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3 21: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10篇

  《解决冲突关键技巧》是一本由[美] 达纳·卡斯帕森著作,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一):一本干货满满的冲突解决方案

  夜色中,有对小情侣人流熙攘的街上大吵起来。

  女:谁让你看着看着就睡着的?还把呼噜打那么响,你不知道我有多丢人吗?

  男:我本来就不喜欢这种情情爱爱的电影啊,再说,我睡着了,关旁边其他人什么事儿

  女:你是成心给我难堪是吧?看电影前我都在朋友圈晒咱俩自拍了,要是我和闺蜜聊起咱俩看电影,我怎么说?说你睡得像头死猪?

  男:看个电影而已,至于昭告天下吗?你和你闺蜜聊什么不好

  ……

  怎么样?此等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这样因为芝麻大的小事导致的矛盾,在生活中是不是比比皆是

  争吵,是不可言说的伤害图片来自网络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二):解决外在冲突其实是完善自己路径——Leo鉴书228

  某种程度上,我们与外界的冲突根本上是对自己不满的一种投射,从这个角度上讲,能平和地解决冲突就是在不断完善自己。如果一味任由冲突发展,那喻意多半是并不想自己有什么切实的进步。本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冲突解决方案,由于我最近正自处矛盾之中,收获很大,读完第一遍,马上读了第二遍。

  先说个今天发生的事。

  老婆儿子因为默写英语时要不要写“Unit one、Unit two”起了冲突,儿子本来想让他妈帮忙,后者坚决要写上“第几单元”导致前者自己对着手机念一遍,然后用手机放——自己给自己默写。麻烦的是问题并没有解决,妈妈不满意,冲突有所升级——归结到学习没有规律上(格局很高了)。我当时的原因是——支持儿子,同时建议默写完之后给老师打个电话,老师让写上单元号那就写。

  我的逻辑是:如果谁嗓门儿大就听谁的,父母早晚喊不过孩子,称着还有老师能给做个评断,引入第三方力量进行平衡。当然,效果并不好。如果你身为父母,结局不难猜……

  看了书之后,我考虑了一下更加合适方式可能是下面这样:

  对儿子说:当您不听话事情发生时(触发性事件),您妈(不是骂街)的感觉是很冒火,她感觉他的话您全都不听(当下的情绪),因为您听话听劝对她真的是很重要需求)。您愿意考虑一下写下第几单元吗(考虑另一种可能的方法)?

  相信结果必然会好一些,下次我准备试试

  面对冲突不要臆断,不要抱受害者心太。

  这是我之前讲课时常提到的,看了本书之后感觉在讲这个点时还是有提升空间。书里提到这部分有三个点,1、承认冲突,找对谈话对象,面对真正的问题;2、相信还有其他选择。寻找大家都乐于接受的解决方法;3、明确一致意见清楚它们的任何变化

  看光是这个点本书作者就让我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说不抱受害者心态态度方面的,本书讲的就是技法方面的,估计这也是书名《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的由来。书里也确实提出了很多不错原则配合案例讲的很清楚。

  最后说下书的写法。

  如果在别的书写的比较稀是讨巧,于本书而言是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这个确实是真实感受,我准备再读一遍时把自己身边的例子写进入书,以后说不定讲课用得上。感觉17个点是以PPTr的形式组织,然后展开来写的,挺不错。这地方还是很显功力的,我之前读过一本中国培训师以类似方法写的书,给了一星。同样是十万字,不同的内含和张力效果是完全一样的。《道德经》好像也就是5000多字,背后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我准备再读一遍本书,应该还有更多收获。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三):为什么你跟孩子之间总是硝烟不断?因为你不懂有效社交的17条原则

  作为一个母亲,我最佩服的是能够不吼不叫教育好孩子的人。在婚前,或者说在孩子出生前甚至在孩子五岁前,我一直以为自己虽然不够贤惠但至少是一个良母,就像外人所以为的那样,一看就温柔大方、知书达礼。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成长,有了自己的小个性,我惊恐发现自己成了原本最讨厌的那种人:耐心不足抱怨生气简单粗暴,简直就是斯文扫地。可是又日复一日,与孩子的沟通不到三句就开始重演以下硝烟不断的沮丧场面

