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儿》读后感(一):不是所有忏悔都能得到救赎
不是所有忏悔都能的得到救赎
——《角儿》中的《乖乖贝比》读后感
主人公,两个人。
一个是贩卖性奴嗜血暴力的恶魔,邱阿鹏。一个是七岁半被买来的孱弱乖顺的黄毛丫头。
这两个人身上最主要的特点,一个暴力,一个乖顺都是作者话最多笔墨去刻画的。
说小丫头乖顺,她的顺从柔得像水,看不到一点抗拒。好像通着这魔鬼的心意,未等他开头要求就照搬照做一切要求,好像一个孙辈对祖辈的亲密。
久了,邱阿鹏好像被感化了,他越来越有一种想要金盆洗手的感觉,想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感觉。
恍惚间,我觉得这个七岁半小丫头就是化身来教化这个恶鬼的佛。之所以委身在这里来教化他,只是因为邱阿鹏这样的魔头实在是太恶了,让他直接下地狱对他的惩罚都不够。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悔过的机会。血债,只能用血来偿。这恐怕也是最好的报复,这四个女孩被邱阿鹏买来的时候,应该都有一刹那感觉到了脱离苦海的天梯的降落,可谁知道她们堕入的是地狱呢。同样,当邱阿鹏亲眼看着他视为孙女的黄毛小女孩指证他罪行时,他也会饱尝同样的感觉,以为自己的忏悔可以得到救赎,最后发现是痴心妄想。
十恶不赦的邱阿鹏也会有发善保护偷物证要被打的小女孩的时候,也会有轻易放走海紫,不想再整治她的时候。
黄毛小丫头也只是看着柔弱,这是她在恶人这里的生存之道,她借机学会了洋文,收集了证据,给邱阿鹏的定罪以致命一击。
或者也许这么理解也可以,面对黄毛丫头的时候,邱阿鹏毫无防备之心,单纯的像个孩子。面对邱阿鹏的时候,黄毛小丫头坚硬地像一块石头,不因邱阿鹏对她的好而改变自己复仇的信念,她的指证看着是那么的冰冷无情,这种无情又有点像邱阿鹏了。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这篇小说倒是可以给孩子们好看的,首先告诉他们坏人是一定要斗争的。其次告诉他们斗争需要用智慧。最后告诉他们斗争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不怕最后的正义不到。作为安全教育小故事,我们给孩子们看《乖乖贝比》也许能在关键时刻保护我们的孩子吧。
《角儿》读后感(二):女人啊女人,你的名字是什么?
这十篇小说中有五篇写了女性,还有三篇是以小女孩的视角展开故事的。她笔下的女人,像小顾、潘巧巧、柳腊姐都充满肉感的,充满了性张力。在她们身上,有对男女情爱最原始真实的抒写。
小顾和潘巧巧还有柳腊姐都是明媚的无知女人,她们漂亮但浅薄,无知而无畏。用一种一往无前的激情,和满腔的柔情包裹着生活的粗粝。
粗俗美丽的小顾爱上了浪漫多情的大才子,她以一种世俗的智慧与圆滑转圜在生活的夹缝之中,对于无论是出轨还是惨遭劳教的丈夫,不离不弃,即便最终仍遭抛弃依然爱他如故。这种爱已经超出了正常情爱的范畴,更像是一场不计回报的投入。至始至终她都在寻求二人的平等,她更期盼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杨麦,一场运动把他从清高的神坛上拉下来,二人这个时候似乎就在某种程度上平等了,她对他来说更加重要了。回过头来,在小顾的身上有一种知识女性所不具备的野性与韧性、勇气。
无知轻信容易妥协并且心软,将这些女人推向命运的深渊,这也是很多女人的通病。
虽然感动于她们身上蓬勃的生命力与充沛的情感,我还是更喜欢现代女性的克制与冷静理智。
书中有三篇小说以穗子的视角展开,这样一个女童、和少女的形象,对童年的回忆与刻画,让人忍不住猜测是否是作者童年回忆的映射。这三篇故事带有强烈的回忆色彩,最后一篇故事尤为感人,似乎是作者内转向的深度挖掘与自我的拷问,在充满温情的回忆中带着淡淡的伤感,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愧怍。
《乖乖贝比》这一篇的描写简直惊心动魄,如在目前,把这个人的坏写到了骨子里,渗出来的残忍与可怕的柔情之间极具张力。
