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吹拂》是一部由大森寿美男执导,小出惠介 / 林遣都 / 中村优一主演的一部剧情 / 运动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强风吹拂》观后感(一):《强风吹拂》超140字影评
青春?奋斗?都有一点,相似百元之恋也相似垫底辣妹。制作上不是太精致,也并非不走心,只是粗糙感难掩。片头不吸引,既不疯狂也不足够安静,节奏不是很好。不过,住进田径部后第一个晨跑熹微的晨光,真是美,真是赞。这才是青年,这才是青年的奋斗。
后面的节奏越来越棒,训练、比赛都用了很浓的笔墨,剧情不拖沓,情节不缠绕,人设埋下的能量和剧情互相托举不断向上,简单、直接,仿佛就是青春的气息铺面过来。9分佳片!
讲真,双男主的设置,并没有讨好我——片头自己接下来不专业而显得青涩的表演,就让我一度怀疑这部跑步主题电影能否与长跑者的寂寞、圣拉尔夫并列。时间来到108分钟,一条弹幕“原文没有慢。。。是他进了一个zone的境界”~~想到头文字D中凉介对拓海的观察。随后给出阿走脸部的大幅正面,调色后的面容,很轻松很自信的面容,很坚毅的眉,很清秀、倔强、天资、努力的颜。真是很棒的衔接。
最后一棒灰二,弹幕飞来飞去地纠结着与原著的不同。今早才把原作拿回来,不过现在看,这一改动并未减弱影片气势。期待翻开书吧。
好可爱的秋田犬!
细节不是流水线电影那般咬合精细、做工精细,成品甚至有些粗糙(上面讲到了青春的模样),但是,细节绝对是值得回味。好片。
《强风吹拂》观后感(二):强风精神
最近几年逐渐喜欢上了跑步, 也逐渐开始看有关跑步的书籍以及电影。这部日本的跑步电影非常不错。其实每次看日本电影我都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民族精神,而且不是口号式的,不是我们看过的一些我们的电影,那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东西,很实在。通过影片也了解到日本的跑步运动的发展是非常不错的,惊叹于他们的赛事组织,成绩又好,又专业,我们大陆都让竞技的光环迷惑了,从小到大体育不错的我很少听说咱们国内有这样的比赛,而人家已经快九十年历史了。传统的东京-箱根往返接力赛是大学男生们的舞台,从东京到箱根的路程分为5个区间,每个区间平均23公里,2号早晨从东京出发,在箱根留宿一晚,3号早晨返回东京,出场队以学校为单位。这就是里面宽政大学参加的比赛。臧源太厉害了,5公里才不到14分钟,望尘莫及啊。通过这部电影我不但佩服羡慕这个名族,而且还有些害怕这个民族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感觉我们教育的学生体质越来越差,担心啊。
《强风吹拂》观后感(三):跑了就懂
从3月底开始跑步训练,不知不觉转眼就要历经三个季度了。平均月跑量差不多一百公里,先后参加了两场5公里的比赛、一场10公里的比赛和一场半程的比赛。半马最好成绩是1小时50分8秒,就是在上周苏马达成的。开始跑步的内因是为了减肥生个健康的宝宝,外因则是公司搬迁后紧挨着一条塑胶跑道……
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跑步指南》的推荐,书中把这部电影翻译成了《强风正劲》,但原著小说翻译为《强风吹拂》。话说这几天正好腹泻不适跑步,就用了三天时间在优酷上看完了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就想,日本应该是有这样的比赛的吧?毕竟前不久刚爆出一个新闻,日本一个半马比赛好多大学生选手参加,成绩都在1小时10分,而我国历史上才只有2人达到这样的成绩……
作为跑者看这样一部电影,是会有很强的代入感的。长跑本身是一个孤独的运动,所以才会有如今跑团的应运而生。而箱根驿传以10人为一队,接力往返东京到箱根则是让个体的运动变成了团队的协作,使电影更加具有了看点。跑量的积累,跑时的受伤,跑后的恢复,跑完的喜悦,跑步的快乐,只有真正去跑了之后才会明白。
161211中1306
