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自杀现场直播》的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自杀现场直播》的观后感10篇

  《自杀现场直播》是一部由阿努沙·里兹维 / 马哈茂德·法鲁基执导,奥姆卡·达斯·马尼克普里 / 拉格胡维尔·亚达夫 / 莎利尼·瓦察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一):自杀现场直播:我们有何资本嘲笑印度?

  这是我最近看的第三部印度电影,有趣的是,这三部均与阿米尔·汗有关,《三个白痴》与《地球上的星星》都是阿米尔·汗所演,后者还是他所导,而这部《自杀现场直播》,则是他制片。前两部影片的背景城市,那是一个与我们印象中所不一样的印度,干净、现代而富于都市感,同时紧跟着世界的潮流的印度;这部影片的印度就与我们所期望的印度一致了,它的背景是农村,落后而贫穷。现代的印度让我们震惊,觉得不可置信;而贫穷的印度则让我们大舒了一口气,觉得印度也不过如此。其实这三部电影所反映的,都是真实的印度,是一个具有多种视角的印度,毕竟这是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现代与贫穷共存,并不奇怪。

  然而,电影的重点并不在这里。也许作为电影的制作者,他只是想真实而深刻表现印度的现实,农村的贫穷,农民生活的悲惨,政治家的作秀与媒体的无聊,这是导演想提示的。不过,作为一个与它相邻而又有着微妙心结国家的国民,在观看此部影片时的所关注到的,除了印度农民的贫穷之外,更多的却是影片中所展现的印度国内政治,这是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政治,以前我们只是通过新闻而知晓,现在却通过一部电影,将整个的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自杀现场直播》讲述了一个荒谬而又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农民由于破产而欲自杀而博得赔偿的故事。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稀奇,它可能发生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每年都有许多的农民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而自杀。它的荒谬之处在于,如此之多的自杀事件未有人关注,而一件事先声张却未发生的自杀,却引起了全国的轰动,并酿成了一系列政治事件。这并非因为自杀的农民很重要,而在于他想自杀的时机很微妙,当时正是印度大选之时,媒体的关注,让这个事件持续地发酵,引发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

  提起印度的政治,国人总是有一种居高临下自豪感,认为印度的政局混乱而无序,并将印度与中国做比较,把印度看成了民主制度失败,并沾沾自喜于中国并未采取如印度的制度,所以取得了成功具体到这部电影,也有人在影评中称,印度的的民主是个笑话

  印度的民主真是个笑话吗?恐怕除了国人,世界上还真没有多少人敢于这样看。这是全球人口都多的民主政体,民主制度从独立之时起,至今也实行了六七十年。印度由于经济文化及宗教等因素,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尽管走得很艰难,却也很坚实。虽然有不少的波折,但却出现过大的政治紊乱。随着民主制度的渐趋成熟,印度国内政治上也越来越稳定,经济发展得也越来越快。相形于中国这几十年,印度少走了许多的弯路,社会的动荡也少得多。

  《自杀现场直播》中对于印度的政治,虽然抱持着一种嘲讽的态度,但电影所反映出来的印度民主的形态,亦够让我们惊讶的了。一个扬言自杀的农民,能够在印度掀起如此大的声浪,能够改变整个的政治生态与大选的走向,能够引起整个印度媒体及民众的持续关注,只能说能够容忍这种情况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在一个极权与专制的国家里,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可以指责那些政客们的作秀,不过这种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底层民生的作秀,总好过对于普通生命麻木不仁与鄙视。我们也可以对于媒体的兴风作浪与大肆炒作大不以为然,不过这种对资讯的开放,对言论的宽容,总好过让媒体整齐划一让整个社会喑然无声的做法

  当然印度的民主并非完善,特别是与欧美成熟的民主制度比较,在很多时候还处于幼稚时期,还有许多的改进空间,就如这部电影所表现的那样。不过最少在这样的政体中,已经有一种多元化的色彩形形色色的主张都有自己表达的渠道,各式各样利益诉求,均可在整个社会得到回应,不论所代表民意多小的政治团体,都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在这样的社会里,表面上看乱哄哄的一团,实则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各行其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台湾立法会上互殴的场面,我们总是嘲笑着说,这就是台湾的政治乱象,看看这就是民主带来的结果。其实能够在媒体上看到这种为政见而互斗场面的民众,相形于那些只能看到众口一词和谐场面的民众来说,真是太幸福了。

  借用肯尼迪的一句话来说:“自由有诸多困难,民主也并非完美”,对于印度的民主来说尤其如此。不过至少在印度这样的社会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并且总有人在聆听着你的意见,社会并非一元而是多元,人们不用采取激烈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媒体总是适时地出现,没有谁敢去让别人封口,各种的利益团体能够在混乱的互动之中,达到一种平衡。看看我们这样脚底下有熔岩在奔涌的社会,不知要平和多少?

