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相思》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2-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相思》经典观后感10篇

  《相思》是一部由彭擎政执导,何向东 / 沈念慈 / 王晓彤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思》观后感(一):编剧有话说

  “这只手有点儿迟疑了,摊子上的首饰很多,金钏子、麻花的银镯子、玛瑙的手串、镶了翠的戒指、点翠的耳坠……五光十色让人看在眼里都有些乱,然而那只手停了半晌,还是从里面拈出了那支簪子

  它是那么纤细、小巧,乌木的杆,头上连着一朵素银錾成的绽开的玉兰花儿,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稀奇,但他却放到眼前,仔细地端详着它,目光仿佛凝在了花蕊上,那花蕊红红的、很晶莹,但却不是透亮,乍一看,仿佛裹着一层水

  “这是……”

  “客官好眼力,这是红豆簪子,是广东的式样”

  “红豆……”,他轻轻低吟着这个词,几乎没有听到那一声,浑然不觉似的,一滴雨落在了簪子上,恰好点在红红的花蕊上,又滴了下来,他心里猛然一阵,抬起头望着天空

  雨,像绵软的针一般,从天空飘下来,滋着这个方才还熙熙攘攘的街市,两旁的商肆疾疾地收拾物什,抢着把铺盖收起来,行人也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只有他还凝伫在那里,手里似有似无地拿着那支簪子,抬着头望着淡墨般的云”

  这是这部动画短片的剧本开头,感谢导演团队把它成功地从纸端的文字化为屏幕上的动画。当我第一次看见这部动画的样片时,我在想:“这是我写的吗?嗯,是我写的。”必须说,动画比在下的文字要好太多了

  这几天,网上不少微博大V和微信公号等等都在转这部片子,本来觉得有几百万人看就不错了,昨天时监制大人林旭坚兄发了个状态,说目前已经有5000万人观看过了,真是让在下生生惊了一跳,这不仅大大超出在下的预期,也让在下思考一个问题:它真的有这么好看吗?

  在下的专业是做历史的,历史云者,总给人一种比较严肃的感觉,这意味着言情小说电视剧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用历史的眼光扫描一下儿,就会像妖冶魔女遇上了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释迦摩尼一样,统统化为不着色相的白骨,在下的骨子里是没有太多罗曼蒂克基因的,讨了个老婆大人,是以前的同学,她做的是敦煌学,这意味着即使是像敦煌壁画上的反弹琵琶伎乐天,在她眼里也成了“中古时代印欧大陆内部文明交流融合的反应”,她对韩剧不感冒,也不会拉着在下看爱情片,原因嘛……因为它不真实。《甄嬛传》倒是看过很多遍的,我俩对这部电视剧的共识是它不过是当代中国办公室政治披上件古装外衣罢了,除此之外就是服装道具真是非常考究,尤其是甄嬛的额娘进宫时穿的命妇霞帔真是做得太逼真了,很多电视剧都注意不到这一点,可惜的是头冠还是错了。另外,其实清前中期宫中妇女极少数有穿得这样花枝招展的,嫔妃的常服一般都是石青或宝蓝,除了有些有暗纹之外,一般是不会有这么多颜色,更不会绣花的

  因此,像在下这样如此缺乏罗曼和情怀的编剧,如何写一个关于爱情的剧本,真是难上加难。在下也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言情小说,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自己熟悉的历史里找灵感

  清代的笔记小说和地方志是在下的案头书,因此比起揣测今天青年男女的爱情观,在下更熟悉的是18世纪的中国男女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情,于是,诸位看到的《相思》其实呈现的是那一时代男女的爱情,它可绝不是像今天的电视剧里那样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的,就是这样淡淡的、难以言喻的,就像江南的春雨一样,若有若无,仿佛粘在身上,洇湿了衣裳,但转瞬之间,又干了,仿佛不曾存在过那样

  片子中有一段情节,也就是六娘订婚时初桐跑到后门敲门,希望六娘出来那一段。在下写完这一段的剧本后,导演打来电话,问俩人是不是要隔着门有句什么台词,或者开门见一面之类的?在下的回答是:门绝对不能开,两个人也绝对没有任何话,只有隔着门的一声叹息:

