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14 21: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经典读后感10篇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是一本由杜先菊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读后感(一):不止于“旅”

  些许年前,如果我们谈论关于游记或者旅游,多少会说到一些稀奇古怪攻略,会谈论一些色香味俱未所闻的食物,当然还会说一些关于游记的文字。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社会浮躁,亦或是生活忙碌,在那段时间,一直都有人要实现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的愿望曾经有过一段流传,如果一年不去一个新的地方,那么那一年一定是会悔恨;如果年轻时候不去一趟西藏,就无法洗涤心灵超脱凡俗。道理似乎是浅显易懂的,也因为如此,出现了一种励志与旅游结合的文字,这种奇奇怪怪的“远方与诗歌”的文字充斥在各种书架,各种畅销榜,以至于不谈论一下“间隔年”也就不再是年轻人了。这些挂着“旅游”卖“鸡汤”的书籍不知道又曾几何时被慢慢遗忘了,那些背起背包远走的人慢慢都似乎都到了电影院,看着《匆匆那年》回味同桌的你》的时光青春似乎与院方的关系渐行渐远,也不再有人谈论诗歌,甚至“鸡汤”都升级成了另一个模样,通过“反鸡汤”的形式激励各种无可能存在

  诗歌与远方,或许还应该加上一点浪漫主义,而非“鸡汤”更接近年轻。被遗忘地游记或许因为人们觉得那不过是一种止痛药,有些人或许觉得生活的存在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许,不小心的我们走在书店里,看到一本书的名字上加上一个“旅”字的时候,便有一种莫名地唾弃:“哪个家伙又瞎荡去了。”也许,我们曾经犯错也是因为先入为主地以为“远方”理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拒绝类似文本的时候,同样犯下错误,因此而错过美好。毕竟,诗歌与远方一直都存在,只是真正的疆域并非一定要用腿去走,它们的美好或许存在于字里行间

  杜先菊所著的《新英格兰人文之旅》则是一本透过文字来让我们领略疆域的著作,或许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本旅游的指南,至少它的内容里边是图文并茂介绍新英格兰的一些著名地点,或许是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地点,值得人们驻足的地方。新英格兰的人文之旅以爱默生为始点,结束于哈佛怀德纳图书馆,此间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与故事,有许许多多值得人们来到此可以感受情怀

  作者挑选的站点并非都与新英格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片孕育了美利坚政治地区,有着极为重要人文思想家,比如爱默生;同时也有着撼动整个国家蓄奴制的作家;当然,还有着来自其他地方的人,比如俄国的纳博科夫。那些家喻户晓的名字没有被遗忘,霍桑,梭罗,马克吐温……他们的痕迹构造了新英格兰地区的思想版图。同时,还有着当代的一些艺术家,思想家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不少的光彩。这本书展现了作者对该地区的熟知之外,还展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熟知。或许我们听说过他们相关的一些事情,也许,还有另外一些可以从这本书中满足猎奇的心。

  路过一座城市,或者居住在一个地方,并非只是在该地方落下脚印,也不是为了洗涤自己的心灵。也许,梭罗知道未来有人会到他的瓦尔登湖瞻仰他留下的东西,但是他也明白,存在的意义,或者曾经存在的意义,并非到了一个地方,而是了解一个地方,并且真心爱上这里。作者的人文之旅并非只是抵达,更是传达。而你我,透过这个媒介,或许真的只是了解而已,真正的爱也许在旅途,也许就在字里行间。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读后感(二):关于行走,也关于文学

  文|秦好

  美国的新英格兰,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濒临大西洋、毗邻加拿大。新英格兰地区包括缅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其中马萨诸塞州的首府波士顿是最有美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马萨诸塞州东北部古老小城市——康科德,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地,历史名胜不少,睡谷墓地埋葬着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四位作家:爱默生、梭罗、霍桑和路易莎•梅•阿尔科特。