  认真地对比一下中印两国,看看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勇气去嘲笑印度,去嘲笑印度的民主?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二):《视死如归

  在那样的土壤,人怎么能实现梦想——阿米尔汗是有良知的第一级世界电影人,每部筹划的电影都是良心杰作。

  现在幸福,现在快乐,现在成就,现在贡献。

  哪吒自杀才会化身降临,其他人皆可不必。

  剧情中的角色巴基……我一听想到海贼王的巴基。

  【生死是迟早的事,难逃一死——所以趁活着的现在好好有所作为,多好的大赚的理由。】我的见解,我的作为。

  什么都不做怎么实现梦想。剧情中的家庭是好可怕的家庭。

  用命来换地,不值得。用智慧来换人生,很庆幸。

  “反正都是死,2分钟的事。”

  【看得想呐喊——就要用自己的作品来进行、来呈现。】

  “没有水的地方,送水泵有何用?!”

  钱能解决的事情,赚钱就好。

  当剧情中老人的死去和小孩画面对应的时候,这部电影变得些许伟大起来了。

  如果你做不了这事,你就选择错了事业

  电影结束,奋斗继续。

  视死如归。

  意外惊喜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对谁偏袒。

  为什么生,为什么活,一清二楚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三):《自杀现场直播》:失耕农民命运的另类解读

  2010年上映的印度影片《自杀现场直播》(Peepli Live)是一部具有讽刺与批判意味的影片,尽管该片所反映的是印度农民悲惨的现实,但按照电影类型划分却是一部喜剧。

  印度一个名叫霹雳(Peepli)的村庄里,一对兄弟巨大压力之下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贷款,最终却因无法偿还贷款而即将面临被银行拍卖其土地的结局无奈之下,兄弟俩只好向有钱人Bhai Thakur求助却遭到后者的嘲笑与拒绝。这位有钱人还告诉兄弟俩说,在南印度,政府采取了一项新政策:因债务自杀的农民可以得到10万卢比的补偿。经过一番抉择,两兄弟最后决定由已婚的弟弟那塔(Natha)自杀,然后他的妻子就可以领到政府的补偿。这个消息不径而走,各大电视台纷纷派出采访摄制组在村里架起摄像机日夜不停地进行现场直播。由于时值选举前夕,各路候选人也纷纷出动,希望以对此事的处理来为自己赢得更多支持。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自杀事件由此变成了一幕闹剧,众声喧哗之下,弟弟成为焦点人物,但是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死活:电视台关心的是收视率,而对于政客们来说,弟弟死或是活则只是他们政治生涯的一个筹码。事情的结果却没能让围观者满意:某天晚上,一场大火之后,人们从灰烬中抬出弟弟的尸体。人死了,却不是围观者期待的自杀方式。众电视台记者收起器材驾车绝尘而去。然而几天后,弟弟再次出现了,原来他在那场大火中趁乱逃出了摄像机的镜头,也逃离了农村,来到了城市。

  影片结尾的字幕写道:“印度2001年的调查显示,1991-2001年,800万印度农民退出了农业耕作。”弟弟成了800万失耕农民的一员,但是城市会成为他的庇护所吗?这是影片结局留给观众的思考,但是对于这个最终问题的追问其实在一波三折的情节铺展过程中已经渐渐显露。

  当那塔为自己不得不死去而犹豫不决、辗转反侧之时,他的儿子跑了过来。父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场对话

  ——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死?你什么时候死?告诉我。

  ——你就不能让我安静一下吗?

  ——叔叔说,你死后我就能得到政府的聘约。

  ——聘约?