《强风吹拂》观后感(四):《強風吹拂 》─『那些年,騷動的青春』選片指南 主講鄭秉泓
有人认为本片并不出彩,但为何能获得2009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对此作品获奖不太认同。看看这个台湾名为“高雄市電影館”电影推介的讲座,就明白此电影获奖的原因是,其中用了个比喻:“甲子园”﹦高中青春 ;“箱根驛傳”﹦大学生的热血战场。它代表的是一种日本文化,此片把这种箱根代表的文化和最传统的体育竞技融合。没有了解过此背景就不能理解此片为何可以获得电影旬报奖了。
由于是YTB不方便观看,我已经把本短片上传土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HQW1aEnLsA/
看完之后或许你会更理解此电影的精神~
------------------------------------------------------------------------
转载,原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zcyksKmDc
「有多久的時間,沒有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不計任何代價、發自內心,純粹地做一件事?長跑好手藏原,因為高中時一場暴力衝突,無法進入心儀的體大,而來到寬政大學就讀,住進了臥虎藏龍的便宜宿舍竹青莊,與另外八個怪咖在樂觀積極的學長清瀨的號召之下,目標箱根馬拉松賽,展開一場友愛、淚水和汗水的終極訓練。改編自《多田便利屋》直木賞得主三浦紫苑的暢銷小說,知名編劇大森壽美男首度執導作品,配樂大師千住明鼎力相助,青春熱血的夥伴關係與暗潮洶湧的「腐」趣味,最不可思議的完美融合!」
——高雄市電影館 主講鄭秉泓
《强风吹拂》观后感(五):因为跑所以跑——简简单单的《强风吹拂(风が强く吹いている)》
看这部片子真一波三折,其实N年前就买了DVD,但不知道是碟子问题还是机子问题死活播不出,后来搬家碟又丢了,网上资源又死活找不到,最近搜网盘搜了一个勉强能看的,虽然肯定翻译大有问题各种驴唇不对马嘴,但反正情节简单,字幕不妥也能猜,一口气看完了。
喜欢就是喜欢这个简单,10条汉子,挤在一桩老旧学生宿舍,打火锅、喝酒、嬉笑打闹、跑步、按摩、因为跑得多跑的少吵吵闹闹、打火锅、喝酒、嬉笑打闹、跑步、跑步、跑步……
为什么跑步?阿步和灰二因为喜欢跑步所以跑,他们大概不跑步浑身不舒服吧,其他人一开始因为喜欢敬爱喜欢跑步的灰二兄所以听从他的煽动去跑,跑着跑着也越来越爽越来越喜欢跑了没有那么多苦大仇深的理由诸如为了身患绝症的亲人为了摆脱自闭症为了战胜歧视为了排遣恋人离去的痛苦之类……(好像我打击面好大啊抱歉了)
日本的体育题材电影拍得很多,但我喜欢的得真的不多,究其原因就是在体育运动之外加上了太多的私人的苦大仇深的理由,日本的轻小说也好,动漫也好,影视剧也好,往往都带上了自怨自艾、格局狭小的特征,往往都是沉浸于个人或一家一户的小感情小悲喜中不能自拔,刻画的大多数是身心残缺,命运多舛,引人同情的人物,这是这个狭小岛国上文化人目光狭隘、内省自闭、忧心忡忡的通病,正如一名评论家所指出的:“小说家好像是个病人,他向读者说,我这里痛,那里难过。而评论家好像是个医生,他听病人诉说病情,帮他看病,帮他诊断……”
这位评论家同样也指出了与众不同的司马辽太郎:“可是司马辽太郎却是以医生的身份登场,日本突然产生这种作家,使我们一时不知所措。若以旧有的观念来说,就好像一个没有小说家特质的人突然写起小说来。”当然摘录这句话并不是说将《强风吹拂》类比于司马辽太郎的作品,论格局论细节还差得远,但《强风吹拂》让我喜爱的是他刻画的是一群普通而身心健全的年轻人,没那么多婆婆妈妈愁肠百结,因为跑所以跑。
这部片子汇集了众多年轻演员,为了拍这部片也够拼,据说在拍戏之前的长跑体验,每个月的跑量超过1千公里(一般跑步爱好者月跑量300公里就已经很拼了),真刀真枪的练跑的确效果不错,影片中展示的航拍,俯拍中,当他们一水美津浓(美津浓从头到尾赤裸裸的植入广告!)一字长蛇阵,轻捷而韵律十足地摆臂、迈步、抬腿、扒地,跑鞋富有节奏地摆动时,你想到的只有一个字:美!
