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教育思考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3 15:58: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的教育思考的读后感10篇

  《我的教育思考》是一本由李镇西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一):教育体悟

  这是我阅读李镇西文集的第二本(吐槽一下出版社,其实可以编个号的),这本书名为《我的教育思考》。挺简洁的书名,我想凡是做过老师的人,都有各自的教育思考,当然我也有,虽然只是经历过短短几个月的实习教学。对于这本书谈及后进生的部分,本人颇有感悟。

  其实后进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班大部分都是后进生(这也从一个层面上反映出班主任的重要地位和班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想起之前在中专实习的日子,教了两个班,一个男生班(因为学的是电气化,所以都是男生),一个男女生混合班。那个男女生混合班就异常的吵闹,属于脱缰的野马,管都管不住。上课的时候随意讲话,还有走动下位的情况出现,现在想起来还是头皮发麻。我们常说要对后进生好一些,因为学生都是平等的人,后进生只是成绩差,但不能因为成绩而否认他/她的能力,但当你面对后进生的时候,很多表扬或鼓励的话,你是说不出来的。虽然书中列举了很多介绍,后进生依旧在上课,依旧在听课,但其实你有时候反倒希望他们不在课堂,不影响班上的学习氛围。是的,我们需要给后进生以包容和尊重,但有时候真的很难。

  扯得或许有点远了,对于后进生的话题谈的有点多(本人亲身经验所致,抱歉),这本书还涉及一些教育理念和现象的怀疑,比如“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第十名现象”等等,也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思考。个人认为对教育工作者的帮助意义很大,因为只有了解了教育,了解了学生,才能把握好每一堂课,真正做好教育工作。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二):释怀郁结情绪

  释怀郁结情绪

  ——我读《我的教育思考》

  文蠹鱼

  打开这本才知道,社会、学校、师生之间有那么多不为大家所知的事情。李镇西老师通过这些年来从曾经的误区,到今日对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及自己收获的经验,一一表达出来了他的感悟。他的工作思考以及对教育的理论,无疑在书中都能体会到。对于他的那些做法到底大家能接受多少呢?李镇西老师,算是敢直言的人。也许李镇西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好老师,但是在文中我怎么就听出唱高调的味道来,好像无时无刻不在说自己的好。我不知道每个从教人员的思考感悟都是如何,甚至怀疑文章内容的真实成分。侃侃而谈的,貌似一直在标榜自己,标榜自己教育的出色和自己获得的成果。

  对于教育,确实如李镇西老师所言的那些一样,利弊太多,有些又无法左右。无法选择学生、无法选择教材、无法改变考试制度等等,只能在原有的中国式教育中用良知、用技巧、用方法,找出适合孩子的切入点。听上去李镇西老师点子也良多,意见也很多,也对教育提出相当的批评,思想也颇丰富。说得头头是道,也句句在理,如书中所言的这些,能坚持、无虚假、不浮夸地真心对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倒是宽慰的,也因有这样的老师为荣,还因这样的老师看到国家的未来的光明。

  教育真的是一个大问题,不只是说说就可以办得到的事,实践很主要。是不是去掉骄躁,更加认真呢?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三):教育感悟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思想感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善待后进生》一文,写到部分老师,一见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教育成果。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换种眼光,仔细想想,这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一年四季,总是准时到校,听他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不说听课,记得我前一段时间,审批资料,连忙了一周,签字手签的都肿了,扪心自问,孩子每天要写那么多作业,他们的手痛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就像国外一家幼儿园,冲进抑或恐怖分子,老师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这是一场游戏,尽管她自己也处在极端的恐怖之中,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四):师道良心

  作为家长,有的时候看见刚小学起步的孩儿功课那般沉重,心底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老师、对学校的一些腹诽:教育,就是这样充满了强塞?教育,就是这样将孩子架在一架争夺高分的机器上?---不由地对这种教育心生反感,但面对这种学校教育现象的普遍化,只是在心里表示下自己的不愿意不乐意罢,行动上还得督促、抓紧孩子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

  之所以这样说,是我仍没有充分认识、了解到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校、老师很多时候的无奈和身不由己的做法。直至今天,当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我的教育思考》时,心里曾有过的对学校教育的腹诽转换成一种平和。一种因了解而得的理解。分数至上,成绩才是硬道理,现实教育体制就是这样。作为老师,即使曾经充满了教育理想,但在这种自我无力改变的教育体制下,为了完成“教学质量”,也不得不亦步亦趋紧跟众人的步伐参与进这“野蛮教育”的大军当中来。然而当你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你可以释然了,也可以做到在如此教育体制下,让自己的教育之路开出一些自由与幸福之花来。作为老师,你无法改变体制,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怎样在激烈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爱的智慧,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尽量做得更完善完美一些,这是作为老师最值得人尊敬的师德良心。作为一名老师,面对天资禀赋各异的众多孩子,能够充满智慧地做到“因材施教”、“尊重个性”、“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心换取孩子们的心。---这是一个真正教育者应尽力去做,应该有的师德。如果愿意,每一名教师都能从本书的阅读中得到一些教学智慧和启迪。