“他说他绝不动,戳着也不动。她给逗得一笑。即便这笑也没减轻她的紧张。他嗅着她身上一股带湿意的气味,一种甜丝丝、奶兮兮的面霜或香皂的气味。他才明白从昨天开始兵站空气里的那丝异样气息由哪里来的。来自这具女体。她的呼吸小风般柔软,却掩不住那一点慌乱。他一身大大小小的腱子肉鼓起来。他原来也不如自己想象的泰然。……”男人为了找借口见女人,把衬衣扣子剪掉求她缝,这个缝扣子的过程中气息交融各自心怀忐忑。在文中,女人为了寻求便利悄悄地有意的引诱男人,像这样男女之间暧昧挑逗的画面通过各自细腻的心理描写铺展开来,很有画面感。
《角儿》读后感(三):等待救赎
这本书中描绘出命途坎坷的朱依锦、贤妻良母的小顾、聪明漂亮的潘巧巧等一个个性格迥异的角儿,描绘出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苟且偷生的平凡人。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要数《小顾艳传》里的小顾了。她不仅拥有青春貌美,而且处世八面玲珑,痴心爱着一个男人,在丈夫杨麦出轨后,仍想方设法地想要去挽回婚姻和爱情。小顾对黄代表的屈服,不仅是小顾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罪恶了。动荡过去,小顾与杨麦的情感再次崩坏,他俩就此上演了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安乐的悲剧。
人性如此复杂,普通人也常常游走在善与恶的边缘,那个时代的故事总是自带悲剧色彩,人物的命运由自己掌控,更是在别人手上。人是天生带着原罪的吗,不是的。那是社会底层的民众的生活,更有可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一个人,哪怕再渺小,也永远是自己生命中的角儿。
于是,在这本《角儿》中,我们看到了更多可能的人群,她们性格迥异,却都在遭受着自己的命运。这是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感情与家国动乱相互交织,故事中的人们又将何去何从。混沌在乱世里,奋力想要争取一片可以呼吸的天空,结局却未可知。
《角儿》读后感(四):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小顾艳传中,好看、没啥文化的小顾,追到了艺术家杨麦,来到大院,勤俭持家,贤妻良母,周遭的环境氛围,让她开始读书、看戏、听音乐、学拉提琴、变换穿着打扮,可却成了男人眼中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杨麦有了情人,可小顾仍然爱他,文化大革命中,竟用身体换杨麦的少受罪,等条件好了,男人依然花心,结局是离婚,多年后却还想着对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魔旦,有看推理文的感觉,在美国的第三代美旦阿玫,和同性奥古斯特之间,和异性、大佬情人芬芬的恋爱,当真相层层揭开,看似美丽的结局,背后有着阴谋杀戮,好无奈。
角儿是书名,所占的篇幅却不多,文化大革命中的戏曲名角朱依锦受到迫害,悲惨的死在了医院,书中有好几篇文章的背景都设定在了文化大革命的大环境之中,老囚中的姥爷出狱后仍爱看戏,老人鱼中的外公,对并无血缘关系穗子的照顾,相依为命,在那个残酷的年代中,充满了温情。而柳腊姐中,童养媳腊姐来到城市,变得像城里人时,依旧逃不过做童养媳的命运,好在仍然抗争,当了红卫兵后,销声匿迹,留下无限的遐想。
全书十篇文章都很精彩,有读下去的欲望,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却很有感染力,依然会产生共鸣,对人性之探索,思考。文字富有画面感,仿若身临其境,好书、值得一读!
《角儿》读后感(五):在看完最后一个短篇,终于将4星改为5星。
《角儿》读后感(六):是角儿,又怎样?
是角儿,又怎样?
