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3-26 20: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精选10篇

  《我循着火光而来》是一本由张悦然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一):我读张悦然——一茎而开的双生花

  写张悦然的作品,我很忐忑。她陪伴了我整个青春时光,陪伴着我成长。对她的文字崇拜妒忌到审视、苛刻挑剔,这条阅读的路,我走了十多年。既害怕是班门弄斧、又恐惧这否定里是不是也在否定自己,所以,读了张悦然诸多作品,甚至第一时间在《收获》上看到《茧》的时候我也没有能够下定决心来写一写自己的阅读体验

  还记得当时单行本还没有发行,我看完后疯狂的在微博上寻找《茧》的关键字,想看看别人的阅读感受私心而言《茧》给我的感触并不美好,更准确的说有点失望,张悦然重磅出击的长篇居然还有着一股逃离不了的80后风味伤感、哀痛、灰暗的心理成长路程、扭曲的爱情少年时候的陪伴、家族遗忘了就是背叛仇恨、死去的胎儿、父母的扭曲、童年苦难、逃离的欲望等等,纵使它加入了文革背景选择的岔路等,可,我认为它宏大不起来,也无法承担起让人类社会反思重任

  我相信这是她的诚意之作,惊叹于她把文字玩弄于股掌的力量,作品的叙事方式也是新颖的,在现在进行的当下里插入了两个人的自叙来推进整个故事进程,这样的创作应该说是给我们展现张悦然的蜕变与革新的,《收获》主编程永新评价道:“青年作家不仅挑战自己,更挑战历史记忆。这部《茧》一定会改变人们对80后作家的整体印象。”我想,这就是悦然《茧》的最大意义,有瑕疵,可是它带来的震撼和改变是无穷的。

  当年,第一、二届新概念大赛韩寒郭敬明、张悦然、周嘉宁等的名字简直是我的世界里整日猎猎而响的旌旗,伴随着有力有节的文字的力量,让一个还在文学梦里的女生叫嚣着留名文学史的口号横冲直撞头破血流也依然撇撇坚毅嘴角,继续向前。这个梦一做就是十年,十年后,我才清醒地知道,他们十六七岁已经开始了“出名要趁早”时,我还在熬八百字的作文;他们二十六七岁已经决定抛弃文学的意义,转型向资本商业时,我才开始为怎么教学生写出八百字的作文而苦恼。可是想想冲动的、幼稚的、勇敢的青春,我依然热泪盈眶

  在整个阅读市场迈向商业化的时候,读者大量流失的时候,青春杂志泛滥的时候、网络阅读铺天盖地的时候,却依然有悦然带领着《鲤》的团队坚持严肃文学的阵地上,这莫大的勇气和坚持已然令人感动。(我总是很担心《鲤》的运营状况,因为我看学生们——高中生都不读《萌芽》这一类的杂志,更没有见过有人拿《鲤》的,因此,心内总是很焦虑,很怕它经营不下去停止了。每次出了新的杂志,我都会刻意的买一本拿去教室里看,学生看到总会好奇,来问我借,我都是一脸刻薄地表示,“书和男人,概不外借。”然后让他自己去买,这样也能推销出去几本。我的这份苦心哟,简直有点猥琐了。希望此篇文章学生们能够“太长,不看。”)

  关于《茧》的评论我看到过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篇,一篇是豆瓣上《茧》的书评主页被顶到第一位的ID是一弱的作者写的《双手插袋的少女》,以《茧》为线来概述了张悦然整体的创作风格变化,写得很漂亮,驾驭文字的功底了得,通篇流畅动人、有理论有抒情有深度,书评里时有惊人之语,下面的评论里看到有人点评说“雪涛兄”,我想,不知此ID是否是双雪涛,专程跑到双雪涛的微博来问他,可惜没有回答。看文风感觉不像是双雪涛的,但如果真的是双雪涛,那就更理所当然了。另外一篇是暨大博士诗人的评论,现在好像找不到了,当时发表新浪博客上,我认真读了,唐诗人是文学批评方向的博士应该,他的点评很深刻、很犀利,从专业方向、创作的角度等等点评的《茧》。此外,其他的我认为都不过了了。

  有珠玉在前,我更不敢妄言。《茧》就这样生在我心的角落里,不敢萌芽,任它默默地在融化在我的记忆里,我想,如果不是读到了《大乔小乔》我恐怕永远也不会写出这篇文章来。因为,《大乔小乔》实在太让人惊艳了。

  《大乔小乔》最早发在《收获》2017年的第2期。很感谢《收获》,它为了文学的发展真的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更让人动容的是,它一直以一颗促进的、包容心态来接纳年轻作家们,因为张悦然订了几年的收获,就是想要第一时间看到她的作品;因为《收获》我又知道了许多自己不曾关注过的优秀的当代作家。

  初读《大乔小乔》的时候,心内的震荡并不那么壮阔,直到我拿到《我循着火光而来》的这本短篇集子再次读到《大乔小乔》,看到那双生的花朵一个向阳而生、一个寂寂而死的悲剧时,我在巴士上泪如雨下。和别人不比,只比张悦然自己,九个关于爱和孤独的故事、关于人生和探寻的故事,我觉得最好的是《大乔小乔》和《动物形状烟火》。