  ““六……”他一定想叫“六娘”,但最终也没有叫出口

  他就这样紧紧松松的叩着门,他觉得身体里像是有一头受伤的小兽,想要发出嘶吼,但到了他的喉咙里,发出的只是一阵嘶哑的哽咽

  敲门声渐渐变成了轻轻抓门的声音,他最后一次拍了门,木头用沉闷的回音来回应他

  他转过身,走开了,就在他迈出几步时,门的那一边传来一声似有似无的叹息,然后,是隐隐的啜泣

  他满怀期望地等着那扇门会打开,会有一个人哭着扑到他身上,他会用身体温暖她苍白的脸庞,然泪水粘在他的肩头

  但,那扇门,再没有打开过

  静如秋水”

  所以,尽管不少短评说剧情很“虐心”,但其实在下写的时候,却没有刻意希望让观众觉得“虐心”,如果说它让人觉得“虐心”,也许是因为它比其他的爱情片更真实可信罢。它的用意也不是反应所谓“封建礼教”的残酷迫害(很遗憾,诸位听过的绝大多数关于“封建礼教”如何戕害人的“故事”其实都不是真的,首先“封建”这个词就不对,“封建”是西周才有的,它的意思是“众建诸侯以封其土”,从秦代以来只有中央集权的帝制,没有“封建制”,有集权则无封建,这两个词是对立的。而“封建时代”恰恰是男女比较自由的时代,如果不信读读诗经罢。再有,“礼教”有则有,但是它并非是泯灭人性的,哪怕是在清代,如果一个家庭恪尊礼教的话,反而会被看成是顽固不化的老古董。而且下面这一点也许让明粉们很难接受,但是清代的节烈观确实没有明代浓重,清代皇帝很厌恶汉人夫死妻殉的“礼教”,清代看重的是“节妇”,也就是夫死不嫁,抚育孤雏,照顾翁姑的女性,这些女人比殉死的烈妇更坚强,而且也培育出不少著名学者,比如乾嘉年间的大学者洪亮吉)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也没想过要“肩负国漫崛起的伟大使命”,我们只想讲一个好故事,如果你觉得它不符合今人的爱情观,不够“正能量”,缺乏高尚的情怀。那么很抱歉,那时的爱情就是这样的。不过,爱情不就是这样吗?哪怕是老夫老妻了,很多时候也会忘了我还在爱着你

  真爱,不需要说

  《相思》观后感(二):不是我想说,但是为啥到了国漫还是辫子戏啊

  虽然画面用心,画风很独特……还有很多人这是国漫自己的路和方向……

  但是一个漫画人物关键的地方:人设

  实在无法理解辫子戏哪里来的美感……

  人设方面,不求你开拓创新……但是,满清从美学上来看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美的时代,丑成这样的人设,还有人说这是国漫的良心。

  真要复古,干嘛不直接弄个金钱鼠尾更靠谱一点呢

  要说汉文化,本来就是满清后断掉了,后来在日韩延续了下来,现在我们向人家学习,反而被说崇洋媚外,真tm神逻辑,这不过是把祖宗的东西找回来罢了,和服和韩服不过是汉服的一支罢了。

