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斯飞日历2017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4-21 03:0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斯飞日历2017读后感精选10篇

  《斯飞日历2017》是一本由斯飞小组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78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斯飞日历2017》读后感(一):斯飞 | 行遍中华大地,聆听历史呼吸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诗经·小雅·斯干》节选

  据考这是一首西周奴隶主贵族在举行宫室落成典礼时所唱的歌辞,描绘了房屋落成,遮风避雨,蛇鼠不侵,碧瓦朱檐,恢宏壮观的景象。两三千年后,一帮年轻人以“斯飞”为名,创立了一个以文物古迹为依托的兴趣小组,走遍中华土地,记录古建之美。

  他们用十年时间做了一件特别棒的事情——将我国400余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梳理出来,以图文结合的图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用斯飞团队的话来说,这本书将带你体验华夏之木构匠心,窟寺烟云,城池变迁,历史沉浮。

  《斯飞日历 2017》是斯飞小组十年来的行走积累,也是向不断启迪世人的历史遗迹的一次致敬。 日历目录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第一至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名单, 精选400余处古迹,遴选900余张图片,撰写60 000字注解。全书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排布,展现精彩的建 筑、彩塑、壁画、石窟、遗址、墓葬等,分享我们一直以来不断完善的欣赏认知与坚持不懈的文化热情。

  最近我进了一个博物馆群,不忙的时候在里面待上一会儿,看看大家分享的各种美图和知识,忙起来就顾不得看里面的消息。昨天想起来给朋友寄卡片,翻出来一张两年前在北京某咖啡馆搜刮的一张,上面写【C太太的客厅成立两周年纪念】,背面是他们曾组织的一些活动,大多和古建筑古文明有关,随手一搜发现了微博,然后就看到了【斯飞】这个团队以及这本书。

  众筹结束,书也早已售罄,但还是贼心不死地把截图po到群里表示遗憾。没想到大家纷纷响应说这个书加印了,三月发货,甩了链接来,瞬间下单,踏实又满意。终于赶上一次,没有和这样好的东西错过。看,又是冥冥中自有缘分。买书真的要缘分。

  前几天在自家读品研习社的群里被说藏书成痴,这形容倒是深得我心。尤其是这一两年,喜欢的衣服卖没了我倒是没有太大的感觉,毕竟年年岁岁款相似,总有更好看的出来。书就大不一样了,自从爱上了古建筑,每每看到好的文献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出版早已不再加印就心如刀割,虽然不想承认,但是古建似乎还是一小撮人的圣地,并非大众所好。

  感兴趣的人少,市场小,选题自然就少,同样是花费精力策划一本书,谁都希望看这本书的人更多些,这是第一道门槛;加上这类书又必须有图,必须全彩,也必然贵,以出版社对成本的控制风格来看,若不是有强大的粉丝群体埋单,基本不会冒这个险出版相关图书,这是第二道门槛。两道门槛一横,这类高(颜值)贵(价格)的图书基本难以面世,就算侥幸没有胎死腹中也难以大卖。

  但是这本《斯飞日历》首印6 000居然都卖光了,108元一本的价格。相当于30块一本的书卖了20 000多册,这样的销量已经不俗,我恐怕要收回这类书小众的话了。

  今年的日历书多得不得了,各家都盯上了日历这块肉,近百种日历疯抢这点市场,和前年跟风出的涂色书一般无二,但是我却一本都没买。一本日历卖出书的价格,必然要给出书一样的品质,不然和街边五块八块一本的天天撕有何区别?

  那这本《斯飞日历》,我更愿意说它是一本书,只不过借着日历这股东风,增加一些卖点,也有人说这很鸡肋,但是为了市场,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本书的装帧设计师叫杨大炜,是位知名的平面设计师,虽然之前对他不甚了解,但是看完设计心得后对他好感加倍。

  不是每位平面设计师都有这种古韵的情怀,好东西遇见不懂的人就是糟蹋,遇见懂的人就是画龙点睛。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封底字体设计和用色选择。

  封面字体提取自北魏墓志;封底提取自篆文典籍;外封颜色是唐代琉璃瓦用色;书脊logo选的是甲骨文的鸡字,对应今年鸡年;书脊用的是梁思成手绘的西安大雁塔结构图。这是外在,处处可见用心。连哪个点子是谁想到的都有标注,可见设计师之间的尊重。

  再看内页,可以180度平摊而不用担心散页的装订方式,700多页的全彩印刷,所有照片和文字均出自斯飞小组成员之手,老实讲看到索菲亚教堂的时候我的心十分雀跃。寺院、教堂、石窟、遗址、地宫、碑刻,这些由斯飞成员一个个探访过膜拜过的地方一齐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很多照片受当时的拍摄条件和拍摄环境限制,不是那样完美,设计师都进行了调整,四色印刷最怕的就是图色失真,但这本里面的景色看上去十分真实,估计打了不少次样吧,打样是什么?是烧银子,也是花时间,更是打磨一本好书的诚意和决心。

