睫的战争”。外交部副部长诺特·埃尔勒指责格鲁吉亚违背国际法,打破1992年同俄罗斯及南北奥塞梯共同签署的四方停火协议。基民盟外交政策发言人冯·克莱登则认为,俄罗斯是“咎由自取”。

  △以色列:外交部发表声明:“以色列承认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并呼吁和平解决有关冲突”。另据民间智库Stratfor报道,出于俄罗斯的反对,以色列正计划停止对格鲁吉亚的武器出口。

  △日本:外务省对罹难者表示哀悼并呼吁冲突各方回到谈判桌前。外务省重申,日本尊重格鲁吉亚领土完整。

  △塞尔维亚:谴责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在科索沃与南奥塞梯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科索沃和梅托希亚专员奥利弗·伊万诺维奇表示,正是科索沃给了南奥塞梯“灵感和勇气”。格鲁吉亚正试图通过暴力解决争端,“这与我们在1999年的做法如出一辙”。

  △美国: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弗里德在8月13日白宫记者会上说到,“现在不是1968年俄国当年侵犯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那时俄国可以用坦克车威胁他的邻国,占领别人的首都,推翻一个政府然后可以就此逃脱;现在情势已经变了”。国务卿赖斯要求俄罗斯撤军以尊重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布什总统表示,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空中打击是冲突升级的危险信号。美国副总统切尼8月10日表示,俄罗斯的侵略将损害其同美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关系。在这场冲突中美国“站在格鲁吉亚一边”。

  《五日战争》影评(六):一部不烂的片子和一片偏激的群众

  豆瓣评分如此之低,恰恰说明了片中也反复提到的:对于格鲁吉亚这个在大国斗争夹缝中求生存的弱小国家,no one gives a crap!也许是许多人不知道这个国家,不知道这场战争,对高加索、奥塞梯没有概念,所以感觉这无非一部情节场面都没什么出新出奇的战争电影。

  没错,这部片子确也没什么新奇之处,但是我们对战争片有多少要求呢?首先,它并没有歪曲什么,从战争事实来讲,亲欧美的格鲁吉亚政府为解决国内的领土主权争端问题,早日加入北约,派军占领单方面宣称独立的南奥塞梯,这一过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而对于支持南奥独立,对北约东扩敏感又愤怒的俄国来说,这无疑是挑衅,于是梅普组合迅速反应,海陆空齐出兵,给格政府狠狠的一巴掌,格方本以为可以有欧美做靠山,结果远在彼岸的美国根本不care不回应。片子从美国战地记者的视角讲俄军攻打格鲁吉亚的阶段,轰炸城镇,杀害平民。作为一个了解了历史背景再来看片子的人,并没有看到任何歪曲历史的迹象,只是视角问题。其次,在我看来,这类片子的目的在于呼唤人们对战争的警醒,对人权的关切,那些一味指责影片偏袒格方的评论是多么麻木!

  对于去过两次格鲁吉亚,对高加索地区一往情深的我来说,这部片子很能唤起感情上的共鸣:片中浓浓的格鲁吉亚元素(传统舞蹈,婚礼,东正教堂,高加索山野,斯大林故里Gori)和战争对这个小国的破坏。不过,片子里的一些细节存在问题:一是,总统和高层为何要用口音很重的英文对话,而不是用格鲁吉亚语?完全可以用格语对话配字幕。二是,片尾在格首都民众集会高喊“格鲁吉亚”的时候,说的是俄语的格鲁吉亚。

  《五日战争》影评(七):影片讲述了2008年8月

  影片讲述了2008年8月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是2008年8月在格鲁吉亚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一方为格鲁吉亚ZF,另一方为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及其支持者阿布哈兹和俄罗斯。自8月1日开始,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数次交火,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并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包围了其首府茨欣瓦利。俄罗斯军队于8日进入南奥塞梯地区,9日展开军事行动很快控制了茨欣瓦利,并在随后几日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俄军于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

  《五日战争》影评(八):别用意识形态电影玷污观众的眼镜

  起初看到这个题目《8月战争》,很感兴趣,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就爆发了8.8冲突,冲突的幕后主导俄罗斯和美国的一把手都在北京受邀出席开幕式。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局部冲突的战争提供了良好的电影素材,通过战争谴责暴力与武力,期盼和平安宁的生活,启发受战争迫害的各方民众,乃至体现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观。我觉得类似这样的战争电影无非都是这样的路子。但看完8月战争后,哥后悔手贱下载了,这是一部不折不扣、毫无价值的烂片子!

