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阿修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5-28 21: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阿修罗》经典观后感10篇

  《阿修罗》是一部由佐藤敬一执导,野泽雅子 / 北大路欣也 / 林原惠美主演的一部动画 / 恐怖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阿修罗》观后感(一):看似光明其实黑暗结局

  和李安的少年主题类似口味差不多一样重。关于人性与兽性之间的探讨,日本人的答案和日本的民族个性一样让人瞠目结舌高潮部分村民代表的人与阿修罗代表的野兽,在精神上彻底反转。这一幕我刚看完的时候还以为这便是电影的精华所在。现在再想起这部电影的时候,却发现不对丈夫小孩拖着女主若侠的尸体在冬天的石桥上和阿修罗相遇那一幕,其实这才是最终的答案。阿修罗受若侠的影响,慢慢的变成了人,可是作为人存在的若侠却最终死了。主题不言而喻:人要想活下去,只能吃人,只能变成野兽。是不是和李安少年派的主题差不多?

  其实阿修罗的命运从一开始似乎就不符合国人的民族性格饥荒年代母亲烤了自己孩子这一情节实在太难以让吾等接受了。难道不该是母亲以血肉喂孩子的情节么?

  除开主题,小日本的配音和画面确实不错,想起之前看的一部国产动画,故事相当不错,技术也算不错了,就是不能和小日本比。

  主题太过黑暗扣一星,日本电影再扣一星,哼哼

  《阿修罗》观后感(二):阿修罗的路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也说:“人性本善”,而荀子说“人性本恶”。争辩也争辩不出个所以然来。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想法

  故事发生在一个 灾荒不断且阶级压迫严重的年代。一个母亲在食不果腹情况下生下了她的儿子。饥荒越发的严重,母亲找不到食物奄奄一息,人性开始泯灭,看到她手中怀抱的孩子,隐隐产生了吃掉他饱腹的欲望。终于,在饥饿的极度压迫之下,她下手了,将孩子扔进了火堆里。孩子发出无助凄惨的哭喊声。那声音触动了母亲的心,她无法忍受吃人肉,更不能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肉。她夺门而出,不知踪影

  几年后村子出现了一个吃人魔,一个杀人不眨眼,吃人肉不胆颤的恶魔。正是那个当年险些被母亲吃掉的孩子。无人教育,无人给予,迫于饥饿,迫于生存,他选择吃人。不,也许由于不曾接触人类社会,在他眼中,人和其他的生物没有什么区别,同是肉,能保证自己活下去。直到遇到一个和尚,开始教化他,并为他取名为阿修罗。阿修罗开始有一些改变,但最重大的改变还是在他遇到若狭,一个起初全心全意怜悯他,喜爱女子,待他如同母亲一般,让孤独的,痛苦的,无助的阿修罗感受到了人间纯净爱意。阿修罗也同样毫无保留的爱着若狭,总是默默的跟在她身后,保护着她,和她一起分享美丽景色。在阿修罗的眼里,若狭应该是他一人的,不能有任何人来分享她。而对若狭来说,阿修罗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终将成为一个独立人格走出自己怀抱的小人儿。他们对互相的感觉并不相同

  在一个大雨天,阿修罗看到若狭急匆匆的跑出村子,前往自己住的方向时,万分开心的回家去见她,可惜空荡荡的房间给了他失望。若狭不是来见他的。大雨天里,若狭急匆匆的来,并不是为了他。这对阿修罗来说仿佛如背叛一般,若狭不再属于他一人。他提着斧头破门而入,发现若狭在和六郎紧密无间。阿修罗盛怒之下想要杀死六郎,若狭在恐惧之下赶走了阿修罗,同时生气的告诉阿修罗他就是个畜生,而非人类。阿修罗又回到了从前无依无靠状态。并且痛恨这充满痛苦的世界

  其实,阿修罗之所以会痛恨,是因为他产生了人性,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为饱腹吃人肉从不思考的阿修罗了。他开始懂得一些人类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所以当灾情更加严重,当若狭快要饿死时,阿修罗冒着危险去帮若狭找得事物。他愿意为若狭付出,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真正没有人性的并非再是阿修罗,而是那些愚昧的村民,为了食物,为了生存,吃掉妻子,卖掉女儿的人。他们拿着冠冕堂皇借口,做着天理不容泯灭人性的事。

  没有什么人性本恶或者什么人性本善,环境决定很多东西。恶有恶道,善有善道。你成为怎么样的人自有它的原因。你可以去改变,去做好人,或者,去做坏事,只要你想。全凭你的想法,你的人性,你的善念。

  《阿修罗》观后感(三):成也七郎败也七郎

  感觉若狭收留阿修罗也许是有点因为他曾经无意的帮了七郎虽然至此杀死了小太郎。对于阿修罗的疏远也只是因为他伤了七郎,虽然他只是为了一种名叫占有欲的东西。真是成也七郎败也七郎。