  自己的文化断了传承就说人家的不是好东西,不该学……

  虽然我不是十分的有民粹情节

  但是辫子戏的人设真的很丑啊……

  《相思》观后感(三):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相思》这部短片很多人都已经看过。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她,当影片最后音画消散,却始终有什么东西不肯离去,就好像短片开头的那一幕,片名逐渐隐去,留下“思”字中心的那一颗红豆,然后绽开,恰似一滴滴在心头的血珠。也许各位看官会觉得我小题大做,哪有那么夸张,排除一些硬伤、剧情简单不说,单纯觉得画风好赞,看多了岛国漫画,难得有国产佳品,举手转发而已。但今天笔者要讲的正是被诟病的简单的剧情,这里面有太多我们集体潜意识部分,正是如此,大家才会被她所吸引,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所感染,然后传递给下一个人。 尽管转发这部短片的大都为女性,但笔者觉得这是一部对男性更有触动的片子,因为她讲述的是有关于男孩成长的故事,而且是注定是要带有伤痛的成长,因为女主的名字叫“六娘”。也许有人会说,你就扯吧,看个名字能说明结果是啥?而且据导演爆料第二集剧情有反转。我不知道导演最后如何反转剧情,但就短片的艺术效果而言这样的结局最是完美,为什么?我等会儿讲,先说“六娘”这个名字的深意。(当然这是不是作者本意,我不知道,但就全剧窦漏信息看,前后颇有关联。) 六,这个数字,在我们这个融合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的民族里有很特别的含义。六,是轮回的意思,所谓六道轮回嘛。娘,这个字在“六”的加持下,我觉得就不单单是一个姑娘的称谓,其本意更接近“妈”。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男人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必然带有自己妈妈影子,所谓“新娘”不就是“新”的“娘”吗。所以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讲述从小青梅竹马到成人被门第之见所阻隔的有点虐心的爱情故事。其实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有关“乱伦”诱惑焦虑的俄狄浦斯冲突。(俄狄浦斯是精神分析开创者佛洛依德借用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名字来表征人类心理发展某一阶段特点抽象化的概念。) 也许大家被突如其来的“乱伦”两字所吓到,其实这是每个人心理发展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而乱伦也是在象征层面上意义,可以解释为一种“过度融合性的关系”,所以放下包袱,我们继续向前走。许多人认为短片中男女主人公是缘起红豆,两小无猜,直到雨中的红豆荚的成熟和破茧成蝶,才喻示着两人爱情的开始。其实不然,从短片一开头“心”中残留一点,到红豆绽开,最后化成一柄红纸伞,徜徉在古道上。这样的镜头表达从象征层面上看其实隐喻着女性的初潮,化开的红豆如血般艳红,而斑驳的街道则类似女性的阴道。同时也注意到这一点殷红是来自于心头的那一点,因此从某种角度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片中的女主角其实都做好了准备。反映在情节里,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表现得更为主动,这在俩人小时相处的模式里更为明显。 要知道男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平平无奇,甚至连一首十分简单的《相思》都背不完整,却得到六娘特别钟情,这个似乎难以用常理来解释。不过如果是用来象征来自母亲的乱伦诱惑的话,就非常好理解了。因为母亲就是这样女性,无论男主本身多么糟糕,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得到女性的青睐,而这个女性本身又是属于另一个人,而这个人在讨女性欢心的方面是相当糟糕的,甚至会被故意设计成非常让观众讨厌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体画风写意、唯美的基调下,出现一个那么丑的新郎的形象实在是有些突兀,或者说完全没有必要。但编剧和导演就这么用了,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内心渴望以及对父性角色认同困难。 这种来自于母亲乱伦诱惑的吸引和父性认同困难的模式,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有密切的相关。前面也提到中国是一个受到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影响的民族,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在对待夫妻关系上都具有双重性。在夫妻情感的链接上,一方面要求强调等级性,所谓妻为父纲;一方面又要求俩人能感情和睦、相敬如宾,由此可想这其实是一种维持表面上和谐、在情感深层隔离与压抑态度。在性方面,一方面在内心需要的层面上禁绝性,一方面又不反对甚至鼓励行为的发生,这其实并谈不上对性对象的爱慕,更多的是泄欲和繁衍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妻子的性心理可想而知,被压抑的性欲必然寻找其他的满足途径,对中国妇女来说,孩子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至今在中国许多地区,妇女的哺乳时间都是很长的,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城市妇女的居然能够哺乳到孩子五六岁。这在生理上显然是不必要的。而且,至今许多妇女还是能够毫不羞涩地当众哺乳,这意味着哺乳时暴露乳房没有太多的禁忌和焦虑。显然,过长的哺乳期是妇女们满足性欲的一个途径,任何人都可以看出,女性的乳头是重要的性敏感区,要说哺乳时的感受和握手差不多恐怕只能欺骗自己。……”(《“哪咤闹海”与中国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李孟潮) 前面说了那么多似乎都是有关于女主的,那男主呢?也许有人认为男主在片中太过懦弱,根本就没有什么追求努力动作,看着六娘时不时打开后门继而又失望地哀叹,大家心里都会升起“不值、不配”的感觉。但我要说,男主还是非常地努力的,甚至可以用“奋不顾身”来形容,为什么这么说?请看图。 “冬夏苦读,废寝忘食”这些困难时节都专心致志,可想平常了。男主明白只有依靠读书考取功名方能美梦成真,而这种奋不顾身的追求是含蓄的,同时也是壮烈的,有种赴汤蹈火的感觉,这样的感觉经常在青春期追求爱情的小男生身上看到,其实背后的象征意义是为保护母亲而誓死不悔,这样的冲动往往带有一定的口欲期特征的固着。说到这让我们再来看看片子。 我不得不说该片设计的太过经典,我不相信这是编剧知道背后的心理学意义才故意安排这样的桥段,只能说这些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而只有这样展现我们集体潜意识的片子才给我们看过难忘的感觉。 我前面说过这是一部关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在象征层面上,如果孩子陷入母亲的乱伦诱惑而不能自拔的话,其结果是十分恐怖的:不是陷入分裂后的抑郁,就是死于暴力,就像《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二王子…… 那么如何摆脱宿命纠缠呢?缺什么就补什么,父性角色的认同是男孩成长过程中永远绕不过的大山,片子多次出现“牌坊”的特写镜头,这其实就是社会父性力量的体现。男主走向科举这条路,也是表达了对父性的认同。 当然,单纯的父性认同过于残酷和冷血,这就需要启动“哀伤”的程序来悼念丧失母亲的伤痛。片子开头由红豆化开的、殷红如血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心头的一滴血泪,而眼泪就是用来哀伤的。佛洛伊德曾非常有洞察力地说过,我们越是能够哀伤,就越能够从抑郁中走出来。尽管如此,这过程本身还是带有很强创伤感,就好像在电影《大话西游》最后一幕:那名流浪剑客嘲讽地说,那人好像一条狗…… 说到这,令人感到惊人的巧合的是,电影里同样对一滴眼泪有大量的笔墨——那是紫霞仙子留在至尊宝心里的一滴眼泪。这个意象是多么的类似啊!因为在我看来,《大话西游》与这部《相思》所要表达东西是一样的,都是讲述有关乱伦诱惑和父性认同的故事。至尊宝在挽救白晶晶的过程中认识了紫霞仙子,而紫霞仙子正是晶晶的师傅,从辈份上讲,紫霞就是至尊宝的妈妈。而且从整个剧情看,至尊宝同样很容易得到女性的青睐和好感,很多女性都莫名其妙地对他有所偏袒,并且这些女人原本都属于另外一个男人……这里有太多的雷同一般的设定。最终男主逃脱死亡宿命的途径也是通过对父性的认同——带上紧箍咒,陪唐僧西天取经。 这里图不好编辑,原文请看这个链接http://mp.weixin.qq.com/s/j1LVtTZ551j0R_CwwcRR_g

