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先知中国》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22-03-21 15:36: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先知中国》读后感精选10篇

  《先知中国》是一本由余世存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7-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知中国》读后感(一):29个先知,3000年世道人心

  箕子(纣王的叔父)预言了纣王的结局,预言了叔虞后人即晋国的强大。他在辅佐朝政时,看到纣王吃饭时用起象牙筷子,感叹说:“彼为象箸,必不盛以上簋,将作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羹藜藿,衣短褐,而舍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高台广室。称此以求,天下不足矣!远方珍怪之物,舆马宫室之渐,自此而始,故吾畏其卒也!”这个有名的“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故事为后来的哲人韩非子、史学家司马迁等人记了下来。

  箕子的意思是,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制的碗、白玉琢的杯。有了这些珍贵的器皿肯定不能吃粗豆做的饭和野菜汤,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再穿粗葛短衣,也不再愿住茅草陋室,而要穿锦绣的衣服,乘华贵的车子住高楼广室。这样下去,我们商国境内的物品将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必要去征收远方各国的奇珍异宝。从象牙筷子开端,我看到了以后发展的结果,真禁不住为他担心。

  《先知中国》读后感(二):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

  读《先知中国》

  作者:姽婳小术

  说起来也是缘分,一六年八月的时候,我看了余世存的“立人三部曲”中的《安身与立命》,书里的人物皆生于乱世,却从不苟且。非常巧合的是本书《先知中国》里的人物,也生于乱世,不同的是作者在本书中讲述的不是关于他们的生存,而是他们的言行。

  先知。汉语词典解释为:了解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人,也可引证为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而本书就是讲述这些能认识事物在别人之前的人。

  《孟子·万章下》有语云:“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历史上不缺乏预言家,比如中国有名的袁天罡,但是我们首先要知道的就是,袁天罡本身就是一名相术大师、风水大师以及星象学家。所以他的预言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所学以及风水星象演化而成。《先知中国》一书也有预言的成分,以先秦时代的29位人物为介绍,讲述了每一个人所说出的带着预言的话,并最终成现实的历史故事。有区别的在于,人物和袁天罡不同,他们没有对星象的研究,却又有着对事态演变的洞悉。而就是这份比常人更清晰的眼界,使得他们在一些大事上有着比常人更敏锐的直觉,并且将这些直觉抒于口,见于史。

  《先知中国》一书,让人了解到历史上乃至当下社会里,那些有些科学难以引证的对事件有着未卜先知能力的人。他们每一个人物融于群众团体,他们可能是渺小的,但也可能是庞大的。

  本书可以看作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带给你前所未有的感知,你如果把这本书当作童话故事看,那就大错特错了。正如作者标题里说的那般:巨变来临,我们如何自处。作者写本书不是为了带个读者一个个幽默诙谐的历史故事,让你看完觉得古人很厉害就完了。作者想要通过这些故事,带给后人们一些启示,而这些启示,就如同书里的先知所预言的那般。

  书中的先知,大多通过身边的人事,而看见人和事物的结果。这就像佛学里的因与果,佛教轮回之说,有什么样的因,就会受什么样的果,善有善缘,恶有恶果。既然如此,那么当下社会呢?是否也是如此?

  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冰盖萎缩等等危害发生的因是什么?大多都是因为人类的一些自然破坏,导致生态不平衡,从而引发的一些世界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会引向何处呢?这些因最后的果又是什么呢?

