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6-29 04:2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本异闻录》是一本由羊行屮著作,北京时代文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014-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一):不一样恐怖小说

  这本书,真的是给了我很大很大的震撼,对我来说,哪怕称这个系列新生代的中国恐怖小说的扛鼎之作也毫不过分。在这里,我可能不会谈情节,但是,我希望把自己读后的那种震撼写出来,希望那些想要读的小说爱好者都来读一读这本书。

  首先一部恐怖惊悚小说,最重要的就是故事气氛的营造,可以说,《日本异闻录》完美完成了这个任务,书中那一个个惊悚的故事,配上日本传说传统舞台,给人不寒而栗恐惧感。推荐大家在晚上,一个人,开着床头灯读这本书,你绝对体会心脏急速跳动紧张感。

  情节自然不用说,这几个恐怖故事可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独立的故事,而是有一条线索将所有的故事串联,你一个一个故事读下去,到最后谜底揭晓,驱邪大战,那种绝望黑暗,那种希望释然,给人百分百的感官刺激。有的故事在读后可能会深吸一口冷气,有的故事在读后可能会为主人公遭遇痛心疾首,真的不得不佩服作者天马行空想象力丰富大脑。我始终深陷在紧张的情节中不能自拔,那种呼吸都仿佛要停止的感觉很刺激。

  当然,我们的两大主角南瓜月饼更是我见过的最富人情味、最登对的好基友(笑)主人公。他们是故事的经历者,也是故事的讲述者,但是他们身上最闪光存在是他们始终将人性放在第一位,所以,在恐怖故事的寒意中,他们带给我们异色的温暖。光是这一点就让我对这部作品好感度激增。

  故事讲得好不难,但那样的故事是空洞的,是脱离生活的。在本书的故事中,作者还对人性进行挖掘,这才是一部真正好的作品应该做的。羊行屮做到了,他为每一位翻开这本书的读者奉上了一顿对人性进行淋漓尽致刻画的恐怖盛宴。我在他的故事中体会到了人性的恶,但更多地体会到人性的美好,那种绝望中的希望,那种恐怖中的温情,这些充满人性的感情才是作者真正想要写的吧。

  这真是一部很好很好的小说,我向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推荐了,在这里我真心推荐给每一位小说爱好者,真的很期待月饼与南瓜接下来的那些惊险刺激的旅程,我给这本书打五星。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二):鬼的魅力

  《日本异闻录》是继《泰国异闻录》的第二部,我还记得当时被泰国人妖、蛊术吓个半死,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

  这部书延续了作者的风格,以“国家特色”为主要吸引点,像泰国是人妖,佛寺,蛊术;而日本是以妖鬼,灵异,阴阳师最为出名。本书分为十三章,每一章为独立案件,以捉鬼,推理,传说为主题。十三章十三个故事,各个精彩,各个让人出乎意料

  与《泰国异闻录》相比,本书没有了上本书的太过恐怖,而是推理程度加强;上部书是以蛊术作为主线完整的呈现一个故事,环环相扣,本书却是独立案件,与阴阳师成为拍档,解决一件又一件的灵异、妖鬼的故事;从语言上说,第一部书的语言稍显“生硬”,对事物现象表述还是有些“麻木”,而本书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让人相信,我真的去按照事件搜索了百度,结果可知是被骗了。

  从内容上,作者以日本的民间传说作为故事的背景,更加让人毛孔悚然。像盂兰盆节,裂口女,花猫,河童,甚至现在成为旅游之地的宫岛等都成为了灵异事件的背景,让故事更加真实,而且让我更加了解了日本的文化历史

  阴阳师,是日本小说中刻画的人物,他们可以通灵,个人理解是他们可以看到人和鬼共同的世界。本书里的黑羽和月野是阴阳师,他们也是主人公南瓜和月饼的向导,成为文章的线索人物,而导火索依然是那个神秘人物的杰克。

  记得第一部我写过作者带给我的感触是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而这本书中,不仅仅给我带来的是悬疑,推理,灵异,妖鬼,而是对动物的感情以及对待。作者在《化猫》《妖狐山姥》这两篇文章中,写出了人类对动物的残暴,使人变成猫,变成狐狸,这是给人的一种警告暗示思考当今社会,虽然没有鬼怪使人变成什么,可是自然给了我们警示。中国的非典,记得当时据说是因为广州人吃果子狸造成的,无论是真还是假都警告着人类不要伤害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大自然平衡者,只要你伤害它,一定会遭到报复电视中常常有一句公益广告相信大家都清楚,“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请大家珍惜善待动物吧!