  你看吧,好不容易暑假来了,孩子是高兴了,你却烦恼了。看电视、玩游戏、看小说,就是很少写作业,你提醒一下该写作业了,她不高兴怪你剥夺了快乐假期。一个月过去了,吃过晚饭,你说来检查一下你的作业,一看,好家伙龙飞凤舞,潦草加粗心错了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没写。你气不打一处来:叫你早点写你不写,现在着急了,就胡乱写,不用心放任自流,你这样下去就无法无天了。话没说完,她脸涨红了,边含泪边喊,我哪里没用心啦,无法无天啦,你你才“放牛”,还不如不放假呢。好吧,一个悠闲的晚上就此泡汤了。

  多次冲突无果,亲子关系却愈来愈紧张后,我心灰意冷,甚至开始逃避干脆睁只眼闭只眼,视而不见。可是内心的挫败感和焦虑感却无法逃避,因为孩子不是养的宠物,父母必须得为他的教育成长负责

  怎么办,当我在焦虑中寻求突破方向时,看到了《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这本书。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四):面对冲突,试试下面4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难免会有冲突,面对冲突电视里的演绎的最多,有一言不合就发红包的,有笑脸相迎背后捅刀的,还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的。

  生活中,很多人(包括波波君),要么怒目相向,比比谁的嗓门大。要么低声逃避,避免冲突。

  可是结果是,在怒火理智化为灰烬,谁都听不进谁。在逃避中冲突继续潜伏,无法根除。

  冲突调节和公共对话专家,达纳·卡斯帕森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就给了我们很多的借鉴

  一提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多情况我说马路牙子,你说大马猴子。两人根本没明白问题,完全鸡同鸭讲。

  怎么办?直接问。正所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又不会读心术,直接问最经济高效。

  在教学生时,我就问,为什么这个动作错误了呀,为什么游一半停下来。一般在平等安全的对话中,孩子都会如实回答。哦原来吸不到气了,所以要停下来。或者没有力气了,要停下了。知道了原因,就能对症下药呼吸不行连呼吸,体力不行练体力。如果怒目呵斥,学生一紧张,什么都挺不进去。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前辈们给我上了一课。当我为一个问题需要同其他部门协调时,偶尔也会遇到逃避不接电话的,冷嘲热讽的,但更多的是谈话高手。一上来就直接了当,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怎么做,这样处理如何。立马高效协同,目标一致。

  二承认情绪

  谁都会有情绪,情绪来了,理智就走了。

  小时后,我们经常被这样说,男子汉不许哭,而高兴时,被教训得意忘形,收敛点。

  其实这些都是否定情绪,是反人类的,我爱哭爱笑,你管得着吗。

  在冲突中,我们不需要压抑情绪,也不需要放任情绪。仅仅只要承认情绪就好。

  当怒火烧起来,我们只要觉察:哦,现在感到很愤怒,并承认这种感觉:是的,原来原来这种胸口闷痛的感觉,是愤怒。

  当我们以旁观者角度看自己的情绪时,情绪自然威力就减小了,因为其实往往煽风点火的就是自己,当自己跑出来观看,也就没人加火柴了,怒火自然就熄灭了。

  三 多用陈述句

  这点很重要,我在《生活中的关键对话》里也写到过。

  1分享事实经过

  2试探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询问对方观点

  4鼓励对方说出想法。

  关于第一点,我觉得是最最重要的表达方式。事实是最具说服力的。

  书中对上司性骚扰下属的问题,有很好的诠释。你觉得下面那句话更有说服力呢?

  quot;别再性骚扰我了”

  还是

  “我们说话的时候,你眼睛总是盯着我的身体而不是我的面部,有时还会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这是怎么回事?"