  ——不,我想当警察。

  ——我现在都要死了,你还当警察。

  那塔赶走了儿子,但儿子却在跑远时仍然叫着“我要当警察”。苏珊·桑塔格曾经写道:“遭受痛苦是一回事,与拍摄下来的痛苦的影像生活在一起是另一回事,后者不一定会具有强化良心和强化同情能力。它也可能会腐蚀良心和同情。”[1]上面这一幕显然为这句话添加了生动的注脚。当一个人的死成为让另一些原本是最亲近者们藉以逃离苦难,父子间、兄弟间的亲情就这样被残酷地舍弃了。对于银幕下的观众来说,这是某种残酷生活的片段,有着直击心灵力量;但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那似乎已成为他们苦难生活的一部分习以为常而近乎麻木。

  影片中更具有讽刺意味的则是对媒体良心的拷问。在影片中,一众媒体为之服务的“主人”一是参选政客,一是收视率。尤其是毫无社会责任感的对收视率的追求导致一个原本可以引发更为深入思考的新闻事件变成了一场媒体狂欢。当弟弟在“直播”中途从媒体视线中消失,另一名失耕农民刚刚走向生命的终点。由于不能偿还贷款,这名农民的土地被银行拍卖。他只好每天不停地挖荒地的土去卖,以换得可怜的收入。但是有一天,他被发现死在了自己挖的坑里,据很多人说他是被饿死的。影片借一位年轻人之口发出诘问:“难道这就不重要吗?”年轻人一度视作偶像的女主持人对他说:“调查表明我们的观众只对那塔感兴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是第一个现场直播的自杀者。你知道这有多重要吗?……有人选择成为医生,有人成为工程师。我们是记者,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对收视率的追求成为漠视生命的理由,这无异于媒体对自己职业操守的背叛。当记者们在影片最后离开村庄时,那个曾经渴望成为他们中一员的年轻人也丢弃了他曾经的理想

  尽管并未直接说出口,但是影片中的许多细节还是会引发观众对于现实的联想:

  当农民们抱怨说:“怎样才能好好耕作呢?美国种子,美国化肥,花大钱买了,然后祈祷下雨”,观众会立刻意识到,这正是Bt棉种子给印度农民们带来的无望的命运。

  在一次电视采访中,当记者问道“你对政府阻止农民自杀有何建议”时,农业部长答道:“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农业。”记者继续追问“作为国家的农业部长,您认为我们应该放弃农业,寻求工业化?”农业部长立刻反驳:“你在强加于我,我没有这么说。”而与影片中这一幕相呼应的是印度农业的工业化进程,转基因模式的引入正是这种工业化进程中最为致命的一步,而正像这部影片中所表现的一样,这场变革对于传统家庭农业的冲击是巨大的,作为这场变革的牺牲品,大批农民以自杀或是抛却土地、背井离乡来寻求解脱。印度政府公布的数字显示,1997~2009年,印度有200 000名农民自杀。正如范达娜·席瓦曾说过的,“农民自杀是印度农民面临的生存危机中最悲惨也最引人注目的征兆”[2]。

  在影片即将结束之际,首席部长对助手说道:“萨利姆先生推荐了一个美国公司。叫什么来着?山孟都(Sonmanto)?政府所有的种子合同都给他们。”前面的种种铺垫至此揭开了最后一层薄纱,孟山都的名字已然呼之欲出

  影片对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转基因模式的批判与反思是多角度的:传统家庭农业的终结、农业化社会家庭关系的颠覆、利益集团对政府部门的渗透、大众传媒对作为社会良心的角色的背弃,所有这些都成为农民们迈向死亡的助推器。

  电影不是现实,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却可以理解为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或至少是某种现实社会心理的投射。电影中的主人公说:“我们做了这么多都是为了保护祖辈留下的土地,而现在我们要失去它了。如果可以,我愿意放弃我的生命来保住它。”站在传统家庭农业与以工业化为特征的转基因模式的分岔路口,印度农民也正像影片中的弟弟一样在生与死之间,在守住土地与逃离土地之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谁知道我们去向何方,车轮还在滚滚向前。没有食物,没有水,找个借口活下去。疲惫的双眼,模糊的梦想。眼泪中也有盐,我的朋友,如果它落下,请浅尝。”片中这样唱到。在印度历史上,盐是自由独立的象征:圣雄甘地率领印度人民反抗英殖民者的斗争正是从打破食盐垄断而始。因此,这段歌曲似乎也暗示了转基因模式正是新一轮殖民扩张的特征与途径,而生物技术在这里则扮演了“后工业时代资本的侍女”[3]的角色。

  [1] [美]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 黄仙然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32.