  《日本异闻录》呈现的不仅是恐怖,悬疑,步步惊险,而是对人,对动物的一种情义和思考!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三):能不能不要每次都带民族情绪来写这类书?!而且内容真老套

  从杭州回来的路上在车站里的书店里买来打发时间的,书店老板娘还敲了我一把这书卖给我时候40块,搞得我看完这本烂书心情本来就不好,然后想起这种事情就觉得很炸毛。

  首先第一点,我很烦一件事就是写个日本怪谈一定要带一点民族情绪来贬低一下对方国家,然后主角耍帅装x,贬低一下对方,抬高一下自己能力来凸显一下主角的伟大爱国情绪和我大天朝泱泱大国人才济济的感觉(详见主角在游轮上的那段篇幅)。这就是个怪谈鬼故事,能不要带太多民族情绪么?你写的不是毛泽东思想分析报告也不是思想品德教科书!好么!好么!! 或者你就换个国家写,别写这个国家了!

  第二点,故事老套,模式老套,情节老套,真的是非常老套!中国方士身边发生的一些神奇的鬼怪故事,周围一群名字华丽丽但是听上去就是不像日本人的日本人(我很严重怀疑,作者之前有没有好好做过这方面常识性的研究?)此外很多故事,类似的情节我都在其他怪谈和电影里看过,部分还"借鉴"了一些韩国的恐怖电影,感觉就是把很多其他故事的元素和情节叠一起改改就完了!

  第三点 虽然主线是现代,很多故事都是古代发生的 又和主线没什么关系,这给我感觉就是作者找了一堆其他鬼故事想尽办法把他和这个现代的主线穿在一起,但是各个故事分开读根本没关系。那你索性,写成小故事形式倒也算了,或者主线换成古风也就行了,这样缝起来的剧情给我感觉特别的牵强!

  我也是后来才知道 这烂书居然还是个系列 还有什么泰国什么的,我不知道另外一本是什么样,希望不是中国方士大战泰国降头师这种情节就好了。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四):来世与今生 怨咒与报应 ——重口味的《日本异闻录》

  《日本异闻录》可能是我看的第一本异域风情的鬼故事,当然要除掉《十日谈》、《一千零一夜》之类的古典神话小说之类的。

  为什么要除掉呢?是因为《日本异闻录》实在是太纯的鬼故事,实在是重口味!重口味!重口味!(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它没有《一千零一夜》描绘的人间仙境,也没有《十日谈》幻象的馥郁情色,如果不是有颗强大的心脏,实在不忍卒读。

  如果把中国的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等比作水墨丹青,那么《日本异闻录》就是一幅工笔细腻的暗色调油画

  确切的说是一组油画,全书有十四章,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十四个鬼故事,不嫌繁缛的话,先从十四个名字来领略一下,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伊东屋ITO-YA回魂夜、幽船鬼镜、人头灯笼、化猫、烟鬼、鬼畜之影、妖狐山姥、尸螺河童、姑获鸟、面膜人偶、鬼咒、鬼尸夜语、荒野鬼傀。

  这要有多大的脑洞才能冒出如此不寒而栗的名字!