  去美国旅行的人,多是逛逛著名的旅游景点,品尝一下当地美食,淘些名牌商品体验体验美国风情。如此罢了。极少有人因对美国文学感兴趣,而进行一番文学之旅。作者曾在波士顿学习生活多年,在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之余,乘地理之便,尽情游走在新英格兰地区作家、学者艺术家的故居和长眠之地,徜徉在文学和艺术之中,一边行走,一边思考,用脚步串起一幅北美文地图

  作者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她阅读大量外文原版书籍,将熟知的历史掌故,在书中娓娓道来。她侃侃而谈爱默生、阿尔科特、狄金森、霍桑、梅尔维尔、纳博科夫、斯图尔夫人、马克•吐温、梭罗、帕慕克、亨利•詹姆斯等作家。聊他们的生活、写作爱情家人、作品等。聊他们的作品改编的影片,或跟他们相关的影片。她见解独特,打破固有的观念,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谈到路易莎•梅•阿尔科特时,提及美国女儿文化,说,美国女儿文化受《小女子》(即《小妇人》)一类《女儿经》毒害太深,我们以为美国女子独立、有思想、反抗权威,其实,美国传统女子文化,如《小女子》这类小说,都是在给小女孩灌输顺从的思想,让她们服从父亲和男权。或许,是因为阿尔科特受父命来创作此书,为了养家糊口,忍受着不为外人道的委屈。在作者看来,《小女子》一书充满了虚假温情,每个人都乐于牺牲奉献。觉得电影也显得矫揉造作。记得,我读完《小妇人》,还被这部小说深深吸引了,受到感染感觉人世间充满了真善美,还看了最早版本的影片。可见,对文学作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梭罗和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的话题。瓦尔登湖位于作者的家和办公室之间,她随时可以游览。为了给繁忙的俗世生活添加一点色彩,她翻译了《瓦尔登湖》注疏本(作者为杰夫•克莱默)。借着一本书,享片刻宁静。9F号公寓,位于纽约第五大道主人科林•比万被人们称作现代梭罗。他的公寓,也被当成闹市中的瓦尔登湖。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过,他们一家住在高层住宅,却不用电,不乘电梯;他在家办公倒好说,他的太太上班骑一辆脚踏滑轮车;只吃本地产的有机蔬菜小孩不穿纸尿裤,只用棉布尿片;神奇的是科林说他一年不用手纸(擦屁股的手纸)。这些在作者看来,都极具讽刺意味,现代梭罗在她眼里也仅是一个虚伪的梭罗崇拜者而已。

  书中的图片印制成黑白色,虽缺乏了彩色印刷的逼真感,但也有着怀旧的味道。每部分后面附的访问攻略,对打算实地走一遭的朋友来说,也很有参考价值爱好美国文学的我,要是哪天发达了,有钱有闲了,定要按图索骥,来一场说走就走、关于文学的旅行。

  : 原创书评,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读后感(三):人文圣地的新英格兰

  旅行对于现代人来说,早已不再是一件难事,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出国去任何地方,你都可以搜到不少的美食、住宿美景攻略,甚至详细到哪家店有招牌菜,哪家住宿的房间阳光最好都帮你列出来了。

  也正因此,现在的很多旅行,都变成了走马观灯式的到此一游。在前人铺好路的基础上,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跟着走一遭,但拍出来的照片却是越来越雷同,写出来的游记也都千篇一律

  所以现在有点特色有些亮点的游记打着灯笼都难找,更别提有文化有内涵的人文游记,那就像稀缺的国宝一样。因此,当我读到杜先菊写的这本《新英格兰人文之旅》时,内心惊喜不言而喻,那种感觉真不是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

  新英格兰,是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濒临大西洋、毗邻加拿大的区域。它在美国甚至是全世界都有着令人羡慕教育环境,提及那里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都是世界级的名校

  同时,新英格兰还是美国的政治摇篮,以及美国的精神摇篮,是催生独立战争与人文精神的圣地。而且近百年前,在这片土地上,还产生了众多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及诗人,直到今天,他们的著作依旧深深影响着很多人。