  [2] Shiva, Vandana. From Seeds of Suicide to Seeds of Hope: Why Are Indian Farmers Committing Suicide and How Can We Stop This Tragedy?.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vandana-shiva/from-seeds-of-suicide-to_b_192419.html

  [3] Shiva, Vandana. Biopiracy: The Plunder of Nature and Knowledge. NY: South End Press, 1997. 45.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四):农民,记者和政客

  起先是看到介绍说这一部是打败了《three idiot》被送审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印度电影才下的电影,分类是喜剧/剧情,以为是一贯的搞笑之作,看完却有种笑不出来的感觉。抛弃了宝莱坞惯用的大型歌舞,没有城市的高楼琼宇,有的只是黄土荒川,贫穷而卑微的生命。

  农民,记者,政客。是电影里的三个主要群体。农民因为太穷付不起贷款,随时都冒着将他们的土地赔给银行的风险,大地主告诉他们,如果他们中有人自杀,那么政府会为相关的存活者提供经济支持。本只是一个家庭的选择,因为记者的参与被改变了。一经报道立刻引来轰动,大批的媒体开始涌入这个贫瘠的小村,绕着他转,嘴里编出些不着边际的话。政客在他身上看到了利益,他们去拜访他以获得关注获得支持。连nathan家里的孩子都在问他,你什么时候死,如此卑微的生命,在利益面前变得毫无意义。

  这样的事情在印度发生着,也在我们的国家发生着。很敏感很真实的题材,有些东西我们看到了知道了却也仅此而已。想到前些年的新闻,“2009年夏季,河南农民工张海超被迫采用“开胸验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确患有职业病,终获60万元赔偿。”当时轰动一时,引来无数媒体记者的围观,专家说《职业病防治法》有漏洞,急需修改。可是两年过去了,有改变么?在百度搜索关键字,凤凰网2011年4月13日的报道,依旧出现了“尘肺病人因单位改制无相关证明难索赔 欲开胸验证”的新闻。而这次,媒体不再围追了,因为这是老问题了,不再吸引公众的关注,他们需要更新鲜的东西,比如“药家鑫”,而这位农民工的未来,谁来关心。

  不想说的太多,这是一道无解的题。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五):生无所谓,死无所惜。他人地狱。

  我们只是尘土……在政治、新闻和利益面前,一切都是浮云。在贫穷面前,连亲情都显得一文不值。当可怜的纳塔从没心没肺变得心事重重,最终成功逃离这癫狂的一幕时,我为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一场事先张扬的自杀案,一个不小心中了哥哥的阴招而鼓起勇气宣布要自杀的人,一场荒唐的黑色喜剧。其实我们和Aamir Khan饰演的小记者一样无力解决什么问题。

  它是好电影,在贫富差距令人堪忧的印度,至少还有可以客观地展示这种客观真实的自由。

  Aamir Khan真是帅得很哪,这个集乐天、幽默、悲悯和窝囊的角色被他寥寥几个画面刻画得很真实,随着最后那一声爆炸意外挂掉,死得真冤。

  ——“纳塔到底是死是活,他的家人到底会不会得到10万卢比的赔偿,一切都是未知,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消息。”——美女主播声情并茂地解说;

  ——“这是个令人绝望的社会,纳塔作为一个普通的贫穷农民,连自杀的自由也没有,观众们,他最后却死于一场意外。这里是**电视台,正在为您现场直播。”——大胡子记者忧国忧民地播报。

  沉默的纳塔木然地坐在某建筑工地的壕沟里,满脸尘土。生无所谓,死无所惜。他人地狱。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六):乌合之众构成的失败社会

  一开始就不喜欢纳塔,长得真的很抱歉,而且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实在废人一个。妻子说得很好“你活着的时候没什么用,死了又有屁用”

  影片开始半个小时,被不断出场的叽里呱啦的人物弄得头脑发昏,开始怀疑为什么这个电影有豆瓣7.9分。

  从记者报道开始,越发对剧情了解,纳塔畏畏缩缩的人物形象刻画的很好。印度的很多电影真的让人对这个国家深感痛心,两个四肢健全的人每天想着怎么捞腐败傻逼政府的钱,脑残政府和帮派整天搞斗争,出台各种名目的智障福利,条款骗人民,媒体带领一群乌合之众玩得high起,却并没有关心真正发生的问题,勤劳的老农民的死真的让人心疼。。

