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这七八样》是一本由张发财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就这七八样》读后感(一):高晓松序
美国历史学大师、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有一句名言:Most of history is guessing,the rest is prejudice。翻译成张发财的语言就是:大部分历史是扯蛋,剩下的被蛋扯。
中国人总说历史是镜子,其实历史是精子,绝大部分湮灭死亡,只有极少数幸运子在幽暗潮湿的子宫里撞上了卵子,得以延续传承,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成了教科书。又有一个不幸的百分比发生了基因突变,生成了怪胎畸儿,做些癫狂事体,说些疯言疯语,让所有企图以科学方式研究历史的老头老太太们随时有被打脸的忧虑,又或者常常梦见自己的学术走光露点,斯文扫地而惊醒,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发财鼓捣的这些,其实就是用放大镜找到的已死的历史精斑,或者活下来的怪胎畸儿,那些癫狂事体,那串疯言疯语,那些玩笑般的历史琐屑,让喜欢用“主义”总结历史的人们没了主意,让靠评书演绎获得历史哈哈镜卤鸭脖的寻常百姓有了真材实料,大可于酒肆巷尾间高谈阔论几分钟,获得几声喝彩,几缕秋波,几两下酒的免费鸭脖,不亦乐乎!
鉴于发财的每段历史小折子都很短,我的序言也从短如流,废话少说。书稿是一口气看完的,大笑数次,微笑数十次,如厕一次,骂街二回,睡醒回想,尚有余味三尺,于笔记类小书,足矣!
下次去南宁,免不了让发财伉俪再屠一小牛,满桌牛心肝牛肚肺,牛脑满牛肠肥,且歌且吹牛逼,不知东方之既白。
免死金牌能对抗圣旨保全姓名吗?守宫砂靠谱吗?变态的缠足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呢?
读完张发财的这本《历史就这七八样》真是毁三关啊!尽信书不如无书,读完本书才知道柯南的那句名言“真相只有一个”的分量,也让孤陋寡闻的我多了几分了解历史的兴趣! 本来历史是个很严肃的话题,可在张发财的笔下,确实妙趣横生,就像高晓松写的序那样,读本书时,大笑数次,微笑数十次,内容也想本书的封皮设计那样,让人耳目一新,但又不偏离历史题材;又如封面上的半裸小皇帝手里的棒棒糖一样,融入了现代人的气息。比如书中提到的“不要山西人,酸奶小龙人不喝”,本来是聊着很严肃很严肃的历史问题,突然融入现代元素的冷幽默,怎叫人不发笑呢!不过绝对能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现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让对方记住一句话都成了难题,本书风格值得学习!
本书虽然分了七八样(总共七章内容),但每篇小文章都独立成文,前后不收影响,最适合利用碎片化时间去阅读,休闲娱乐也丰富生活。我是岸顺序读了几篇,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风格之后,就开始查阅目录,去找自己最最感兴趣的话题先睹为快了,这可比老婆看电视剧经常快进还要效果好啊!比如:皇帝都吃些啥?厕纸的前世今生!考场作弊三大招(话说已经毕业多年,早就用不上了啊!)
《历史就这七八样》读后感(三):快乐阅读,就这七八样
那天看书,看到这么一段记载:有人质疑东晋的谢安的雅量是作秀。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天谢安在下棋。探子传来前方淝水之战的捷报。淝水之战关乎东晋国运,这次胜利意义非凡。但是谢安只是点点头,继续跟客人下棋。客人问何事,谢安淡淡说,没什么,小儿辈大破贼。客人皆叹服谢安的宠辱不惊。
只是,客人走后,谢安在屋内欣喜若狂,就如同进球后的足球运动员,狂奔庆祝,以至于鞋跟都跑断了。
当时看到这段,脑海全是“谢安滑跪庆祝趣图.gif”,大半夜里我禁不住笑出了声。如此活灵活现的历史。有趣!
这也是我喜欢看一些历史书的原因。我是抱着一些猎奇的心态去寻找一些好玩的事情。
这本《历史就这七八样》满足了我这些需求,同时也给了我一些新的猎奇方向。张发财本身是个设计师,设计师们善于在平常的东西中发现新奇,奇思妙想很多。他整天翻别人看来晦涩难懂的天书二十四史,然后从已经读过的史书中提炼出了这么一本书来。独特的视角,加上他滑溜幽默的描写,使得这本书成为了非常好的休闲读本。
你可以与书中人物、场景找联系。像三国志里,吴国的虞翻。以前就只知道这个的名字。但后来看他传记,发现他被发配来我现在居住广州,就在现在广州的光孝寺里讲学。这就让我有了再深入一点了解他的兴趣。可惜我身处的地方,在我所读的那些书所在的年代,多是流放之地。找联系的机会还是少。但是想想,一个在皇姑屯的人读到“一人穿越回去,发现自己成了一个气宇轩昂的将军,坐在列车上。周围的人恭恭敬敬。得意洋洋之际,听到一声:大帅,前面就是皇姑屯”这样一个故事时,那种就在历史事件发生现场的厚重感,奇妙极了。
你可以“连连看”。当我发现同样一件事情居然在不同时候换个法儿发生,妙!刘备临终托孤,甚至允许诸葛亮取代刘禅。后来看到孙策临终,也是给过张昭类似的许诺的。诸葛亮给刘备的隆中对,天下闻名,其实之前鲁肃对孙权、毛阶对曹操,沮授对袁绍都给过类似的十分有远见的规划。再比如我看《金庸识小录》时,看到这样一个连连看也是很有意思。张松出访曹操,曹操拿出他的得意之作,《跟曹操30天学会行军打仗》给张松看。本来想着可以秀秀自己文韬武略的曹操,却迎来了张松这么一句评价:这书里面的内容我们巴蜀三岁小孩都会背,都是老掉牙的东西。然后就径自背了起来。当时曹操既是恼怒,又是啧啧称奇。看到这个故事,你们有没有联想到射雕英雄传里,一夜背完九阴真经的黄蓉她娘?
你可以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到一些“活久见”的事情。忠肝义胆的庞德,被关羽生擒后,死活不降。关羽十动然斩。其实故事到了这里都十分感人的。但是多年后,邓艾破蜀,跟着邓艾入城的庞德后人,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关羽家,满门无一幸免。当时读到这里,不禁扼腕叹息。
有人提出,老是关注这些枝叶,其实是得了芝麻丢西瓜的得不偿失之举。但想想,如果我们读闲书,只是为了消遣,那想怎么读不可以呢?人生在世,快乐二字。
世事本身乐趣其实不多。但要活得欢快,还是得自己加加工。能乐在其中,好事。能够由独乐乐转为众乐乐,更好。最好的,还是各安天命,各得其乐。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