到底这部戏的男主是who?不好说,有W主的感觉,先说说主将清瀬灰二吧,小出惠介拍这部片应该是跟拍Rookies时间前后差不太多,在两部戏里面小出都演运动队的队长,但他很明显演出了不同的人物个性风骨。一开始出场我们只看到一个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在宿舍里为人民服务的大四前辈,在注重长幼之序的日本大学里显得很奇葩,观众肯定会好奇这是为什么?谁会这么傻这么低三下四?谜底揭晓: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找到优秀的队友搭档,一起挑战箱根接力赛,这对于一个爱跑如命的运动员来说可以说是最大的梦想了。
随着剧情的逐步展开,我们看到灰二也不像表面上那么好好先生一团面团,制订训练比赛计划说一不二,面对外校选手的言语挑衅他寸步不让反唇相讥,带着右腿重伤(影片中没写,小说中很明确指出是从高一开始就患疲劳性骨折,选手生命的死刑)在路面上身轻如燕地飞驰,为了箱根赌上选手生命,他仅仅是用跑步来告诉所有人他内心燃烧的炽热火焰,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东西。
不过也许是导演认为小出本人的跑步姿势没有那么潇洒?影片里比较少出现他奔跑的全景镜头,大多数都是上半身特写。我其实觉得他跑得还挺好看的。
蔵原走,由传说中的“运动员专业户”林遣都扮演,一开始有点乖张不合群的天才新星,后来渐渐融入团队,出于本能而奔跑,这些是影视常用桥段了,值得一提的是他跑起来的姿态真的非常美,以至于影片后半段第九区的赛事让我不满给阿走的全景奔跑镜头太少了。
影片的结局一开始没怎么看懂,后来看了小说才知道真正的结局:三年之后,已经升上大四的蔵原走和双胞胎兄弟依然在宽政大率领队伍挑战箱根,在晚辈运动员心目中,那一年的箱根接力已经成为宽政大的传奇。灰二毕业后因为腿伤不能跑步,现在在某支刚成军的企业田径队执教,阿走也拒绝了多家名门企业运动队的邀请决定毕业后加入灰二的队伍。年久失修的竹青荘终于将要被拆迁改建新田径队宿舍了,在拆迁前的一夜,当年并肩奔跑的伙伴们买了好酒好菜重回竹青荘,像当年一样,热热闹闹地烤肉、打火锅,喝酒,嬉笑打闹……
跑者最高的荣誉是什么?
是快吗?
不,是顽强。
你 喜欢跑步吗?
