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1 12:28: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10篇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是一本由王海光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一):成也庐山,败也庐山

  九州出版的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又是一本再版书,或更是一本普及型读物,或许喜欢看引注的缘故,书的引注太少,兴趣索索。

  整体而言,这本书还是正统的教材式的书籍,好坏作者心中已有预设,林就那么不堪被叶群摆布?钟馗如果不是心甘情愿,怎么愿意被作打鬼?林、江究竟关系如何,陈又在其中到底起了什么作业,作者基本语焉不详,懵里懵懂。

  倒是书中提到的一句话,成也庐山败也庐山,我很认同。1959年庐山会议林彪崛起,接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工作;记得去年在《南方周末》看的林曾经的秘书关光烈的回忆,说是林一上任国防部长等,待遇立刻不一样,警卫多了,住处门口站岗、放哨的也多了,所谓官场的气场也有了,从以前的逍遥王到位高权重,也只能感慨所谓官僚政治的不朽了。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二):警醒后人以及葆有历史

  关于历史的写作总会被人置疑有政治需要的考量,我不知道再版的《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还要接受多少这样或那样的置疑,但是我明白它所带给普通阅读者的关于历史细节的答疑解惑已经让我很满意了。我善良地祈祷着写他不仅仅是为了警醒后人,更是为了葆有历史。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三):千古功过待盖棺

  随着1971年温都尔汗的一声爆炸,林彪本来清晰的身影也因各色人物的众说纷纭而变得模糊起来。

  黄埔时期的林彪是不是真的学业平平?其实,林彪当年的学习成绩究竟如何已经无关紧要,因为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林彪的军事才能不仅是黄埔系的NO.1,就其战绩而言,放之中国史上也是数一数二。

  你不出山谁出山,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来的总有惊人的相识。唉,读书人一声长叹。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四):林彪的生存和毁灭

  某天读完奈良美智的《小星星通信》,随手拿起《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原本亳无关系的两本书却因为一个日子有了某种巧合——12月5日——林彪和奈良美智,这两个完全不同时段不同国家不同职业和追求的人,居然是同一天生的。而他们俩的生日和我只差了一天,所以在同一天里拿起这两本书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吧。

  小时候知道林彪的名字,就是因为那起震惊中外的“九一三”坠机事故,各种小道消息,各说风云。而这样的故事传到民间,最后的版本一定比真相更传奇、更悬疑、更精彩。而这本书,正是围绕这起事故展开,讲述了林彪的个人经历,政治动机,阴谋和家庭等等。从战时的英勇将领,到建国后工于心计的马屁精、阴谋家,最后变成“叛国者”而自我毁灭……作者按此顺利来进行叙述,给读者理清了一条思路,至于那些重要的细节和关键的原因,依然还是个历史之谜。

  这是一本很容易让人产生情绪的书,尤其是利用文化大革命迫害诸多革命老同志、将领、元帅等等,书中把大部分的责任都归咎于林彪和叶群夫妇身上,纵使我再讨厌这个家庭,也看得出来作者某些方便的避重就轻,如果说要以对某些人的打击来对某些人进行维护,那么这样的历史实在离真相还太遥远。

  其实林彪的悲剧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叶群和儿子林立果实在是让人无比讨厌的两个人,或许这就是什么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吧,林彪和叶群之间,是靠政治维系的夫妻关系,跟子女之间也是政治利益更大于个人,所以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他的不行,玩弄政治权术可是颇有心得。但这样浮夸的“天才”注定了悲剧,靠着狂妄自大的虚无才干是成不了大事的。

  林彪一家最后的结局只能说是“自食其果”,他们利用权力不断迫害别人,最后终于把自己也害死了。是时代造就了这一家人,也是这个时代最后毁灭了这个家庭。这本书,读来让人无比唏嘘,权利和欲望,真的是毁人不倦啊!

  当历史已成往事,是非功过,并不是一本书一个人可以说得清楚的。这本书中政治色彩太浓重,立场和笔调也只能算是中庸,内容基本是已经公开的历史资料收集和整理,并无太多隐秘的细节和真相。本书作为历史普及读物尚可,但若想深入了解还不足够。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五):《折戟沉沙温都尔汗》林彪解密

  早前,我只是在读相关的历史课或者他人谈论时知道林彪的结局。这些当然并不很全面和详细可言了。对于这样一个风云的人物,却是经历了从光辉之后的客死异乡,如此的话题其实很是让我想要了解其中的内幕和真相。不过,我也深知因为这个话题的严肃性,以往并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不过也算幸运,这次乘着《折戟沉沙温都尔汗》的出版,总算让我可以一睹当年的内幕。对过去的那段历史又有了一个全新而又深入的了解。

  林彪解密的过程中,我不仅更进一步地了解那段历史。更是觉得如此的过去非常值得引起今人的注意。一如本书的封面所强调的:“过去是未来最好的向导。一个民族要配得上它曾经历的苦难.”这不仅是历史的重温,这更是今日的醒钟敲响大家的关注。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六):英雄没落的悲哀

  落潇/文

  在茫茫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我们已经了解过很多权力斗争的故事;在新闻咨询中,也曾了解过很多关于权力中迷失的现实人物。现实中无新事,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历史中的又一次重复。《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讲述的是林彪的故事,其实讲述的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故事。