  《相思》观后感(四):再刷这部短片,为何说它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新希望?

  去年年底,一部国漫短片《相思》刷爆了网络,看过的观众纷纷推荐,好评如潮,甚至出现了一记记“国漫希望”,“国漫崛起”的广大呼声。

  我们且不论《相思》在中国动画、动漫历史上有何重要的意义,单从作品本身,《相思》也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动画精品。

  《相思》根据清朝嘉定年间名人王初桐的故事改编,讲述了王初桐与六娘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因家境不同天各一方的故事。

  剧情略微俗套,中国的文化作品中这种剧情已经司空见惯,但“门当户对”仍然暗暗契合了从几千年封建礼教中走出来的国人们的思想,于是也显得通俗易懂,情感也更容易代入。

  电影一开始,王初桐偶然在街边小摊上看到了一个镶有红豆的簪子,瞬间勾起了他对过往与六娘之间的回忆,故事也由此展开。

  “红豆”作为故事的线索,一共在影片中出现了六次。第一次出现也即开篇的红豆簪子,引入故事的主题;第二次是王初桐幼时拿红豆赠与六娘,两人因红豆开始有了“相思”的情愫;第三次是六娘煮了红豆粥给王初桐喝,两人之间的情感又增进一层。

  然后镜头转换,转眼王初桐与六娘都长大成人,六娘大家闺秀貌美如花,一颦一蹙都受到街头巷尾的注目;王初桐依旧是家境贫寒的读书子弟。偶然在桥上的遇见,明明两人内心都激动无比,却只能强行压抑内心的情感,假装路人擦肩而过。家境的巨大差距将两人生生隔开。