  事实是最不会令人反感内容

  选自《生活中的关键对话》

  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达纳·卡斯帕森《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里的句式:

  当(事情)发生时,我感觉(承认当下的情绪)因为(我的需求利益)对我真的很重要。你愿意(考虑一种可行方法)吗

  例如,上完一天班疲惫地回到家,发现孩子把房间搞得一团糟。是一怒之下,拎起来竹笋烤肉。还是拧住耳朵,好好教训一番。

  也许可以试试这样说:当你把房间弄得很乱,我感觉很糟糕而且上了一天班也很累了,因为干净整齐对我们的健康心情真的很重要,你愿意现在动手整理干净吗?并且以后自己玩好后收拾好哦。

  其实和孩子好好沟通,他们是听的进去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四 在困境中保持好奇心

  有些冲突是很大的,比如巴以冲突,宗教信仰战争等等。不是每一个冲突,都能轻松的解决的。

  在困境中培养好奇心,是黑暗里的一把金钥匙

  可以问问自己:

  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做

  根本上,他的目的是什么

  我是不是也对这困境形成负有责任

  要如何改变才能促成有效对话

  在《生活中关键对话》里也写了我如何面对技术同事不接我电话的问题的处理方法,首先就是保持好奇心。

  在最近的游泳教学中,也遇到了困境。学生陆上打腿完全没问题,到水里就不行了。连续两节课也没教回来。

  当然我可以为自己开脱,别人都会了,他不会也没办法。我也可以固步自封。有四年的教学经验,我的方法肯定没问题,不需要改进。

  虽然苦恼,我还是保持着好奇心,为什么他的打腿时屁股要抬起来。我查询了资料上网更新了教学方法。

  第二天,通过尝试陆上反蛙泳腿,以及调整头的姿势,和强化腿的收翻动作,终于纠正了动作。

  真的是学无止境,真的要因材施教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END

  当下的波波君,一个三线城市里的,心怀梦想公司职员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五):你是否成了情绪的奴隶

  今天,在我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姑娘,抱着必须要从我这里得到明确答复的,充满视死如归的杀气,来到我面前。

  “姐,我想问一下,因为xx 原因导致的数据是不是直接剔除?”

  没有给我任何反应时间,接着一顿咔咔咔的阐述自身看法:“就是因为xx原因,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客户体验,必须剔除。”

  我蒙圈的看着她,她不给我证据,不给我案例,这一需求,让我如同挠墙的猫爪,抓不住重点。在我还未给出明确答复的时候,她一脸严肃,好像我说出任何一句与她意见不一致的看法的时候,她就会拿起旁边大部头的书,砸到我的脸上。

  “这个需要调研一下,是否全国都是这样的情况。我目前无法给出具体是否可以剔除的答复,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另外,此种情况是否个例,也需要与系统开发部门同事确认。”

  我微笑着说了最后一句话:“不要什么事情都与xx相关,即便是目前有针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案,也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调研与研究才能给出方案的。”

  她转身就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气的鼻子直哼哼,奈何要保持一个管理者该有的风度,内心吐槽了几句,就没把她当回事。

  下午时分,与她组所在组员聊天,无意间才知道,原来上午她刚被上司训过,火急火燎的想要解决问题,却用错了方法。我不是第一个对她持保留态度的人了,因为她的情绪化,已经得罪这层楼里不下于5个人,可是,同事好意提醒她,她却认为,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被人吐槽,是对方的没有眼光或者对她的嫉妒,依然我行我素,像随时可能被点燃的炮仗,四处爆炸。

  正如达纳•卡斯帕森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里提到,马格纳斯所言,情绪是不可选的。只考虑冲突而不考虑相关的情绪常常适得其反。另一方面,情绪不是冲突的根源,它是信号,告诉我们重点是什么。我们感觉的强度会让情绪成为一种信号,准确地表明我们是否站在解决冲突的正确轨道上。

  如这位姑娘一样,我刚入职的时候,也是一点就燃的炮仗,给我的工作带来不少的阻力

  我是个性子很急的人,常常在沟通方面,会犯不听完别人说什么,就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毛病。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当我们自己怎么对待对方,对方的情绪也会跟着我们的语调或者传达的气场,发生变化,往往在一方声音高扬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提高声调,最后本来是我去找他去解决问题,反而败兴而归,将矛盾激化,问题没有解决,与上文中的姑娘一样,反而落下了容易情绪化的标签。

  于是,后来人家与我沟通,常常笑着提前说:一会儿千万别激动呀,我跟你讲个事。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好像周围每个人都对我的印象是情绪化严重,一不小心就会被点燃,沟通的时候尤其要小心,能够避免就尽量避免与我交流。当我从闺蜜口中知道这件事,才真正开始反思,我无意识的情绪化,带给了生活和工作的非常大的困扰。