  没有人相信林彪的叛国,就像没有人相信心目中正直的人有一天出现在警车上。这种悲哀,不仅仅是事件本身,更是一个信任度该如何释放。我们相信政府的公信力,但是多种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相信老师的善良与教导,但是孩子回家之后不敢诉说学校真实情况的苦楚;我们相信家长的口口声声为孩子好,但是不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带给孩子的反面影响……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里,有两个角色,我们在与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既要考虑我们作为前者的方法,也要考虑我们作为后者的感受。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历史的角度,真实的述说了林彪这位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如何走向没落,我很感兴趣。但是在评论中,并没有提及林彪及夫人、儿子的所作所为,以及林彪集团的阴谋行为,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已经失去本来的意义。该有的影响,已经在我们的思维中扎根。因为我们都是人,无论领导,还是下级,古人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可能出错,何必要将自己的性命依靠在他人身上,我觉得相互的依靠,取长补短,将心比心,才是一个正确的姿态。英雄是曾经的辉煌,没落之后还在影响我们的思维走向。

  2012-6-16 晚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七):林彪的陨落《折戟沉沙温度尔汗》

  林彪的陨落《折戟沉沙温度尔汗》

  林彪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政治事件,国家副主席,二号人物叛逃,可以说影响相当大。记得在周有光的一本书中,写了一个片段,当时一个老外来中国,看到的到处都是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照片和画像,到处喊的都是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过了几年这个老外再来,忽然发现只剩下毛主席了,林副主席的一切都消失了,于是就在大街上拿着以前林彪的照片问一个小孩,这个人哪里去了?小孩说咯屁了,老外自认为是中国通,但是还没听懂什么是咯屁。

  中国的传统是盖棺定论,所以结局不好的人,以前的一切都跟着都变味了,所以凡是有了盖棺定论的坏人,他在历史上的一切形象,都变成了反派,于是你再看到的一切林彪形象都产生了变化。和叛逃以前完全不同,就是选择的照片,都让你感觉这个人萎靡不振,不像好人。估计那些当副主席时候比较精神的照片轻易都看不到了。

  看了这本书,对林彪和林彪事件有了更多的了解,尤其是叛逃的经过还是挺惊险的。联合舰队暗杀毛主席,感觉里面好像是在开玩笑,毛主席当年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和符号,一个神,联合舰队偷偷研究研究也就罢了,要说来真的,谁都不敢去玩命。没人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这种事,所以都推来推去,一事无成。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八):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本书,我阅读下来,感觉应该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出过的书籍。书中列出的主要参考文献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叶的书籍,没有近期的出版的参考资料。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下,果然发现作者的同名书籍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过,这次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只是算是新版而已。而我估计,书的内容应该跟前一个版本基本相同,甚至一样。不过上一个版本已经出版15年了,在图书市场上已经很难购买到了,因此九州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读者了解那段历史还是有帮助,也是符合把这本书列入“知道一点当代史书系”的初衷的。这本书基本上把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九):好狗水上漂

  期待《四人帮沉浮记》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十):命丧温都尔汗的政治权谋家——林彪

  命丧温都尔汗的政治权谋家——林彪

  ——我读《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文蠹鱼

  十年文革,那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毛主席错误发动和领导,导致灾难性的政治运动。提到文革,不能不提林彪与江青,这两个互为利用的“家伙”各怀鬼胎,满足自己政治上的野心,而上演这出悲剧。其中,林彪这个占有欲望极强的卑劣人物使得后人痛恨不止。

  当“九一三”事件发生,当林彪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也为他人生生涯划上了一个句号。而这个句号,太沉重,不值得人民一点点怜惜,背负的却是一个“好学生”叛国出逃的罪名。为什么当年阎锡山没有把他置之于死地,那样还能落得一个好名声。为什么权利的欲望会使人丧心病狂?那荒唐岁月里,林彪的最终政治阴谋都没有得逞,鬼胎又都被历史一一记载。为什么在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将领,以及获得的显赫功勋还不能满足一己之欲?怎么非得变成阴谋家背负千古骂名才甘心?要是不走这样的路线,他的命运又是如何?路在脚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自古以来,心存恶念的人就没有好的果子可吃,所有的下场都一个样,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权利的饥渴腐蚀了他的思想,愈发不可收。1959年庐山会议,用阴谋错误的谬论,批倒一批,扶持一批,为自己日后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毛主席写给江青的那封信中,主席说“在重大问题上,违心地同意别人,在我一生还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吧。”,说是自己被逼的,不得不上梁山。是被动,并非本意,用主席的话说:“为了打鬼,借助种馗”,也就是想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达到治理天下。只是这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打鬼的“种馗”的决定,即便是维护党的纯洁和建设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那付出未免也太过惨重了点。有多少爱国人士因林彪而命丧黄泉,又多少忠臣良将含冤入狱……。

  讨厌政治,讨厌政治没有一刻休息的时候。政治使人不得一点安宁。刚打走了敌人,内部就开始出现战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读历史,远要比读小说来得更加沉重。因这里没有虚假,没有包袱,有的就是事实真相,而这些真相看得你毛骨悚然,令你寒毛直竖。在这本《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书中,你会看到林彪的嘴脸、叶群的嘴脸、江青的嘴脸等等,等等。他们每个人在历史政治中的角色,是多么令人厌恶与痛恨。因他们政治权谋的野心,导致国民经济的停滞不前,何止这些呢,这样的罪名死有余辜。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