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9 05: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10篇

  《麦肯锡问题分析解决技巧》是一本由高杉尚孝著作,北京时代文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一):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你的待遇

  这两天真的是一天一本书的节奏吖,哈哈~看起书就完全停不下来,且看书速度越来越快啦,即使是这种看起来比较累的书籍

  不说别的,单是麦府的名气,这本书也是值得一看的,至少对于我这个还未深涉职场的小皮皮虾来说,还是有不少干货的可供今后学习的,比如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以及后面非常重要的MECE原则在各种分析方法中的应用等等。不过每次读日本人的作品,总觉得日式文风比较浓的,嘿嘿~作者举出的案例我觉得还可以再丰富些~还是不喷啦,下面整理一些印象深刻的干货吧:

  【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

  1、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1----发现问题并分类

  2----设定具体课题

  3----找出替代方案

  4----评估替代方案

  5----实施解决策略

  2、问题(Problem)的本质期待状况现状之间的落差

  课题(Question):追求答案提问

  3、问题的3种类型及课题:

  恢复原状型:分析原因,采取应对策略;

  防范潜在型:主动发掘问题,预防与应对并进;

  追求理想型问题:定位理想(最终目标要明确)。

  【情景分析,提升决策质量

  1、制作环境脚本3步:

  1----掌握环境因素结构

  2----掌握各类风险的重要度;

  3----制作环境脚本。

  2、在思考企业经营策略时,最具代表性的定量分析为“净现值NPV”,即有多少赚头。

  3、解决策略的选择顺序

  剔除超出容许范围的解决策略;

  思考环境脚本各状况的发生几率

  考虑风险和报酬,再选择行动

  【麦肯锡的强项:分析】

  1、分析要合乎逻辑

  主张之后提出论述+见识主张和论述有没有正确地联结+锲而不舍、反复检验假设

  2、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相互排他性与集合网罗性,拆解后的各个组分“不重复、不遗漏”的状态

  3、MECE的3种架构

  (1)有助于结构性理解的MECE架构:

  思考事业战略的“3C”

  适用于业务分析的“五力”

  思考组织策略的“7S”

  拟定营销策略的“4P”

  分析推广策略的“促销组合”

  (2)分析流程的MECE性架构:

  显示企业机能流程的“商业系统

  归纳消费决策流程的“AIDMA”模型

  保全品牌名声的“道歉启事”架构

  (3)以MECE独立变量为轴所组成的“矩阵”:

  思考事业组合的“PPM矩阵”

  思考成长策略的“产品-市场矩阵”

  检讨企业并购的“企业价值创造矩阵”

  协助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生涯矩阵”

  4、分析架构是手段不是目的,明确每一种架构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5、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

  (1)问题发生时,人常犯3种错:否定状况、在错误时机追究责任、对状况产生现实性的评价

  (2)除了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之外,最重要的训练是如何保持平常心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二):问题与差异

  处理问题的三部曲: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出现)问题的本质是: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对变化敏感。发现了问题以后,就要开始进行分析。(情境)分析的本质是:将事物拆解,理清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分为“分”和“析”,“分”是“分开”,“析”是“解释”,分析的本意就是分开解释,剖开理解。分析离不开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下,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表现,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下,分析才会合乎逻辑,合乎当下的客观事实。差异分析,就是根据不同的因和不同的果之间的关联,寻找导致差异的因,找到更好的果背后的因,作为解决问题的因应策略,从而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贯穿全程核心就是差异,因为差异产生了问题,通过比较差异,分析了问题,找到了差异,就解决了问题。

  问题的核心是差异。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三):上手虽难,但值得推荐

  之前看另一个日本人写的《麦肯锡工作法》,便对麦肯锡充满了敬意,这次又仔细阅读了这本相对更加具体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手册,对前辈总结的的管理经验有了更多的敬仰。

  学佛之后就有一种看到事物的新视角简而言之,“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内心外界投影而已,听上去有点唯心主义,但正是我们潜意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模式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这样,我们按照内心已有的思维模式去寻找解决的道路同时选择性的采纳外部的证据意见去加强自我的幻觉,正如之前所说的“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所以,《第五项修炼》中作者提到“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式”。原有企业的创新多半伴随痛苦的,而那些新兴企业和相对外行的人往往却能打破行业的僵局而快速领先