  其实小孩子都是这样,被抢了心爱的东西大多都不会给好脸色看,何况又是有着一身武艺的阿修罗,怎么可能看着好不容易得到的温暖轻易的到了别人之手。

  这种不被认同,有个人出现给了温暖,发生变故,至此看开,好像很多故事都是这么的叙述。于是各种委屈、被误解、下大雨的天,总是可以戳中泪点。

  作者表达的若狭是个什么级别善良不得而知,我反倒觉得这种善良是种钻牛角尖的善良。有时的坚持也许只是无法撤退义无反顾。她深信着自己的属性是善良,那么自己就不能做出违背设定的事!她深信着那是人肉而不愿相信阿修罗的那句这是马肉你吃吧,不吃会死的话。这是用死来明志,我是个不吃人肉的好姑娘吗?!马不是生命?!!只是吃人肉有违伦理罢了!

  :若狭姑娘的的画风总觉得和阿修罗不是一个感觉啊!大约他们从来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吧,若狭姑娘的温暖终究只是阿修罗变身“王宝强”的一个契机

  :人是生来就很苦,还是只有童年很苦。

  人生就是如此。

  《阿修罗》观后感(四):修罗的幻影

  阿修罗这题材向来很有趣。一般情况下日系作品也不会太令人失望,能拿出来放的至少是二流作品,不会像中国一样经常把一流题材拍的糟烂,令人失去对其他作品的信心

  故事情节并没什么特殊之处,除了怎么也死不掉的阿修罗。第一次我以为重度烧伤的婴儿应该死在火海里——虽然天降大雨但毕竟造成了烧伤——第二次我以为他高处坠落一定死了;第三次人们用他最怕的火焚烧吊桥,我以为他一定死了。然而每次都是没有,他活下来。或者这地方寓意就是这种精神不死吧,不管经受怎样的摧残,“还是想活下去!!!”的呼号都不会磨灭。然而想活下去的念头大多时候都是丑陋直白的。经历了创痛的精神,用怎样坚韧溢美之词,都难以掩盖其上的伤痕

  佛经中的阿修罗,男的极丑,女的极美,有美女而无美食。有美女这点没体现,在那个贫瘠怪异村庄里,无美食体现的彻彻底底。要么干旱寸草不生,要么暴雨洪水断桥。

  我总能在他嫉妒若狭喜欢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唯一对他好的是若狭,然而若狭却喜欢别人。可以占有的东西那么多,唯独喜欢这种感情,怎样的地位努力都无法占有。纯真也好,执着也罢,哪怕是“没有你我就会死”这样无望的控告,都不能改变不喜欢现实。若狭又有什么错呢,她不国是个普通女孩。她善良又固执,善良的救助孤苦的阿修罗,固执的宁死不吃肉,也固执的不相信阿修罗没有杀人。

  任何品质都是双刃剑,火光照在剑锋上,不仅有闪烁的光辉,也有深深的暗影。

  阿修罗送别若狭的时候,天降大雪,大家都没有说话,擦肩而过的时候雪花化作燃烧的星辰

  神出鬼没高僧让我很失望。频繁的干旱洪涝,我以为他会救助村民;前后的吊桥腾起大火,我以为他会救助阿修罗。然而都没有。他任由火光下的村民如野兽般嘶吼,任由阿修罗坠往深渊。他那么喜欢救赎,为什么不救赎那些村民?在火光下叫嚣着“死吧!死吧!”的村民,在带来食物面前背叛阿修罗的村民,他们和野兽有什么区别?逆光的剪影,每个人都面目不清。

  很多时候我都以为信仰和佛性能够为挣扎的生命提供稻草,然而这些无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东西,不过是在迷失的时候能够提供浓雾中的灯光。他让阿修罗的人性战胜了兽性,让阿修罗最后皈依我佛,然而这种东西不过是提供一个归宿,在所有的故事中提供“怀揣着人类高尚的灵魂而死”这样无益的可能。实在是太高尚了,也实在是太装逼了,在所有艰难困苦时刻都没看到拯救身影,反而在最不需要他的时候,他要出现,头顶拯救的光环,前来打下光辉的烙印,他要主人公抱着英雄传说般的气概而死,在主人公滚倒在泥地里如泥猪癞狗的时候,他不出现,美其名曰“试炼”。我想我还没有聪明到相信宗教地步。相信宗教的人要么极端聪明参悟生死,要么极端愚蠢不辨黑白。

  你是在什么地方学会了拯救呢,阿修罗?最后那个雕刻佛像的人是你吗,你也被宗教招安了吗?那个和尚可是看着你的挣扎,觉得世界很美呀!他说这话的语气,和“动物越过火圈,皮毛上的光焰动人心魄”是一样的旋律啊!是什么地方拯救了你,你的命运放逐了你,你的爱人离开了你,然而你还觉得被拯救了吗?你被拯救的下场,就是除了回忆一无所有吗?