  尤其是《大乔小乔》已经触摸到社会现象——计划生育下的二胎问题,开始探讨一代人思想意识形态的问题了。爱和自我的求赎成了扣问的主题,原生家庭下一代深重的影响人性本质里的好与坏、挣扎着自救的许妍和背负着一切重压的乔琳,这个短篇直面人生现实,直击人类的灵魂,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有她这样活下去的必然意义,父亲残缺的后半生,一个健全的男人被边缘化,带着不甘和一双“昆虫标本般风干的眼睛”成了废人;母亲歇斯底里的争吵、自杀式地上访;还有一个永远也无法安静地坐下来的个破败地、晦暗地家。这一切都因一个不应该出生地“二胎”,一个在七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地二胎。人渴望生存地欲望有多大这个阈值恐怕永远无法被测量,可是本不应该出生地许妍却用自己的强大生存意志来演绎了它。

  许妍看着乔琳“变了形地身体”感觉心里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这一下是什么呢?是乔琳怀胎地辛苦?是乔琳腹中胎儿出生以后将要面对地父亲不相认地尴尬?是担心乔琳以后地艰难生活吗?我想都不是。应该是她想到了自己,七个月大地自己也不受欢迎地活在母亲地子宫里,她是一个将要给这个家庭带来灾难孩子,是不应该地存在

  七个月的孩子,如果早产也是一个活生生地小人儿了,如果要堕掉地话,就是拿很长很粗地针管往肚子上注射一种药物,让胎儿在肚子里死掉,再生下来,这样的做法和杀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一个不被欢迎地孩子只能这样被处理掉,就像处理厨房里乱蹿地蟑螂一样,快速地抽出脚下地澡堂拖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拍死忙不择路地小生物,然后再拿一张纸巾,把拖鞋底儿上地蟑螂尸体捏掉,丢进马桶里,摁一下抽水马桶,哗呼呼呼一声,这个世界又安静下来了,秩序重新回归正常。一个也许可以长成一米七八的人既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剥夺了成长地权利悄然无声地像水渗入沙地般地消失;也可以像许妍一样,带着响透医院走廊哭声委屈地活下来。

  大乔和小乔,大乔是合理合法地出生的,所以有资格光明正大地做乔家的女儿;许妍是背着债出生的,只能在暗地里做乔家的女儿。纵然许妍少年时候最大的心愿是替代姐姐睡在那个破烂不堪的家里,她无数次地想“如果没有乔琳”,如果没有乔琳,她就可以活在阳光下,可以撒娇、可以笑、可以姓乔;乔琳却说“我从来都没有觉得不该有你,真的,一刹那都没有”。乔琳对许妍放射了所有的温情和爱,这篇小说里的人物关系冷漠、乖张,除了乔琳在缝隙里对妹妹关心,唯一的一缕暖色。

  许妍的悲剧仿佛从出生时被处理掉时便开始了,她一生都在努力,都在争命,都在摆脱。希望摆脱那一对不懂爱、不会爱、不屑于爱的父母。许妍因为被处理失败影响了身体也成了母亲上方控诉地资本,渐渐地上访不是上访,不是为了获得赔偿和权益,而是成了一场闹剧,成了一场表演,成了自我感动套路,成了博取关注满足虚荣的饵料。没有堕胎成功的女儿、蛛网目的屋子失去工作老公等等这一切都像一团肮脏不堪沾满了油污的抹布,不需要的时候,就任它们发霉、腐烂;需要的时候就拎出来当作受伤受难地证据展示给大家。许妍迫切地希望逃离原生家庭的影子。活在大都市里恋爱对象富二代、租得房子漂亮宽阔,她以为她和姐姐乔琳不一样,也永远不会再回到那个她既妒忌又厌恶的家。双生花般的姐妹,一个已经未婚怀孕、被男人唾在脚下,另一个至少目前来看抓住了幸福的影子,也算是值得安慰的了。张悦然的的冷酷俨然不会让故事走向这样的结局,她只想分析现实、抓住现实,揭露现实,原生家庭的烙印可能从一个人的身上彻底地褪去,每一个女孩子到最后都会变成母亲的影子。

  许妍在咖啡厅里等咖啡的十分钟里,沈皓明和乔琳去取落在车里的手机。这十分钟里许妍的焦灼不安和恐惧完全是一个人的本能反应。就像谎言真相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只需要轻吹一口气,许妍苦心孤诣搭建起的完整有序的生活就会轰然坍塌,“隔着玻璃窗,许妍看到他们朝来的方向走去,乔琳好像在说什么。”说什么呢?不管说得什么,但凡一点点关于自己和家庭的信息,哪怕只是提到许妍的名字我想许妍都会像弹簧一样炸起来吧。

  小时候偷偷从抽屉里拿了一块钱巨款到学校,每天花一毛买糖果或者雪糕。有一天,正站在窗台下一个人默默地吃雪糕,毫不起眼、也根本没有想要炫耀自己有零用钱的想法,就是安静地站着,一手拿着雪精糕,一手小心地放在下面接着不小心化了的雪糕水。突然隔着窗台,老师说,快吃呀,要上课了。

  放学回到家里就开始胆怯起来、小心翼翼起来,分明记得放学父亲来接我的时候跟老师聊了两句,除了听见说再见还说什么来着?母亲叫吃饭的声音好像比平时大了许多,父亲在餐桌上好像更沉默了,会不会是老师告诉父亲我在学校里吃雪糕的事情了?(我小时候真的是没有零花钱的。毕竟一个学期学费才几块钱。)如坐针毡心神不宁,最后,我撑不住,哇得一声先哭了……