《强风吹拂》观后感(六):改变就是——跑起来,跑下去
朋友跟我说,自己要开始跑步了,想到其中苦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
我说,给你推荐部电影吧,跑不动的时候想一想,没准儿还能跑两步。
当然就是这部,10个少年,每人一个半马,从东京到箱根的往返故事。
村上春树在那本脍炙人口的谈跑步的书中有一句深得我心,他写,痛苦不可避免,但磨难可以选择。跑步是不是痛苦,不同的人身体状况不同,判断的标准并不一样,但说其是磨难,想必很多人并不会否认。
10个少年性格各异,但最终为着一个目的聚拢在一起,去跑,跑在泥土上,跑在森林里,汗滴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即便初时有的人如王子般气喘如牛,有人如阿走般闲庭信步,但跑下去,就是最大的收获,这收获,也许你想的是减肥、强身、提高肺活量甚或活过一百岁,但那是后来才显现的东西。当跑的时候,你唯一的体会便是自我,与他对话,让他继续,迈开步子,看路边景色层层而退。
如今跑步已有两月,从当初每天跑一圈走一圈到如今一小时10公里,其中之辛之艰恐怕只有亲身体会才会了解。每个人决心跑步,都有原因,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因为办公室坐久了脑满肠肥,每天回家坐在沙发上如一摊烂肉。20多岁的人涨起一个啤酒肚是我无法接受的,但是当他真的上了你的身,你往往会产生“儿子就是自己的好”一般的妄念,安之若素之后,肚子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重,肉体上的笨拙也会让你在精神上更更加懒散,于是烤串、卤煮、夜啤酒,陷入无法自拔的深渊。
保持很容易,改变很难,习惯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当然也是最好的伙伴,关键看,你的习惯如何。作为一个自认自控能力还算强的人,目前无比庆幸自己做出了跑步的决定,并顽强地赋予实施。战胜自己的过程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对于跑步尤其如此,不用约谁,不用纠结,穿上短裤背心,蹬上跑鞋,跑起来即可,一切让你跑不起来的原因,除了身体实在不允许外,都是借口。跑步做到俩字已然足够,一曰跑“起”来,一曰跑“下”去。
好了,跑了许久,有无显著效果呢?单纯跑步本身,是没有人care的,好处才是让人能够持续下去的动力——目前减了3斤左右,晚饭不吃一点不饿,感冒很少,排泄很多,大鱼大肉不想沾,大米白面也不太吃了。
身材并未完全改变,还是有点小肥,但庆幸的是,跑步已经成为生活中一件必要的小事,隔天一跑,身心俱爽,重要的是跑外之后一身大汗的满足感,如同观影码字看书一样,让你觉得这平常的一天并未虚度,让你觉得当别人守着电视嗑着瓜子看肥皂剧唱歌选秀的时候,自己正在为改善自己做出努力,即便这其中透着些许的优越感,即便你也会在跑步之后守着电视嗑着瓜子看选秀,但至少,在奔跑的那一刻,你感受到的,是孤独中与自己的投契,手与脚在按部就班中,达到共融。
我至今记得一个场景——华灯初上,立交桥上车流不息,一个少年身体矫健,目光刚毅,戴着耳机,穿着跑鞋,淡定地跑在人行道上,身后,广场舞的大妈们迈着不那么整齐的步子,抬头,带着些许汽车尾气但温润的夜风中,有一轮若隐若现的明月,离你有些远,但每跑一步,那光便在你的身上,又洒下一层。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那样的少年,只是有些人把他放了出来,让他在跃动中终见天日,有些人,把他关了一辈子,关到了死。
《强风吹拂》观后感(七):关于种种
“要跑完长跑,需用上跟短跑时不同的肌肉,对比由先天的肌肉性质决定短跑能力,长跑更注重每天的积累。距离越长,才能与努力的天平,越是倾向努力那一边。”
“看清楚你的伙伴,你就那么想跑得快吗?踩滑轮吧,帮你跑得比谁都快,是这个问题吗?你为什么不能认同王子的努力?”
“不是你跟王子说的吗?跟喜欢漫画一样,去喜欢跑步,你不能忘了这个。说那回话的才是真正的你,那样才能支撑起你自己,不能只讲究速度,那样没意义。你看看我的腿就知道结果会怎样了吧。抱歉”
“对长跑选手最好的称赞,你认为是什么?”
“不是快吗?”
“我认为,是坚强”
“结果我还是不行,不能像自己所希望的那样跑。最开始自己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所谓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他给我解释了其中的真谛,就是胜与负,专业与内行,只要有挥洒自己力量的热情,就能够跑。
于是这之后我便遇见了你,你跑步的那种状态,正是我所梦想的,你不仅仅是快,而是打心底里单纯的想法,希望自己能出现在跑道上。”
“对,
我想知道
跑究竟是什么?