  当然,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世界文化本来就是多元和丰富的,有阳春白雪必然下里巴人文学既然能创造出仙境,那也会幻生出魔界,但是无论是仙与魔、人与鬼,其中永恒主题总归落在惩恶扬善、落在前世今生的轮回因果报应。

  《日本异闻录》这本书也不例外,尽管在细节描写上有那么强烈的灵异之气,却还是没有超脱出作恶到极致便遭受到极致报应的俗套

  举个例子,在“盂兰盆节”一章中有一段很精彩、很直白

  “对于贵族来说,任何一个节日都会成为奢侈糜烂的庆祝之日,哪怕是鬼节——盂兰盆节。

  大名府内的宴席盛大而热闹,所有武士都参加了盛宴。作为大名府的压轴的珍贵水果最后上宴的,自然是桑原家的葡萄。”

  桑原的妻子叫静香,去年被武士欺侮而死去,宴席上武士花形和藤真吃了桑原家的葡萄之后。

  “哇!吐出一团血块,又一团血块,花形迷糊着醉眼,愣住了!

  那一团团血块,正是他的肝和肾!

  那些血块在地上微微颤动着、扭曲着,产生奇异变化,居然化成了一张张人脸。

  一年前死去的静香的脸!”

  ……

  怎么样,原汁原味的描写够不够刺激?

  如果将阅读《日本异闻录》的经历比喻成坐过山车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作者于每个章节中,娴熟运用穿越时空的笔法,将日本的灵异文化一一呈现,但在每个章节在血腥、刺激的高潮结束后又能适时的将读者拉回现实中,概述的一番日本的风俗禁忌,比如镜子不能对着床、晚上不能晒衣服等等,细细回味,和刚刚结束的鬼故事有那么一点联系呢。

  最后想说的是,这本书适合在旅行途中看看,刺激一下疲乏慵懒神经元,一个人夜晚在家还是慎读吧。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五):虚实结合 趣味相生

  《异闻录》系列目前一共有四本书,分别是讲的是发生在印度、日本、泰国、韩国四地的异闻故事。我最先选择看的,就是这本《日本异闻录》,因为以前从小说、漫画动漫接触过太多日本的传说,曾经,芥川龙之芥的小说《河童》、动漫《怪化猫》、《巷说百物语》这些源于日本鬼神传说的艺术作品都给我带来过很满意的阅读或观看体验。我一直觉得各种异闻传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层次性。所以,凭第一感觉,我就判断这本书应该不难读。

  这本书特别适合喜欢神鬼传说的人、喜欢日本文化的人看,这些人一定都能能过阅读这本书得到乐趣。如果是盗墓小说粉,也可以换换口味看看这个系列的书,这系列的书,在与鬼怪战斗这方面,跟盗墓小说非常相似,也会讲一些阴阳呀、道术什么的,但是与盗墓小说不同的就是发生地是在海外,而主角所需要对付的都变成了“洋鬼”而已。也正因如此,给小说增添了许多异域风情。故事场景半真实半架空,每一章故事都发生在日本的一个地方,并且结合日本鬼神传说和在日本发生过的真实的事件相结合来讲述,让我读起来有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奇妙的感觉,全书所描述的事情真假难辨,但是逻辑上还是很顺畅的,每一章看似独立,但章与章之间还环环相扣,让我很有读下去的欲望

  书中的第一个故事似曾相识,继续读下去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引子,坚持读下去,就能看出这是作者原创的一个故事。书中有一章是《面膜人偶》,那一章的引子说:“如果你的朋友恋人敷着面膜入睡,千万不要叫醒他,否则你将会看到……”这个引子写的特别生活化,让敷面膜星人看到这里,忍不住一笑。让我觉得作者真是挺用心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的。

  通过看这本书,不仅可以温习一遍日本的各种鬼怪传说,对日本的人文历史还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读完之后,也会觉得作者真是用心良苦,不仅要把主线故事写好,还得对外国地理、人文、民间传说、历史典故比较深入的了解,写成这样一本书也是相当不容易呢。

  虽说这本书走的是有点恐怖的风格,也有小治愈的故事,总体来说还不至于特别吓人胆小的读者不要在晚上阅读,如果胆子大一点,其实晚上看也不会有什么妨碍。这是一本不错的休闲书籍,如果是好奇心旺盛,又对日本鬼怪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有机会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六):日本的妖怪