  猜疑比坐实了的事情更让人煎熬,那一刻许妍应该如正一下一下试图要跳出开水锅里的青蛙吧。她竭力地想否认这个家,否认这样的人生,可是没有办法,当她的故事播在电视节目里的时候她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主人公之一。沈皓明看到时的愤愤和正义倒显得难能可贵起来,当然如此,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当然有资格毫无负担地蔑视一切。从这一点来讲,他倒也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地混蛋呢。与沈皓明的分开对许妍来说不啻于从监牢里解脱出来,本来负枷前行的爱情就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她的卑微和小心让人心疼,也让人生气

  乔琳的死亡像是一场预谋,乔琳死了,许妍成了真正的乔家唯一的女儿,在可笑的放开二胎的世界里。唯一的庆幸是那个留下来的孩子,妈妈不在了,还有另一个妈妈会一样地疼爱她,给她生的力量和希望。

  这样的结局对许妍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我想,这就是张悦然留给生活比小说要更加地残酷世界最后的一点光明吧。

  看过很多悦然的照片,不记得是在豆瓣还是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张悦然每次参加活动都要化那么浓的妆,不知道悦然看到这样的问题有没有一笑了之,不以为意,还是心里默默愤愤,可我看到了总是很生气,想替悦然回答,(同时一定要翻个小S式的白眼)“因为我长得美,化妆浓淡关你他娘的屁事?”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二):爱

  在人世间能让人历尽艰辛,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只有爱情。每个独立的人从一出生都在寻找爱,我们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可爱情的美好甜蜜和爱情的苦涩无奈我们却没有预知的能力。在我的青春记忆里,我一直钟情于张悦然的文字,因为在她的笔下我总能随着她书里的故事看见更多的爱情。我喜欢她的作品,不为其他,只为爱!

  张悦然作品里的人物和故事都有种撕裂般的疼痛感,每个人的结局好像都逃不过宿命的诅咒,看惯了大团圆结局的作品,看张悦然书写的故事其实有种痛并快乐的感觉。《我循着火光而来》是张悦然全新的中短篇小说集,在这部作品集里面包含了九个故事。孤独的青年男女激烈而又沉默,隐忍而又脆弱,他们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又似乎沉迷于现实无法自拔。他们是矛与盾的结合体。他们执着的寻找爱,犹如灯蛾扑火般的激烈,可就是这份孤独造就了不一样的张悦然。

  《我循着火光而来》九个关于爱和孤独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魅力,但说实话部分都让人心疼。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的存在,爱与恨永远是一对无法分开的孪生姐妹。《动物形状的烟火》看到里面的林沛,一如既往的我在猜测着故事的结尾,可有些事我们预见了开始,却没有办法预料到结尾。就像书里的这段话:

  他凑近女孩,压低声音问她:

  “你看到过那种动物形状的烟火吗?”

  她摇头。

  “你想看吗?叔叔可以带你去。”

  “好。”女孩用软软的声音回答,仍旧不带任何情绪。

  当我看着这简短的对话,我想我猜到了故事的结局,但当我看到最终的结局时,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张悦然的作品总能出人意料,她好像从不追求所谓的完美,而她所书写的故事情节,有种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完美。我们总是以为可以看尽世间繁华,总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殊不知见惯了别人的悲欢离合,而我们未曾经历过的却总是格外的吸引着我们。

  我们也曾年少,我们也曾激烈深沉,也曾爱恨交加,也曾背负着难以言说的过往,可我们认真的对待着生活。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青春年少时,特别想和心爱的姑娘去流浪,让时间和空间见证我们的爱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我成为不了书里面的人物,可张悦然书里的故事和经历都是我想做而做不到的。看着她所书写的文字,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生命如在黑暗里执火,爱是唯一的出路。”我们也曾像她笔下的人物,世界对那时候的我们来说非黑即白。这就是张悦然文字的独有魅力所在,强烈的代入感让人不自觉的就陷入到她的作品里面,迷醉于她的文字,一群孤独的男女,背负着彼此不尽相同的命运想要打破宿命的禁锢,殊不知一切的徒劳只换来了那一丝的可能性。

  我们都在深爱着彼此,我们会随着时间衰老,也许最终陪伴着我们老去的会是时间而不是最初牵手的那个人,我好想回到当初见面的那个时侯认真的对你说一句后会无期,仅仅只是因为爱!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三):不要抱怨孤独,你会得到更多,也会遇到更好的

  《我循着火光而来》这本书是我十月的纸质书阅读清单之一,学业考试耽误没有及时干货读书笔记,这是张悦然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

  张悦然,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知名艺文主题书系《鲤》的创办者及主编。

  著有长篇小说《茧》《誓鸟》《樱桃之远》,短篇小说集《十爱》《葵花走失在1890》。

  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西、意、日、韩等多国文字,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等奖项,也是入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的华语作家

  余华评价张悦然,她对人物的把握准确。“准确”这个词在我这里是较高的赞扬,无论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样的方式,准确永远是一个作家的目标。

  阎连科对张悦然的评价,真正能捕捉到人的骨缝幽深处的情感冷暖并在灵魂裂隙中丈量深浅的,怕也就是悦然的这些小说了。

  我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

  每看完一本书就写一篇干活读书笔记,接下来内个月一份高质量的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

  《我循着火光而来》这本书总共九个故事,爱与孤独围绕在孤独又倔强的男女,

  文中人物纯真又世故,冷漠又热烈,敏感又坚韧,因为相信而多疑,因为爱而背叛。

  爱与孤独,在这个城市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存在,我们从小渴望长大,渴望被人疼爱,渴望被人理解。