  所以你在灰尘中,为自己拟出了信仰和温暖的形象吗?

  《阿修罗》观后感(五):劇情不錯,但誤導觀眾的價值觀,不推薦!

  本片的最後一句話:不殺生就活不下去的人之本性,人吃動物,故得以生存,即使背負罪業,也不辜負上天賜予的生命,努力活下去。正因為如此,世界才美麗。————《阿修羅》

  個人表示這句話簡直就是狗屎!(抱歉....已經很多年沒有爆粗口了,但是這次實在忍不住了)!!

  人類的牙齒是平的,不是尖的,我們不吃肉一樣可以活下去!!!佛祖告訴我們,動物本身就不是食物,我們有我們的食物,植物與果實。就算不信佛教,聖經也記錄了,上帝賜予人類的食物是水果,而不是動物。所以現在人類殺戮動物並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享受

  這部電影雖然劇情精彩,也深入探討了人性罪惡問題,可居然說人類的這種罪惡的本性是美麗的。如果殺戮的世界是美麗的,那麼我們也就不用再為什麼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了,也不用宣傳什麼宗教了不是嗎.....而且殺戮的世界美麗嗎???我的理想是創造沒有殺戮的世界,人吃的是植物、果實,而不是動物。動物也可以成為人的朋友,我覺得那樣才是真正的美麗。

  殺生本身就是罪業!不論是人還是動物!沒有任何借口......為了自己而殘害別的生物的人類永遠也無法得到救贖.....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直在六道輪迴之內...而不能像佛祖一樣,超脫於這個世界,而去別的世界了.....

  電影所表達的思想會影響到無數的人!所以每一句話都要對觀眾負責,誤導了觀眾的人生觀價值觀,導演付得起責任嗎?這部電影的導演肯定不是學佛的........居然說出和佛教完全違背的理論!!!誤導現代人的價值觀、世界觀..........對於創造和諧的社會沒有好處......!

  【以上為個人在憤慨的心情下怒寫的....】

  《阿修罗》观后感(六):爱恨尽头的忏悔

  一场爱恨的洗礼 很少看到这样大尺度,不加掩饰揭露人性的动漫。 电影映像比较深刻的一个细节,就是人物眼睛,在物质充足时的走神,到饥饿丧失理智时的灰色,到最后人性不存的金色。不得不说阿修罗是绝望的,他的绝望来自于至亲的抛弃,让他对人性彻得丧失希望,虽然年幼,但世界却成了灰色,毫无温情,怜悯。 阿修罗的痛苦来自于人性的启蒙,高僧用皮鞭与食物让他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他有了名字。女主的善良是改变阿修罗的最大助力,在无望的黑夜里点燃了一盏明灯,所以对于阿修罗而言若瑕已然成为他最重要的人,当感觉失去时,愤怒与失去的恐惧也随之而来。 在与若瑕的相处中,阿修罗体验到了人一生必要经历的爱恨情仇,他的绝望较襁褓之时更加的丰富与挣扎。 阿修罗让我想起了冯小刚导演的1943同样的饥荒年代,情节是如此相似。高僧的点醒,注定阿修罗的一生将活在忏悔之中。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无法真正明白其中的痛苦挣扎。没有过罪孽深重,又何来之后的一生忏悔。

  《阿修罗》观后感(七):吃人肉吧亲 世界因此而美丽哦

  下大雨 哪里也去不了 看到个网友推荐这个动画片 说是神作 所以姑且一看 ,外面下大雨 片子里一开始大旱 然后也下大雨 后面还山洪暴发人畜皆亡。首先吐槽下,片头那个女的的摸样太坑,差点都不想往下看了。。。。

  首先吧 这类还停留在探讨人性与兽性的片子 确实是已经没什么感觉了,片子的立意嘛必然正面的,不过由脚盆人来拍这个片子就觉得不是那么对味了。对于二战,脚盆主流看法无非是——我们大脚盆为了生存在菊花天皇的带领下发动了战争是被逼无奈

  联系到这个片里,戴表兽性阿修罗为了生存吃人肉,戴表人性的若狭因为怀疑那块马肉是人肉而宁可死也不去吃。人性站在道德的的制高点给兽性以不断的说教,连老和尚都展现出佛祖舍身饲虎割肉喂鹰的基情自断一手去感化阿修罗;但是最后恰恰是代表人性的若狭饥饿而死,不死估计也被她那坑爹给卖了,而代表兽性的阿修罗活了下来。而且还做为人活了下来 变成了小和尚。

