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客》是一本由[美] 斯科特•帕特森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宽客》读后感(一):记录
模型的假设
模型忽略了市场价格的异常、大幅波动。
统计套利 stat arb
指数套利
levy distribution:一个数据与其他数据的偏离会导致所有数据分布的剧烈变化。
《宽客》读后感(二):概率一旦高于50%,就拥有了全世界
数学从确定性研究到不确定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几十年,计算机是重要的模拟器,《盗梦空间》陀螺在转的时候的不确定,才是陀螺最美的时刻,在没有尘埃落定的时刻,推断出最后结果的概率,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概率一旦高于50%,就拥有了全世界
《宽客》读后感(三):更多的是哗众取宠
一开始就用赌博为噱头,野史讲的跟亲身经历一样,不得不佩服。
至少我身边认识的宽客很多都是品行温和的,行为乖张挥金如土嗜赌成性只是极少数。做这行要心存谦卑,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
只是想了解了解的读者可以看看,当小说看还是可以的,作者描写叙事功力不错。想要深入研究就算了。
《宽客》读后感(四):了解宽客历史的不错书籍
宽客大概是这样的场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端于一种物理现象--布朗运动进而产生的市场随机游走,来自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一流大学的一群顶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凭借他们的专业知识进入华尔街,开创了统计套利等量化交易。包括高盛的全球阿尔法和大摩的过程驱动交易在内的量化团队成为华尔街的精英,并不断创设越来越多的衍生品,直至2007年金融危机泡沫破灭......
《宽客》读后感(五):金融作手统治世界
宽客是一本很好的书——虽然没有具体的系统,但是它娓娓道出了几十年来华尔街的历史,以及那些直到现在还有极多的对冲基金在用的策略:α套利,对冲货币等等。
总体上看,这本书偏向娱乐,把很多专业性的东西都平民化的阐述出来了,也很适合当作金融方向学习的科普读物。
《宽客》读后感(六):各种八卦,但没技术含量
可以拿来当作野史读。
本书作者有神奇的魔力,把各种野史绘声绘色的写得如同亲身经历一样。
但是,你要想了解一些技术性的东西,抱歉,真的乏善可陈。能把统计套利的原理解释清楚已经费了作者很大的脑力。至于次贷危机中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导致危机的错误,这有什么好说的呢?与其弄明白那些枯燥的数学模型,不如讲讲宽客们成功时是怎样的纸醉金迷挥金如土,也不如讲讲他们失败时是怎么拿椅子砸墙,怎么歇斯底里的——当然了,读者在读这些野史的时候,是不会去区分,这野史是真实发生过的,或者仅仅是作者的想象。
《宽客》读后感(七):宽客
《宽客》是一本讲述华尔街顶级数量金融大师的另类人生的书。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作者采访了大量加州抵押贷款违约业主、对冲基金经理和顶尖经济学及金融学学者,在《华尔街日报》上对危机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本书对华尔街新兴的主宰者“宽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描述,其中既有宽客新锐中的佼佼者:穆勒、格里芬、阿斯内斯和魏因斯坦,又有隐士般的吉姆• 西蒙斯,史上最成功对冲基金的创始人阿伦•布朗,以及多位宽客中的异类。这群数学天才就像闯进华尔街糖果店的小孩——他们从华尔街的最底层开始一步步登上最高峰,又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市场崩溃。
《宽客》读后感(八):宽客对金融体系的颠覆
《宽客》读后感(九):不错的宽客历史书
通读整部历史,当时首先要对宽客们的聪明才智表示由衷的佩服,这些各种背景的聪明人最终选择在量化的平台上一决高下,既体现了这个行业的竞争公平性,也体现了利益的疯狂。
另外,看这本书会联想到之前看的江平写的constraint optimization,绝大多数聪明人都在做optimization的事,但重大危机关头其实constraint才是关键。
稍感遗憾的是,本书作者并不是业内人士,所以对策略的具体描述极少,也许是这些策略还未被公开吧。
------------
另外正如搜索引擎算法里的,有两类信息的节点是重要的,A类因为它自身具有丰富的知识,B类因为它可以链接到很多A类的节点,导致它自身也存在价值。《宽客人生》属于A类,《宽客》一书属于B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