  我听过一些分手的故事,分手的理由可能是你不是不够爱我,而是可能不懂我。

  孤独是成长最好的教科书,别辜负了时光给你的机会,你要在此期间成为更优秀的人。

  你的脾气会有人懂,你的任性也会有人疼,你要等。

  希望你会遇到一个人,能把你的情绪安抚下来,不再易躁易怒反覆无常,不再深夜哭的势不可挡,不再孤身一人开车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不再假装微笑,不再假装很坚强。

  当你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苦,总会有人看到你的成长和蜕变,爱情她也会风尘仆仆的到来,拥抱你,温暖你。

  当孤独的个体总和才会紧紧相依偎,不要遗憾失去,也不要抱怨孤独,你会得到更多,也会遇到更好的。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四):真会有一把火照亮生命吗

  这本小说集翻了很多遍,想写书评,却怎么也写不出。

  在内心深处,有拒绝这本书的地方:

  首先,书中的主角都是有钱、有闲之人,他们是艺术家、电视台记者、作家等,当送外卖的小哥为节约时间、不惜生命在车流中疾驰时,这些人却在沉思生命意义,这个落差确实有点惨烈。

  其次,大多数沉思的结果,是逃离,虽然他们也不确定意义是否存在。这种“为逃而逃”,多少有些矫情。

  也许,这种拒绝的心情来自幻灭感,即:越来越不相信拯救的可能,乃至对世间的所有希望,也一律有所妒忌。

  真会有一把火照亮生命吗?真有意义存在吗?

  更喜欢这本书中的《大乔小乔》,不仅因为它的忧伤气质,更因为它直面的是真问题——生活的压力,人性的虚伪,世事的艰难,爱的脆弱……它们就在每个人的身边,由这些来推动情节,显得更自然。在这个越来越功利的氛围中,只有利益得失,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只有夸张的情节,才能将人们带入。

  显然,张悦然正面对着一个巨大的叙事之难。

  在过快的发展中,人们的心灵正渐渐关闭,因为只有失去感受,才能应对痛苦。毕竟,现代人所面对的制度化压力过于强大:从出生那一刻起,婴儿便被抱离母亲,几天后才能回到母亲身边,大夫们避免了责任,且心理伤口又不那么鲜明;至于成长,又是如此孤独,只有下班时,父母才是父母,他们不仅无法保护孩子免于幼儿园、学校的伤害,反而会与它们串通一气;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挫折、挖苦、暴力、竞争被认为是有效的激励,盘踞在每个时段、每个细节中……经过这样的培训,有多少人还能表达自己?还有真实的痛感

  好小说应沉入内心,以它的波澜为依据,拨动故事进程。但这需要心灵的共识,只有经过自由的哺育,才知它是不可让渡的,是我之为我的关键,可问题是,当被掠夺、被挤压、被管制已成习惯,人们反而会将内心的声音视为一种炫耀,对它产生深深的敌意。

  我们真能理解张悦然吗?恐怕很难,因为我们都经历了一个伤痕累累的成长,直到成人后才开始反省,所以很难成为习惯,所以态度常有游离,有时我们会被内心之声所感动,有时又会觉得它太过玄远、脱离现实。不愿被世界所吞没,不愿在庸碌中错今生,但现实是:我们没有逃的勇气,更缺乏逃的向往。

  小说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没有读者,再好的文本也难闪光。

  不相信火光,生命就永远无法被照亮。只能期望,这样的小说将越来越多,醒来的人亦越来越多。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五):书写宇宙的尘埃

  张悦然最新的中短篇集《我循着火光而来》书写的是人存在的孤独。当我写出“孤独”二字时,我发现这个词因为被用滥而显得滑稽,商品化的“一人食”、“一人居”、“独自旅行”稀释了它本该激起的深渊般的恐怖,甚至于如今在某个陌生的城市,在某家布置温馨的咖啡馆用手机定格“孤独”的状态,上传至社交网络,引得的是羡慕——仿佛如此,人存在的这个终极命题就已经解决,不再具有讨论的意义。

  《我循着火光而来》重究这个被粉饰的话题,拖读者至黑洞边缘,逼我们探头张望。孤独是什么呢?恐怕是渴望与世界建立联系而不得。书中描摹了种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有传统的家庭关系,也有陌生人之间的情谊,但无论是何种联结,都被置于无情审视的探照灯下。

  《动物形状的烟火》主人公林沛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多个幻象的覆灭,首先是梦启,梦里的他攥着一把茴香,据说是“某件丢失的东西将被找到”,这给了他这个过气画家重整生活的微弱信心;后是曾经的朋友兼成功画商宋禹的邀请,令他以为后者可能在伺机修复友谊;接着是得知邀请人是曾经的约会对象颂夏,他有一瞬间以为后者与自己之间还有故事。但小说的进程就是将这些希望逐个击灭的过程,他的生活没有转机,就如同最终被反锁在车库里的他必须也只能想象绚烂的烟花。比起这些常态的人际关系,令我印象更深的是书里乍看显得“不真实”的人际交集:在同题小说《我循着火光而来》里,离婚后的周沫竟然开始和前夫曾经的情妇顾晨通电话,因她必须在情敌深陷前夫感情创伤的痛苦中汲取优越感;再如《浒苔》里那个不知叫墨墨还是叫梦梦的女孩,需要联系“我”这个陌生人以坚定自杀的勇气。有趣的是,这些非常态的人物关系反倒是最真实的,因在这些脆弱的时刻,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人面前,人才能卸下假面,随之,内心深处的恐惧,不安,自私,怯懦如打开的潘多拉宝盒一般悉数涌了出来。