  如何打破上面的这种思维的自我循环

  道路之一就是认识我们思维的局限,跳出思维的“舒适区”,譬如我们认识到时常在试图说服对方,而是追求真理,那么就要通过“刻意训练”提升自己的“科学家思维”,逐步调和思维的局限;

  上面的这条路是漫长旅程需要我们一生持续不断的投入和校正。

  而看上去“速效”一点的道路,大概就是通过技术的方式弥补思维的局限,比如我知道自己眼睛看书太快,经常欺骗了自己(其实内心没有理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四):找到解决思路的一本书

  这本书并不是如大家想象中那么一样,看了就能够使自己的问题分析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但是,我个人觉得很有指导性。以前的自己懵懵懂懂,并没有系统性的思考问题,很多时候做出的决定都是跟随本能,考虑的非常欠缺,在看了这本书之后,知道了一些分析问题的常用思路,简单的说,就是遇到一个问题,应该怎么去找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事实调查、分析。事实调查的技巧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提及,而麦肯锡分析的强大之处是MECE原则,虽然文中给出了不少分析结构,但是,实践真知

  主要结构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五):对面对问题有帮助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分为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果反馈 四个步骤。。

  问题的本质就是“有了落差”。

  发现问题:

  恢复原状型问题:找出差异点、解决差异点、完善差异点

  防范潜在型问题:设想最坏局面、找出问题点、预防问题点,如果不幸地发生,再按照“恢复原状型”问题解决。

  追求理想型问题:设立大目标,分解可操作的小目标,实施行动。

  逻辑。问题

  先定大问题,再定小课题,再按照问题类型加以解决。

  情景分析

  设想问题的不同结局,构想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再分析利弊成本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系数,然后挑选最优方案实施。

  分析

  合乎逻辑的关键:分类——做到类别之间没有重叠。

  -------------------------------------------------------------------------------------------------------------------------------------------

  商业分析工具

  事业战略:3C:自身公司Company、竞争对手Competitor、顾客以及市场Customer

  行业分析:5力:目前的产业竞争。新加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组织分析:7S:经营策略、组织结构、运营系统、经营风格职员、组织和技能(组织的知识、技能、技术)、共享价值观(企业文化

  营销策略: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渠道Place

  【促销组合:资本方:人员销售>营业推广=公关活动=宣传广告

  消费方:宣传广告>人员销售=营业推广=公关活动】

  商业模式(价值链)

  消费决策流程“AIDMA”模型

  A:注意

  I:兴趣

  D:欲望

  M:记忆

  A:行动

  危机公关

  道歉——第一时间

  说明现状

  分析原因

  说明应对策

  提出防止复发策略

  表明责任

  矩阵分析

  占有率和成长率——现在与未来

  促销手段价值分布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六):知识,源于分类

  工作需要,认真看了此书。

  这是一本有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论的书。以MECE原则为核心的分析工具,本质上是“分类”,想起培根著名的论述:知识,源于分类。分类有很多原则,简单地说,要不重复,要能涵盖所有,且每分一类都要尽量独立不相关。

  所以,本书的方法论更多是高度完美主义的要求,也只有在一行中专注的公司如麦肯锡这类,才能无限接近。对于我等,真的实践起来非常非常难啊!

  此外,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分析的对象-问题的分类,即恢复性,理想型,隐藏型,看了半天觉得对前两个分类有所理解,最后一个感觉是我们平时真正关注的问题类型。对于提问,我的理解是提出什么问题,就有什么答案,我想这最后一个问题的寻找需要先归纳答案,那就是另外一个纬度的事情了。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七):职场,说到底拼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本书封面一句话非常吸引我:

  为什么他们问完问题,答案就跟着出现了?