  作为家长,假若孩子能够遇上这样的大德良师,那是孩子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然之则说,现行教育体制下,像李老师这样的良师实在是少之又少了!遇上了,是孩子和家长的幸运和福分;遇不上,亦只能释然!想想之于如此大环境下的中国教育,能对老师有何过多的苛求?

  通篇书里,是李老师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文字真实而坦诚,真诚地道出了为师的种种不易,也从思维方式、观念、心态等等方面为教师开启一扇智慧教育之门,是让教师很有共鸣和帮助的一本书。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五):喜欢思考才能成为好老师《我的教育思考》

  喜欢思考才能成为好老师《我的教育思考》

  这套李镇西文集中,这本是最后读完的,却感觉是这四本中最好的一本。李镇西的教育思考在很多地方都和我产生了同样的共鸣。尤其是对教育作假的思考,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应试教育,而是教育的行政化和教育作假。

  在这个方面中学还差一些,在小学更为普遍,学校的主管单位太多,几乎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有权利来管学校,而且也都愿意管学校,甚至也就只能管学校了。那么多部门导致学校中的机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除了校长副校长教导处后勤,还有德育处、少先队、党支部、民族党派支部、工会、科研室。对一个领导下面的老师就要多很多工作量,而这些工作往往都是上级部门派下来的和教育教学没什么关系的工作。各种现场会,各种检查评比,各种表演,各种比赛,各种公开课,很多都是在做样子,走形式。活动实在多得让老师疲于应付,最后也就流于形式。不过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排练,这个形式肯定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可是在这些形式中,教育哪里去了呢?

  作为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名师名校长,还能够对教育的各种现象这么敏感,的确很不简单。很多名师走上从政的道路以后,很快就传化成为了一个官场中的官员,早就脱离了教学一线,离开了学生,所以对教育变得越来越不敏感。可是李镇西老师还能够用一颗童心,用一颗爱心,很单纯的去看待我们眼中那些习以为见的事情,真的让人感到钦佩。

  李镇西老师关于家教的看法挺直接,很有道理,那就是教师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从事有偿家教,只要教的不是自己的学生就可以。不过我估计作为教育的主管官员肯定会认为很幼稚,也很少具有可操作性,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你放开一个口子,就会如洪水一样泛滥。其实就是这样三令五申,还到处都是补习班呢。不过教育其实就需要这样单纯和幼稚的老师,就需要这样理想主义的校长。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这样单纯一点中国的教育就有了希望。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六):读得懂的教育思考

  李镇西的《我的教育思考》让人喜欢读,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读者,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思考。

  作者曾任教多年,有丰富的从教经验,在教学方面最具有发言权,在教育过程中,一边创新自己的教学,一边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新意且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体制下更好的生存发展。所以他写下了《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老师,用我的笔吧》这些看起来平凡却暗含着深深的思考的话题,他提出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绝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大话,而是发自内心地发现自己与学生间根深蒂固的地位,以更真诚的态度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世界。

  因为工作优秀,作者如今任校长一职,而在这个岗位上,我们更看出了作者的与众不同。对待教师他以心换心,发现教师的长处,对缺点也不避讳,情深意长地发自肺腑地将教育的真谛传授给他们。所以他写下了《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你还可以更幸福》《也谈班主任兵法》等等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校长的努力,一位真教育家的内心。

  纵使现在社会充斥了众多对于教育的不平,作者也绝对没有丧失信心,他坚信制度不是造成一切后果的根源,重要的还是个人的素质,面对社会上种种的不正风气,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作者认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还是阅读,尤其教育行业。他与老师们一起阅读,督促他们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氛围。对于自己的书,他认为绝不能强迫老师读,而是应该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读,而心甘情愿就要把书写得平凡,但平凡却不意味着肤浅,他认为平凡中一样可以寓意深刻。把教育理论搞得高深是错误的,作者应该力图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所有的读者都愿意读喜欢读。

  在当今社会能读到这样一本有思考有深度的教育书籍,且作者来自教育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我们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正在前行。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七):我们不比棒子强