  美国文化的强大,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霸道”。无论哪个国家、什么信仰、种族,对于美国有着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不可否认,美国文化的强大、包容吸引、改变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先进文化的渴望与追求。但同时,又收到政治利益、民族感情的影响,阿拉伯世界有反美的,有亲美的,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各个国家,包括我们,嘴上不喜欢美国政府,但对于美国文化有着说不清的复杂情感。同样,文化也是为政治服务,为国家利益服务,当美国电影折射出的思想价值观与我们背道而驰,与真相背道而驰,你还会热衷吗?

  首先,这部电影掩盖了真相。这恰恰与片头的警示相去甚远。88战争的爆发,大部分责任在于萨卡什维利,南奥塞梯共和国谋取独立,格鲁吉亚大兵压境,残酷镇压,受到俄罗斯幕后支持的南奥塞梯求助俄罗斯,俄罗斯果断出击。就是这样一个真相,双方都有责任。但电影从一开始就把格鲁吉亚和萨卡什维利当成弱者,貌似萨卡什维利坐在总统府里突然遭到俄罗斯入侵???这就是影片灌输给我们的印象。这可能么,傻瓜才信,这是上个世纪的二战时期?还是冷兵器时代的古罗马帝国,弱小国家无辜受到强国入侵???没有无缘无故的冲突,格鲁吉亚残酷镇压的事实美国电影人只字不提,倒把镜头转向俄罗斯支持下的南奥塞梯,我们看到的是如同鬼子进村一般的南奥塞梯军队血腥屠杀村民。。。呵呵,美国电影人真黔驴技穷了,我们上个世纪《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老电影的脸谱化剧本,竟然美国人今天还津津乐道。

  其次,剧情狗血!我都不知道该说哪一段,主人公总是命大,在伊拉克,汽车被打成筛子了,连匍匐在车底的女同事都被打死了,主人公高高坐着竟然躲过了枪林弹雨;主人公与南奥塞梯军官相约斯大林广场,军官想打死他,竟然镜头停滞了N秒,那枪口顶在脑门上,就是不开枪,貌似那边导演在喊“保持动作,保持动作,一会你就被别人打死了。。。”,果然,高举着枪就是不开枪的军官被一个小盆友身后爆头了!!!主人公就是命大有木有,CAO,坑爹这是,还是侮辱我们的智商;主人公为了找回内存卡,跑到花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地下扒拉出来了,貌似当初是他埋的,可惜他并不知道,只能说主人公运气真好,那么大的地盘,他随便一蹲下就能在那么紧要的关头一下子找到证据,更滑稽的是,他在这边找内存卡,外面的车队在继续厮杀,前面的格鲁吉亚车队拼命跑路,后面的南奥塞梯军队紧追不舍,就是这样一个形势下,主人公找到内存卡后出了花园就直接上了汽车。。。MLGB,感情你们在原地转圈啊!还有一个情节,那对新人结婚,结果遭到轰炸,新娘和父亲逃跑了,最后被男女主人公找到,抱头痛哭,亲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可好景不长,新娘父亲为求保护女儿和自身供出了主人公记者的真实身份和内存卡,然后呢,女儿和女主人公很失望。。。然后呢。。。然后呢。。。,然后新娘和女主人公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父亲,一点回头都没有!!!!。。。KAO,你糊弄爹啊,养这么大的闺女就因为这件事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自己,连个哭的表情都没有,貌似陌生人一般,感情美国价值观下的洗脑都能使人不认爹妈啊!!!

  总之,这部电影彻头彻尾的为意识形态服务,俄罗斯军队没有可赞扬的,但绝对不是美国人说的这样,你美国人电影往往都是描画战争双方的心理路程,通过活生生的人物思想变化让观众对战争有一个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如:野战排、拯救大兵瑞恩等等,可这电影是肿么了,完全不顾事实,把萨卡什维利这个小人描写的跟无辜小媳妇一般!