  作者说:看清命运。如何去看清,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探索。当你找到并追溯到事情的本源,洞悉这件事情后面大致的走向趋势,从而掌握命运。当然,也许很多人并没有这样去剖析一件事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做到修正自身,从己出发。

  《先知中国》读后感(三):先秦时代的先知历史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先知?是外国宗教神话中的神么?这世界上真的存在这种人么?带着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还好书中记载的都是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神话故事。这本《先知中国》由余世存著作,里面记载了那些影响跨越时间的人,我们的历史或多或少都受这些人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些人,如今的世界可能大不一样。那么这样的人的存在到底是对世界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书中都有解答。

  书中记载的是先秦时代的历史,这些人物大部分都是被人们感到陌生的,别的不说,就说余世存能够找到这些人物,并且能挖出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已经是了不得了。这几位先知,在历史中的地位不高,却影响巨大,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他们的看法褒贬不一。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跟你说,他预见了你的一声,然后他把这一切都讲述给你,你听完之后每天都过着已知的生活,这样一来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虽然书中的这几位先知也没有这么邪乎,有的只是碰巧猜中,大多都是通过知识的沉淀,根据历史和趋势来推断未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多事在你一开始做的时候,结果就已经注定了。你可以选择逃避,也可以选择提前预知结果,两种选择没有对或错。对于自身的一些对或错,有时我们不必太过苛刻,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就算这时代再怎么混乱,我们的内心也应该坚定不移。说回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先知,要想看懂外界,首先要从自己开始剖析。根据书中描述的29为先知来看,他们的预言的根源都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教会了我们一些方法。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人很伟大,也可能觉得这些人很幸运,但总之他们的的确确预见了未来。提在预见未来,代表着我们可以实现采取相应的措施,人们的生活都是朝着某一方向前进着,而当你掌握了先知的能力,可以预见未来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的一生必定会有所作为。具体的做法没人能够教会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像书中这些人物一样,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

  这本书对于了解历史有着很大的帮助,文字生动易懂,也是一段有趣的历史。

  《先知中国》读后感(四):品先贤思想,迎时代巨变

  “先知”一词玄而又玄,恰恰是这种玄妙意味吸引我读此书。

  但是,通读下来,没有太多玄而又玄的解读,倒是使人深深感到了古代先贤言论背后蕴含的哲理意味。我国古代占卜文化兴盛,国君打仗之前都会进行吉凶占卜,笼罩在巫文化和巫思维中的古人们,用自己的方式生产生活。很多人认为巫是一种迷信,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糟粕,就像是《芈月传》里:楚威王三年,太史令唐昧夜观天象,观得霸星将至。唐昧向楚威王禀明后宫有孕者定有霸主,大王询问于后宫,得知莒姬宫中一媵女向氏已怀有六月的身孕,故而龙颜大悦,认定其所腹中所怀为霸星。可见,巫思维对古人影响之大。

  这些时代的先知,用一双慧眼,洞察了很多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对未来的走向进行了合理的预测,留下传世之言。而后来,他们的预测都成为了现实。我们总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古人的智慧是今人的财富,现世的安稳也需要危机意识,《先知中国》介绍了古代先贤和被尘埃掩盖的历史人物,同时也传播了历史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更为可贵的是,它对我们的未来,也提出了同样的警示,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体会。

  《先知中国》读后感(五):展望未来

  所谓先知,就是能够预见未来的人,在圣经中有过记载,但是那些只不过是写神话罢了,在余世存的这本《先知中国》中,的的确确记录了那些被称为先知的人。这些人并不是拥有超能力,他们可能只是恰巧猜到了,也可能是通过自己的论证,总之在古时候这些人或多或少道出了未来将会发生的事。书中列举的这些中国先知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然而促使他们成为先知的根源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真正了解生活,从而完全认识自己,这样一来就获得了主体性。

  历史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写,看事情的角度也有很多,可以说在这本书中,余世存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形式。余世存说,在现代他也遇见过几位先知,其实先知不仅能预知未来,并且好要有能力改变未来。真正的伟人都是寂寞的,先知也一样,他们的思想超前,往往身边的人都跟不上他们的思维,所有有些想法也只能憋在心里,也是一件挺不痛快的事。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相信先知的,哪怕明知将会发生,人们也不愿去相信一些东西。人活着的动力就是前方充满未知,如果已经知道了一切,那么所做的任何事都将没有意义。所以说这些先知在普通人民的眼中,并不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就更加拉远了两类人的距离。在我看来,那些先知就像是如今学校中的学霸,这些人什么样的难题都打得出来,却连最基本的聊天都不擅长,可能有得必有失吧。

