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是一本由電腦玩物站長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2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一):数字化生活不该纠结工具
花半个小时快速浏览完《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这本书,书是14年出版的,作者讲述如何用Evernote软件串联起生活,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效率问题,比如数字化资料,旅行规划,时间管理和物欲管理,对数字化管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来看。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两个我非常推崇的观点,1)“尽归类不如无归类”,以我个人的经验,分类不超过三级+善用搜索+常用文件置顶,足以解决大多数问题;2)所谓笔记,其实是在留下我们的记忆。不管是手账还是在线笔记,在当下,大多数人可能觉得整理制作起来费时费力,但是10年后,它会变成你最骄傲的东西。
虽然生活中我用的是为知笔记,但是数字化道理相通,不过我也不像作者,凡事都要用Evernote来完成,我会用滴答清单+大众点评规划旅行;会用滴答清单整理待办事项;会用口袋记账+Excel的方式来管理账本和种草清单;会用atimelogger来记录时间...既然是笔记软件,我还是认为做好最基本的信息管理已经足够。
最后,使用工具是为了提高效率,不要在“用什么工具”这个问题上纠结太久,很多事,记事本+Excel就能完美处理。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二):感想
使用evernote前,明确使用的目的
1 从抄笔记、找笔记中解放出来
便于信息之间的交织、链接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三):印象笔记是很好的东西,使用思维决定价值。
才开始用印象笔记不久,看了这本书,学习了一些印象笔记的基本用法,本书主要的还是介绍了作者使用印象笔记的一些思维,其中很多都是很好。
:用Y代替印象笔记;用S代替Skitch
工作整理
2-1建立一个待整理笔记本,把每天记录的东西放进去,当天统一整理,整合和删掉。
2-2随时记住灵感,用照片和录音更好的记录下来。
2-3记录灵感,结合自己长期的笔记,拓展想法。
2-4会议纪要模版:P22
2-5用手写笔记软件替代笔记本(ipad-Penultimeate,upad;安卓-妙笔)
2-7标记需要的PDF文档存入印象笔记,日后方便查找,印象笔记有属性分类方式
2-8用Y同步常用文档
2-10用Y管理多个邮箱的重要内容,转发或复制到Y,可以后期在处理
2-11建立每个项目的专案笔记本,收集各种资料便于后期工作
2-12把资料库变成知识库,建立同一类型索引,通过超链连接起相关笔记,合并零散笔记。可以再单独加上自己想法 P49
2-14利用修改、创建时间来标记笔记时间,利用位置来回忆在哪
2-16利用剪藏插件在搜索中回忆收藏过的文章
生活整理
3-1开始数字无纸化生活,利用云端便于查阅,利用搜索便于查找,便于知识的链接管理
3-2用Y拍照记录名片,以”发生什么“为标题,同时可以保存时间,地点。通过开启智能标题直接以日历活动为标题,后期还能链接相关笔记
3-3用拍照转存手写记录,Y有笔记优化功能
3-4利用Y做实体书的读书笔记,记录好的文字,还可以利用图片搜索和S标记重点。
3-5利用Y记录看过的电影,看完拍个海报,可以记录时间地点,回家可以添加感想及链接当天其他事情
3-6用Y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后可以回忆;用S可以拍照做教程
3-7建立创意箱收集好的创意
3-9利用Y的提醒功能,提醒自己有效期及最后期限之类的;加入提醒的笔记会自动置顶
3-10利用Y拍照记录重要物品存放地点,以后方便查找
3-11拍照记录购物信息,方便回忆最低价和地点
3-13利用标签建立“想要”“需要”等归类想买的物品,克制购物冲动
3-14利用Y记账
3-15记录别人借自己的东西
旅游规划
4-1用Y收集游记攻略,实现旅游梦想。利用谷歌地图给收集的美食、攻略加上经纬度-教程。(剪藏格式混乱可以用Y的简化格式功能)
4-4利用共享笔记本功能,大家一起创建游记攻略
4-5为每次出游建立一个单独的笔记本,收集所有攻略,汇集链接到一起
4-7利用S标记旅游重要地点地图便于查阅,例如酒店,车站,景点等;可以提前离线好攻略或导出HTML格式