  一般而言,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具有四种基本情绪:即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可以看出,四种情绪中,有三种是负面消极情绪,只有一种是正面积极情绪。

  有人说,人的一生的历史就是一部同消极情绪作斗争的历史,这话应该说有一定道理。它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克服消极情绪对人生成功和幸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负面情绪对我们的健康十分有害。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经常发怒和充满敌意的人很容易患上心脏病。哈佛大学曾经调查了1600名心脏病患者,发现他们中经常焦虑、抑郁和脾气暴躁者比普通人高3倍。

  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可以让沟通事半功倍,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往往会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的上司,就是一位能够将自己的情绪把控得非常精准的人,往往在他身边,多大的事情都能够消弭于无形,在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够化解各种冲突和一针见血的点触问题所在。而且,能够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胸怀坦荡的印象,我想,这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有气魄的人。

  在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我开始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在看到达纳•卡斯帕森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如何增加你的有效社交》的时候,里面的字数不多,却每一次的解决方案和方法都很到位。

  里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让聆听和对话变的更加容易,改变对话以及寻找前进的方法。

  在让聆听和对话变的更加容易,从“不要只听攻击性语言,听听字面背后的意思”到“验证自己的假设。如果证明它们是错错误的,放弃它们。”每一条都有从攻击性话语转变为心平气和的讲述出我们的需求,对比两种表述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转变一种说话方式以后,原本的攻击性就变成了客观阐述事实,更让人接受并心平气和的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解决冲突的最终目的不是吗?

  其实,从小就知道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由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小男孩每天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逐渐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的那么多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有什么两样。”

  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心灵被“钉”得千疮百孔,那么就请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与嘴巴。

  这个故事就很明白的反映了,我们每次的情绪喷涌而出,都是在给自己的心灵钉钉子,千疮百孔以后,就会变的狭隘,自私,只顾及自己的感受,站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全世界都亏欠一样。什么时候把内心的钉子一点点的拔出了,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成长与涵养。

  后来,在每一次的交流中,我开始注意,不打断别人的说话,认真听对方每一个字,经过思考以后再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不去听攻击性的语言,听字面背后的意思,忍住攻击的冲动,发自内心的去改变对话,

  也许,目前我们还很难意识到自己在对话里已经带着情绪了,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就把它当作一个信号吧,去承认情绪的喷薄,也就在下一次的交流里,我们会慢慢进步,克制住忍不住的小火山,去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

  大脑将不同的信息组合成一个连贯的成体,支持我们去经历各种兴衰成败,创造新事物,适应周围环境及建立彼此间的联系。我们去听故事,内在的回去提前做假设,不去研究不去思考,假设的见解就存在于静态的,片面的信息上了。

  有一句话说:你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会沦为情绪的奴隶。在下一次冲突的时候,反问自己一句:是不是已经陷入了情绪的大坑,不要越陷越深,深呼吸一口,微笑的看着对方,将刚才的观点用陈述句,不带任何攻击性的话语表达出来,你会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开始改变。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六):如何有效化解分歧?so easy.

  “冲突可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同时也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当然破坏性冲突除外。”

  难道就没有办法去化解冲突了吗?办法肯定是有的,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你无法完全避免冲突,也难以改变别人在冲突中做出的表现,但你能改变自己的表现。那么该如何改变呢?对此,作者给出了她独特的见解。

  作者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见解和经验,她是尚普兰大学人际冲突专业的硕士,将“即兴表演”的艺术原则同公共对话结合起来,创造了独特的冲突解决技巧,也就是这本书里所讲的“有效社交的17个原则”。并且很快在冲突调解和公共对话领域崭露头角,被很多企业机构和大学院校聘请为专家顾问。他曾经以“冲突:一切皆有可能”为题,在TED进行演讲,引发了广泛的反响和讨论。

  有效社交的17个原则:

  1.不要只听攻击性语言,听听字面背后的意思。

  2.忍住攻击的冲动,发自内心地改变对话。

  3.假设自己在和最佳状态下的对方对话。

  4.区分需求、利益和行动计划。

  5.承认产生的情绪,把它们当做信号。

  6.区分确认和同意。

  7.避免在聆听过程中提建议。

  8.区分评价和观察结论。

  9.验证自己的假设,如果证明它们是错误的放弃它们。

  10.在困境中培养好奇心。

  11.相信有效对话是可能的,即便当前看似不太可能。

  12.如果你正在让事情变得更糟,停下来。

  13.弄明白当下的境况,而不是追究对错。

  14.承认冲突,找队友谈话,面对真正问题。

  15.相信还有其他选择,寻找大家都乐于接受的解决方案。

  16.明确一致意见,清楚他们的任何改变。

  17.保持警觉,并做好计划应对未来的冲突。

  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需要聆听对方,和对方坦诚相待地对话,寻找出冲突和分歧的原因。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织毛衣的时候如果一团毛线缠在了一起,只把一根线弄出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需要另辟蹊径。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找出当下的情况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导致了当下的情况?

  你需要剖析出关键的东西,把次要的东西过滤掉,以免让问题复杂化。如果在冲突的过程中,你感到愤怒和不满,要忍住攻击对方的冲动,因为鲁莽无济于事。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要在沟通的时候,让自己呈现出最佳的一面,告诉自己只有心平气和才能解决问题。

  在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要去思考沟通双方的共同需求,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利益,每个人都想要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又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对这一方有利的时候,另一方就会吃亏。因此,就需要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选择一个可靠的沟通计划,让双方获得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大需求。

  那么该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首先,要发现对方真正的想法,考虑到对方的情绪,透过他谈话的表情、动作、语气等信号,来判断背后隐藏的需求。在沟通的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是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即使冒犯了对方,也要让对方知道你是真诚地想要为他解决他的烦恼和问题。

  在对方阐述观点的时候,如果你不完全赞同他的想法,先不要否定他,而是要先确认他的立场。比如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个例子:对方说房子太贵了,他租不起。如果你只是说别担心,那么这样的表态就有点模糊,显得有点事不关己的意思。但是如果你说:“太贵了,那该怎么办呢?”这样回答就显得自己听懂了对方的处境,而且对对方的处境表示理解,也体现出了自己想为对方分担的心意。这样一来,他也就会真诚地吐露他的心声,也就不会对你产生心理排挤,达到一个相互理解的状态,让沟通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在沟通的过程中,聆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这可以让对方知道你有一个真诚沟通的状态。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和冲突,不要提过多的建议,如果你这样做,对方会视为你有操控他的意图。如果你对他的问题评价过多,就会激发他潜意识里的防御。因此,谈话的时候要留有余地,巧妙地进行沟通。

  有个人每天晚上吹笛子,影响别人休息

  A.我不喜欢你吹笛子,影响到我了。

  .咱们约定个时间吧,你看什么时候吹笛子合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矛盾的产生是由于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进行判断而产生的。为了避免因误解产生分歧,首先,要缓解对话的紧张氛围,保持一颗平稳的心态,用好奇心去理解对方,开诚布公地进行有效对话。当你带着一颗好奇心交谈的时候,你就会询问对方的经历和想法,展开更加广泛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头脑中要有一个清单,要清楚谈话的优先级。涉及到对错的时候,不追究也不责备任何一方,而是要一起协商,寻找解决方案。

  孩子不起床

  怎样能够很容易地起床?

  他不起床的阻碍在哪里?

  怎样才能让他对新的一天充满希望?

  该用怎样的方式让他养成好的习惯?

  任何一刻,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可能发生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是因为“你”不是“我”。古人有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时时刻刻都在追寻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多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也就是所谓的零和博弈。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利益分配不均,进而导致冲突的发生。冲突发生之后,要进行协商,互相理解,互利共赢,最终达到皆大欢喜的平衡状态,让世界充满爱和希望。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七):学会“正确”地吵架

  我自小在农村长大,一群孩子天天一起疯玩,相互之间扯皮吵架更是家常便饭。一旦小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父母往往就会介入。这时候父母的态度就很不一样,大部分父母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上来先批评自己的孩子,也有部分父母态度强硬不依不饶。后来发现,父母的养育方式往往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发展。从小被教育息事宁人的孩子,长大后面对冲突时往往采取回避、迁就、和妥协的方式,而在强势家风教育下的孩子,长大后在人际关系上往往也很强势,发生冲突时喜欢强迫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