  这确实是一项很牛逼的技能啊,大多数人可以发现问题(是否接近本质另说),但是能够提出有建设性解决方案的人少之又少。然而混迹职场4年多,从菜鸟被虐成老鸟,越来越发觉,人在职场,说到底拼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到帮老板打印文件准备资料,大到帮公司完成更多业绩扭亏为盈......只要能够准确、高效的解决所在职位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能创造性的解决职位以外的问题,那你就有价值,就值钱

  抱着找到封面问题的答案的期待,开始看起了这本书。然而看完之后,感觉并没有找到一个完整的有执行价值的答案,说起来还真是有点让人失望呢。

  书里面提供了很好的分析问题的思考框架,但是太多内容过于空泛和教条,重点案例完全没有带入感,导致看完之后觉得脑子还是有点空。

  不过书中对问题的分类、风险矩阵、MECE、SCQA这些逻辑思维的工具还是很有价值的。当然,如果真的想深入理解逻辑思维,还是去看麦肯锡的经典逻辑著作《金字塔原理》吧。

  简单记录下书的框架和重点内容,也算是雁过留痕。

  本书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首先分析了问题的本质——就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接下来对问题分了三类:恢复原状性、防范潜在型、追求理想型(反过来用MECE原理检视一下,不重复,不遗漏)。每类问题都用了很多笔墨去举例分析,有点冗长。然后提出如何分析问题,这里引出了经典的SCQA——先分析事件/项目的当下状况(Situaition)、指出冲突/矛盾/障碍(Cmplication)、提出解决当下/矛盾/障碍的问题(Question)、提供解决方案(Answer)。

  这个理论对平时写方案很有帮助。其实仔细回想,我在模仿前辈的方案阶段,也渐渐摸索出了这个逻辑——先介绍项目背景,也就是S;然后指出客户面对的局面和传播诉求(C)、然后针对客户的诉求提出逻辑渐进的问题,作为本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步非常关键,提炼出来的问题能不能说道用户心坎里去,精准的解决他的困惑焦虑,决定了整个项目提案的成败;最后提出解决方案,这一部分经验值的部分较高,需要多积累,但是如果前面的问题提的就跑偏了,多少经验值也救不会来。书中一个提问题的例子不错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八):读书笔记(一)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前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5个手法:1发现问题,将问题分类2将问题转化成具体课题3找出解决课题的替代方案4运用适合的标准评估每项替代方案4.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情景分析强化)。 第一部分第一章理清问题的概念和本质,以及与课题的区别,还有问题类型以及决定优先级解决。 a问题就是必须拟定解决策略并付诸行动去解决的课题,本质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课题来表示追问答案的提问。 b分为三种类型:恢复原状型、追求理想型、防范潜在型 c根据紧急性和重要性决定优先级 第二章主要讲了如何去解决第一种类型即恢复原状型问题。 a两大课题:分析原因和采取应对策略(紧急处理、根本解决、防止复发)。基于事实掌握状况进行事实调查。分析的基础在于逻辑思考,是针对对象的状态和现象,追根究底地进行归类。工具:mexe 原则、6w3h基础架构、差异分析 b确定因果关系:满足条件(视为原因的因素与结果之间存在关联性,视为原因的因素发生在结果之前,没有其他干扰因素)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九):分析解决问题的完整套路,每个人都值得拥有

  人哪,只要在这个世上活着,就要经历大大小小的问题并进行决策。小到决定今天外卖吃那家,大到纠结是否要创业开公司。

  我们经常觉得,自己的大脑里是一团乱麻,不知道自己各个方面考虑周全没有,总选不出一个自己觉得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常常陷入焦虑和恐惧之中。我们迫切的想要解决问题,却往往都不知道问题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问题,而分析力的基础就在于逻辑思考能力,逻辑思考可以说是无论从事什么业务都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这本书在梳理逻辑思考完整体系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具体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其背后的分析本质,旨在帮助人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高杉尚孝,是日本知名的全球战略顾问,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业,协助美日跨国企业与金融机构拟定经营策略及并购计划,并在美商咨询顾问公司担任常务董事,从事全球人力资源开发业务。目前在逻辑思考、商务写作与交涉等领域从事企业研习、培训与写作工作。著有《解决问题的理论》《压力管理的实践理论》《交涉的实践理论》《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等书。