  转眼间六娘要嫁人了,新郎是富家子弟。王初桐在喜庆的鞭炮和一阵热闹吵杂中知晓了这个消息,一路狂奔到六娘家后院门口,想要敲门而入,但是最终举起的手又慢慢放下。王初桐深知自己的处境,无力改变这已既定的事实。在风雨中,在雷声里,王初桐痛哭流涕。而门的另一边,同样有个伤心的身影默默呜咽,那是六娘在掩面而泣。

  然后六娘出嫁,王初桐默默苦读。王初桐的娘端来一碗红豆粥,他一口一口的吃进嘴中,仿佛对六娘的爱,从此只能深藏于心中。

  第五次出现红豆,是六娘出嫁前夕。她在刺绣的时候不小心扎破了手,一滴殷红的血滴在了刺绣上。六娘把它绣成了红豆,赠与了王初桐。

  最后一次出现红豆,是王初桐赴京之时,在缓缓前进的船头,王初桐手里紧紧握住六娘送与他的刺绣,这是六娘留给他的唯一的信物。“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全片故事到此终。

  王初桐与六娘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起著名词人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红豆”取材自王维的五言诗《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相思之谓也。红豆被寄予了“相思”的寓意。

  虽然影片播出之后,细心地观众指出王维诗中的红豆是指“相思豆”,而影片中的红豆只是普通的食用豆,贬斥了导演、编剧无文化常识。其实红豆在影片中只是一种象征寓意的信物,更多是赋予它的感情意义,是否是科学意义上的“相思豆”,这点我们不必吹毛求疵。

  影片对人物的塑造,对两人内心情感的矛盾,都有细致入微的表现。比如幼时王初桐送红豆给六娘时,两人脸靠的很近,天真的王初桐突然脸红。在桥上偶遇时,先是一阵惊喜,然后又瞬间意识到自己身处闹市之中,于是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内心情感强装淡定。

  除了对人物的刻画,全篇对环境细节的制作也相当细心。比如一年四季变换的场景,雨天时沾湿的衣襟。

  正是由于这么细腻的制作,才让短短十分钟的故事显得饱满而深情。

  在表现形式上,影片采用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为主体,以中国古代城市风貌为底色,古人配古诗,古风配古曲,既表现了一个通俗易懂但又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又对古代城市街景作了一次还原,再现了当时精细的建筑风格,《相思》充满了浓厚的中国风特色。

  相比于“喜羊羊”“灰太狼”这样的国内“低龄化”动画内容,《相思》在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上不知甩了中国动画几条街,也难怪出现一众《相思》拥趸,要把《相思》当成中国动画的救星了。<a href="https://po.baidu.com/feed/share?isBdboxShare=1&context=%7B"nid"%3A"news_3345244969791761710"%2C"sourceFrom"%3A"bjh"%7D">原文</a>

  《相思》观后感(五):江南的烟雨里有这么一个爱情故事

  不谙世事的少年拿着一颗相思的红豆去找天真烂漫的少女,一个单纯简单,一个率直可爱,情愫就此种下。长大后一个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只为娶她,一个静待闺中针线刺绣只为等嫁。那一日在街头相遇,满街响起了卖梨的声音,你们撑着伞羞涩腼腆的走过,看似浪漫,可是却为故事埋下了伏笔,梨(离),伞(散),梨伞(离散)。纵使再相爱也抵不过现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女方被提亲的那天,江南飘起了满天的烟雨,一切就像这烟雨,看不清道不明,提亲方不是她想嫁方。门前都是撑着伞看着热闹的人,男主撞在了一个卖梨的车上,梨伞终究还是成为了现实离散。一个在门前没有敲门的勇气,一个在门内没有开门的决心,一个倒在内前放声哭泣,一个在门内唉声叹息悲痛相迎,一切皆已成定局,“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满春柳春花满画楼”,故事就此落下了帷幕。她一直在秀着那一首《蝶恋花》,恍惚间针刺破手指,血滴在了花上,成为了最鲜艳最痛心的红豆,而她也剪短了刺绣的红线,线断缘尽……成亲那天,新娘在花轿内默默流泪,而他却成为了赶考的举子踏向远方。多年以后那个赴考的举子已成为一个蓄须的中年,而江南的水乡一如既往温柔多情细腻,桥还是当年的桥,水还是当年的水,柳还是当年的柳,可是人却早已不是当年的人。故事结尾,响起了歌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画面定格在他为她送红豆的那个场景,真好。