  最近在看美国公共对话专家Dana Caspersen的新书《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感触颇深。在Dana Caspersen看来,回避、迁就、妥协、强迫等反应都属于无效的社交方式,只会让冲突更加激化。想来也是,息事宁人或许能够暂时避免冲突,但日积月累,心里的怒气越积越多,总有一天要发泄出来,尤其是针对亲密关系中的人(比如父母、父亲、子女)。而不依不饶的人不仅不能避免冲突,反而是冲突不断,人际关系也会越来越糟,我身边就有很多例子,在此就不多说了。

  我想着重说一下亲密关系中的冲突。相信大家都有体会,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发生冲突,因为我们更容易对身边的人发泄自己的情绪。

  在Dana Caspersen看来,冲突可以成为一种机遇,处理得当,反而可以成为促进亲密关系的工具。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经常小吵小闹的夫妻反而不会有大的问题,一直客客气气的夫妻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就是大问题。这是因为冲突能够暴露出已经存在的争端和矛盾,这样才有可能寻求解决方法,而不会引发严重的问题。

  那如何“正确”地吵架呢?Dana Caspersen以谈话为核心,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1)倾听时,不要只是听取攻击型的内容,而是接受情绪背后的信息。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在被攻击时,就会从对方的话语中听到攻击性。相反,一旦学会接纳和认同,就能发现更多不同的信息。

  (2)改变对话的方式,传递真正想说的信息,而不是表达攻击。比如,用“我”而不是“你”来表达:“我觉得很累,不想洗碗了”,而不是攻击性地表达“你真懒!”。

  (3)倾听时,不要急着给出建议。不管你觉得事情多么简单,你都应该首先认真听完对方的话。因为对方也许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提出意见。

  (4) 检查你的猜测,如果是错的,就放弃这些猜测。

  (5) 假设建设性的对话是有可能的,即便看起来不是这样。如果你始终觉得,最好的将会发生,很有可能就真的会。

  (6) 当你意识到你自己在将事情变得更糟时,停止争吵。保持开放的心态,认识到你可以是阻止事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的那个人,并可以导致一个更积极的结局。

  (7) 认识到冲突双方都有责任,而不是某一个人的错。不要彼此责备,学会用“我们”而不是“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8) 假设有还没被考虑到的更多选择存在。以积极的心态跳出来(比如停下来休息一会,给彼此一些空间和时间),你会创造性地找到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9) 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冲突。我们很有可能会为了相似的主题争吵,所以这一次你们彼此对冲突的交谈、倾听、探究越多,就越可能解决冲突,达成一致。

  自从我开了公众号“人生补习班”,很多人咨询我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我发现大多数时候不是没有幸福的愿望,而是没有幸福的能力。在我看来,在冲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幸福能力的关键。

  马未都把这称为“化解”的能力,北京地区有个讲究是不能送拐杖。马未都有次忘了送冯小刚一根拐杖,他拿到之后犹豫了一下说“你怎么知道我快使上它了 ”。这个简单的话,化解了双方的尴尬,又点出了这个事“不对”。我觉得这个非常赞,一个懂化解的人,通常都豁达、幽默,这种人相处起来更舒服。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八):享受愉快交流的好时光

  除了吃饭和睡觉这些基本生理需求之外,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同他人的交流和沟通了,仔细想一想或者稍微算一算,我们的一天有多少时间是在于他人进行交流,尽管我们不是专业的咨询师或者主持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与家人、朋友、同事、客户乃至陌生人都会有交流,这些时间累加起来大约为两个小时。

  让我们以爱和喜悦面对生活。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九):解决人际冲突的宝典

  在新的岗位上已经工作半年有余了,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也渐渐融入到新的集体中。在职场上人际冲突不可避免,从大学毕业以来,也目睹了不少职场上的冲突,很多时候都因为大家缺少有效的沟通。