4-9提前搜索要买的东西,记录购物清单
4-10做出行清单的模版
4-11记录旅行中的大小资料(可以加密笔记内文字)
4-12利用“食记”软件记录美食和景点,标记时间地点,感想等。
4-13可以建立封存笔记本组,存下每次旅游的笔记本。
时间管理
5-1记录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随时收集资料,关键时候很方便;减少工作转换,建立待办清单,一件件完成;分阶段准备,边准备边执行;随时记录想做、要做、需要做的事情,看着去执行。
5-2利用零碎时间随时记录;利用分段时间,随机记录在Y里,最后整合;立刻行动,不要等到准备充分了才行动。
5-3利用Y记录计划目标,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用笔记记录工作流程。
5-4有时间的时候,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养成收集琐事、任务的习惯,建立笔记本随时记录,拆解过大的任务;利用标签建立待办的重要,紧急程度
5-5尽量减少花在整理上的时间,整理本身很容易获得成就感,但却没有实质意义
整理的5个基本心法:
1.观察自己的使用习惯
2.建立收集箱,存放暂时不知道怎么分类的笔记
3.用完的笔记就移走
4.分类原则:我可不可以在需要时最快找到? 多用搜索
5.分类到此为止
减少分类的5个数字技巧
1.用搜索取代分类
2.用自动排序取代整理
3.无纸化取代整理,用数字空间代替实体空间
4.用云端同步,减少拷贝
5.用清空取代整理,不用的就彻底删掉
5-6分类要有行动意义;建立行动笔记本,时刻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建立资料库,行动中用到的链接起来;做完的项目封存起来。行动-资料-封存
5-7善用笔记本中的提醒置顶
5-8利用提醒功能提醒工作、生活、学习、旅游、总结等生活习惯。善用收藏功能。
梦想实现
6-1看到别人做的,自己也想做的事加上“想试试”的标签
6-2随时记录想法,也许以后会忘记,但是能搜索出当时的想法
6-3记录的东西可以随时拿来回忆,回看以前的自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6-4记录自己犯过的错,回看是一种成长,可以加上标签
6-5随时记东西,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6-7通过写日记养成好习惯,定制目标,分散目标,一件件完成,养成习惯。找出真的的第一步
6-9配合Y的百宝箱使用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四):技术是人的工具
这是我近年来读得最快的一本书了,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近年来读的都是一些需要细读的技术、学术、理论,甚至连小说也是像《三体》那样需要仔细想想的东西。当然也有可能是年纪大了,理解能力退化如斯,大学中学时代那种日读数百页,尚且过目不忘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想来也有些恐惧。
所幸的是,这不是一本技术书,而是一本使用灵感的书。看着这本书你会想到自己或许可以这样工作,这样安排生活,那样去旅游,那样去吃美食。这本书的作用不在于作者说了什么,而在于他让读者想到了什么,有时候看一个标题就够了,有时候看一张图就够了,你用印象笔记,我用记事本也可以(加网盘),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不是技术的奴隶,技术是人的工具。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五):关于印象笔记使用种种。。。
从2015年开始,我决定做笔记,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料库,到现在2018年有三年的时间。
从最初的A4纸,分类文件夹,到电脑里的excel 表,再到如今的印象笔记,我的资料库经历了三个阶段,也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抄写在纸上,最大的弱点是浪费时间和日后查找起来不方便;把笔记做在电脑表格里,输入和查找的效率提高许多,但是分类复杂时,有些话题自己也不知道放在哪里了,或者重复设置话题,效率也不高。