  《相思》观后感(六):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好诗妙句,无需华丽辞藻,寥寥几笔,看似白描写意,情声心意却跃然纸上,留白无数,还能吹皱一池湖水。

  大爱这样的短片。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满屏江南烟雨,四十八骨紫竹伞;

  白墙青瓦红衫翠袖,小桥流水月门窄巷,

  书院廊下朗朗书声,团扇如月红丝入扣。

  那时的古代,才子佳人,

  纵然“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也依然会有太多的遗憾惆怅;

  那时的主角,两小无猜

  纵然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亦是细雨婆娑满眼泪,离人无语月无声;

  红豆如血,相思入扣,

  绵绵缠缠只能绣进团扇,千千而结。

  提起红豆,我却最喜欢温庭筠那首——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记得《纨绔》里那句,平生不会相思,才害相思。

  记得纳兰容若《画堂春》那句“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说不尽相思多缠绕,道不完九曲十八弯。

  半生走来,“而今识尽愁滋味” ,

  提起相思,“却道天凉好个秋”

  相思相思,竟然最令我感动的歌曲是毛阿敏那首《相思》

  大概很多人相思过去,多年以后回味,皆是如此感怀吧

  当年那部《西游记后传》我是死也看不下去,唯独记住了那首片尾曲《相思》

  红豆生南国是很遥远的事情

  相思算什么早无人在意

  醉卧不夜城处处霓虹

  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最肯忘却古人诗 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守着爱怕人笑 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

  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相思》观后感(七):相思了,然后呢

  短片“相思”的结局为何是劳燕分飞,小时候的私相授受结果有这么严重吗,那绢手帕代表什么意思呢,从南北文化说起。女主嫁给了当地的土绅,男主金榜题名,看起来好像一切皆有可能,真实是什么样子呢?如果女主不嫁,乡间的散兵游勇就会缠着不放,她的价值因为过早的定情而缩水了,男主却没有能力给她未来。那为什么会有绢手帕呢?聊作相思吗?我想知道南方文化的精髓,是否两个人能在一起,相思之后还有然后吗?土绅能忍受绢手绢吗?土绅看着年纪很大了,娶这样的娇妻养在身边是否有其他理由,短片刚开始也是以一官使买红豆簪子出场的,他和土绅的关系应该不会差,他会不会就是男主的人呢,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多吗?是否就是因为这个题目里的相思有结果所以才被流传至今呢?以女人当有心或女人当自强作为中心思想会不会俗艳了一把,为什么刚开始看会有泪点,为了江南的婉约而安定的人文环境吗?我相信北方很少有这样的地方,就像有人说的,恶的人永远不会少,善的人永远不会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惩恶扬善是每个时代都应该做的事,表现在土绅那里,表现在官使那里,表现在男女主母亲那里。扬正气,促和谐,这是当前的主色调,永远不忘那份初心,才可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世界。什么是初心?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吗,是,而且更多,为了每一个人都能和自己一样拥有美好的生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心里永远保存着一份大大的世界,给自己,也给关爱自己的人。

  《相思》观后感(八):《相思》:这届影评人和观众是真不行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王维

  最近看到一个不温不火的动画短片,准确的说是在好几个地方都看到过,但标题清一色的含有“中国风”三个字,这个短片的名字叫《相思》,内容也和王维的诗句相似,是关于红豆和相思的。我并不推荐大家观看这部短片,但是为了让一些想要一探究竟的人死心,我还是把视频搬到了这里。

  《相思》

  看完后什么感觉?好看?中国风?中国动漫又要崛起了?

  抱歉,我个人是一点感觉都没有的,准确的说是一点好的感觉都没有,我对这个短片的第一印象就是真特么烂。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短片时,它的标题是“感动五千万人的中国风动画”,可是我翻遍了所有的视频网站去看这部短片的“感动人数”,最高的一个点击量才50万,100倍啊,这比直播网站的数据还要假呢!