  本书采用纪传体形式讲述历史,主要针对先秦时代的那些先知来展开,这些人物在课本中几乎很少被接触到,也没有过什么著名的事迹,所以大都不被人们所熟知。挖出这些历史,让我们认识了一些很重要的人物,从中得知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研究历史的目的更重要是在于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预见未来,为人类设计发展社会的理想方案。人类是矛盾的,探索未知是人类的本性,但是挖得太深有时又承受不了,说到底展望未来不过是为了自己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方向是对的。

  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主角,也都是相互独立的人物传记,以这种角度来看历史也是一种别样的心情,同时还能学会在时代的巨变里把握自己,看清命运。

  《先知中国》读后感(六):比拥有超验能力更重要的——《先知中国》读后感

  爸因为研究二十四节气,成了余世存老师的粉儿,一口气买了他好几部著作。因为自己的先秦史一望无际的空白,再加上那个时代的人名稀奇古怪、觉得蛮好玩,于是选了《先知中国》来读。其实还有一个颇功利的原因,那个时候对易经八卦、占卜预测很感兴趣,妄想着借鉴参考一下先知们的经验预测未来一把。

  一、先知是孤独的

  这本书以类似纪传体的形式梳理了29位先知先觉者的“生平事迹”。先知们似乎有一共同特点:“在同流合污或与时俱进的时代大戏里,那些持不同见解的圣贤,那些持自己意见的先知……遗憾他们不为周围所知所用……”

  也许是因为他们直言中肯、触动了某些集团的利益;也许是因为超前的预知未来的能力在那个祛魅的时代显得颇有些“巫术”气质;也许是秉承着“看破不说破”的思想,在利益集团的争斗中明哲保身、进退自如,总之,先知们大多各成一派,孤独地亲眼目睹着预言的实现。当然,也有明君建言纳策,但能被朝廷重用的先知还是屈指可数。

  别说这些拥有超能力的先知们了,连余老师当年要出版这一先知系列时,都不被编辑看好,认为在当时只对时事感兴趣的年代,这一题材的受众定少得可怜(这也是先知系列晚了十年才出版的原因)。

  究竟应该怎样来看待拥有超验能力的先知们?余先生在这本书的序里提到:应该对他们这种我们所不能理解的超能力报以尊重。如果因为暂时无法解释这种能力,就认为这是一种“巫术”,本身即是一种“巫”性思维(我觉得说得特别好:1. 对很多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的,都应该持这种包容的心态;2. 我们的中医,就曾一度遭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我们对多维时空的把握,我们会越来越理解先哲的能力。”余老师对人类未来的认知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二、轴心时代的百家争鸣

  巧合的是,这些先知集中出现于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跟东方的老子、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西方的苏格拉底们等大师同处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只不过那些大师们因其论述被完整系统地整理而流传于世,但这些先知们的言行多“述而不作”,除司马迁等一些史学家有人物传记的记载外,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叶小舟,这多少有些遗憾。所以,也要感谢余老师的梳理、著作,才让先知们不至于被埋没,沧海遗珠般呈现在2000多年后世人的面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还是要不禁发自肺腑地感叹,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果真如矮大紧老师所言,大师们都是扎堆儿出现。不禁要发问: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有没有一点“轴心时代”的影子呢?哪怕是一点点,也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三、先知预测的“工具”和“方法论”

  余老师认为,先知们对国运或君王的预测,是有其“工具”和“方法论”的,他称之为“抛物线理论”,即人生(国家)的轨迹取决于抛出时的能量结构或能量大小等因素。个人斗胆认为这和“生辰八字”论有些相似。