2017年年末,偶然机会接触印象笔记,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载了app,当时就买了高级帐户。这用就上了瘾,我的手机、电脑、平盘都设置了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使用起来太方便了。
一是随时随地。我随时随地都能储存资料,做笔记;也能随时随地调用笔记使用。
二是各个终端同步,在外面,我用手机做的笔记,回到家,打开电脑,同步更新,看到最新内容;
三是全笔记搜索,不管你的文件如何分类,有没有分类,输入关键词就能把整个印象笔记中的含有关键词的资料全部搜索出来。
四是能储存图片,这个非常好,遇到一些图像资料也可以非常方便的存储。这个是以前的纸质和表格所无法比拟的。
五是功能简单,使用不费脑细胞。印象笔记的笔记本共三级,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层次分明,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快捷。下载APP后,可以直接操作起来,不需要特意熟悉游戏规则。
总之,印象笔记是非常好用的一款工具,如果有心建立自己资料库,做知识管理的人,一定要趁早用起来。
话题回到本书。刚才说过了,印象笔记功能非常简单,不需要有特意的说明书。本书的意义就在于,介绍作者自己印象笔记的使用范围,对于思维不发散的朋友有些借鉴,看看别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如何把印象笔记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
作者介绍了自己把印象笔记应用在生活整理和旅游上,这些内容我也都有尝试,不过用在生活整理上的方法,倒不太认同。作者的方法是把物品存放地点拍照,存放在印象笔记里,以提醒自己,这样做貌似不错,但是每次移动物品后,都要重新拍照存储也很麻烦,会花费不少时间的。对于日常物品,我的理念还是断舍离。
作者关于如何做笔记的一个理念,是我认同,也是自己在实施的。就是 笔记不能只是抄书,更多的是摘录部分精华,还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大段抄录没有意义,花了许多时间,即使再次用到,因时间长久,会有遗忘,还要重新阅读领会要义。所以,笔记一定是自己的东西。
此书阅读价值是,如果银子足够,又想在印象笔记的使用上深度拓展,可以一读。如果只是把印象笔记单纯作为资料库,则不读也无关大碍!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六):梳理你的人生
整本书看下来,重点不是很多,但是有一两点重要的收获足矣。
一.
将你的生活梳理清楚,以数字笔记本的方式,将生活、工作以及将来的规划做一个清晰地分类和规划。
对我来说,我根据书中的一些建议,结合自身的情况,总的分成两类:输出和输入。当然重点是输出,不过在这个笔记本中,占了80%的内容是输入,而只占了20%的输出内容才是你人生的重点。你所有的输入,包括阅读书籍、网络即时信息汇总等都是为你的输入做准备的。
而输出,其实也就是“行动”和“计划”。
行动才是最重要的。行动包括两类:一是家庭健康教育等(含育儿、健身减肥、写作、旅行等),二是读书笔记(暂时还没有将工作纳入进来)。
其实所有得来的知识也好,扩展也好,都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行动。
二.
以专案来分类。这个主要适用于工作项目、旅行项目等。以项目为单位,积累不同的知识输入。其实等到项目完成,同上,行动和计划完成后,输入也可以删除。
归根结底,整理你的人生,就是从繁到简的一个过程。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七):写在Evernote里的Evernote的读书笔记
[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
art1 笔记开工篇
1.把笔记都保存在一起地方,不存在找不到笔记和记在各个地方找不到的情况
2.积极设置关键词
3.会议记录:不仅记录讲话内容、布置工作,同时记录当时想法、意见、以后的工作计划次序等
4.纸质名片:拍照保管,写上相遇原因、时间、互动
5.在Evernote上将知识链接起来
6.创造笔记打开来看的机会:事件提醒、代办清单、标签整理、分类排序
7.Evernote自动填写的日期、时间、地点、日历活动等可以帮助联想、回忆、利用
art2 工作整理篇
1 在建立笔记的同时立刻分类到不同笔记本中去,反而会难以寻找,繁琐麻烦:建立一个“00.收集箱”笔记本,并且设为“默认笔记本”,因为数字排序,收集箱会自动成为排在第一个的笔记本(随笔已设为默认,改为00.随笔) 重要的是定时整理、清空收集箱
2 有些暂时不整理也没关系