  然而,相较于小说中的这些成年人形象,我更被书中的孩子所吸引。《大乔小乔》穿插着一系列的对照,意外降生的“超生儿”许妍从来就是家中的多余人,她的父亲因她丢掉工作,并从此疯了一般地一门心思上访,四处散播自己的苦难以求嘉赏;许妍在北京交的男友也有个“超生”弟弟,不过因为其父母有钱有势,且已入籍加拿大,此事未造成半点困扰。这个阶层分化产生的命运差异并非小说的核心,小说里有一段许妍对这个“会投胎”的小弟弟的揣想:

  生在这样的家庭,不是应该从梦里笑出声来吗?但是现在看起来,他或许也是一个多余的孩子。他爸妈要他不过是为了装点生活,其实已经没有耐心再陪他长大一遍了。于岚不能放弃太太们的聚会和旅行,沈金松不能放弃打高尔夫和应酬。沈皓辰总是和保姆待在一起,一任又一任的保姆。他满意的他妈妈不满意,他妈妈喜欢的他不喜欢。

  这个发现太过残酷。成年人遭遇生活的下坡路时常常想要找到明确的归因,但是这个归因实则并不存在——生活从来如此,孤独从人出生那刻就已注定。每个人都是多余的,不过是宇宙中的尘埃,但人的悲哀在于我们都在奋力地证明自己不是。

  作家阎连科称悦然的这些作品是“真正能捕捉到人的骨缝幽深处的情感冷暖并在灵魂裂隙中丈量深浅“,我想说得也是这个意思。

  相对这些技巧娴熟的写实小说,个人偏爱书中两篇略带超现实风格的作品:《怪阿姨》和《浒苔》,两则小说共有的结构特征是故事里套故事,写得自在,游刃有余。《怪阿姨》里童话的口吻,荒诞的想象,《浒苔》里游离于真实与谎言之间的青春片段,都让读者重新回到了幼时听故事的快乐时光。我以为,正因为这两则小说的重心转移讲好嵌套的故事本身,无暇考虑语言的克制,结构的饱满(《怪阿姨》甚至不像传统的童话故事须讲满三个回合,而是只有两个回合)等,才使读者牢牢地跟随叙事者。再者,《浒苔》对全书的主旨有着最为精准的呈现,“我”在那些自杀者死前一晚感受到的“爱”与亲密的联结令“我”费解,不过这并非青春期特有的疑问,而是人类的终极困境,越孤独越渴望爱,越渴望爱也越孤独。

  (本文刊于《城市画报》,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六):九个故事,九种人生

  张悦然《我循着火光而来》有多少人心是你能看透的,有多少悲伤是你能感同身受的?

  初读张悦然的作品,才看一篇文章就被吸引住了,忍不住产生了要继续看下去的冲动。不得不说,女作家笔下的描写都是很细腻的,把人物的形象和语言都写的很生动,像是在看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着的灵魂。

  看完整本书觉得,某些剧情的设计上确实略微狗血,让人摸不着头脑,你会怀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个神经病哦!偶尔会有让人感到诡异的桥段,但不得不感叹作者的脑洞可真大,开放式的结局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本书也偶尔让我有种回到初中看青春伤感文学的赶脚,书里的人物太过叛逆,像是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我行我素才是风格,把糜烂的生活当标杆,做事的出发点是为了让自己痛快,不顾后果得叛逆活着……很多时候我并不能感同身受。看故事的时候,总是不能理解一些人物的性格和做事方法,总会花时间思考一下为什么她/他会这么做?但是思考之后才发现,以人物本身出发,她/他确实有可能会这么做,这些都是我没有经历过所以想象不到的。

  九个故事,有长有短,作者把每一个故事都写的很好,像是在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本来很拒绝这种没有结局的怪异结尾,但是一步一步被剧情的走向所吸引,在这里,我看到过人性的善良面,也看到过阴暗面,每个人都在纠结地活着,把原本可以幸福的人生过的一塌糊涂。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故事,给读者呈现了九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作者在写作时也会尝试变换风格,每一种她都驾驭的很好。

  《动物形状的烟火》落魄画家林沛受邀参加昔日好友宋禹在家举办的跨年派对,却发现自己依然是不受人待见的宾客,在派对上遇到了老熟人回忆起过去的种种。故事最后林沛被一个怀疑是自己私生女的小女孩锁在车库里,外面正在放烟花,但是没有人会关心他到底在哪。他才发现,也许这一切都是因果报应,环环相扣,引人深思。

  《湖》在纽约华人协会的一次文学节活动中,程琤认识了作家夏晖,在共同度过了一天的时间之后两人在程琤家里发生了关系,梦里程琤梦到死去的室友璐璐,像是突然惊醒一般,把夏晖赶出自己的家门。这段一夜情以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式结束。

  《大乔小乔》身为二胎的许妍从小就活在姐姐乔琳的阴影里,从小被姥姥带大,连姓氏都不能随父亲。许妍梦想着能取代乔琳在这个家中的地位,成为父母唯一宠爱的孩子,却在姐姐乔琳自杀后开始悔恨不已。你以为你不曾拥有的就是你最想要的,殊不知你最珍贵的东西正在被一点点推开。