  作者杜先菊在波士顿旅居多年,在求学期间,就曾大量阅读了居住过那里的人文作者和作家们的生平与作品。在阅读之外,更是一一拜访了先贤们的故居和长眠之地,因此对那里的人文典故、历史知识,都如数家珍

  所以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每一篇都是那么的翔实生动,无论书籍作品,电影音乐,都考据的很全面,同时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访问攻略,只捧此书,就可按图索骥拜访任意的地点。

  在未翻开此书之前,无论对爱默生、梭罗、艾米莉•狄金森、罗伯特•弗罗斯特,亦或玛格丽特•傅勒、索菲亚•霍桑、凯鲁亚克,除了他们的名字和部分作品有些了解以外,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朋友圈都知之甚少,或者说一无所知

  这里的意思不是说要去八卦名人的个人生活,而是觉得每个圣人首先都是一名普通人,正是他们有着特别的生活和经历,才让他们成为了与众不同的那一位。如果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知,知道了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有着怎样的创作背景,再去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或许更容易理解领悟作品本身。

  文/颜先生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读后感(四):像泡图书馆一样在人文世界里遨游

  现代生活的便捷快速,让旅行不再是难事,有钱有闲的旅行者越来越多,于是派生出的各种旅途故事,旅行手记,旅途留影,景点风光或者旅行指南、旅行攻略等等也变得泛滥、随处可见原本愉悦的旅途生活变得勿忙,变得走马观花,变得仓促拥挤

  如何避开知名景点汹涌人群,如何避开旅行中的喧嚣嘈杂,杜先菊和他的《新英格兰人文之旅》以旅居式的人文行走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本。作者杜先菊几乎在图书馆长大,他对十九二十世纪的作家们如数家珍,又因旅居波士顿多年,因地缘之便,亲自走过新英格兰地区,特别是波士顿一带许多作家故居或者墓地,追思往昔无数历史掌故,瞻仰先贤,人文宝藏富丽堂皇。杜先菊将这些亲历结集成独属个人的新英格兰人文之旅,于是也让我们跟随作者脚步深入这片低调丰饶的人文世界。能与爱默生作邻居,听艾米莉·狄金森读诗,或者与梭罗一道聊《瓦尔登湖》……这样的旅行生活简直不要太好,简直就是梦寐以求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 ,美国最富传奇的女诗人,人称“隐士女诗人”。中学时代,非常喜欢她的诗,很惊艳。“Had I not seen the Sun/I could have borne the shade/But Light a newer Wilderness/My Wilderness has made”(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或许我还能忍受黑暗/可如今,太阳把我的寂寞/照耀得更加荒凉。)荒凉、简约质朴深刻又无望。

  “I never saw a moor /I never saw the sea /You know i know the heather looks /And what a billow be /I never spoke with god Nor visited in heaven /Yet certain am i of the spot /As if the checks were given”(我从未看过荒原,我从未看过海洋,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和狂涛巨浪,我从未与上帝交谈,也不曾拜访过天堂,可我好像已通过检查,一定会到那个地方。)宿命论的气息扑面而来孤独强大,精炼却又让人着迷。她的诗多是关于自然生命信仰、爱情、死亡和永生,性格孤僻叛逆让她更倾向于心灵的自由坦荡和自然的发生

  有人说她代表着“最为惨烈的现代性受难的文化形象”,一方面绝对希望,一方面又极度绝望。其实,她只是在内心找到更丰饶的世界,用文字编织了一场孤独的宿命,生命的悲剧,还有无法抗拒的悲情之梦。新英格兰的麻州西部的安姆斯特城有她的故居、花园和墓地。