  不说了,观众眼睛是雪亮的,要美化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战争迫害下的无辜百姓!

  《五日战争》影评(九):冠冕堂皇的理由,做龌龊的事:典型美国人思维

  美国人自己打的战争,都是圣战,甚至连莫名其妙的到人家家里放火杀人,都说是自由解放伊拉克。

  这个电影更是经典代表作。要看美国人多龌龊,看看这个片子就够了,心灵的血腥味更重于战争的血腥味。

  要看这部片,建议一定要先到百度上查一下这个战争的历史记载,有个客观的概念,然后也要看看「八月八日」,看看俄罗斯是怎么记载同一个事情的。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对历史的尊重?什么是电影纪录片的意义?如果你自己一开始写「战争一开始被牺牲的就是真相」,又写著「根据真实事件拍摄」,你已经在自我毁灭了,这就是这部片,这个好莱坞,这个美国,自欺欺人的逻辑,更夸张可笑的是,还要用这部片跟战争记者致敬?!

  晕死。

  后来的人,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他可以从战争相关的创作中去感受,伟大的战争作品如「西线无战事」如此,就连抢救雷恩大兵也有一定的水准(好莱坞的),这部片呢?

  去批评他的细节,批评他的扭曲事实,批评他的严重政治倾向...都没有意义,因为不需要去细纠了,我只想谈一个最重要的事。

  就是:到底 人,在战争中,学到了什么?

  在这部片中,我看到的是控诉,是不平,是煽情,甚至扭曲变态的煽情,我看不到检讨,看不到人性,看不到自我的反省,看不到平静。

  强烈建议一定要看的是俄罗斯拍的「八月八日」。

  同样的题材,在那部片中,我只看到了一个母亲,为了小孩,奋不顾身的冲入火线,奇迹的达成任务。

  我之所以说奇迹,是觉得这其实也是剧本一厢情愿的写法,一个平民年轻妈妈,能够在战场中把小孩救回,简直是MI5了,但我不想去追究那些细节,我只想说,八月八日看完后,我心里对战争中历练的人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一个一心救回小孩的母亲,可以跟老虎搏斗(这是真的),可以抱著发烧的小孩一走几十公里去看医生(这也是真的),为什么不能救回在战火中惊慌的小孩?为什么不能感动战场中杀戮的「双方」,共同为她铺路?

  这才是人性的光辉,也是战争无法磨灭的。

  至于某些把八月八日当做俄罗斯版的钢铁狭来看的人,我只有一句话:滚你的蛋!!

  《五日战争》影评(十):战争场面还不错。 内容偏颇幼稚,不耐推敲。

  影片主要讲述了俄格冲突造成的格方几百平民伤亡。

  但是颇为讽刺的是, 片中也演出了格鲁吉亚总统谈及自己军队在南奥赛迪斯造成的平民伤亡时,颇显无辜地说,可是我们必须保卫自己的国家啊,我们已经尽力避免伤及平民了。这不是坑爹嘛。俄国何尝不可以说类似的话? 看完这部影片, 想象力再匮乏的观众也不难想象在南奥赛迪斯发生过什么事了。更何况google来的资料显示,俄方造成的平民伤亡数字远远小于格方在南奥赛迪斯造成的平民伤亡数字。 这部影片的立场实在幼稚地可笑。

  仔细想想,两边都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说起来谁都倍儿有理, 冲突起来还真是没法界定谁更正义一点儿。

  真正的笑点在于, 影片居高临下以正义的姿态幼稚地偏袒一方, 选择性地讲述自己想讲的故事。 这其实是西方媒体惯用的洗脑手法了, 只不过失于拙劣,一推敲就穿帮了。

  说到洗脑, 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统治者都会用到。 西方媒体占据了世界主流话语权之后,不但对各国民众洗脑, 更把自己树立为道德楷模, 站在自己设立标准的道德高地上对他人指手画脚,抨击讽刺,肆意抹黑。 其当了婊子还立牌坊,奸诈恶毒又道貌岸然的嘴脸更为人所不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五日战争》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