3 随时在行动中记下灵感(APP端的随笔功能)(支持拍照、录音的功能很棒,可以记录下当时情景,帮助回想)
4 如何建立一份有效的会议记录:与会时间、地点、人 参考资料 会议记录 会后行动 我的想法
5 在我实际的工作流程中,我发现会议记录最好全部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在开会前建立好下次开会的会议记录笔记,并且事先建立与会者的资料链接、参考资料链接
6 利用数字手写app——penultimate(iPad用,可自动与Evernote同步,用Evernote账号登录);UPAD(iPad用,可转成图片或pdf导入Evernote);妙笔(Android用)
7 利用数学手写app插入拍照下来的图片,帮助学习
8 直接在PDF档案上做注解——Adobe reader;UPAD;Evernote专业版可以使用Skitch工具来编辑PDF内容
9 付费版本可以直接搜索office、Apple文档的内容——直接将“范本”等插入Evernote
10 同步硬盘中某个文件夹——Windows版中“工具”、“导入文件夹”、“添加”
11 发送笔记至Evernote——电脑版“工具”、“账户信息”、“发送笔记至”、“复制”、加入邮箱通讯录中。
发送时@笔记本名,会自动加入制定的笔记本;#标签,自动添加标签
12 提前构建统一的专案资料库——提前收集资料、准备整理:网页剪切、拍照、善用链接、善用检索
13 活用合并笔记——电脑端,按住“Ctrl”,点击想要合并的笔记,选择想要的操作
14 浏览器显示笔记的相关结果——安装“剪藏”,勾选“相关搜索结果”项目,在搜索结果时,就能看到自己笔记的相关结果了(支持Chrome、360、苹果、qq)
ART 3 生活整理篇
1 名片转换为照片笔记——私以为用微信备注里的照片功能更方便
2 拍下纸质书,记录读书足迹——把书摘用拍照笔记记录下来(Evernote可以识别印刷体中文字),同时可直接在照片旁边增加注解
3 收藏“对电影的回忆”——豆瓣、格志可代替
4 生活经历、体验、方法——随时记录
5 skitch——图片注解工具,可以在图片加注解、截图网页图片、地图、在付费版还支持对pdf进行注解
6 有限期限物品、需要续约缴费等产品——可设置时间提醒功能,在到期前提醒:建立一个“有限期限”文件夹,专门提醒这些事情
7 建立欲望清单,避免冲动消费,适当奖励自己——已经在实践,效果很好,确实只是记下来的同时就能缓解购物冲动,甚至有些东西果断时间会发现自己已经不心动了
8 借出去的书——借出的时候拍张照片,标题是书名、借给谁,标记日期,就不会遗漏了
ART 4 旅行规划篇
1 “旅游”“美食”——用自己的体验取代积累的笔记本是很好的体验
2 过于杂乱的文章,可以全选然后简化格式
3 为了在我到达某地后,Evernote自动提醒我附近好玩的好吃的,需要加上正确的定位地点——在笔记的地点可以设置定位(太麻烦,需要查找,使用Google地图)
4 Evernote中内建的地图可以定位所在位置,标记后也可以浏览附近之前定位过的笔记
5 用标签标注适合半日游的行程——半日游、一日游、七天游、出国游等来标记手机的笔记
6 跟朋友一起时,共享一个旅游计划的笔记本,每个人都能及时看到信息,也都有备份——右键“共享笔记本”(付费版才可以开放给所有受邀请的人一起修改内容)
7 打造最适合自己的旅游手册(也要考虑电子产品的电量)——拍地铁、地图很实用;iPad使用感受更好;出国的时候很有用;使用“链接笔记”功能,放入路线规划当中
8 保存证件、资料等备份,机票、交通、酒店等信息
9 付费版用户可以在移动设备离线下载笔记(应该是可以设置离线的笔记本,内容事先保存在手机里)
10 出国游时事先准备好常用句,用水平分割线隔开,依情境分类
11 旅游购物——拜托前请发商品照片给我,存入笔记中;东西多时列清单
12 建立“行李打包笔记”,列出所有必备物品,一一打钩(短途、长途,沙漠、海滩,15岁、35岁,总归不一样。。)
13 Evernote food APP——独立的美食软件,笔记可同步Evernote资料库,有地址、日期、地图等资料,可一次拍多张,记录重要信息
14 之前储存的信息可以做手账
ART 5 时间管理篇
1 犹豫,是导致最后什么都没做成的时间之敌
2 选对正确执行的时间点,并且先做真正最重要的项目,这是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的关键。首先时间紧迫的时候先略读,单纯做收集信息的工作,然后利用间隙阅读研究收集好的重点
3 如果只有十分钟,也一样可以完成10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行动工作平台的价值就在于帮助我们“随时随地准备好,开始工作”,什么都不会再想,立刻开始动手才是真的!
