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奥维尔号》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3-30 21: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奥维尔号》经典观后感10篇

  《奥维尔号》是一部由乔恩·费儒执导,塞思·麦克法兰 / 乍得·科尔曼 / 斯科特·格瑞恩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科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维尔号》观后感(一):(没剧透,放心看)Seriously…… I AM JOKING.

  好莱坞商业片看多了,就会联想到《镜花缘》里的直肠国。那里的人消化功能差,一顿饭吃下去,从下面出来还是一顿饭。为了避免浪费,只好再吃一遍。直到三遍五遍,饭不像饭而像粪时,才换上新饭。这个比方有点恶心,但我想不到更好的比方。好莱坞片商就是直肠国厨师,美国观众就是直肠国食客。

莫泊桑曾说,提笔为文,就想到了读者。有些读者说:请让我笑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哭吧。有些读者说,请让我感动吧……在中国,有些读者会说,请让我们受教育吧。我举这个例子,当然是想用莫泊桑和读者来比喻影视编导与观众。

  有人会觉得这两段话是互相矛盾的,有人也会觉得所有的矛盾都是可以统一的。

  “有人”其实就是我的笔名,就像“我公司里有个实习生”是某咪笔名一样,Seriously……I AM JOKING.

  【7岁看老】的一个简单推论就是 —— 大于7岁就没啥受教育可能性了。

  所以冯导操心的“由于观众质量差,导致电影质量差,导致观众没机会被教育成高级观众,导致下一波电影仍然只能拍讨好观众品味的烂片”死循环,其实真没什么可操心的,操得再使劲儿改变不了孩子生出来的头七年不归国家管的事实,Seriously…… I AM JOKING.

死在西部的一百万种方式 (2014)6.82014 / 美国 / 喜剧 西部 / 塞思·麦克法兰 / 塞思·麦克法兰 查理兹·塞隆

  我给电影打满星的充分条件是:焦虑时,想再看一遍;《一百万种死法》能进前10,真实幽默信息量大。

  《Manchester by the Sea》真实、不怎么笑得出来、鸡毛蒜皮儿不多,虽好,但焦虑时不想看。

  川普当选后,“有钱人买末日地堡;没钱人就拿着低保,看看电视,乐呵乐呵得了”心态也卷了不少焦虑雪花进来。

  很多看了一集就弃的,我想应该都是不怎么焦虑的人。

  焦虑的状态简单说就是——“每10秒换个姿势不切实际期待下一个姿势更舒服”。

  我对“解忧电视剧”的要求就是 —— 我想哭的时候有得哭,我想笑的时候有得笑,我想感动的时候有关怀,我想受教育的话有普世价值观,但你不能让我太费脑子,累着呢。

  《西部世界》和《西部死法》我选《死法》;《权力游戏》和《Silicon Valley》我选《硅谷》;《纸牌屋》和《谎言屋》我选《谎言》;《发现号》和《奥威尔号》我选《奥威》……Seriously …… I AM JOKING.

  《奥维尔号》很讨巧的用两块五毛钱特效和塞皇友情出镜,在低预期的助力下五周内imdb反超《发现号》,一定程度上就像歌舞剧热度是大萧条温度计一样,对英式幽默的倾斜称量出了米国人民的焦虑质量。虽然第五集里切腿的恶作剧还是很美国,但一部比《Big little lies》的WTF度还低的太空剧,在我的标准里已经很英式了。

  看《奥威尔号》确实有身处直肠国的感觉,也能隐约听到编剧脑袋里“让我哭吧”“让我笑吧”“让我感动吧”“让我受教育吧”的回响;

  但比《大鱼海棠》,那种坐你鼻子上放屁,强调——“不闻屁是你的损失,这屁是我为真粉特酿”——的不知道怎么摆脸合适

  《奥威尔号》继承了《百万死法》 —— “认真你就输了,不认真你更赢不了我”——的调调,Seriously, I AM JOKING.