  在书未作者分享了他的图书馆情结,“有书可读,有时间可读书,有事没事在图书馆里泡着,饿了出去吃一顿,吃完了再回头再泡”。这样的日子,真是快活。 我也想有这样的日子,不过,读《新英格兰人文之旅》按图索骥,寻着这些文人的脚步深入探索,也就有泡图书馆的意思了。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读后感(五):世界这么大,用心去看看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有一封辞职信火爆中国,因为她说辞职的理由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的,无论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18块玩转西藏的穷游,又或者洒脱不羁的自驾游,旅行已经风靡了这个时代。

  谈起旅行的风靡,这几年旅行类的节目火爆,似乎也可见端倪。自《爸爸去哪儿》开始,《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西游奇遇记》……种种以不同主题的旅行节目应运而生,这些节目已然跳脱了往昔纪录片或风情片稳重端庄不徐不疾的新闻联播口吻,植入了更多情感层次的东西——亲情、友情、勇气、毅力……这是节目和当事人试图去寻找和展示的东西。从”旅行类真人秀“这个媒介手段一夜爆红、经久不衰的现象来看,如今的旅行的的确确不仅仅是”看看“而已,多了更多思想层面的寄托,是思想深处的撞击。

  如果说以上的真人秀是体验思考式的动态旅行,那么《新英格兰人文之旅》就是一部用心去看世界的静态旅行。新苏格兰独有的历史与人文,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居住于此,从静谧的湖畔、层叠的山林到独立一隅的小院,共同拼出了一幅属于新英格兰的北美文学版图。杜先菊则在若干年后悠然其间,思忖着那一草一木的风华与其主人的前世今生,虽着眼于景致而不限于景致,深入浅出地将这版图上颗颗璀璨的珠宝向世人描摹了一番。依靠地图、攻略或者旅行团走遍天下的人比比皆是,但用心灵去游走一块看似并不大的疆土却谈何容易。一则是心态,二则是文化,能将这二者双剑合璧,融会贯通于此间山水,展露艾默生、梭罗们的光华,是为杜先菊之能也。

  在游历之时,作者并未照搬”百度“详实的介绍,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加以理解再将之行文。她写《艾米莉.狄金森:花园中孤独的诗人》,先读过了艾米莉的死亡诗,并拜读了《艾米莉.狄金森的花园》去了解主人公诗人生活得另一面,才踏上通往艾米莉花园的乡间小路,而在看到花园中一株醒目的玉兰花时,杜先菊很轻易地代入了自己童年生活的旧迹,这是彼此认同的一部分。看过景的部分,也思虑过主人公亲临此景时的况味,再将艾米莉的生平一一道来,似乎作为读者,我的了解也同样代入了不少思考的成分。

  大山大水是景,山清水秀是景,亭台楼阁是景,而寂寞的人文也同样是景。有时我们只需带上健康的身体行云流水地观看,那是洒脱和惬意;而有时我们却需要带上心深入其中地体会,这是用心去领略。世界这么大,我们看不完世间山水,却可以将看过的世间山水都停泊在心上。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读后感(六):神游新英格兰

  这本书名为《新英格兰人文之旅》,当然跟“新英格兰”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有必要首先解释一下何为“新英格兰”。 新英格兰,既然是在英格兰前面加了一个“新”字,当然不是在英国的英格兰了,而是在新大陆的美国了。之间的历史渊源这里就不赘言了。新英格兰地区是美国的一个区域,包括了现在美国的六个州,由北至南分别为:缅因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马萨诸塞州(我们一般称之为“麻省”),罗得岛州、康涅狄格州。整个地区位于美国大陆东北角、濒临大西洋、毗邻加拿大,当地华人常称之为“纽英仑”。如果借用这本书介绍来讲的话,这里既是美国的政治摇篮——独立战争催生了美利坚民族;也是美国的精神摇篮——爱默生的《美国学者》,宣告了美国独立人文精神的诞生。地位之高,影响之深远,非美国领土上其他地区可以比拟。