4 长期目标计划:目标
专案管理笔记:想法、计划,怎么做、怎么延伸;
中期进度清单: 待办事项、计划流程表
短期任务收集:首先要将需要做的琐事全部收集,然后拆解成最小具体行动,放入待办清单
5 琐事收集箱:用#重要 #紧急 标签安排事情的等级
6 一些搜索语法
7 计算个人时间的单位不是分钟,而是你如何利用,完成了多少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8 从个人经验出发,思考怎么让自己克服“很慢进入工作状态”的问题,首先我要反思自己的正事是什么,这样才知道要进入什么工作状态;接着我要测试可以让自己最有效率进入状态的步骤;然后我一定要把这个流程写下来并且安排出这个流程的时间。
ART 6 梦想实现篇
1 #很想试试看——想要去做的事
2 珍惜自己的灵感,记录下来
3 做出的成绩,犯过的错,都是宝物
4 用写Evernote来训练自己冷静,训练自己不放弃的毅力,用草稿让自己保持思考,记录下当时所思所想,点滴也是积累。
5 “放弃的项目”——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可以重启,也许再也不能,但都是曾经努力过的痕迹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八):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 笔记
做笔记之后重要的是“用上”,如果笔记不够体系化和系统化的话,我们还需要“记住”自己曾经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笔记,但大脑的使用成本比较昂贵,也并不可靠,所以如此记笔记效果并不好,破解这一问题的法门在于在同一个地方做笔记,而且将更多地笔记数字化,这样就会产生进一步记录的正向循环。
有一个问题,就是数字化的便利性,便利本是好事,但过度的便利性就会产生问题。他使我们忘记数字化的本质,使我们陷入如此简单高效有成就感的“整理”中,破解数字化的便利在于合适,合适数字化的才数字化。
至于笔记的作用,无非是总结过去,无论对错,都给我们以借鉴、指导,是当下的业务环境下开展工作的依据,指导未来,形成未来执行的路线图。
说到合适,就会产生一个关于数字化笔记的适用场合问题,手机端方便快捷是最大的优点,很明显也同时存在界面小、编辑不方便的问题,所以移动端更合适的是收集操作。
时间管理、专案切割成不同的阶段,应该一边准备,一边执行,要关心的是执行的成果,而不是浪漫的准备过程。要开始在任何时间里完成可以完成的事情,而不用非要等到有一大段专用的时间才来完成这件事情。我们有太多的等到什么时候就什么什么的设定,有太多的现在不在状态的借口,这世界最方便寻找的就是理由,最难以直面的就是原因,最不愿寻找的是解决方案。
作者关于建立流程中资料列表的方式很有实践性,之前的月度计划和财务统计,总要临时想一堆的参考资料的来源和流程问题,通过建立模板,虽然速度并不会加快太多,但是对于流程本身有更深的掌控感。
分类的依据不应该是信息本身的属性,而应该是信息在工作流中的位置。
EverNote支持笔记的连接功能,我想每一个笔记都应该归类于一个总的笔记中。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九):知识管理神器和它的秘笈
最最佩服的知识管理专家@warfalcon 说过的一段经典名言就是:
不把信息当作知识
不把收藏当作学习
不把阅读当作思考
不把储存当作掌握
而资料和知识就行有什么不同?资料只是零散堆积的存在,网络上任何内容都是一种资料,而知识,则是把资料重新链接和整合,加上自己的组织和想法后,变成属于自己的,可以快捷检索和利用的资料信息。只有当资料变成知识以后,自己才能从收破烂的,变成了知识工作者。整个网络里面的信息浩瀚如烟海,如何才能把信息转化成知识,由知识提升到能力,由能力升华成智慧呢?evernote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笔记软件,也是收集信息的神器,而这本《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呢,则是台湾地区evernote骨灰级玩家电脑玩物关于evernote的第二本著作,他的副标题是“数字化重整你的工作和人生”,的确,和之前的一本书相比,这本书里面的“干货”多多,对于把evernote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多更详细的内容,让自己更加得心应手。
什么是evernote
evernote(中文名印象笔记)是一款多平台的笔记应用软件,看似这种东西只是和windows下自带的记事本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但它以自己超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体验满足大多数人的笔记需求。而他的开发者Libin对Evernote有多种方式的解读:
它是一个你卸载到服务器上的大脑。它是你的生活的Google引擎。它是你的个人小宇宙茫茫无边黑暗中的一点火花。它是一个工具,能将你的智能手机从一个时间杀手转换为帮助你节约时间的工具。
而这本《Evernote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教给你如何高效的应用笔记软件,打造自己的个人知识库,让这款软件成为你成就梦想的“屠龙刀”。
器:诸多应用让人应接不暇
作为一本介绍软件的书籍,关于“器”的层面一定要讲的清晰,也就是要讲清楚如何操作。这一点本书既继承了上一本书《Evernote超效率数字笔记术 》的风格,个性十足,语言诙谐接地气;又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其他软件教程类书籍一样,有着,简单易懂,上手度高的特点。这本书从evernote主体软件入门,从如何建立自己的默认文件夹开始,到如何利用移动版evernote录音录像,再到介绍evernote周边软件如:印象·圈点、印象·美食、印象·人脉,以及辅助教学用ipad专用利器印象·宝盖等软件的特点、专长及如何使用。最后把搭配evernote使用的好工具百宝箱中的有关软件业择优进行了介绍。俨然把evernote家族的“特混舰队”展现在人们面前以供检阅。充分印证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术:个人知识管理方法论
evernote为什么让这么多人推崇备至,并非仅仅因为它好用,免费或者跨平台,更重要的一点事:evernote给人们提供了一套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知识管理方法论的解决方案,作者很清晰的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在书中反复强调的是知识的链接、知识的整理和知识的创新。对于个人知识管理方法论,至少包括是信息的收集、知识的整理、灵感的记录、资料的封存,标签和清单的构建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这一套让自己沉淀更多,成长更快的方法,作者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大家,是难得可贵的。
道:个人管理,提升智慧的必由之路
本书章节按照:
笔记开工
工作整理
生活整理
旅行规划
时间管理
梦想实现
这样的结构进行的,知道个人管理的朋友能够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把行动管理、知识管理和梦想管理结合在一起,让自己成长的更沉稳,更加迅捷的自我管理方式。虽然我不认为evernote用来搞时间开销记录比time meter更方便,用来安排工作比doit更高效,但我可以从这本书中感受到作者这样的高手是如何炼成“葵花宝典”的,高手固然“飞花摘叶,亦可伤人”,作为正在学习的我们,更重要的是从他的内功心法中求得真经,求道求真,成就自我
《Evernote 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感(十):100个做笔记的好方法读后行动后的感触
看这本书的动力来自于自己基本上把印象笔记当做资料的收集箱使用,时间久了收集了几千条信息。但回顾一下自己收集的这些东西感觉大部分都如同垃圾,都需要从印象笔记中清理掉。
拿到这本书如获武功秘籍,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就看。主要解决了我三大疑惑:一.收集的资料如何处置 二.文件夹的目录结构是怎样的才能做到合理易用 三.如何用印象笔记规划自己的生活
现在 一.看后的资料会问一下自己需不需要把这则资料留在印象笔记里,留的原因是什么,她和其他资料有没有什么关联,需不需要去掉一些无用的内容,需不需要写一下自己看后的总结收获 二.文件夹分成了行动、项目、工作资料库、生活资料库、学习资料库、日记、存档几大类,活活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行动笔记本 三.平时多考虑一下自己的生活,想旅行的地方,想吃的美食
这是一本真正改变我笔记软件使用方法的书,开篇统一的笔记本,就促使我放弃了其他笔记类软件,所有记录都放入其中,大脑的电子延伸。
因使用了几年印象笔记了,一直也在看异尘行者的博文,书中一半的内容是日常使用的,但他解惑了我三个问题,根本上改变了我使用笔记软件的方法,收获还是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