  《我循着火光而来》离婚之后周沫成了有钱有闲的中年女人,以听情敌诉说前夫时的痛苦为乐趣,直到认识比自己小十岁的年轻小伙蒋原,她重获爱情的同时也回归可善良的本性,殊不知这份善良却害死前夫,让自己陷入深渊。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七):无题

  一开始,我奔着这个书名而来《我循着火光而来》,或许是我想从书中得到慰藉,后来我看完书,却发现它带给人的是一种沉重感,看完后却无尽地悲伤,陷入故事,拼命地想抓住点什么。九个故事,每个故事中的人物个性都那么鲜活,可是无论过程多么细致,我始终看不到他们的结局。作者也没给他们一个结局。是的,他们没有结局,戏里戏外。 张悦然,我第一次读她的书,所以我没有所谓之前的对作者有任何印象或者希冀。一个“新概念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新生代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可见她的才华。新概念我是知道的,也看过许多新概念文章,我惊讶于那些执笔者的文思泉涌,更是惊叹他们的构思,意料之中却又意料之外。而张悦然的这九篇故事,带领我们在爱与孤独中,回忆自己的生活。 一口气看完九个故事,却也只对其中三两印象深刻。《大乔小乔》,看起姐妹情深,却是万般纠结。同样的娘胎下来,却有着不同的姓,截然不同的命运。她以为她抢走了她的生活,她却在艳羡她的自由。她想要名正言顺,想要一个身份,想要合情合理的存在,而她,也在努力地向她证明她在为此做出努力。她跳出圈圈,活成了“自由”的模样,可内心的渴求欺骗不了自己。而她在看似完整家庭的压力下,渐渐的不复当初的美好。大乔很可怜,明明那么美丽动人,那么光彩熠熠,可是不排斥他人的靠近仅仅是因为害怕孤独。超生的压力,家庭的重担,遇人不淑的悲伤,活生生的逼走了她。我不知道她后悔过吗,可是她是真的生无可恋。小乔没有一个合理的身份,在大城市孤身闯荡,看似自由快乐,实则委屈着自己在讨好别人,无奈终究是被抛弃。 也许人本来就生而孤独,渴求着爱是怕被丢弃,怕那种无力感。我们都背负着难以言说的过往,执着的在寻找着属于我们的生命火光。一开始纯真热烈,后来冷漠又世故,敏感又坚韧。看完后心情好难平静我多希望这姐妹能有新生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一起。那些痛苦的过往都能够消失,新的美好能够来临,可惜。。。 张悦然笔下的这九个故事中的人物,对待爱和性有着不一样的“随便”。初初可以和一个初次谋面的人上床,并以此得到了快乐,绢在新婚前夜去幽会“前任”,上一次床,得到一个答案,然后离开,故事也没有尾声。。。周沫以为自己得到了重生,获得了新的爱情,可是前夫的死讯无疑是一个暴击。。。这些故事里的女人,可悲可叹,她们在茫茫人海中孤独着,在独自一人时自由着,她们也许分不清梦和现实,也分不清爱和希望,还有接踵而来的绝望。 我花了一下午看完了这本书,可是这本书给我的后劲有点大,我甚至还在幻想那些未知的结局能够都是好的,这样的故事稍显沉重,可能是因为我想要这世界美好点。 感谢作者的书,让我重新领悟了爱与孤独,也重新对生活有了感悟。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八):她的笔下有最细腻的孤独

  文/方方芳芳

  看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仿佛罩着一层森林绿颜色的滤镜,镜头里的人孤独,寻爱,不得。

  这本《我循着火光而来》也有这样的感觉,张悦然大概戴了某类特殊的眼镜,于是她能看到人心深处细腻的孤独,读者也好像被蒙上了一层悲伤的纱。

  这本短篇小说集几乎都是悲伤凄婉的故事。她不刻意去写疼痛,没有大悲大喜,但是故事里的每个人物、每个故事都在孤独着。

  《动物形状的烟火》中,单身男子林沛梦见茴香。前女友告诉他,梦见茴香意味着某件丢失的东西将会被找到。林沛抱着希望,却在一天之内经历了三次失落。在热闹的派对里,他格格不入,形只影单。阴差阳错,他遇到前女友秘密生下的女儿。林沛企图将女孩带离跨年派对,却反而被她关在车库。林沛奔到门边,听到门外是女孩和朋友儿子的戏谑大笑。“他感觉到他们的笑声正从他的背上碾过去。”

  茴香的启示,他自以为失而复得的幸福,就像他许诺的动物形状的烟火一样,虚假、缥缈。车库的黑暗中,张悦然还不肯放过这个可怜人——“有两簇灼灼的目光从低处射过来,寒森森的。他一低头,便看到了脚上那两只大嘴猴。他们正瞪着荧绿色的眼珠子,咧着发亮的大嘴冲他笑。”听着外面的炮仗和烟火声,这个孤独的人点着了身上的最后一支烟。

  《沼泽》中,四十岁的寡妇美惠到大理旅游,遇到二十岁流浪少女初初。美惠的老丈夫死去后,家人都可怜她,其实她过得很好。为了躲避家人目光,她逃到大理。而初初呢,孤独自由,狂野奔放。初初与小青年阿海第一次见面就上床,美惠很不齿,后悔接济这个女孩子。可是当她看到初初出房门时神采飞扬,洋溢着幸福的笑颜,美惠质疑自己了。原来,幸福的模样有很多种。每个人对幸福的要求和理解也都不同。美惠吸一口烟,感觉身体在一点点下坠。想起王菲在《暗涌》里唱:“让这口烟跳升,我身躯下沉。”