  古伦蒂纳王国首都格尔迪奥恩有一座供奉宙斯的神殿,神殿的中央摆放着一辆古老的战车,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就系在战车上,传说解开绳结的人将成为亚细亚的统治者,几百年来无数野心家希望解开格尔迪奥斯绳结,却每次都铩羽而归。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造访了这座神殿,在一番努力下依旧无法解开绳结,于是他拔出宝剑说道:“就用我亚历山大的方式吧!”挥剑将绳结斩断。

  面对复杂绳结,你是斩断还是解开?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十):如果你总是解决冲突能力弱,请看这里

  冲突?什么叫做冲突。冲突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冲突,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避免,但如果冲突得不到解决,就很容易恶化、升级、或者成为挫折、压力及痛苦的根源。解决冲突为了什么?

  你看平时朋友之间相处,他想这样做,她想那样做,这就是冲突。父母教育子女时,父母想让孩子早睡早起,孩子却一直晚睡晚起,常常会听到父母的抱怨声,这就是冲突。员工一直勤勤恳恳,可是一直达不到领导的要求,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就是冲突。生活,工作,感情中只要你留心注意,会有很多冲突,可是你都能每次处理的很好吗?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叫《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封面上还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17条处理交际困境的原则,帮助我们走出攻击与反击的循环,以更优雅和更具技巧性的方法化解冲突,帮助增加你提高沟通能力,可以化解生活中的大小冲突。

  看到之后,有没有心痒痒的想看内容?我知道可能对于解决冲突能力比较强的人,会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但是像我这种交际能力弱到爆,还想尝试改变自己的人还是非常迫切想翻看内容的。总之,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解决冲突的方法论,严格来讲,这本书就是一本工具书。

  让我们看看作者是谁?她是美国达纳•卡斯帕森。资料显示她是冲突调解和公共对话专家,作家,表演艺术家,曾获得过很多国际奖项,她曾以“冲突:一切皆有可能”为题在TED进行演讲,引发广泛讨论。

  在面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冲突,我们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1)回避:消极地回避冲突

  (2)迁就:抑制自己的需求去满足他人的需求

  (3)强迫: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

  (4)妥协:双方各让一步,采用一种中庸的方案 以上反应都是“无效社交方式”,只会让冲突更加激化。

  在达纳•卡斯帕森看来,真正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协同”,即通过坦诚沟通,了解双方的差异所在,并努力找出双赢方案。

  这本书提供了17条原则,从正反两个方向出发,给我们展示了创造性谈话和破坏性谈话可能造成的两种后果,并提供了很多对比案例正让我们体会对比,并练习,帮助人们转换在冲突中的表达方式和行为表现,从根本上解决冲突解决难的问题。

  书中提供了17条原则,从3个方向给出。第一个9条是关于如何让对话和聆听变的更加容易。呈现了3条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的概念,3条需要我们注意避免的常见现象,3条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对话的动作。第二个4条是关于改变对话的,也就是说如何在看似没有顺利对话的情形下,让对话继续有效进行。这里提供了2条我们需要注意避免的常见现象,2条需要我们积极改善的心态和行动。第三个4条是关于如何寻找前进的方法。解决冲突要有进展,有时会遇到阻碍,前进不了,或者解决了冲突,如何让避免未来发生冲突,是这一章节我们可以学习的。在现有冲突解决中有2条我们需要做的,在未来冲突避免上有2条我们需要学习的。

  总之,这本书从逻辑上来讲,还是思路特别清晰的,从解决方法上也是相当全面和完整的。当然作者还在书中给出了相当多的案例,对比帮助读者理解这套方法。

  关于改变对话这个章节,我总结了一下感觉有效的做法,我们可以先做做看。因为提到的做法很多,我们先一点点的来。

  如果你正在让事情变得更糟,停下来。

  确认行为和目标的一致性:A.制定反向原则清单,如一致,就后退,改变方向。B.罗列问题,有意识的一件件的去考虑备选方案。

  弄明白当下的情况,而不是追究对错。

  搞清楚责任。区别:责备性对话&责任对话。

  承认自己的责任,明确对方的责任(观察的现象+结论+你的想法+让对方知道你的努力+你的期望)