  日本的鬼怪传说,千奇百怪形形色色。中国神话体系中的鬼和妖怪,游离于边缘,相比于神和散仙,等级分明差别显而易见。在日本,似乎这几种非人的神怪在位置上并无不同。我所了解的日本“异闻录”,大多来自动漫。比如《夏目友人帐》,孤独沉默少年借由一本手帐,和不同的妖怪有了交集。比如《怪化猫》,拥有强大灵力的药师游历人间,以自己的眼睛巡视人与妖的国界。中国这方面最著名大概是《聊斋》。蒲松龄讲述的故事简洁利落爱恨分明,犹如一把快刀。虽然写的是木石之精,但笔外之意在人心

  除非是特别喜欢恐怖小说的人,一般人很难对这本书有什么兴趣。而我是冲着日本妖怪这个噱头来的,读了几页,既感到新奇,也有一些失望

  姑且不说书的装帧方面,暂且只看封腰。“神户深山老妪夜哭之谜、富士山火狐之谜、静冈大剧院闹鬼之谜。每一个历史悠久国度,都流传着神奇诡异的奇闻异事。”这段宣传语实在让人无语。又有那么几分熟悉的感觉。嗯?“八旬老太为何裸死街头? 数百头母猪为何半夜惨叫? 小卖部安全套为何屡遭黑手? 女生宿舍内裤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奸母猪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老尼姑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母狗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AV2013年度巨献《日本人的不归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日本人变态狂的内心世界。”还是一样的味道啊。

  如果一定要给书加封腰,请至少把推荐语写得精简新颖一点,而不是这样烂大街的宣传,从内到外一股子浓浓的炸酱面的味道。

  文中的几个故事,惊悚有余,力道不够,至于文笔,略显惊悚。文风极度平淡,行文中一句话为一行,整个页面几乎都是空白。也因为一句话成一段的风格,故事的节奏感极差,准确地说,是没有节奏感。

  比如第六章《烟鬼》,虽然我知道本文的主旨在于揭示人类自工业社会以来大规模的开采、生产活动,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对自然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不可磨灭甚至无法挽救的伤害。而作为烟鬼存在的神灵,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了人类。这个故事的立意实在老套,虽然讲的是亘古不变的环保话题。但是只要读过这本书的人,哪怕他本人对于日本的妖怪毫无所知,也能一眼看透故事的核心所在。

  故事一共分为13个独立的篇章,包括“人形师”、“盂兰盆节”、“幽船鬼镜”等故事。作者以第一视角描述了“我”和“月饼”“月野”等人游历日本各地,巧遇各种惊悚、神奇、恐怖的妖怪的经历。与其说是“日本异闻录”,不如说是作者自己的“惊悚游历”。但是,日本妖怪的重要特点“类人”在书中却没有得到体现。而我所欣赏的正是妖怪与人类之间的互动。

  如果想了解日本的妖怪文化,还是要看《妖怪学讲义》这样的书。如果闲暇拿书来消遣,这本书也许会适合你的口味。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七):《日本异闻录》:这就是鬼故事

  套用一句小学时写观后感常用的话,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豆瓣上看到这本《日本异闻录》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把异闻理解成了奇闻异事,当时一想,奇闻异事我喜欢啊,于是一高兴连简介都顾不上看了。拆包装的时候我还有点小期待,一拿出来直接就被封面上的两只爪子吓到了,没错,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右上角那两只手。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吧,这明明是鬼故事的节奏啊。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要仔细看一下书,作者是羊行屮,我好歹也是浸淫天涯莲蓬鬼话多年的人物,这么奇特的名字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想当初在天涯一直想看又没敢看的《泰国异闻录》就是这个作者写的。好吧,这下对上了,这就是一本鬼故事。