  趟水过河(斯飞成员之一)利用工作之余的假期,十年来多次深入晋东南,考察了大量寺庙古建筑,关注点从最初的木结构形制逐步拓展到建筑美术空间,记录了上党地区大量早期寺庙和一些村落的现状。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泽州县坪上村汤帝庙,公布的年代为明至清,但趟水过河通过对庙中舞亭的覆盆式柱础、角狮和山门门墩石的形态以及西耳殿柱头铺作的平伸昂等形制特征,推测这座汤帝庙在金代始建;而明弘治十四年(1501)重建的正殿,其石柱仍带有金代风格,亦可为辅证。更确切的判断由斯飞小组的另一位成员张建军补充完善:寺庙经过清理,一些碑刻逐步显露,明正德年间的《创建成汤庙记》碑上记载该庙初创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

  要不是前阵子刚看过《营造天书》知道一座建筑的正确断代意味着什么,还真不会认为这些人做的事情有多么了不起。事实上一次正确的断代很可以填补一段历史的空白,让当时的很多人和事都更鲜活起来,让那些书上的记载更有迹可循。

  古建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我无法从学术的角度去谈,只知道当你站在它面前,会觉得自己特别小,在它屹立数百年、数千年的岁月里,我们不值一提。明明它褪色、落尘、残破甚至腐朽,但依然让人想要朝拜和抚摸,心生敬畏。因为那是以往的中国人,现在的中国人,以后的中国人都该引以为傲的民族灵魂所在,是中华智慧和美感的传承,是历史留在中华大地的缕缕呼吸。

  《斯飞日历2017》读后感(二):解密中国第一本“国保日历”背后的故事

  解密中国第一本“国保日历”背后的故事

  内容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网站编辑:kate 发布时间:2016.11.22

  《斯飞日历2017》读后感(三):不仅仅是“国保”爱好者的《Lonely Planet》

  知道《斯飞日历》,源于某位豆瓣友邻的一条广播,他推荐《斯飞日历》并写道:“国保爱好者的《Lonely Planet》”。《Lonely Planet》作为旅行圣经,可谓全球知名,那《斯飞日历》这本日历和旅行有关系?

  好奇心驱使下,我在豆瓣阅读购买了《斯飞日历2017》的电子书。

  《斯飞日历》是由张利伟主编,斯飞小组编著而成。据说,《斯飞日历》这个项目的源于2007年的线下同好“看片会”:一群文物古迹的同好,线下分享自己文物探索旅行拍回来的照片,有人提议将这些文保古迹的照片整理成辑。坐言起行,这群同好从国家公布的4000余处文物保护记录中遴选出400余处文保古迹,并开始了文物探访之旅。经过十年的收集整理,终于出版《斯飞日历》。

  《斯飞日历》开篇先提供了一条“国保”的时间轴——收录的文物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东汉、十六国、北魏、南朝、唐、五代、辽、北宋、元、明、清,至现代,每一个时代都以一处代表“国保”为标识。正文部分,《斯飞日历》以日历的形式,一日一处“国保”,从北京开始,按省市单位作范围区分,介绍了神州大地上的365个“国保”。

  《斯飞日历》虽然以日历的形式进行展开,但我觉得他确实也像是一本“旅行景点”手册。例如,《斯飞日历》收录了山西山东“国保”共计50余处,从市级单位的太原、泰安、济宁等,到县级单位的平遥县、临县、隰县等地“国保”都包罗其中,想要深入了解山西山东的历史文化,我觉得可以从这份“国保”名单开始下手。《斯飞日历》还对“国保”添加了简明扼要的解析,包括“国保”的地理位置、起源时间、功能构造、超群工艺和历史变迁等,这些解析有利于旅游行程的筛选规划。

  《斯飞日历》除了具有“旅行意义”,还充满美学。《斯飞日历》上的每一张插图都为文物添上了非常恰到好处的“滤镜”,有些航拍的照片更是提供了新鲜的观赏角度。

  照片里的“国保”,或矗立在荒芜的平原上,或隐身于山林雾气中,或立于各式各样的城市建筑之间,或融入日常生活,这样的遗世独立,这样的“格格不入”,特别触动人心。

  看着照片,让人觉得这些古老的灵魂在沉睡,又觉得这些古老的灵魂从未入睡,一直伴随着我们,一起来到千年之后的现代。

  千年的文化,融于当下,融于眼前——这是《斯飞日历》给我最大的感受。

  《斯飞日历》作为日历,用年月日做时间单位,展示的是超越千年的时间记录。《斯飞日历》作为“旅游圣经”,用“国保”做景点,展示的是华夏文明的迷人风采。《斯飞日历》,更是一本书,他书写千年,留住时光。

  (所有配图均出自豆瓣阅读购买的《斯飞日历2017》内容截图。)

  《斯飞日历2017》读后感(四):《斯飞日历2017》在京东众筹上正在热销中

  《斯飞日历2017》外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斯飞日历2017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