  新英格兰地区的自然风光是非常优美的。这里分布着很多小型的山丘,有曲折的海岸线,多沼泽地和湖泊。这都是拜大自然所赐,是古老的冰川时代的产物。美国的这么多文人学者喜欢驻留此地,跟这里迷人的自然风光自然是脱不了干系的,

  新英格兰地区拥有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环境。美国著名的常青藤盟校的8个成员里,就有4个位于这个地区,它们是: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哈佛大学、达特茅斯学院。本书的作者杜先菊就是在这个地区的最大城市以及经济与文化中心——波士顿居住多年,求学期间,作者饱读曾经在这个地区居住和创作过的人文学者和作家们作品。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学习和工作之余,先后实地拜访了不少先贤的故居和墓地,留下了这些优美的文字。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不但可以领略了新英格兰地区一带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可从中窥见美国人文精神的底蕴和风采。

  每篇文章后的“访问攻略”也是别具特色。诸如在《爱默生:康科德圣人》正文之后,作者介绍了爱默生的故居、墓地,以及他和霍桑故居老庄园和北桥康科德古战场的情况。故居的介绍中,不但介绍了开放时间、联系的电话号码,而且想尽地谈到了导游解说参观费用,真可谓细致入微,服务全面周到。即使你无缘实地拜访,也完全可以神游一番了。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读后感(七):踏着文人的足迹

  旅行随笔的写法各种各样,年轻如猫力可以信马由缰、肆意乱步,温婉如苏枕书可以讲讲京都的日常,而作为一个长居爱默生故居附近的学者,杜先菊用人文的方式,循着这些伟大作家的足迹,为所有想要了解美国的朋友们绘制出了一幅精致的北美文学地图。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的原点是康科德镇的爱默生故居。在这里,有专门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医院,有其居住过的老庄园、发表过演说的中心广场,以及墓地睡谷。作者带领着我们一边回顾爱默生的生平,一边追寻着他的足迹,欣赏他的作品,还用照片和自己在康科德图书馆参加读书会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今日康科德镇居民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喜爱与崇敬。

  虽然作者近水楼台与伟人比邻,但对于爱默生的熟悉也是靠阅读其作品,并大量查阅与搜索资料而来。而围绕着这位中心人物,这趟人文之旅的步伐也慢慢延伸至了作家路易莎•梅•阿尔科特、杰克•凯鲁亚克、纳博科夫,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罗伯特•弗罗斯特、西尔薇亚•普拉斯等等。

  不过,书中写到的名家名地远不止这些。梭罗和他笔下的瓦尔登湖、霍桑才华横溢的夫人索菲亚、伊迪丝•沃顿与欢乐之家、钢琴家傅聪和乔丹音乐厅等等都成为了书中一个个知识与趣味兼具的人文景点。

  穿梭在时光隧道,时而置身先人们曾经生活和创作的空间,时而潜入他们的文字之中去感受另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精神,又不时和作者一同享受发掘与追寻新知的乐趣。人文之旅对旅者心灵的滋养远比走马观花吃喝玩乐要来得深邃与绵长。

  而作者杜先菊也把自己在文学与研究上的严谨带入了这本旅行随笔,在每篇文章的最后都附有访问攻略和参考文献。访问攻略中写明了参观时间、联系电话、参观费用等项目,方便想要亲自去看一看这些地方的读者参考。而参考文献则可以为想要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提供文字方面的参考。

  在交通与网络发达的今天,想去一个地方游览并非难事,难得的是找到一个好导游。《新英格兰人文之旅》的最大价值正如作者所言,就在于可以让有幸访问当地的朋友按图索骥,寻访名胜;同时让远在中国的读者通过图片与文字神游美国的精神家园。而准备长居康科德的居民则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人文底蕴,探寻美国精神的来龙去脉,真正融入当地生活。

  踏着文人的足迹,去寻访美国的精神家园,看作家的人生与创作,也让我们在千万里之外的地方感受到了亲临其境的满足。《新英格兰人文之旅》值得一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新英格兰人文之旅》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