问题的本质以及分类

  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先要学会辨认问题,继而了解可以用怎样的策略去解决。做问题分类的时候,我经常会在脑海里幻想一个平地,地上有个坑,如同下图。实线代表你现在的实际状态,虚线代表你预想的状态。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中提到,我们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恢复原状型问题。是指现在与过去的状态之间出现了落差,而原本的状况是你期待的情形,因此需要恢复原状。就好像是一个平地上有了坑需要填补一样。

  我们需要分析原因,并检验这个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将发生问题的对象与其他没有发生问题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差异。

  防范潜在型问题。这是相对于显在型问题而言的,是指现阶段尚未产生损害,但未来可能显在化的问题。这就像是平地上有个虚幻的坑,我们得在它出现之前灭了它。

  我们需要假设可能发生的不良状态,并从上而下的思考引发这一状态的诱因。或者从下而上从需要注意的个别因素入手,分析可能的不良状况。

  追求理想型问题。发生的原因在于现状没有满足期待的状况。那就是平地上有个向上的虚空,需要想法子把它变成实际。

  首先需要具体化这个理想的形象,从健康家庭兴趣职业各个方面去勾勒,把这个虚空给凝实了。看清楚这个理想是什么之后,再去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要追求它,考虑实施的实际成本与机会成本。如果确定了要做,那么,设定达成期限,列出必要条件,学习相应知识技能,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然后去做。

  问题的本质就是现实和理想有差距,而解决问题,就是把这个差距减小进而消除。

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

  光了解问题分类还不行,我们需要了解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的整体流程,以做到心中有谱,随时检测自己目前处在哪一步阶段,该继续往哪走。《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中给我们做了很全面的梳理。

  发现问题环节,可以使用SCQA(情境-冲突-问题-答案)设问法。这是一种通过对当事者的心理及状况的描述,依照SCQA进行设问的方式刻画出课题的问题接近法。作为结构化表达的工具也颇为盛行。课题的选择往往决定了决策的范围。

  用情境分析法制作脚本与可选方案。我们其实可以理解为考虑不同风险因素进行心理预演。并将风险因素进行不同组合形成各种未来可能产生的情境——书中称之为脚本,并根据不同情境得出相应的替代方案。其中关键在于要如何去罗列和分析风险因素,这需要用到MECE法则,这也是分析的关键,在后面部分会讲述到。

  评价可选方案环节,本质上其实是建立量化打分体系。首先需要明确选择方案的指标,并设定所占权重比例,对方案依指标进行打分,将指标权重比例与对应分数相乘,得出所有指标的得分并相加便是该方案的总分。把所有方案按照这个方法打一遍分,取综合分数最高的方案。

  举个女性最容易选择困难症的例子——买衣服。有好几件衣服看起来不错,可是无法决定到底买哪件。

  我们看重的指标有价格、版型效果、衣料质地等。根据我们的个人偏好,假设权重比例分别设定为50%、30%、20%。那么拿到一件衣服,我们分别在这个三个指标上进行打分,例如70、60、80。然后与对应比例相乘后相加,即70*50%+60*30%+80*20%=69分,这就是这件衣服的综合得分。通过比较不同衣服的综合得分,选择最高的进行购买。虽然在实际买衣服时应该没有人这么决策,但换了商业上选择战略等重大事项时,这种决策方式是可以较为全面的做评判的。

  不过任何方法都有局限,高杉尚孝也强调,即便是胜出方案,也要再次考虑它的负面影响。比如得分最高的那件衣服要是只有国外才有得买,那就很不划算了。

分析的本质与其思考方式

  在制作脚本环节,分析事件中的风险要素是一步关键棋。《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中对分析作出了如下定义。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分别加以考察,并思考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的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区别与联系,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高杉尚孝提到,最能够表现分析本质的是MECE思考原则,即相互排他性与集合网罗性,指拆解后的各个组成部分“不重复、不遗漏”的状态。这个方法是麦肯锡思维过程的一条基本准则,最初是由麦肯锡的女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核心思路就是我们在进行问题定义的时候,要能够通过逐步分解的方法把问题的所有要素全部定义清楚,而这些要素之间又没有交叉冗余。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要分析小王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可以从他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兴趣爱好、专业技能、个人习惯等多方面去收集信息。这里重要的其实是,要先由特殊个性联系到抽象共性,然后以抽象共性普遍具有的特性来进行拆解。小王首先是个人,人都有那些属性,这就是进行分解的基础。