《小顾艳传》一个“艳”字,让你产生无限遐想,又道出小顾的风流和风骚。小顾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带着满满一袋花生嫁给杨麦,活络精明,持家的一把好手,却因没有文化而被丈夫鄙视。杨麦是矛盾的,既鄙视小顾没有修养,又离不开小顾持家的本领,大家都徘徊在温饱线上,小顾能通过自己的“外交手段”让家里过的风生水起;他看到小顾“下巴、肩膀、腰肢、屁股都特别生动,会反驳、提问、嗔怒。”想着她是哑巴就好了,却享受着小顾“情人”般的伺候。住在“凹”字楼里的人是矛盾的,女人们一个个攀比谁的男人工资高、头衔大、稿费多,却还相互吹捧对方,明明看对方好嫉妒得眼都绿了,还得表现得恭喜你的大方;明明从小顾手里得到各种实惠,却在小顾“落难时”一幅笑贫不笑娼的样子;那个始终藏在帷幕后面,悄悄观察这主人公的“穗子”带领的一群小孩,也像女人们似的狼心狗肺,得了小顾的便宜还处处为难人家。
小顾的单纯的,单纯的有些啥,一心一意的想和杨麦过,把杨麦含在嘴里都怕化了,为了迎合杨麦的审美,她学画画、音乐、看戏,改变自己的着装风格,学名角朱依锦一袭缟素却落得个东施效颦的效果。
即便如此,如果杨麦真心疼这个女人,倒也可以一辈子相守。但杨麦偏偏和女人们一样,得了小顾持家好的便宜还在外结交女朋友。小顾在处理“女朋友”这件事上着实费了心思。但杨麦始终不是她的。
小顾出现在作家院里,是不合规矩的,粗鄙、没文化、风骚,这些张扬的特点,不是文人们需要的。文人们需要的是优雅,灵性的沟通。
小顾的事情让人看到挥文弄墨的那些人的低俗、恶心、卑劣。
《老囚》中的姥爷,和女儿一别三十年,三十年里在女儿心里留下的恐怕只有怨,三十年父爱的缺失,再见面都找不到合适的交流方式。姥爷只剩下买酱油拿报纸的功用。直到有一天,姥爷对外孙女讲起那场5分钟主角的往事,“我”才明白,姥爷搜刮各种零钱去看电影背后的动力,他没法和现实中的女儿相处,而幻想的女儿应该是个电影的主角,他看电影,看幻想中那可爱的女儿。
有些人相信命运,命运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它是我们一生无法该表的“硬件”。父母、出身、性别、身体……这些是不由每个人控制的,是在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之前已经定好了的。
生在平民之家,羡慕官二代富二代,生在穷乡僻壤的山村,羡慕城市里衣食无忧。这大概真是命运。那些自称不信命的人,终其一生,都是在改变自己的“硬件”,或是让自己的“软件”变得更高级,兼容性更好。
如果说巧巧的命运可以改变,那真应了书中金鉴的说法:“教育”。教育让人远离愚昧,懂得思考,巧巧在能干都抵不过她的傻,任谁说什么都能获得她的信任。《谁家有女初长成》女孩的教育关乎一个家庭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
这本书中最另我疼惜的就是巧巧,作者也用了大量的文字使巧巧的性格真实饱满,仿佛这个人不只是在小说里,你读着读着总能想起身边的某个人。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的心疼落泪。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中的角儿,可是,是角儿又能怎样?你抵挡不了社会变革的洪流,经不起人性的恶和贪,当个配角不好吗?