我在影视圈里也有个把朋友,知道拍片子难:上面要审本子审片,这是一。找钱难,这是二。还有三和四,就没必要一一列举,其中肯定有一条:观众水平低。不过,我不知该怪谁。这只是一时一地的困境,而艺术永恒的。此时此地,讲这些就如疯话一般。但我偏还觉得自己一本正经的。

  eriously……I think he is …… joking?…… or not. Any way, just watch it and tell me how you feel —— before and aft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G10END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NvREKTnQc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life/2017/10/12/harvey-weinsteins-former-assistant-says-allegations-make-him-sick-seth-macfarlane/756890001/

  https://twitter.com/SethMacFarlane/status/918193451006431232

  《奥维尔号》观后感(二):#看完毁三观#《奥维尔号》

  一部恶搞星际迷航的剧,惊喜是的内容深度并不减。

  先看人设,舰长与大副是一对离异夫妇前妻曾和外星人有一腿,给前夫戴了外星绿帽子),飞船舵手是名污男兼酗酒药物上瘾者,二副是个同志星人,星球上全部是男性

  导演是《复仇者联盟》的导演,编剧则是《泰迪熊》的编剧,可想而知其中肯定少不了屎尿屁污段子有意思的是每集“深刻”的主题也正是建立在各种插科打诨屎尿屁上,比如第三集同志星人竟然生出了女婴,于是两个父亲决定给她做变性手术,飞船上其他人不同意,最后闹到法庭上,两方展开一系列辩论,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到是否该尊重割包皮这个民族传统

  第四集讲的是一个漂流在太空中2000年之久的生态飞船,上面的人已经忘记了本来的身份统治者为了强化统治,进行洗脑教育,拒绝接受一切新思想(影射的哪个国家就不多说了)。最后还有很多大牌在片中客串,第四集连姆尼森,据说第五集还有查理兹赛隆。

  《奥维尔号》观后感(三):The Orville is the Real Star Trek!

  探讨了:动物伦理、LGBT、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性刻板印象、专制独裁、宗教极端阶级固化、信息时代资本主义民主...内核立意深远的科幻喜剧,不是一本正经的说教,在插科打诨中启迪人们未来世界应有的正确思维方式,探索前人未进之地,不需要目的特效,才是真正的星际迷航...

  第七集有种黑镜的既视感,“意识流”凌驾法律之上...主观臆断控制他人思想。

  同时也展示Orville号上各种族成员之间如何相处,及其家庭关系个人成长史,人类与人工智能宇宙中各文明意识形态

蓝血青年才是本剧最大赢家

  对低维度的描述、不同空间时间流速的探讨,仿佛回到了星际穿越...跪求续订N季!

二维空间也存在阶级,边越多越高贵,圆是至尊。Spock是你吗?

  Orville号的Isaac相当于Enterprise号的Spock...spock基于逻辑,人工智能Isaac基于程序代表绝对理性

  C粉,圣诞假期和室友看完,马上去给了满分

  http://t.cn/RHrnNaa最后安利去看这个视频《Star Trek Discovery》VS《The Orville 》

  《奥维尔号》观后感(四):承前启后的科幻剧,《奥维尔号》的看点在哪?

  一直认为好看的电视剧有两种:

  一种是“突破式”的。在它诞生前,没有人知道原来剧集还能这么拍。比如近年大热的《绝命毒师》。

  另一种则是“概念式”的。前面已有开天辟地作品作参照系,它要做的是遵循前人的精神内核,结合先进科技观和契合当代人的审美,进行迭代升级

  显然《星际迷航》(1979)属于前者,而《奥维尔号》(2017)正在向后者进阶。

  《星际迷航》系列通过星系间建立和平合作背景,把人类置于各色高等智慧生命中,解读不同文明同频共振的可能性。即使有着显著智力生理弱势,但是人类都在联盟中占有引领者的位置,承载守卫和指挥的职责

  人类中心主义的基调和文明共存的探讨到《奥维尔号》这里得到了无缝衔接。人类的掌控权终于被外星友人奚落了——力气太小,新陈代谢太快。

  该剧还传承了《下一代》系列的单集之间的独立性。在美学上,两者都采用明朗的艺术装饰(Art Deco)风格金属色系、干练的家居线条以及新材料使用都加载了未来人类的实用主义理念

  唯一不同的可能是科技术语的微调: “星际联邦”变成“星球联盟”,“曲速飞行”改成“量子飞行”……

  用低开高走来形容此剧的风评应该不为过。评分网址烂番茄上,整部剧的评论极端两极,影评家给出19%的超低新鲜度,而普通观众给出了92%的超高评价原因可能是看了第一集以后影评家就扔下绝情的差评,没耐心往下追了。