  而关于完全穷尽分解,不同的课题关注点对应的分解方向也会不一样。例如我更关注一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就会按照做菜的先后步骤进行分解;而当我更想知道这个地方都有什么菜,我就会去按照热菜凉菜点心主食这样的方式去分解。所以先前强调要重视课题的选定,这往往会决定决策的范围。

  而关于相互独立,是建立在同一类别的基础上的。为什么你会把一个人分类为男人和女人,却不会分类成男人和老人,就是这个原因。在同一个层次进行分类,才有可能做到相互独立不混合。

  除了自己按照MECE原则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符合MECE原则的框架来提升自己的分析力。这里不多做赘述,可见结尾所附整理图。

分析过程中的心态问题

  比起不知怎么做决策,大多数人无法决策的原因还包括心态问题——面对危机无法保持平常心。

  在危机面前保持平常心与我们事先如何看待危机有较大的关系。在电视剧和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主人公在危机发生后一脸呆滞的喃喃自语:“怎么可能,为什么偏偏是我遇到这种事。”这其实就是一种死脑筋思考——之前认为这种危机绝不可能发生。但都说活久见,人活得久了啥事都会遇到。

  失去平常心的后果都大同小异。不停的否定现实,耽误了解决时机;不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先去追究这是谁的错;大受打击后破罐破摔,绝望的认为无法解决任事态恶化。

  保持平常心看待危机相当必要,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告诉我们:

  1、表达你的愿望,包括你希望发生的状况和你不希望发生的问题。

  2、承认所有可能性,虽然不希望不良状况发生,但是并不否认它可能会发生。虽然希望事情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但并不一定就能心想事成。

  3、理性评价现实情况,确实现在的不良状况给你带来了不少困扰,但是绝对不是“最难以承受的悲剧”。

  4、否定绝不退让,对于不希望发生的问题,不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

  接受一切,乐观看待现实局面。人活着,谁没个高潮低谷不是?一切都会过去。

  全书整体逻辑非常清晰,先是概述了问题分类与相应可采取策略,继而全面梳理了从发现问题到想出解决策略的流程步骤。作者重点描述了最能体现分析本质的MECE思维法,并提供了可参考的成熟模型。还对于分析过程中会出现心态问题的原因做了说明并提供了解决方法。

  读完整本书,我的感触可以总结三句话:

  承认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保持平常心。

  分析要素时符合MECE原则,不重复不遗漏。

  理性评估利益与成本,承担决策后果。

  当我们做到以上三点时,其实看待世间诸事的视角的心态都会大为不同,不光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上升,你自己也会变为一个更加理性,更加包容的人。

  我们之所以迫切的去解决各种问题,不正是想过我们想要的生活,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么?这或许才是《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这本书真正的期望所在。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十):这是一碗带勺子的米饭

  干货满满,有理论有方法有工具。16年看的时候只是大概翻了翻,这两天重读才惊呼原来这几年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早就有答案了,只是我忽略了。所以赶紧做了个思维导图,记下了要点。

  这也给自己提个醒,书温故而知新,有价值的书应该常常回顾才是。

  另外总结下:解决问题就是那五个步骤:

  1、发现问题就分类(恢复原状型问题、防范风险型问题、追求理想型问题)

  2、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课题

  3、制定解决方案

  4、根据评估标准,筛选方案

  5、实行方案

  上述五个步骤每一步都涉及到对问题和具体课题的分析,因此作者还着重提到了如何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给出的答案是MECE原则,翻译为大白话就是合理分类,不重复,不遗漏。

  然后有介绍了三类比较经典的MECE架构,举了几个例子:3C、4P、波特五力等等,都是当年在市场营销课堂学过的,如今再回头来看这些工具,视角更高了。当然也和有了这么多年工作经验有关,毕竟大学课堂的学习还是脱离了实际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