  最后,应该是正直的记者被炸死了吧,发现问题的人死亡了,这个国家还会困顿跌落下去。而最后大批记者离去留下满地垃圾,和妻子与兄弟对话的内容又一次讽刺了这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社会,这个需要证明证明你很贫困的社会,这个由一个个没有梦想,头脑发昏的人组成的社会。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七):刺痛媒体人神经的黑色喜剧

  这是一部太过多细节与线索的黑色幽默片,太多关于残酷现实的刻画,让人无法再冷静下来细细在回味一次这部片子,现实太残酷,人们太冷漠,是非和公正已经没有了绝对的定论……

  故事的主人公纳塔,大概是对白最少的电影主角了吧,在影片中只是畏畏缩缩的躲在角落的一端。平时都是由哥哥代替他发言,由哥哥替他决定任何事情,他就傻傻的生活着,就连要自杀了,也能唱得出情歌,踩到狗屎了,还能笑得出来。这样单纯的人,怎么会知道自己一个要自杀的决定竟然上了新闻的头条,惊动了总部长,甚至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新的政策。可是这一切由于自杀引起的浮华的闹剧,最终还是一片浮云,喧哗过后,连回音都不剩,就这样消失了。

  从纳塔决定了要自杀的消息由《人民先锋报》的地方记者勒凯什开始报道,并且提供给印度电视台的著名女记者作为独家报道开始,媒体就完完全全加入了这场收视率竞争的游戏。在印度电视台的报道出来之后,短短几个小时之间主流的媒体全都涌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聚集在了纳塔的家门前。可笑的是,每个媒体都在现场报道着他们眼中想要吸引观众眼球的事实,而不是真正的事实。看图说话,自己胡乱添加注解——目的只有一个——收视率。就像凯勒什看到有个贫困的农民最终被饿死了,开始疑惑,媒体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样子直播报报道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为了真正的挽救纳塔?还是通过纳塔挽救和他一样处在贫困线下的农民?还是根本为了吸金而日夜不眠不休的收视率?

  有谁会想过,一个贫困农民的自杀的现场报道,竟然会演变成一个村庄的谋生方式,甚至当地的人们因为这件事情开始有了收入,幻想经济会因此发展起来,自杀现场被弄成了节日庆典,除了纳塔的妻子,没有人真正为纳塔生死未卜的问题感到悲哀……

  究竟媒体的责任是在报道披露真相,还是追求真相背后的结果?是为了报道而报道?还是为了报道之后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著名的秃鹰与女孩的问题一样,我们到底是需要伸出手拯救那个少女?还是在一旁冷静的拿摄影机记录下这一切。如果说我们报道的事实,可以拯救一批人的话,那么牺牲掉的这个人,就正的死的重于泰山了吗?我们是谁?不是上帝的我们怎么能够有权利决定别人生死的价值?怎么能够评论一个人是不是值得死?是不是他的死,能够拯救别人?如果他的死真的能够拯救他的同类们,那么就一定要牺牲掉他吗?这是一个永恒要探讨的问题,因为人性本是自私的,其实我们早就做出了定论,却在假装矜持的表示说这是记者面临的两难问题。

  其实道理有多难?如果连你身边的伸手就能拯救的一个人你都不关心,不拯救,你怎么能期待你的报道出来以后,一定能够拯救其他人呢?凯勒什开始怀疑,为什么那个饿死的农民难道就不重要了吗?他的生命就不值得报道了吗?为什么大家只关心纳塔的死活?那个女记者很明确的就指出了,因为收视率说人们喜欢看到关于纳塔的新闻,所以只能报道纳塔的。所以最终,是不是还是小梁哥的体会才是最正确的:“观众们,请你们放下你们手中万恶的遥控器。”

  突然想到了金凯瑞的《楚门的世界》,因为人们喜欢看,竟然就这样愚弄了楚门一辈子,硬是活生生的让他出演了一出真人秀。绕了一圈,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我们关心的到底是什么?是幸灾乐祸别人的问题,还是管好自己好好的生活?因为人们好奇与猎奇,让多少人上演了这种闹剧似的真人秀?我们看过瘾了就换台走掉,可是当事者呢?他们得到了什么?