  我把这本教育思考放到最后一个来读,读后也如之前所料,沉思良久。想说的很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这本书是四本之中我与李老师意见分歧最小的,但还是觉得如鲠在喉,多数人觉得会不吐不快,但是你们要知道骨头是卡在那出不来啊

  《善待“后进生”》里面李老师讲的道理,其实之前工作时某主任曾经跟我们讲过,但是此人在一线教师中素来不得人心,说遭人憎恶都是轻的了,再加上明显他也都是照本宣科的读从网上照抄到小本上的话,大伙一听就怒了,什么叫做后进生明明听不懂还坚持来听我们这些教师要感激他们,不讲人的东西整天假大空的教材那是我们编写的么?李老师的文章读完我却气平了,原先不理解的东西也觉得灵光一闪,敢情是这么一回事,搞的我当时恨不得冲上去撕了那领导的嘴。说不知者无罪,但不知道还非要对别人传道授业难道不可耻么?我是没法有李老师那种气度的。同时让我厌恨的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总是敢于这样拿出两块钱说,哪,经费给你了,明年不把诺贝尔奖拿回来你就直接去死好了~台面上核心自然是不会这样说,但实际上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呢?鲁迅先生说能歪歪斜斜的故纸堆中看出两个字“吃人”。如今我却看见无处不在的统治机构没有哪一件事的背后不是出于挑拨群众与认认真真一线干活的人产生矛盾为目的。李老师说的很多,这样的一种环境,不能指望哪一个校长或哪一位老师站出来以命相搏便能换得朗朗乾坤,我们只能自我挽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返工作》,里面有一张美国权威机构统计的表格《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以年龄段为基础》,我并没有觉得多在意克林顿在书中嵌上这张图的本意,我更在意的书四发现图中的三角形(25岁~34岁人群)与正方形(55岁~64岁人群)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位置基本重合,甚至后者更高一些的国家,几乎都是当今世界上长久排列于前列的强国,以色列,美国,德国等,而韩国这看似超前极快的国家两者比列相差超过50%,是所有调查到的国家中悬殊最大的,对比韩国在近些年来表现出的低技术含量科技进步与整体素质的断裂,我们对于韩国完全可以放一百二十个心不是夸张,因为他们的高速发展缺乏强大的后背支撑,虽然我对该国的德育孝道一块给长敬佩,但这样的国家是在不足为惧,但是,先别急着高兴,我们,也一样。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八):《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30年教育感悟精华》专家角度的教育论

  常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是因为教育所占据的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对这个话题引起深思。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有着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在这其中有专业的和非专业的,有正确的和错误的,有启发的也有偏激的-----

  为了确保可以形成正确的教育思考方向,我们值得来读一读这本出自于教育专家级的李镇西的教育思考作品《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30年教育感悟精华》。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建立于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理念;在这里,我们会读到适合走进孩子心灵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我们更可以体味到充满生命力和尊严性的教育理念。这就是一个值得被众多教师推广得,深受孩子和家长欢迎的较为晚上的教育手段。也难怪乎编者对于此书的推荐做出了如下的定论:“本书为教师培训,进修,提升自我修养的首选!”

  抛却作者原本就颇为显目的教师资质,我们就此书畅谈有关的教育的问题。很是感叹于此书的内容相当地值得一看。脱离了那种以往经常所见的教学大道理,多的是更贴近于现实,贴近于育人的教学理念。事实上,我个人以为本书其实潜移默化地就是宣传着某种脱离应试教育,讲求素质教育的真实感。虽然中国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但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还是在逐步地走出原有的教学阴影。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注定着我们需要用一个更为全方位,多角度的眼光重新审视目前的中国教育。这里的教育,不仅仅单纯意义上的教学话题,相反的还保罗了很多和教育有关的内容。类似于师德,社会对教育的认可,类似的对于孩子的尊重。书中尤其敢于面对问题地提出一一系列有关的教育深思。不可否认,我们也许发现现在的教育并不是那么地单纯,但是这其中很大方面的因素也同样随着我们每个当事人的为人处世而影响着。作者就是那么一个敢于面对当前教育界面对的问题,一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心声。敢于说,敢于和社会叫真,更敢于还原一个真正的教育天地。

  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神圣的职责所在。也正是因为如此,它值得每个牵涉其中的,影响其中的,关心其中的人们共同来深思和探讨。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谴责,但是我们也不应该一味的纵容。在教育的层面上,我们需要尊重和信赖,我们更需要的是还原一个真正的属于读书的纯净天堂。踏实地学习,脚踏实地地教育才会让我们重视的教育不断地兴旺昌盛!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九):真实的人的教育