  要是谈到中国的鬼故事我多少还能说点什么,胆子再小也挡不住我那一腔对鬼怪故事的热忱,因而这么多年下来积攒的东西也不少。但是日本的鬼怪除了在动漫里能看到一点,我几乎完全不知道。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阴影面积比较大,所以一直不敢接触此类故事。还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天天在一家早餐店前面等校车,大冬天的早上五点多,外面实在太冷,大部分人都是躲在店里挡风。早餐店老板不知道是不是出于个人爱好,每天都放日本的鬼片,而且同一部片子会连续放上好几天,以至于这么多年来每次回想起高中生涯脑海中就会浮现那个灯火氤氲的早餐店。那里可以算是我的日本鬼片启蒙地了,而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个叫做花子的女主角,当时看的片子里好多女主角都叫什么子的,这个花子是把我吓得最厉害的一个,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么多年来我每次听到花子这个名字都会不寒而栗一下。

  由于对日本的鬼怪形象不了解,我还特地百度了一些来看,第一个就是“裂口女”。现在想想我真不应该用电脑来查这些东西,屏幕太大,屏幕大的好处就是图片清晰可见,清晰得简直赤裸裸。请允许我躲被子里安静一会儿。太吓人了,这根本就是我在大学里看的第一部鬼片的主人公啊,不知道用“主人公”这个词是不是恰当。记忆这个东西有时候就是喜欢跟人作对,想要记住的东西拼了命也不一定能记住,想要甩掉的回忆就是会死缠烂打跟着你。想当年刚进大学的时候被室友绑去看了大学生涯中唯一一部鬼片,用绑可能不太符合实际,但是我的的确确是被堵在墙角没办法才被拖去看的。大晚上的看鬼片本来就渗人,还非得拉窗帘关灯,从此裂口女的形象就在我脑中挥之不去了。很好,这回又狭路相逢了。

  有的人看鬼故事会着眼于各种鬼怪,有的人会特别注意风俗习惯,我看鬼故事就特别爱看其中的一些日常禁忌。比如说:不要在午夜照镜子梳头;不要在晚上晒衣服;买二手房的话进门前现在门口撒一把糯米……嗯,要好好记住,我就是这么一个会把鬼故事当生活小常识来看的人呢。这本书有一大特点就是整本书分成了很多小故事,要是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每天只看一个小故事。但是每个故事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人牵肠挂肚非得一口气看完。我个人建议一口气看完,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与其每天抱着书胆战心惊,还不如一次吓个够。

  看鬼故事跟看鬼片有个区别就是可以很好地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我看《日本异闻录》是一次性直接看完的,作者的文笔、思路真的没话说。虽然是一部恐怖小说,但是整本书的基调并不晦暗,让你一边感觉背后冷风嗖嗖,一边又能时不时笑出声。同时里边的各类鬼怪,民间习俗等等又能让人感觉到作者是花大力气去查阅过这方面资料的。作为“异域密码”系列的第二部小说,《日本异闻录》的某些人物、情节是紧扣上一本《泰国异闻录》的,这让我看的很是抓耳挠腮坐立不安,只有赶紧入一本才能解决问题。对于这本书我只给了四星评价,其实我的内心是给了五颗星的,在鬼故事界这是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但是如果胆子真的很小还是不要看了,要是被吓得晚上都不敢去上厕所就不好了。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八):日本鬼文化

  “异域密码”系列作品,泰国、日本、印度、尼珀尔,这几个地方都是充满了诡异怪谈的古老的神秘故事,这些神秘故事或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改编成小说集子,都深得人们的追捧,我就是其一,自小便特别喜欢猎奇这种异域未可知的神秘事件。

  作为深爱鬼怪文化的观众,一天我朋友兴奋地捧着一本《泰国异闻录》递到我面前,虽然这本书早有耳闻,自上市就一路煞升乃至畅销无阻,看完目录后我始终深不以为然,以为又是一个一个小故事的集合子,无甚新意不值一提。直到某天看到编辑的推荐,才又一次捧起《泰国异闻录》,然后才惊觉差点错过了一本好书。而作为“异域密码”开篇之作的《泰国异闻录》中的泰国养尸河、红瞳狼蛊、双头蛇神、“草鬼婆”、古曼女婴等精彩故事仍然历历在目,记忆尤深。自那之后,我一直等着《日本异闻录》的出版。