  片尾老和尚还不忘记来一段抒情做总结“人的本性就是通过吃掉其它生物活下去,夺走出生于大海的生命,夺走出生于山野的生命,人就是靠这个活下去,背负着罪恶,即使那样也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地活下去,正因为那样,这个世界才如此美丽” 这段话怎么越看越坑爹啊。

  我原以为这片是传扬普世价值盖过达尔文的,结果老和尚末了来上这么一出,而且这段话越发让我把这片和脚盆对二战的看法联系在一起。反动啊反动。

  嗯 ,在拜狗教徒们还在吵吵狗肉能不能吃的时候,主流艺术界早都在探讨吃人肉了。结合之前看李安的吃人肉的奇幻漂流,各种现实和艺术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活下来的人才可以大谈人性,还可以造出各种童话。

  所以 吃人肉吧亲 这个世界因此才如此美丽哦

  《阿修罗》观后感(八):人生就是一种修行。

  阿修羅,佛教六道之一。在黑喵的印象中,阿修羅,總是與爭鬥相關。最早,黑喵在卡通中看到的阿修羅應該是在CLAMP大神的那部《圣傳》。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部是2012年的一部卡通《アシュラ》。

  這部電影是由漫畫家乔治·秋山(本名:秋山勇二)的同名原著改編。

  一個被自己母親幾乎差掉吃掉的孩子,變成了四周村莊害怕的惡魔。獨自在天災人禍中行走著,只為了一個想法“活下去”,努力地、不擇手段地活下去,哪怕殺盡世人,也要活下去。直到與到將自己手臂砍下送給他吃食的法師,直到自己可以說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原本那張面目猙獰的臉面才露出些許孩童般的信任。巧合之中遇到村間女孩若狹,在人吃人的社會中,若狹的堅持,若狹的離世,也教會了阿修羅,除了活下去之外,人還要有堅守的原則。送行的隊伍和阿修羅在紛飛的雪花中錯身而過時,一切都停止了。孩子那止不住的淚水,原本的獠牙消失,阿修羅在此時立地成佛。

  整部動畫都在一個灰暗的畫風中進行著,灰黃、暗紅讓人深感著壓抑,看著畫面上那個長得很像小恐龍阿貢一般的孩子大哭時,心里頓時只想說“真是一個操蛋的世界”。可在結尾這個野獸般的孩子卻在佛光下耐心雕刻著佛像時,明亮的畫風讓人的心境也頓時安靜了下來,眼神中透露的平淡是慈悲、是堅持、是接受、是修行、是生活。

  無論何時何代,我們的人生都是一種修行。

  如心經中所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阿修罗》观后感(九):人性与兽性

  众生皆苦,生存艰难之下,众生相显现出人性的不同面貌。

  极兽性的阿修罗遇到了老僧,又遇到极人性的若狭。

  老僧说和内心的野兽战斗然后成为人吧,在遇到若狭之后阿修罗确实就像之后老僧说的一样,在渐渐发生着改变,渐渐从兽性朝人性接近。但他的占有欲和攻击性太强,以至于他又失去了若狭,如果说若狭赶他走是失去了若狭的照顾和关心,那拒绝吃他偷来的肉则是失去了若狭的信任。

  阿修罗生来孤独、被人遗弃,缺乏人性,如同野兽。但他也非常真实直率。

  若狭非常善良亲切,但太执着于人性,最终没有相信阿修罗,可是另一方面她却又气于偷窃食物的七郎给的太少(其实在那种情况下夺取他人的食物本来也是在和他人拿性命相争),她也会在饿极之下垂涎于哪怕爬虫壁虎和血淋淋的血肉。

  人其实应该接受自己的不同面,只有、只要要秉持着一颗“心”而活,才能、就能是一个完整的人。

  “人的本性就是吃掉其他生命而活下去,背负着罪恶,即使那样也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地活下去。正因为那样,这个世界才如此美丽。”,这句话算是影片的自我总结吧。

  《阿修罗》观后感(十):苟活,好死?

  看到若狭死了,眼泪忍不住的流了下来,特别是在阿修罗在她身边悄悄走过时。是饥饿夺去了若狭的生命,是固执夺去了若狭的生命,若狭说“吃了这块肉会内疚一辈子的”如果若狭吃了这块肉以后苟活了下来,在日后的生活中会受到内心的折磨,就像大和尚说的那样“人和畜生最大的区别是心,畜生的事做得越多,内心越痛苦。”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在一个人将要死的时候,如果违背了做人的道德就能够苟活下来,如果坚持就会死去,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生或者死?选择生吧。如果我们能够生的话,请选择生,珍爱你的生命。或许我们会内疚,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内疚放在心里,去行善事,意义或许重大一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阿修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