  李镇西的书是能给人以启发的。

  一、真实。教育本来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多的。然而,教育中也充斥着不少虚假的东西。看的听到的多了,也就麻木了。看到《我的教育思考》是,让人警醒。李镇西思考过这些问题。一些检查是假的,就是补记录,补各种表格、教案,教学生应付检查。都假模假样,学校装得跟真的似的。检查的人装着没有看出来。混点吃喝。你好我好大家好。教研上,不要搞伪教研。学校就为了得到某块课题,获得一些课改的称号,老师为了获得论文证书,好评优评职称,而教研室则从中牟利。李镇西追求的是真实的教育。

  二、把老师当做人来看而不是圣人。对于捧杀,比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李镇西老师是不认可的。对于把老师当圣人,要求老师无私奉献,李老师认为这不实际。老师也是普通人,过高的要求实际上老师做不到,做到老师改做到的就行了。如果有更的要求更好,但不能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老师。老师把教书当做一种职业也无可厚非。只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可。把老师当人看,用教师的职业操守去评价一个老师是否合格,而不是过高或者过低。

  三、直面现实。比如有偿家教问题,李镇西老师是从来不为的。这一点特别值得大家钦佩。但李老师是不是反对有偿家教呢?这个是教育部分三令五申禁止的。不。李老师分析了,有偿家教存在的根本原因,现行的淘汰选拔式的教育,导致有培优辅差的需求,无法根本上禁止。从事有偿家教的老师可以增加收入。但不可自己班的老师给自己班的学生有偿家教。有偿家教要控制在某些规范之类。

  四、正确认识老师的作用。比如常有这样一句话让老师很憋屈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学生没学好,就是老师的责任。也确实如此,一些家长会说,这老师真么教的。这句话流传还甚广,貌似是一些专家说过的。他们并不在一线教学。老师或者说学校教育只是三大教育途径之一,为什么把所有的单子都让老师扛?扛不起啊。

  五、爱阅读,追求理想。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李镇西给了我们榜样,广泛阅读,多练笔,非功利性的阅读,会促进教师境界的提升。我很遗憾,我的周围许多老师不阅读的。阅读应该是教师的加油站,能为教育提供动力。

  李镇西在此书提出真教育,真幸福,这个提法很好,如果能让学生、老师都幸福,那么这个教育能让老百姓满意的。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十):教育中的科学质量观

  如何干好工作,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如果我们是个教师,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可能影响一代人,因为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本书作者李镇西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启示,因此值得一读。书

  中亮点很多,比如:教育应该有忌语。在书的第205页,作者对这些身为老师不应该说的话做了总结,有50条之多。有些事、有些话是老师这个职业所不该说的,要特别注意。当然此原则同样适用于父母。当听到有父母骂自己孩子笨得像个猪的时候,我总想问他们:“那你不就成了猪爹或者猪妈了吗?”

  我算是业余教师,书里给我启发很大的是作者有关“科学质量观”的内容。

  第一,追求可持续的质量。即重视学习成功,更要重视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增产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没有人会在20的后在意我们初中的学习成绩,大家只在意我们成为怎样的人,能为社会提供什么价值。在这个角度上,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王道。

  第二,追求整体的质量,而非某一部分。面向每个孩子,着眼于每个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最好的发展。

  古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说法,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现而非某个单独的部分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用整体眼光看待事务无疑也是我们所应采取的态度。没有绝对的好孩子与坏孩子。此外,我特别想在强调一下“木有混蛋孩子,只有混蛋父母。后者是前者的教师哈!”

  第三,追求和谐的质量。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学生的德智体现美劳各方面一定是均衡发殿,但一定要协调发展。

  不可偏废这此条的核心所在。见过很多身边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但缺乏爱心或者公德心,或者体育有比较明显的缺陷,这都是不能协调发展的直接后果。此外,和谐的质量也许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在自我和谐之外我们应该强调自己与世界的和谐,自己好不能以别人差为代价,就像人类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样。

  以上三条应该不仅仅是对教师有启发,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许更会为之所动。

  书里还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一个女英语教师打了学生(某同学的表都打断了),然后跟其他教师抱怨“没办法,我这是出现于责任心。不这样严格要求,学生的万贯怎么上得去?”。作者写到“又是一个责任心!但无意中却泄露了免得之心”不知道您上学有木有遇到上面这种女老师或者她的变种,无疑这种人是不适合当老师的,以前我当学生时心里管这种人叫“禽兽”!

  全书每页都流露出作者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之情,非常有幸能看到本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教育思考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