  明确并对齐可行的要求、期望、需求,和最终的结论。

  让模糊的东西清晰明了化,花一些时间确认是值得的,避免想当然的误认为大家都已清楚了。

  培养困境中的好奇心。

  行动之前的观察:事情的原委,复杂性,显性的冲突信号,冲突的根源,识别自己的倾向,转化思维方式,视角的完整性,阻碍点

  (角色不明—明确角色及所能控制范围,达成一致

  丝毫不让步—从行动计划的谈话内容退到需求层面,搞清楚什么最重要

  信念冲突—扩展谈话内容,了解经历及信念形成原因

  群体差异—讨论后果

  害怕丢脸—了解改变方向或者立场带来的影响,并做到保障

  不信任—将可能性的验证变成约定,打消顾虑)

  培养从没听进去,不喜欢,恐惧,不赞同的角度入手的意愿和能力。

  把问题分开,细化

  冲突中有很多问题,列出清单,每次只讨论一个问题,并搞清楚问题间的联系,有限处理重要问题。

  我想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XXX,我们需要先讨论下A,B,C

  关于如何让聆听和对话变的更加容易方面、

  1区分3个概念

  区分需求、利益和行动计划

  区分确认和同意

  区分评价和观察结

  为什么要区分?从作者给出的案例来看,这些概念的混淆加上我们不注意表达方式的组织,是导致对话变得困难的主要原因。

  从人性本身来讲,都是不愿意听到对方责怪自己的话语的,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们本能的会产生攻击去反驳对方。可是对于我们谈话的目的就产生了干扰。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冲突,而解决冲突我们需要明白双方的需求和利益是什么。

  而我们往往揪着双方的行动在争执,不去确认对方的需要或者拒绝确认误认为是同意,在我们谈论过程中往往表达了自己的评价(攻击性言语)勾起了战火,导致事态严重。

  24个需要我们注意的现象

  只听攻击性言语,不听字面背后的意思。

  忍不住想要攻击,没有发自内心的想要改变。

  经常在聆听过程中提出建议。(组织引导性提问+确认闭环)

  避免对别人说他们怎么样,要讲他们行为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比:评价&观察的现象+体会+原因)

  攻击性言语背后的意思才是事情的本质,不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有用信息,就会陷入毫无意义的攻击和反攻击的死循环当中,纯属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即使在对方的说话语气很差,自己很受伤或者很生气的情况下,我们也要过滤这种攻击性,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什么”这个重点上来,而不仅仅是听对方在说什么。试着弄清楚是什么让你们站在了对立的立场上,不要一味的维护自己的立场。

  人们倾向于根据对方的态度来转变他们的态度,所以要假设自己在最佳状态和对方对话,即使你怀疑对方并没有准备好或者以一种有力的方式聆听和对话,也要试一试,这种假设会帮助你扭转局势

  压制自己内心的不愉快,在阐述自己的想法时一定将自己带有攻击性的语言转化成为一种解决问题性的语言,这种转化能力会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很大好处。这里书里提供了一个模板,帮助我们摆脱攻攻击模式。

  当XXX(触发性事件)发生时,我感觉XXX(当下情绪),因为XXX(我的需求或者利益)对我真的很重要。你愿意XXX(考虑一种可行的做法)吗?

  为什么聆听的过程中不要提建议?即便你出于善意,在冲突过程中提也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提出建议会被对方理解为你不想听下去了,或者试图操控或者纠正对方,或者贬低对方的需求。

  这个时候呢,你可以提一些问题帮助他/她把事情摊开。

  比如,你想说什么?对你来说,最让你感觉有压力的是哪个部分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应该怎么安排?你在担心什么?

  这个过程中还要确认对方的观点/立场/思维方式/感受/意图/喜好等,让对方感受到你有在听进去。不然对方会不断的重复他的内容,因为他没有感受到自己的话被听进去了。所以在你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前,你要让对方知道你听懂了他的意思。然后你就可以投入到更有成效的对话中。这个时候你所掌握的信息可以帮你分析对方的行为,所以,会听也是一种能力。

  您的意思是XXX,对吗?你想要怎么做,对吗?等等。。。

  好了,想要看到详细内容童鞋,可以翻书去看喽,我这只是抛出一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欢迎一起讨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