  《嫁衣》里有一对姐妹,绢和乔其纱。绢要结婚了,乔其纱来作伴娘。婚礼前夕,乔其纱出门,绢去翻看乔的行李箱,看到一条黄色裙子。那条黄裙子在绢看来,比她的婚纱裙还要好看,她甚至已经能想象到婚礼上,乔其纱犹如一只黄蝴蝶穿梭在人群间,而自己却像一个呆板逊色的新娘。同学时期起,绢就在乔其纱的身边扮演绿色角色,乔优秀、突出,绢自卑怯懦。出于嫉妒,绢穿着黄裙子去见出轨对象。是一个中年男人,身上有一股“腐朽的味道”。男人不肯为了绢离婚,绢死心了。第二天乔其纱回来,看到一地的黄裙碎片。只要有乔其纱,绢就会受迫于内心的嫉妒,而很难获得幸福。

  而在《怪阿姨》中,苏槐却在追寻嫉妒的情感。苏槐有家族遗传的怪病,一旦起了嫉妒心,就会七窍流血而亡。苏槐的父亲为了保护她,让她远离人事,所以苏槐没有任何情感。这有点像《吸血鬼日记》里的人物,shut down情感的开关,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怪物。苏槐后来追寻嫉妒的感觉,她寻觅年轻男孩,相爱后让男孩在她面前出轨,以此来感受嫉妒。可是到了故事结尾,苏槐都没能找到嫉妒。没有情感的人,多么孤独。

  《浒苔》的主角从事一个特别的职业——死伴。他有一种神奇魅力,让人有决心去死。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天赋”——帮助受困的人,让他们获得解脱。有这种天赋,可笑又严肃,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循着火光而来》周沫挽回了蒋原,她以为往后的生活幸福美满。可提供她生活资金的前夫被杀害了,她赖以生存的金钱化为泡沫。一切成为竹篮打水的一场空。

  《家》讲了两个小家庭。一个城市家庭,在日日相处中却渐行渐远。某日不约而同地离家出走。留下保姆小菊。后来四川地震,两人都奔赴灾难前线,在救人的同时也是在自救。而四川人小菊,原本正准备和丈夫离婚,天灾挽留了两人的感情。两人住进城市家庭的屋子。如此环境对调,有一种诙谐成分。

  《大乔小乔》是这本短篇集里我最喜欢的一篇。

  高二时读她的《樱桃之远》,讲了一对双生女孩的故事。双生姐妹,不是双胞,却心意和触感相连。这种姐妹故事,在青春文学里很多,伍美珍的《双鱼座女孩》,安妮的《七月与安生》。还有,这本集子里的《大乔小乔》、《嫁衣》。

  《大乔小乔》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故事悲伤的基调。张悦然叙述的语气很平静,不疾不徐,以两条时间线——过去和现在,铺就出姐妹两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事。有两个地方让我泪目。第一个是姐妹俩去拜菩萨时,姐姐乔琳说她一直盼着妈妈把妹妹生下来,菩萨实现了她的愿望。妹妹许妍说你才两岁怎么会求菩萨。乔琳说:“我说不出来,但心里想的东西,菩萨一定能知道。我从来都没觉得不该有你,一刹那都没有。我只是经常在心里想,要是我们能合成一个人就好了。”乔琳是很爱自己这个妹妹的。许妍从小搬离家中,乔琳面对父母无数的争吵和上访,实在无力。后来乔琳诞下孩子,然后自杀,其实都是必然的结果。她死了,许妍才会醒悟,才会回家,才会意识到姐姐的好。而这时,她再怎么后悔也没用了。只能,把姐姐留下的孩子抚养大。

  可笑的事,乔琳的事件一经报道,八方支援。许妍的男友父母也说,只要是找对了人,不过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说来轻巧,而人已不在。

  张悦然的小说写得不是最好的,但是她用最细腻的笔触,写下人心的孤独。我喜欢她故事的完整性,还有前后的线索关联性,很简单很平静,但是吸引人。

  这一本里,我最喜欢的是《家》《大乔小乔》和《嫁衣》。我感觉她还有许多孤独可探讨,还有很多故事可讲,我也会慢慢追随。

  更多书评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Funfang(做一朵会开花的水),读书、写故事、看老电影,顺便思考成长。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九):“陷于困境的人们”

  这本书大概可以叫“陷于困境的人们”。

  这9个故事里,每个主人公都陷在自己的巨大的悲痛情绪之中,无法挣扎。不管是《动物形状的烟火》中事业停滞的林沛、《大乔小乔》里想要进入社会更高阶段的许妍、《沼泽》里沉浸在丧夫之痛中的美惠,还是《我循着火光而来》中离婚的周沫。

  陷入困境中我们会如何自救?除了自我救赎,潜意识之中都幻想着,会突然出现一个带我们离开困境、撕裂周遭陈腐空气的人,像是黑暗中突然出现的一束火光,“我们循着火光而去”。

  这个人是林沛在聚会中遇到的小女孩、美惠在大理认识的初初、周沫在拍卖会上邂逅的蒋原……然而每个小说的结尾都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徒劳的幻象,像溺水的人渴望抓住飘过的浮萍。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我循着火光而来”。张悦然在某访谈中自己说过“火光可能是温暖的,也可能是危险的”。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丧,如何自救?生活不是电影,没有那个会握着你的手穿过黑暗的人。丧到极限就嗨了,像是触底反弹——然后再不停循环。人生呐奈你何?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十):从“今晚有雪”到“循着火光”