  另外,读过29位先知的故事后,自己简单归纳了一下,先知们预测时,还有一些其他依据,比如人的品格、德行等,用余老师的话来说,是“精气神的力道”。不难理解,就是我们平常总说的,积善行德,福报将至;作恶多端,下场难堪。国运亦如此:为国民谋福祉,江山社稷稳如山;不知民计安生、鱼肉百姓,国运堪忧失天下。这种判断的方法好像与佛家的因果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流传至今,屡试不爽。

  四、这本书的现实意义

  从先知们的事迹中思考得出如何在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安身立命,便是极大的收获。这比 “预测未来”、“算上一卦”的功利初衷要高好几个档次。先哲们以自己的经验给予我们启示,对我们把握自身有极大的意义。历史的车轮总是重蹈覆辙,如果当代的贪官污吏吸取了前车之鉴,也许悲剧、闹剧、惨剧就不会一再上演;就普通老百姓而言,通过先知的故事学会在一种既定的体制里明了自身的局限和前途,学会如何为人与处世,也不枉余老师为此倾注的心血及《先知中国》晚了10年的姗姗来迟。

  面对先知们预言的国与家的命运,对人生负责的人会做出慎重的选择。

  《先知中国》读后感(七):繁华浮世 如何自处

  读余先生第一本书是《大民小国》,余先生写的“大民”并不各个都是大英雄,但却都在各自的历史舞台上掷地有声;而“小国”也并非实指幅员如何,而是源于积贫积弱饱受摧残的国家现状。余先生写那个年代的人都是求索真理,为信仰而奔走,与命运抗张,从而一个个实现了人生的惊艳一跃。《大民小国》里余先生向我们讲述乱世中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改变命运实现价值。而在这本《先知中国》里,余先生向我们传达的是繁华浮世里如何与自己的相处。

  印象最深的是蹇叔的故事,从他身上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里一些“文知”的无奈际遇。先知蹇叔有不出世的才华却淡泊名利,因缘际会的出现在历史大舞台上也只是为友出仕略施身手而已。身怀宝藏却远离庙堂之高,这是文人“清高”的选择,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他独善其身的机会,即使你从来就不争不抢,只是想过自己的生活拥有一种消极的自由,可这且从来不是你想就可以的。犹如我们,我想我们这一代固然有很多胸怀大志的人,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纵使繁华三千,也宁愿偏安一隅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那么强的战斗性,都对第一名那么趋之若鹜,但是啊,即使你自己不争,却逃不过,被家人友人期待,被社会舆论引导,这个时候你发现你所求的消极的自由是不容于世的。于是你必须转身,去“与人厮杀”,去走那个千万人走过的阳关大道。

  当然也有天生的追逐者,但是可悲的是,这群张扬的人也未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如果说上一种人是追求一种消极的自由,那这一种人追逐的则是发扬个性,享有一种积极的自由。然而,仿佛我们这个繁华的浮世也不会让他们如愿,于是我们见证了无数年轻人的菱角被磨平,去无奈的感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抱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美好愿景最终只有石沉大海,感叹世事无常。

  蹇叔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在完美重合,而这绝不是巧合,只是众多故事中的一个而已。《先知中国》里列举的与我们这个时代重合的故事不胜枚举。比如关于领导力的阐述,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讲“领导的艺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实先知早就给了答案。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繁华浮躁,信息爆炸,沟通无障碍······,我们得到了多少就对等的失去了多少,注意力的不断分散,让我们习惯了无意识不思考。大多数人活在一个无能、无明的状态里,不知道存在的意义,不知道如何与自己自处,不知道不可怕,可怕的从来都是你根本不想知道。当我们大肆诟病社会、不断声讨要求公平平等的时候,除了不断地埋怨,无能为力。

  其实,我们的先知生活的年代,文明程度远不能与当下相比,那个分封制甚至奴隶制尚存的年代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甚至找到了国家发展之路,也许他们并未能以一己之力扛起振兴国家大旗从而流芳百世,但他们的智慧他们的预言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一不值得我们借鉴,他们面对的问题,放在当下仍不过时。