  要知道日本是个崇鬼的民族,每年还要举行一次全国鬼峰会,全国各地的团体以本地的鬼故事为题材在现场表演和介绍,评出名次。这些活动使日本的鬼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深入人心,经久传承而长盛不衰,还可能是自小特别喜欢看日本的鬼片的缘由吧,所以对《日本异闻录》的期待值无疑要远超《泰国异闻录》。

  《日本奇闻录》共分十三章节十三个小故事,其中包含有深为人知的人形师、盂兰盆节百鬼夜行、裂口女、人头灯笼、鬼畜、荒村鬼傀等灵异事件,也有些鲜为人知的诸如鬼镜、化猫等诡秘事件,作者不单是将故事嵌套其中,而是透过以“我”(南瓜)追查从泰国逃逸到日本的杰克为主线,将这些错落时空、不曾有交集的古老传说环环相扣起来,连成一个别具风格的故事,鲜明而近切地一一呈现眼前,使得这些故事既让人感到陌生又让人感到熟悉,既感到新奇又能看到各自的特色和精彩。特别是情节上,不再单纯追求灵异惊悚的效果,而是将笔触伸向了感情、生命的更宽广的思考,印象最深的《化猫》,这种写法为这些古旧的鬼怪传说注入了新的生机,赋予了新的文化韵味与历史的厚重,值得肯定,推荐大家阅读。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九):温情与惊栗并存的恐怖异闻

  小的时候,最怕最怕看的就是日本的恐怖片,不似欧美恐怖片似的跳出个怪物咬咬人流流血差不多就结局的设置,更不像港台片每次鬼跳出来之前,先放上点恐怖的音乐给大家预警“鬼来了哦”的无趣编排,而是把恐怖的气氛烘托到极致,放在生活中每一个稀松平常的角落里,总想着下一秒就会出现点什么却迟迟没爆点,恐怖就躲在家里的电视里、电话中、抽屉里、衣橱中,甚至是厕所下水道……

  很多时候,在鬼怪出现以前,我就已经被吓得屏气凝神了。这还不够,鬼子“千呼万唤始出来”,长得惨绝人寰的吓人还不能让导演满足,还非给个长时间的特写,把你吓破胆才够本。更负能量的是,到了最后鬼还没被消灭,还得继续留在人间吓人。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和老妈一起看一个讲婴灵的日本电影,半夜两点和老妈在睡梦中不约而同地听到了婴儿惨烈的哭声,那以后再也不敢挑战鬼子拍的恐怖片了。

  日本的鬼怪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深受本国人民喜爱。在动漫里,鬼怪化身成可爱的治愈系萌物,在书籍里,更是把鬼怪分门别类做成图鉴任读者赏玩,世界奇妙物语、毛骨悚然撞鬼经、百怪谈……系列节目更是一播几十年经久不衰,比很多财经、娱乐节目寿命还长,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承受能力和偏好恐怖的口味超强,使得那些在日本涌现魑魅魍魉这么受欢迎。

  这本书中,姜南和月饼踏上了日本的恐怖之旅。这次与上一本《泰国异闻录》不同的是,两位好基友并没有马上登场,而是用两章的内容来做铺垫,当日本阴阳师需要“异族”的帮助时,两位“英雄”便及时以网友的身份出现了。相对上一本,作者对故事节奏掌控的更加娴熟,对细节描写的更加入微,很多伏笔都埋藏设置的恰到好处,连贯性更强一些。这次除了主角,对那两位阴阳师—— 月野和黑羽,也花了大量笔墨刻画他们的经历,上一本书里的终极大boss杰克也在这本书中再次出现,以“伤天害理”为己任跑来日本干坏事来了,再加上每章出现的妖魔鬼怪,好不热闹。

  这回既然讲的是日本的异闻,登场的也自然是比较有日本特色的怪物,人形师、裂口女、化猫、河童……尽是些听着耳熟的“老朋友了”,而作者在描写日本鬼怪的同时,也增加了推理、悬疑、治愈等兼具日本特色的元素在里面,比上一本来的更温馨感人。人形师的故事中,高桥的亲人们的灵魂就算肉体已经消亡,灵魂仍然守护着想要轻生的高桥,这些鬼远比一些亲人关系冷漠疏离的人还要有温度、有人情味。其实无论是人是鬼,能够遏制伤害别人的念想,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执念和憎恶,医治好那颗有毒的心,这世上恐怖的事情也会慢慢变少变无。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十):扶桑国的灵异事件