《角儿》读后感(七):小如蚁,但美如神
如果说她的长篇是油画作品,浓墨重彩,耗时良久。这部短篇集——《角儿》就是一幅幅素描肖像小画,三言两语、几个情节勾画出不同性格、容貌各异又极富魅力的女性角色,令人心折。另外想说的是,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漂亮,突出重点,大气稳重,让人一眼就能在书堆中发现它。而翻开后,则发现它的内涵更甚外表,是一部非常值得认真阅读的作品。
《角儿》读后感(八):付出与辜负
有些人为了另一些人付出所有,不论这样的付出是基于爱情、亲情甚至是人与动物间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却总是不能得到回应,甚至只能收获漠然。《小顾艳传》中,那么“有本事”、接地气的美丽女孩,为了自己所爱的“艺术家”强行要挤入不属于自己的圈子,对得到的轻视甚至羞辱都不以为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甚至以自己的身体为所爱的人争取更好一点的生活。这样的付出最终只得到了男人飞黄腾达之后自己因当初“艳史”而得来的一纸离婚书。《老囚》全篇都在讲述成分不好的老囚为了看一眼女儿演出的电影而几乎付出生命的挣扎,然而这样的深情父爱只能换来女儿因前途受父亲成分影响而对父亲终身的愤恨。至于《黑影》,那么嚣张的野猫最终为了小姑娘在特殊年代的一点吃的而付出生命,却也因小姑娘的一点怯懦连自己的孩子都没能活下来。他们的付出,换来的却只能是辜负,不得不说真是令人悲哀的讽刺。
在特定的时代中面对生活的碾压,许多丑陋的人性才会撕破表面的温情,露出它的爪牙,这便是那句经典的“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最好诠释吧。
然而,在穗儿身上也有着孩童原始的罪恶。那种“坏”是不谙世事的“坏”,然而,真因为它不谙世事,才让人更感到毛骨悚然。比如,穗儿和其小伙伴偷看小顾偷情,编歌谣逼迫顾阿姨跟着唱,在小顾云雨之时去敲门,带着坏笑看小顾连内裤都没来得及穿——一切都是如此的直白,它的残忍是因为它的纯白。不是说孩子们是最纯洁的天使吗?那坏笑里到底有多少是来自成人世界的污染,有多少是骨子里带着的邪恶,正是这混淆在一起的孩童之恶,让人无来由地恐惧。
对于女子来说,无知的成长比有知的成长更疼痛
能够读这些故事,是我们的幸运。
《角儿》读后感(十):人性之角
《角儿》是有十个短篇小说组成,我看书不太快,往往长篇小说扔给我,我得有好半天看,然后会较真,感觉这个词会跟上面某一段的用词重复啦,然后一定会去验证一下在哪一个章节哪一个段落,诸如此类的乱七八糟得想法。短篇呢就看起来省事许多了,翻也翻不到哪里去嘛,喜欢短篇作品那就千万不要错过角儿。
开篇的小顾艳传活生生的人物描写啊,我就觉得那几段半大的孩子窥探小顾生活写的真入神,孩子懵懂冲动的陷害与小顾私下为他们积攒的福利的对比,欺骗军代表的恶作剧电话,好奇心驱使的偷窥活动,故意敲门换灯泡事件,楼道间破鞋的教唆罪,孩子的不知实情和时代的腐烂馊味,文化人的陈旧哆嗦的要活下去啊,把门打开了就容易滋生的愧疚,总要在无人的房,野外的阴暗,持续发酵。美则美得动人,爱则爱的真情。小顾为了解救被反的杨麦,利用人情世故拖关系走后门,哪些不是精力和想法,你说她聪明,但又很糊涂,孩子听爸的,邻居有暗讽,说不得她差吧又觉得提不上好。有些圆滑又有些可怜。要说小顾很惨,不,她有血有肉活的敢爱敢恨。从绝美得姑娘变成韵味少妇,女人的成长是她一心一意把爱给了杨麦她是有收获的,把会过日子变成了过好日子。杨麦呢,一个消瘦鸡肋又有点清高的角色,爱来爱去想要的是如何让自己舒服,不过真的杨麦是典型的自由派。我觉得迷人的时候她就是天使。我觉得不愉悦的时候她就是蝼蚁。严在前两页就告诉了读者,这个故事是个悲剧,因为两人的新婚,在杨的眼里甜蜜很快就淡下去了。
别说,看完一段很快就接下去看可,每个故事都有独立的人物,但故事的人物背景时代特征让人很容易联系在一起。故事与故事之间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你要说是短篇小说,是的没有错,你所说是长篇小说,也没错,就是一篇短文组成的长篇故事,故事就发生在一篇,那个革命年代,有误判的,有争议的,有看不见的,有说不完的。每一个句话都在隐忍内心的焦灼,看的人起劲。
我真是佩服她的写作。我从不吝啬对好书的完美。值得一看值得一读,而且越读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