  纳塔和哥哥幻想因为纳塔的死亡能够得到一笔抚恤金,可是最后纳塔却被判定为意外身亡,没有抚恤金。他的妻子问得很好,现在把纳塔都弄死了,可是结果却连一笔钱都没有。至始至终,他们只是这场新闻竞选游戏里面的棋子,被迫的承受着每一步。

  将军一句话,千万将领前仆后继的等着去死……

  执行者与管理者

  是接受命运,还是无力的反抗?

  政治就是一场权力的阴谋

  80/20法则

  新闻记者的责任与义务

  周围的人对于自己身边朋友生死的态度(虽然很悲伤,生活还是要继续)

  旋风一样的出现,残云卷落叶一般的离去

  明明是故事的主人公,到最后结局落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只是画中画。

  我们最后所拥有的,只是我们的躯干。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八):《自杀现场直播》:当自杀成为博弈的工具

  哥俩儿赖以生存的自家农用地要遭到拍卖,眼看着陷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偶然听说只要自杀就会得到政府的十万补偿金,这终于让哥俩儿看到了生的希望和信心。经过反复定夺谁去死之后,哥俩儿开始了“自杀的历程”。可天有不测风云,正赶上两党大选白热期,自杀却成为了不那么容易的事。不仅所有新闻媒体云集家门前等待自杀现场直播,连武警部队也全副武装全天守候随时待命。因为他们的“自杀”已经成为了一场政治较量。

  整片都充斥在黑色幽默间进行,而缺失了惯例的大场面的爆歌劲舞,中规中矩的讲述了一把剧情片,才使得影片被控制在两小时以内,而不是具有代表印度电影特色的两个半时长。最值得一提的要算制片人阿米尔·汗了,如果看过《三个白痴》和《地球上的星星》就一定不会对他陌生。就是那个帅气的眼睛大大的个子有点矮的具有多面才华的阿米尔·汗,这次又深挖出印度的人文特色影片。

  要说了解现代印度的贫穷应该是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开始的,但观看到此片时,还是产生了触目惊心的感觉。在一片不毛之地生存在茅草的土坯房中,还要受到种种的蹂躏压榨。当各大新闻媒体齐聚院中等待自杀现场时,很有种米国人在非洲的感觉。难道这就是号称民主的国家,人家民主都是为了脱贫,可现实情况好像没有被改变太多。或者他们也在走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的路线,那就不得而知了。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九):印度失地农民与自杀,其实是个喜剧

  之前刷微博看印度电影有推荐,今天在优酷上看了部电影,制片人是《三傻》的主演和导演阿米尔汗,很喜欢的演员和导演,片子都很有喜剧风带着深度。剧情很有意思,印度失地农民和自杀这两者组合在一起,自杀只是因为听说政府会给自杀农民一笔赔偿金,怎么看都像天朝被逼上访的剧情,但有意识的是剧情关注不是农民身上,而是靠媒体和政府选举这两者来推动剧情发展。媒体是如何制造和运作新闻,其中很多镜头很有喜剧色彩,充满反讽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报社小记者看完村里另一个农民死了后很困惑,质问一起的电视台女主播,为什么不关注下其他的农民,他们就没新闻价值么?一下子就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再加上最后结局,自杀的这家并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所以显得更有现实讽刺。

  《自杀现场直播》观后感(十):农民的哀歌与崛起

  阿米尔汗是当代最伟大的电影人

  当年包产到户的时候,大家都是很支持的,什么能提升积极性啦,增产增收啦,精耕细作啦,等等等等之类的话,好像就这就是灵丹妙药一样,现在来看看,什么都很明了了,这就是天下最大的谎言。

  很明显,包产到户就是小农经济,就是变相的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毫无先进性可言,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只要土地一块一块分到了农民手中,那么它已经不属于农民了,除了土地,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资本家和地主的手里,农民想要重地自力更生,可能么?看看现在广大农村,有几块地还在农民手里?资本家们有一万种方法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抢过来,比如电影里说的,靠美国种子,靠美国化肥,然后就靠天下雨,然后还不了贷款,然后土地被拍卖。其实这种方法也没啥新意,当年满清时候,国门洞开,小农经济的中国,瞬间被资本主义经济冲垮的种种还历历在目呢。