我们还没找到答案,我想我以后也会继续寻找答案
就像追寻人生意义一样,一直一直跑下去。”
日系一贯的励志煽情,原本我是不吃这套的。
一是为了跑步这项运动,
二是为了鼓励自己。
晚安。
《强风吹拂》观后感(八):按照原著拍不行么
我第一次这么较真于改编的电影 真心想说你就不能好好按照原作剧情来拍么!电影中省去的情节均是非常重要突出作品中心的点啊!没有那些难道就没有觉得电影像断节了一样 尽管是我喜欢的小初主演也不能忍啊 当然到最后我还是比较认可小初演绎的青濑的 但纵观来看 人设和我想的还是不一样 首先青濑给我感觉是高大而且沉稳靠得住的 没有小初演的那么滑头的感觉 走给我感觉也是相对更沉默内敛点 林迁都的话稍微有点微妙感 说不清哪里有点不同 不过跑步姿势确实不错 其他人物的话 感觉就是这影片限制了 基本上人物个性都没有像书里那么突出 回到剧情 开场我就各愣了一下 原著的设定明明非常好 但是放在影片里变成啥莫名其妙的开场了 没有说服力啊 难道是为了正能量而要放弃偷面包桥段 然后就是蔬菜店那女儿变成知情者 还有宿舍里人已经是每天跑5公里的节奏了 所以大家知道这个消息时也像完全没有吃惊的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这不就完全没有冲突性了嘛 显得电影也没有起伏 当然电影篇幅有限也是一点 当中接受训练等都非常快带过 感觉不到艰难性 立马就是预选赛 再之后就是比赛当天了 快的让我都觉得是不是我漏掉了啥 然后每个人跑步时候的所感也做了大幅删减 完全没觉得那个箱根驿传有啥难度了好嘛- -最后青濑的腿那里 你刻意拍的那么煽情 跌倒了还起来最后爬也要爬过去的 但是完全没有书里明明没有跌倒却写的让我心疼的感觉 也许真是我先看原著后要求高了 多希望能拍出原著的水准啊!
《强风吹拂》观后感(九):强风吹拂
对于青春成长作品来说,运动和音乐是最佳的表现形式,一则是需要体力,二则是需要激情,运动是排第一位的,音乐则是需要非主流,古典音乐似乎都不行过于正统了。而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此片的背景是最原始的运动——跑步。
其实想想跑步很难表现,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跑步是简单的,是人都会的。而要转变这种观点并且表现出影片的意义,需要相当的水平。影片中采用的是长距离的接力赛跑。藏原翔进入宽正大学,被无比热情的学生清濑灰二接待,“被骗”进入田径部。终于灰二组织起了十个人,可以参加大学长途接力赛跑。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人其实都不感兴趣。
这里的灰二真是个“好男人”,为了跑步为了参加大赛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做好一切,伺候好那些队员们。而队员们也为此而感动,努力开始回报,当然也各自为了自我而努力。传统的运动青春片。很不错。
《强风吹拂》观后感(十):去跑步吧
“痛みは避けられない。でも苦しみは自分次第だ。”
这句是村上春树。马拉松票友中的大神人物。给2012年札幌啤酒写的广告。意思是,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磨难,却可以自己选择。
当年,札幌啤酒全程赞助了,箱根驿传,《强风吹拂》。说的就是关于这个的故事。
箱根驿传
它不是马拉松。简单理解为从东京到箱根跑一个来回。距离为217公里。由十名队员接力完成。也就是每人要跑二十多公里左右。感觉就是一个半程马拉松嘛。练习一下好像也能跑下来的样子。关键是,在新年时分,电视台全程直播,大冬天,呼啦啦的冷风吹着,不时还会下雪。路程中,有上山路跟下坡路。每个人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左右。
一小时。二十公里。冬天。试试看?并且十个人要全部完成,如果有人速度稍慢,或者掉队,或者不能完成,整队就会失败。
如果这些都不能理解它的速度跟难度,就简单说一下,它的入门门槛吧。会有一个入门门槛的选拔赛,17分钟跑完5公里。或者35分钟跑完10公里。可以报名。再通过一次预赛。最终选出20所大学的代表队参加。
控制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热爱长跑。又孤独,又无聊,还难受得要死。太难过了。小说开篇就是男主角清濑灰二问的一个问题,你喜欢跑步吗?他问的是藏原走。彼时的阿走正因为肚子饿偷了面包正在拼命地奔跑着。但是他跑得太好看了,好看到让旁观者都能感受到,他非常享受奔跑这件事,引起了灰二的注意。
《强风吹拂》就是主角清濑灰二带着十名杂牌军,挑战箱根驿传的故事,最后在决赛中,阿走成为最重要的战将,并且刷新了区间纪录。作者三浦紫苑花了六年时间,收集资料以及采访写成,拿下了“本屋大赏”第三名。之前她还凭借《多田便利屋》拿到了直木奖。
也许你会说,我不喜欢跑步,更不用说享受。从来体育项目中,长跑对于我来说只有痛苦。很多人都这样。
在瑜伽课时候,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平躺在垫子上,然后举起你的双腿,举成直角,然后,好,停住,慢慢落下。要非常非常慢,越慢越好,落到一半的时候,再停住一次,然后再慢慢落下。第一次做这个动作时候,豆大的汗,一直滚下来。
老师说,控制住你的身体,自己控制住!