  讲真,若非出自对赛斯的热爱,我绝对会在经受完第一集的干瘪剧情和生硬演出后毅然取关的——导演的把控和调度能力太不过关。和所有二流科幻剧的反派一样,整部剧的大BOSS奎尔星人以一种强势姿态登场,没有足够的动机铺垫,粗硬地开展一场你死我亡的枪战。

  但是在第二集“将军命令”以后的每一集都让我这个伪科幻迷非常过瘾。最重要的是,经历过第一集混乱的预热后,赛斯更清楚自己要做一部怎么样的剧集,或者说要如何更好地向他心中的经典致敬。

  同时,喜欢《泰迪熊》、《恶搞之家》类的屎尿屁派三俗的人也不会失望,整部剧不缺各种截肢、狗狗舔蛋蛋、跨人种性暗示等包袱

  舵手男戈登和智能机器人埃塞克约定进行一场恶作剧交锋,结果戈登整只左腿惨遭截肢。日常埋汰耶稣、佛陀、各路政要的黑色幽默掌门人赛斯看似在诠释文化冲击,实则再次展示自己蒸发下限的喜剧尺度

  剧集的时间设定在25世纪。来自星球联盟的舰长艾德荣升勘探船“奥维尔号”的舰长,雀跃入职后才发现被坑了——自己的大副是一年前因为偷腥被抓包而分道扬镳的前妻凯莉。好吧,这对分手鸳鸯替代了柯克船长和斯波克的基情冲突,他们是否会破镜重圆人物设定关系的看点之一,是类似老友记》罗斯和瑞秋之间剪不断理还乱感情线。

  整部剧最像《星际迷航:第二代》的一点是它的道德内核。

  当舰长和大副被俘虏后,联盟将军命令安全主管阿罗拉(大力女)放弃二人,奥维尔号返回联盟星球联盟等待重新分配。到底是服从组织命令还是回应船员间的袍泽情谊,牵涉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以及绝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两难困境。

  类似的伦理孤岛还有:

  站在科技知识制高点上,卡里芬星人用暴力褫夺其他物种自由,把他们关进动物园供本星球居民参观。当丛林法则演进到极端境遇,高智能生命间的“种族中心主义”是否合理

  生态船在耗尽能源后搁浅,居民又回到原始世界观领袖为了确立权威向教民灌输宗教信条,废黜民众探索和质疑的权利。在对世界和自身的科学认知高歌猛进的当下,如何解读宗教的现实意义

  当性别危机降临在单种族星人博特斯和他的同性伴侣上,如何消弭横亘数千年的性别危机和世俗成见?

  塞隆扮演的时间旅行者通过虫洞穿梭时空,倒卖前几个世纪的“老古董”。如何划定新科技背景下的商业伦理底线

  通过抛出集体伦理正义、宗教本质等诘问,再通过角色之间的辩论和抉择,创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洞察。

  跨越物种的科幻狂想的实质是营造一个道德律的演练场,模拟一种正义的伸张。

  最让我是惊喜的是,政治正确的普世价值剧中并不一定得到最后的彰显。博特斯的女儿最终还是接受了性再造手术。艾德抢救下几个奎尔星的孩子不可能达成种族的永久和解。现实的积重难返才是更接近真相结局种族歧视仇恨永远是是黑洞一样无法消解,吞噬一切的可怖存在。

  《奥维尔号》观后感(五):这部片子不仅仅是一部喜剧

  由于是《恶搞之家》和《美国老爹》导演Seth Mcflane主演的片子,所以多了一分期待。看过这两部动画片的人肯定都熟知,这不是给儿童看的动画片,而是限制成人动画。

  《奥威尔号》剧情伊始就是浓浓的《星际迷航》味,第一集还提到了《星球大战》,没看过这些系列电影的人还真的难get到。

  本以为只是单纯的silly show,看到第二集以后发现,这远远不止一部单纯的喜剧美剧,每一集的最后发人深思

  其中包含女权主义,LGBT,甚至在第三集(还是第二集)中船长和副船长被抓走,用于另一个更高智慧星球观赏。这不就是讽刺人类作为所谓更高等的“生命体”,凌驾于自然之上,剥夺其余物种的自由的现象。

  此外,客串演员不容忽视。第四集的Liam Neeson,第五集的查理斯塞隆女神,甚至有早年《星际迷航》演员进行客串,照此下去,相信这一部新鲜美剧一定会成为黑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奥维尔号》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