  小书生把红豆当做秘密分享给小千金,小千金喂小书生红豆粥,后来书生娶了别人,千金也嫁了个门当户对的富人,最后书生带着千金送的手帕去赶考了,完。就这样一个鸟故事,配上中国古代的景物,就变成了中国风?

  讲好一个故事是电影或者动画应该做到的,对于这部短片我只能说我知道了它讲的是什么,但是我并不能为它感动,我对它没有任何感觉。

  做好画面也是一部动画应该做到的,现在是2017年了,做出这样的画面只能说是及格。

  还有清一色喊中国风的影评人和观众,WCNMLGB,能不能别滥用“中国风”这个词了,没文化就说俗话,非要装内行,结果装出个大洋相,你们比虹桥一姐还能编呢。有点中国元素就叫中国风了?那是不是所有有关中国的电影和动画都是中国风了?这样泛滥的中国风有什么意义?我们有哪一天不是在中国风里?周杰伦的一些音乐能叫中国风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能做到那样,人人都在电影里生硬的加几棵竹子,这不能叫中国风,国外也是有竹子的。说是中国风,节奏比谁都快,心里比谁都急躁。

  还有人谈到了中国文化,我不是瞧不起我国文化,而是文化这个东西不是念两句诗就叫有文化了,不是把中国特有的风景画进去就叫有文化了,每一个加入的元素都需要为它做解释。

  提起王维的《相思》人人都知道红豆代表相思,但是红豆代表相思这股文化风是王维带起来的吗?我想一定不是,这个文化应该是民间流行起来的,王维只是一个陈述者。在一个几乎人人都会背诵《相思》并且清楚红豆意义的国度,动画就以这么简陋的手法叙述故事,是不是太不诚恳了?

  所以我说,这一届的影评人和观众是真不行,连鉴赏能力都没有。当然,更不行的电影工作者,所有你做到的都是你本该做的,还有更多你该做的没做到。

  微信公众号:石墨兮 Moses283

  《相思》观后感(九):感同身受的中国风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中国风的东西,但却不是死忠。有幸看到这部动画,也略有感触,随便写点。最近几年国产动画进步真的很大,不再是单一的动物充当主角,并且一味说教的模式了,通过一些简单明朗的事情传达一些思想,而这也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我觉得这很好。技术方面我不是学这个的,也不了解,从一个普通观众角度来说,动画衔接流畅,画面让人觉得舒服,音乐、配音也都融情于景,整个观看过程就是两个字舒服。

  我应该算属于追求浪漫的人,不会去刨根问底到底事情的真相如动画那样,因为对于于扬那份痛苦我也曾切身体会过。

  很不错的一部小动画,喜欢中国风的朋友可以看看。

  《相思》观后感(十):相思

  可能是因为本来就心情低落,进豆瓣看到标记的想看的《相思》,便立马趁着有wifi看了,虽然才十分钟,给人的感动却很多,让我看完后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我正好是处于期待爱情的年龄,有着青春美好爱情的遐想,也想有一段如诗般悠远如歌般清扬的爱情,小秀才和六娘的爱情朦朦胧胧,正像年轻时刚憧憬爱情的我们,不可说出但都明了,只是会在不经意间相思对方,期待着每一次的偶遇,然后有着小鹿乱撞的窘态和抑制不住的惊喜……

  剧中多次暗示离散,画面精美,中国风浓郁,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好评,难得的国产动漫,不管看几次都会忍不住融入剧中感情而落泪,遗憾的爱恋,透露出那个年代关于爱情的悲哀,不够勇敢门户观念又太强,如果能够有一个人勇敢一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可能还是美好但没那么刻骨铭心了吧,就像泰坦尼克号一样,正因为离别,才使人铭记使人备受感动。

  一扇门的距离却是终身的离别,只能看着对方互相有了自己的家庭,再也不能像年少时天真玩笑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长相思 红豆》 点红伞,梅雨迟。盼予红豆长相思,半掩相思执。 雪复落,泪作辞。入绣三分恍少年,难似少年时。(这是在评论中看到的,觉得写得很好,很应剧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相思》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