  对于一直不敢看恐怖电影的胆小鬼,这本书绝对惊悚。其实日本这个国家本身就像一本恐怖小说,让人好奇同时又很倒胃口。明目张胆的变态,自律自虐,残忍凶狠。日本的恐怖片更是恐怖到令人发指的境界。

  不过这本书是中国人写的,作者的笔名很有意思,叫羊行屮,听起来就很灵异……

  本书是作者异闻录系列中的日本之行,主人公南瓜和月饼来到神奇的岛国,在那里经历了一系列令人毛发直立的故事,听到了很多或古怪或凄美或惊悚或美好的灵异传说。

  《人形师》是说有个杀人不眨眼的狂魔一直没有子嗣,于是他绑架人形师,用人皮造了一个儿子,但是最终失败,然后自己也切腹了。其中用人皮造儿子的过程很血腥,画面不忍直视。

  《回魂夜》里有个很吓人的女鬼,裂口女,身穿黑衣,专门在红绿灯那等着吃人。她会戴上口罩,问来人“我美吗?”不管答案是美还是不美,她都会摘下口罩,露出狰狞地裂嘴,把你吃掉……据说这是一个伤心的女鬼,如果你说“我是田中的朋友?”女鬼就会迟疑,然后就可以趁机逃走了。原来田中是她的死去的丈夫。这么一解释感觉裂口女也没那么吓人了。

  《人头灯笼》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个故事(日本人认为灯笼里面禁锢着挣扎的灵魂,看他们的变态的想象力,灯笼在我们这还是团圆喜庆的象征呢!)作者成功地把红绿灯也变成了恐怖符号,还给它安排了诡异的来源。红黄绿正好代表金火、土、水木五行,绿即水木引鬼,黄灯即土中安魂,红灯即火金中灭鬼。不知道胡汝鼎在设计红绿灯的时候是不是出去这个考虑,但如果是真的,真的要倒吸一口凉气。港片《我的左眼看到鬼》,女主角就能看到很多鬼,而韩剧《主君的太阳》里面孔孝真演得女主就是在车祸之后能到处看到鬼呢!所以这事还真没定论……

  《鬼畜之影》里的日本传说不知道是出自作者之手还是听来的传说,写得很凄美,这本小说最大的亮点就是描写了很多凄婉哀怨的故事,有些悲剧的结局令人扼腕痛惜。这篇里面说了一个“学娘鬼婆”传说,说有个将军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雪子,将军和妻子雪娘都视若掌上明珠,但是到了雪子10岁的时候却身患奇疾,仆人得了一个偏方,但是只能保雪子10阳寿,要痊愈的话必须在10年内用孕妇的新鲜肝脏做药引才行。雪娘苦于家族在当地的身份,于是隐性埋名出门为女儿找药引。在第7年的时候,有一对青年夫妻投宿雪娘的住处,妻子身怀六甲,雪娘杀害了陌生的少妇,激动地捧着新鲜的肝脏,心喜女儿终于有救。奄奄一息的少妇却告诉雪娘,她的名字叫雪子,她是和丈夫一起出来找失散多年的母亲的。雪娘五雷轰顶,她杀的这个女孩就是自己的女儿,腹中的婴儿就是自己的孙子。

  这个故事有点古希腊悲剧的色彩,害人害己,不忍卒读。

  这本书里有不少这样的故事,《化猫》讲的是一只不安分的猫,像变成人,但是她在变成人之后仍然很不安分……《面膜人偶》里有日本歌舞伎的传说,也是惨烈悲壮,令人咂舌。

  喜欢恐怖小说的和电影的不要错过这本书,故事的讲述不止停留在对恐怖的渲染和描述,更加吸引人的是作者编织的一个个极具情节的传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日本异闻录》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