  繁华浮世,如何自处,这是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命题,除了消极抵抗,除了当屏幕后面才能肆无忌惮的宣泄情绪的键盘侠,也许回头看一看古人的智慧,借鉴一下先知的思维,能帮我们传道授业解惑。

  《先知中国》读后感(八):智慧的泉源——《先知中国》

  原创文字,本人授权维权骑士(http://rightknights.com)对我发布文章的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转载请告知。

  《先知中国》读后感(九):请告诉我如何忘掉这本书,忘记这个人

  “先知”这个概念,对于我们书面语言是陌生的。

  可对于民间文化而言,这个概念似乎又是泛滥的。官方书面语言不能通达之时,民间文化往往乐意指出一条小径。所以,你不要遇到死胡同,就觉得电视剧演完了。经验生活往往热衷一种非官方的,甚至非语言的方式。

  《先知中国》是先秦时代的专题史、人物纪传史。大部分人物是被官方选择性遗忘的人物,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我不熟悉的历史人物。“本书填补了中国史叙事领域的空白,让读者领略先知预言后世的神奇能力,”可以说,它弥补了书面语言记忆的空白,打破一种集体沉默的局面。但是它更大的价值在于梳理先知的存在,让我们从反面来思考我们自己身处的时代以及如何自处——此在对当下生存的自明。如果说你我世俗众人是对生命无限性的贪婪,先知就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把握。

  先知,闭上你的乌鸦嘴!

  先知自然明白“所有关于未来的东西都是谎言”。所以,他预言的未来不是时间上尚未到来的未来,而是此刻中未澄明的未来。在我们日常看来,所谓先知的语言,类似于“一语成谶”,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这可以说是一门善终的艺术(你将以何种方式死去?你死时脸庞吹过怎样的寒风?)。这种叔本华式的恐惧困扰着我们所有人。毕竟,临死时的痛苦真的可能抵消一生中所有的幸福。读余世存的《先知中国》,我就想到了查理芒格老先生常常提到的一个故事——“曾经有个乡下人说,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嘲笑这个乡下人的无知,忽略他那朴素的智慧”。

  先知,往往见不得人好。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先知是说风凉话的人,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主儿,也是个你敢死他就敢埋的人。他似乎唯恐天下不乱,见不得人好。先知是个乌鸦,但又是个不够精准的乌鸦,所以我们更加讨厌他。因为比闹钟更烦人的,大概就是一个走时不准的闹钟。先知代表着一种常人看不清的可怕清醒,又是对我们毕生徒劳努力的嘲讽。“福兮祸之所倚”,讲这种话的人算不上是个会说话的人。公元前1029年4月初4,纣王命人剖开比干的肚子、取出心肝。这事从情理上来说,似乎不难理解。所以,我奉劝你,不要去喊一个打麻将打到兴头上的人回家吃饭。

  先知,善终者少之又少。

  这正是我们讨厌先知的证明。有传说比干被纣王挖心以后,“掩袍不语,面似土色,单骑纵马南行”。他知道走到河南新乡县,就会长出心来。行至牧野荒郊,遇上一老妇人叫卖没心莱。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说:“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就会死!”比干听后,长叹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而死。

  这个传说似乎暗示老妇人是落井下石的补刀人,最终导致比干死亡的不是器官损伤,而是世人的诅咒或事实澄明。这个传说读来令人心酸,如同鲁迅的《药》一样。颇有反讽意味的是,这个老妇人同样扮演先知的角色,她直接揭示并推动了先知比干的死。

  我们讨厌先知,讨厌一个把我们叫醒的人。

  我们幻想如果没有他们,生活会更美好。如果你想过一种纵情欢乐、得过且过,而不是可靠有效的生活,那么你赶紧忘掉《先知中国》吧,也顺带着忘记余世存这个人。

  现在应该还来得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先知中国》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