  广大农民在大多数时候都是软弱的,都是可欺的,比如活不下去了,怎么办,是不是该反抗了?按道理说是啊,但是政府给你指了条明路啊:自杀呗。自杀给补助啊,我们奖励自杀,自杀了你们就能保住土地啦!自杀给一万块啊,你活着没有尊严,死了就有了啊,所以快去死吧。接着人民先锋报告诉人民,政府鼓励自杀,地主们就笑着跟农民说,去自杀吧,自杀式一条路,哈哈哈哈哈哈。软弱的农民们,听到这个,都觉着是条路,看来路还没走尽,还能用生命来“保住”自己的地,既然我们的路还没走绝,那还是一如往常,大家松松散散,甚至哥哥还给弟弟上个套,叫他去死,自己应该还能苟活几天呢,反正路还没走绝,赖活着呗。

  但是事有不巧啊,本来这个纳塔就要死了,哥哥的10000块就要来了,偏生这个时候又叫人民先锋报一个记者看见了,觉得挺有趣,顺便报道了一下,这一来,各方势力都觉得这个是个好素材,搞得好肯定能弄来不少选票,就像一个电视台说的,最不济,我们也能收视率大升。村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到处都是采访,到处都是电视台。选举大热门人物总部长阁下叫下属去给他纳塔点补助,竟然发现什么针对纳塔这样人的补助政策都没有,原来纳塔不是无家可归者,不是衣不蔽体者,不是失业者,不是饥荒者,以上的补助政策都轮不到他,其他的什么全村奔小康政策,进口,促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就更不关纳塔什么事了,看来纳塔在政府(不论是本届政府,还是下届总部长或是农业部长的政府)看来应该是幸福者吧,或许选举期间总部长们看着不是?那到他当上总理看着肯定是了,呵呵~什么叫讽刺,这就是讽刺。

  统治者们的闹剧一幕接着一幕,穷人救星巴布拉在万岁声中大摇大摆的来给了纳塔一个电视,说纳塔是反抗特权的英雄,然后说纳塔一定会死的,然后在万岁声中大摇大摆了的走了,一个电视台借村民的口说纳塔的自杀会使这里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老谋深算的政客懂得要最高法院的授权才采取行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是不是感到很熟悉,是不是觉着这不单是印度,也很像是中国?地主对纳塔他哥说,媒体迟早会走的,接下来你面对的会是谁?和你打交道的还是谁?是我。纳塔不死,你就死定了。回头对媒体又是一脸的道貌岸然,呵呵~什么叫谎言,这就是谎言。

  一转头,反特权的巴布拉又和特权的总部长站到了一起,不让纳塔死;又一转头,农业部长说总部长违法,纳塔还的死。纳塔的儿子都来问纳塔,你什么时候死啊,大爷说了,你死了我就能当承包商了,当警察了。纳塔去田里大便,然后不见了,一大群人就追着找,后面政客们又开始打嘴仗(最有趣的是共产党什么都声讨,哈哈),农业部长在家开会说他要发个纳塔卡,要补助贫困线以下的家庭,和想要自杀的人,下属说我们没有这么多资金,他说,我们只管发出通告,怎么做是联邦政府的事,做也是他们的事,不做也是他们的事,让乐曲开始吧。什么叫民主,这就是民主;什么叫选举,这就是选举;什么叫法制,这就是法制。

  一个一直做苦力挖坑的老人死在自己挖的坑里,没有人关注他,什么叫悲惨,这就是悲惨……

  一声巨响过去之后,纳塔“死了”,纳塔的“意外死亡”让纳塔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但是选战还在继续,纳塔和纳塔这样的农民的生活还在继续。原来纳塔卡需要有贫困卡证明,纳塔家里没有贫困卡,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没有人再管他们了……后来纳塔在城市里出现了,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农民工。

  这个身体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

  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只剩个躯壳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对谁偏袒

  这个身体就是我们全部的家当了

  我们还能坚持多久,我们只剩个躯壳

  这样的民主这样的法治这样的选举在印度或者中国这种国家还要有多久?

  农民还会软弱多久呢?谎言还会持续多久呢?悲惨还要发生多久呢?

  当电影里唱“通货膨胀这个巫婆榨干我们的血汗”的农民们醒悟过来究竟是谁带来的通货膨胀,就不会很久了。

  希望阿米尔汗的影响越来越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自杀现场直播》的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