印象很深,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很多时候,我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的。
瑜伽对于我来说,呼吸跟控制。自己逐渐可以控制自己身体的一个过程。当发现可以完成时,那一刻真是太好了。
大一的时候,冬天因为好冷,所以不停地吃零食。后来想改掉这个习惯。身体的记忆是,每到晚点的时候就会超级想吃东西,想吃得不行,吃点儿什么都好啊,炒粉炒面饼干薯片…从开始吃,到自己有意识的时候,已经吃完了。甚至吃第一口接着拿下一个的过程都是机械的。一直到吃完。才罢休。
后来要自己一直忍耐到睡觉。可以清楚地听到肚子咕噜噜的声音。胃投降的声音。感觉扁扁地躺在床上的声音。再后来,自己已经可以控制吃,或者不去吃。那一刻,感觉真是太好了。
“长跑运动需要的努力绝对大于天分,这是它跟其他运动最大的不同。”这真是一项奇怪的运动。就是只要练习了,就一定会看到进步。真是太好了。
团队
因为由十名队员共同完成的比赛,所以在报名时,每个大学最多可以报十四名,当然也有比较滑头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王牌战将报成候补队员,等比赛当天,看强手如何排兵布阵,自己再出招。
可书中的队伍,一共只有十个人。就是每个人都必须好好完成。不能生病,或者受伤。当然,作为热血的小说,怎么会没有伤痛,比赛当天,有人重感冒坚持跑完。最后主人公忍着伤痛跑最后一棒,脚差点废掉。
大部分时候,也是大量篇幅,都是他们在一起生活,训练,也是书中最感动的部分,团队。
就是,大家能一起做点儿什么,真是太好了。
这是工作以后很久,才明白的一个道理。真心享受跟一群人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的过程。其他的,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那个过程,真是太好了。
有一年跨年,我们在广州,当晚要赶回深圳。七八个人,两台车。开完会从广州开回去。临走时候,陈小贱因为甲方有事,被叫走,所以所有人等他一下。跟甲方开会已经开完,人家又下班了,我们又不好意思留在人家公司里,就在人家公司外面台阶上,等。有人在车里。有人在车外站着,有人在台阶上坐着。20点,21点,22点半,零点…中途给陈小贱电话,他那边还没有结束。只记得袁老板不改本性,已经拉着两个在台阶上开始斗地主。崔迪在车里早就累得睡着了。琛老板一直拉着我在副驾说话,他说“不能睡哦,在车里睡可难受了,迷迷糊糊的…”我们等了一个通宵。
生平中第一次,一群人等一个人,就是等,等那么久。好奇怪,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抱怨,或者说,哎呀,好烦,先走吧,或者,我们先开回去,等他第二天坐和谐号再回什么的。大家就是觉得,我们是一个团队,一起来的,就应该一起走。
陈小贱是踏着黎明的薄雾一路跑回来的。跑到的时候,他几乎喘不上气。
很小的一件事。但是,真是太好了。
痛みは避けられない。でも苦しみは自分次第だ。
疼痛无法避免。磨难却可以选择。
记得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每当我长跑的时候,脑海里就反复出现这句话。
痛苦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以何种方式来承受痛苦,却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是气馁,还是坚持,也是由自己选择。
所谓的痛苦,就是我们手中还握有的,选择的权力。
——村上春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