  我看悦然的小说不算早,也不算多。2012年开始写作以前,我只看过一本《水仙已乘鲤鱼去》,那是她非常早期的小说,里面有个女孩,在深夜里打开冰箱,把所有能找到的食物塞进肚子里,吃胖了又通过跑步减肥,在操场上跑完一圈又一圈,心里带着某种恨意,或者至少是一些决绝的、属于青春期的情绪。那时我也是个胖子,身高刚过一米七,体重七十五千克,不算特别胖,但敦实与圆润,让我不可能拥有我想要的刻薄、锐利或者忧伤的气质。因为那本书,我在学校的操场上跑过几个傍晚,通常两圈就败下阵来。后来跑步减肥的事情不了了之。有一次,我对某位朋友说:我觉得我并不宽,只是有点厚。朋友说:你就是脸上肉多,这是天生的。事后,我又对这种说法感觉羞耻,有一种指向自我的失望。不仅仅关于身材,而是捕捉到了某种放纵。轻易的自我原谅,等同于轻浮。这种情绪日渐累积,到了大学,终于无法忍受,通过一种接近于绝食的食谱瘦了下来。但这时,我已经差不多忘了当初看过的那本书,以及那个十分强烈的女孩。

  开始写作后,我与悦然有了一位共同的朋友,《收获》的编辑,走走。她也是我写作方面的老师。除了那些已被列入各个文学传统的书籍,她有时也会转发一些同时代作家的小说给我看,张楚、周嘉宁、张悦然、田耳……至少是她认为写得好的作品。

  她转给我的第一个悦然的小说,是《动物形状的烟火》。主人公是个与成功擦肩而过的失意画家,被当年的有钱朋友邀请去京郊的别墅参加派对。于是,小说就有了一组对照,它不仅仅是无产者与有产者、贫穷与富贵之间,而是一种主观感受上的“失意”与“得意”。你能从失意者身上看到欲望、自我放逐与某种带有偏见的窥视,也能从得意者身上看到无聊、空虚以及在虚无的挤压下所产生的恶意。这是小说的好处所在,拒绝一种过于二元的视点,大家都是始作俑者,因此在对于牺牲、善恶的辨认中,只能得到一个模糊、因而层次丰富的答案。小说中的意象也很值得玩味,悦然挑选了非常童真与温暖的意象。在想象中,烟火盛大,久久不散,维持着某种动物的形状。升入天空的火光,恰到好处地提醒了黑夜本身,因而形成一个精准又冷静的讽刺。

  后来,我又收到走走转来的一篇悦然的小说,《天气预报,今晚有雪》,是个离了婚的富太太的故事,有一点年纪,姿色很好,碰上了一个做助理的新画手,出钱、出力。最终迎来了前夫为新欢所杀的消息——这也意味着,她所生活的玻璃房子顷刻间就要坍塌了。当时读完,觉得这小说比《动物形状的烟火》要差了点什么,或许主人公是女性,作者更容易代入自我,因而也更体恤甚至原谅,令女主人公身上有一种过于无辜的气质。

  小说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年轻的男孩问女主人公,怎么从温暖的晚宴跑到寒风里来。女人说:我循着火光而来。悦然在出书时,把小说标题改了,从《天气预报,今晚有雪》,变成了《我循着火光而来》。这次改动,提醒了一个男读者:或许你忽略了点什么。那句话中藏着一个独身富太太去碰触危险时,所怀有的希望,以及她在无力中试图前行时,需要付出的勇气。而这一点,是《动物形状的烟火》中所没有的。相较之下,《动物》的男主人公,像是一个在深渊中自由坠落的沉重肉身,心怀对往昔辉煌的追念,以及愧怍,却没有任何真正的行动(哪怕那行动最终走向的是另一种毁灭)。

  但只有在行动中,人的精神才得以显现。

  这之后,有两三年没有看到张悦然的新作。直接这次新书出版,拿到书,我先读了《大乔小乔》。据说《收获》的主编程永新老师很喜欢这篇小说,认为写得成熟。小说里,想要往上爬的女人,背负着沉重的过往,遇到一个处于金字塔尖、无忧无虑的男孩。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写出了女人面对强有力的外部世界时,某种内在的羞耻——不仅仅针对原生家庭,更是某种由欲望、贪婪、冷漠所构成的个体存在状态。这种羞耻感构建了一种真实可信的人物底色,悦然凭借这点,在描写阶层夹缝中的故事时,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具概念的骨架,变成一个有血有肉,浑身都是弱点的血肉之躯——无路可退,前路未卜,在一种真正的、孤独的荆棘丛中穿行。

  接下来,我才读了书中其他的小说,应该是早于上面三篇的创作。这种倒序的读法,对作者不太公平,但它构成了一个序列,一个前进的脉络——从早期过于确凿,因而显得片面、坚硬的状态,进入到一种冷静、密不透风的写作。最终,她终于在《大乔小乔》中,从密不透风中突破出来,找到了一丝破绽:人物不是她所能摆布的棋子,他们不会放任自己坠入无尽深渊,而是有着某种奇怪的意志,来主导自己的命运。

  至此,小说也真正从“今晚有雪”,写到了“循着火光”。这是所有写作者都要走过的一条路,哪怕方法不尽相同。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循着火光而来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